DB44∕T 2358-2022 红椿栽培技术规程(广东省)

DB44∕T 2358-2022 红椿栽培技术规程(广东省)

ID:83102463

大小:336.7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07-05

上传者:130****3912
DB44∕T 2358-2022 红椿栽培技术规程(广东省)_第1页
DB44∕T 2358-2022 红椿栽培技术规程(广东省)_第2页
DB44∕T 2358-2022 红椿栽培技术规程(广东省)_第3页
DB44∕T 2358-2022 红椿栽培技术规程(广东省)_第4页
DB44∕T 2358-2022 红椿栽培技术规程(广东省)_第5页
DB44∕T 2358-2022 红椿栽培技术规程(广东省)_第6页
DB44∕T 2358-2022 红椿栽培技术规程(广东省)_第7页
DB44∕T 2358-2022 红椿栽培技术规程(广东省)_第8页
DB44∕T 2358-2022 红椿栽培技术规程(广东省)_第9页
资源描述:

《DB44∕T 2358-2022 红椿栽培技术规程(广东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20CCSB6144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2358—2022红椿栽培技术规程CodeofpracticeonplantingofToonaciliata2022-02-15发布2022-05-15实施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44/T2358—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苗木培育...........................................................................15造林...............................................................................16抚育管理...........................................................................27病虫害防治.........................................................................28建档...............................................................................3附录A(规范性)红椿主要虫害危害及防治方法...........................................4I

3DB44/T2358—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广东省林业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培、陈晓阳、温秀军、周玮、宋慧云、毛文迈、商园园。II

4DB44/T2358—2022红椿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红椿(ToonaciliataRoem.)的苗木培育、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建档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红椿的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44/T772营造林工程档案管理规范DB44/T2025红椿育苗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红椿ToonaciliataRoem.隶属楝科(Meliaceae)香椿属(Toona),落叶或近常绿乔木,树皮较厚,褐色或深褐色,鳞片状纵裂,叶互生,羽状复叶,蒴果倒卵形,木质,种子两端具翅。在我国,红椿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中、华东及西南地区,天然居群具有零星分布特点。该树种材质优良,纹理优美,由于其木材呈现红色,坚韧耐腐,是优良的家具用材,被誉为“中国桃花心木”。4苗木培育按DB44/T2025执行。以营养袋为容器进行育苗。5造林立地条件红椿为阳性树种,适宜温暖湿润气候,适宜的年均温度为15℃~22℃,年降水量为1250mm~1750mm。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背风向阳、800m以下的中下坡种植。粤北地区为最适栽培区,广东中东部地区则宜营建混交林,混交方式可为行间或带状混交。林地清理造林前一年的11月~12月进行林地清理,包括砍伐、清树、除草等工作。1

5DB44/T2358—2022整地平地或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采用全垦,坡度大于15°时,则带状整地。株行距3m×3m,种植穴为50cm×50cm×40cm或60cm×60cm×50cm。视立地条件而定,初植密度宜稍大。将穴内的石块、树根及杂草清除,然后将有机肥均匀撒在穴内,表土回穴搅匀,回填表土至与穴表面齐平。种植宜在春季雨后林地土壤湿润时栽植。栽植前应先小心剥除不易降解的营养袋(若选择可降解的营养袋则不需要剥除),避免土团松散和伤及根系。根据营养袋大小,在回穴后的定植穴中央挖10cm~20cm的小坑,将带土苗放入定植穴中,栽正,回穴土填实其空隙,并压实四周,使苗半径10cm范围土面略低于穴面,形成凹槽。补植造林1个月后应及时进行查苗补植。6抚育管理除草松土造林后前两年,每年在春夏之交及秋季各抚育1次,第三年在春夏之交抚育1次,包括割灌、除草、扩穴、松土。松土深度10cm~15cm,松土半径50cm。追肥造林后前三年,每年结合第一次除草松土追肥1次,每株追施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200g~300g,宜采用半环状开沟埋施方法,即植株上坡位及左右开半环状沟,深约15cm,长约30cm,均匀放肥于沟内,覆土。间伐林分郁闭度达0.8以上,被压木占20%以上时进行第一次间伐,每公顷保留750株~900株;如培育大径材,15年生进行第二次间伐,每公顷保留600株±10株。间伐前应做好作业设计,明确间伐强度、间伐对象。7病虫害防治苗期病虫害防治红椿幼苗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如感染疫病等病害,宜采用双炔酰菌胺和氟菌霜霉威喷淋。林分病虫害防治红椿主要虫害为麻楝蛀斑螟(HypsipylarobustaMoore)和红椿尼小叶蝉(Nikkotettixsp.),主要发生在广东西南部。具体防治方法见附录A。2

6DB44/T2358—20228建档按DB44/T772执行。3

7DB44/T2358—2022AA附录A(规范性)红椿主要虫害危害及防治方法红椿主要虫害危害及防治方法见表A.1表A.1红椿主要虫害危害及防治方法编号种类危害防治方法以幼虫蛀梢危害。刚孵化幼虫钻蛀嫩梢或顶芽,蛀食寄主植物的髓芯和茎组利用麻楝蛀斑螟性信息素织,蛀食后造成茎内中空(称为蛀道),麻楝蛀斑螟(Hypsipylarobusta迷向丝进行迷向防治;或使1内部光滑无遗物,同时引起寄主植物在Moore)属鳞翅目螟蛾科用3%扑杀磷1500倍液喷危害处产生透明胶状物。枝梢受害后变雾。成褐色,慢慢枯萎死亡。该虫的危害使寄主植物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以若虫和成虫密集在叶片背面以及嫩芽、嫩梢吸食寄主汁液,致使被害的幼红椿尼小叶蝉(Nikkotettix使用吡虫啉加阿维菌素或芽很难正常的抽梢展叶。被害的植物叶2sp.)属同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1000片正面则形成许多黄色褪绿斑点,危害尼小叶蝉属(Nikkotettix)倍~1500倍液喷雾。严重时全叶脱落,只剩下树干,严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4

8DB44/T2358—20222220—2358DB44/T广东省地方标准红椿栽培技术规程DB44/T2358—2022*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印刷广州市海珠区南田路563号1304室邮政编码:510220电话:020-84250337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