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10∕T 1409-2021 邵伯菱栽培技术规程(扬州市)

DB3210∕T 1409-2021 邵伯菱栽培技术规程(扬州市)

ID:83102479

大小:363.9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3-06-14

上传者:130****3912
DB3210∕T 1409-2021 邵伯菱栽培技术规程(扬州市)_第1页
DB3210∕T 1409-2021 邵伯菱栽培技术规程(扬州市)_第2页
DB3210∕T 1409-2021 邵伯菱栽培技术规程(扬州市)_第3页
DB3210∕T 1409-2021 邵伯菱栽培技术规程(扬州市)_第4页
DB3210∕T 1409-2021 邵伯菱栽培技术规程(扬州市)_第5页
DB3210∕T 1409-2021 邵伯菱栽培技术规程(扬州市)_第6页
资源描述:

《DB3210∕T 1409-2021 邵伯菱栽培技术规程(扬州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20CCSB313210□B扬州市地方标准DB3210/T1409—2021代替DB3210/T1409-2014邵伯菱栽培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cultivationofshaobowatercaltrop

1DB3210/T1409—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到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扬州市江都区农业农村局提出。本文件由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综合服务中心、扬州市江都区质量技术协会、扬州市江都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扬州大学、扬州市春水农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红兵、莫渟、管建、陈郭治、冯凯、赵书平、李斌、拜锦美、印荔。本文件代替DB3210/T1409-2014《邵伯菱生产技术规程》,与DB3210/T1409-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术语和定义”,明确和规范了“邵伯菱”的特征特性;——删除了已禁止使用农药,调整了部分病虫害防治用药。1

2DB3210/T1409—2021邵伯菱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邵伯菱的术语与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采后处理、田间档案记录。本文件适用于扬州市行政区域内邵伯菱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邵伯菱shaobowatercaltrop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湖周边原产和种植的四角菱品种。其典型特征是:菱果实呈水饺形,前后两角大,平展略下垂,左右两角小,向下弯曲,腹部不对称,向一边突出;平均菱长5.5cm、宽4cm;鲜菱果皮为淡绿色、绿中泛白,煮熟后为淡黄色;菱米酥糯可口,香味浓。3.2菱盘watercaltropdisc由菱的主茎及分枝顶端的茎叶组成,茎节间粗短,叶腋内着生果柄开花结果,每菱盘一般有10多张叶片,其叶片浮于水面,分布呈圆盘型,称其为菱盘。4产地环境应符合NY/T5010和NY/T5361的要求。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1.5%以上,pH5.6~pH7.5,含盐量宜在0.2%以下,耕作(淤泥)层20cm以上的田块或水深不超过1.5m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洁净,排灌便利,具有保持40cm~150cm水层的条件。5栽培技术2

3DB3210/T1409—20215.1育苗5.1.1菱种选择选用符合品种特征特性、充分成熟、无明显病虫危害、无破损、不腐烂的菱角作种。5.1.2催芽3月底,将选出的种菱洗净后浸于3cm~5cm水深的池子或容器中保温催芽,待70%左右种菱萌芽时及时播种。5.1.3播种方法4月初清除种植田块或池塘中杂草后,按每亩15kg~20kg撒播或10kg~15kg条播。5.2水层管理邵伯菱采用浅水播种,播后保持水位10cm左右,利于提高水土温度,促进出苗;出苗后,随着植株生长逐渐加深水位,水位至0.4m~1.2m为宜。5.3扎垄防风大水面种植邵伯菱且水位较深时,若风浪较大,菱苗出水后需立即扎菱垄,以防风浪和杂草入侵。可在菱塘外围用毛竹打桩,间距10m,竹桩间拉尼龙绳或渔网,并在桩上扣以活结,随水涨落。5.4追肥按NY/T496规定执行。追肥的使用数量及时间应根据植株长势而定。植株出现叶片生长缓慢、叶色黄绿即需追肥,每亩施45%NPK三元复合肥10kg~15kg;开花结果期可常用0.2%磷酸二氢钾加0.1%尿素进行叶面施肥。栽培过程中应避免偏施N肥。5.5清除杂草常见杂草有荇菜、水鳖草、青苔、槐叶萍等,发现后应及时清除。5.6菱盘整理在6月以后若菱盘生长拥挤、重叠时,应适当疏除拥挤处的弱小菱盘,保持菱盘均匀分布于水面。6病虫防治6.1主要病虫害菱角生长期间的病虫害主要有菱白绢病、菱褐斑病和菱萤叶甲、紫叶蝉、蚜虫。6.2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6.3防治方法6.3.1农业防治3

4DB3210/T1409—2021栽培田块进行轮作换茬;生长期内及时除草;保持菱塘水质清洁、缓慢流动。6.3.2物理防治栽培过程中应用黄色黏虫板、杀虫灯等进行害虫的物理防治。6.3.3生物防治保护青蛙等天敌;菱塘播种前每亩撒施茶籽饼5kg~10kg,保持10cm左右浅水3d,然后更换清水,可有效杀死多种害虫并减轻病害发生,还可杀死小龙虾及其他食草鱼类。6.3.4化学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见表1。表1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安全间隔期防治对象药剂名称剂型使用剂量或稀释倍数施药方法(d)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喷雾10白绢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喷雾10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700倍喷雾褐斑病10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喷雾菱萤叶甲2%阿维菌素乳油8000倍~10000倍喷雾10菱紫叶蝉、2%阿维菌素乳油8000倍~10000倍喷雾10蚜虫2.5%溴氧菊酯乳油2000倍~3000倍喷雾77采收7.1采收时间一般在开花后15d~20d即可开始陆续采收。及时采收可以提高后期产量和总产量,并获得较好的品质。7.2采收标准生食菱采收标准为果实略硬,果皮颜色鲜亮,萼片脱落,用指甲可掐入果皮,果肉嫩、脆,菱角可浮于水面;熟食菱采收标准为果皮充分硬化,果皮颜色较暗,果柄与果实的连接处出现环形裂纹,果尖突现,果实易脱落。7.3采收方法可乘坐小船或大盆,轻轻提起菱盘,选择符合采收要求的果实留一半果梗将成熟菱角摘下。采收时注意提盘轻、摘菱轻、放盘轻,同时要防止漏采。8采后处理4

5DB3210/T1409—2021菱果实采收后要及时上市销售或加工,如不能及时销售应立即浸泡于冷水中临时保存,如能保湿保存于1℃~5℃冷库最佳。9田间档案记录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包括栽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及其它田间管理措施等记录,各项生产记录档案应保存两年以上。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