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463-2022 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北京市)

DB11∕T 463-2022 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北京市)

ID:83175523

大小:710.67 KB

页数:53页

时间:2023-08-11

上传者:130****3912
DB11∕T 463-2022 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北京市)_第1页
DB11∕T 463-2022 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北京市)_第2页
DB11∕T 463-2022 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北京市)_第3页
DB11∕T 463-2022 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北京市)_第4页
DB11∕T 463-2022 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北京市)_第5页
DB11∕T 463-2022 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北京市)_第6页
DB11∕T 463-2022 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北京市)_第7页
DB11∕T 463-2022 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北京市)_第8页
DB11∕T 463-2022 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北京市)_第9页
DB11∕T 463-2022 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北京市)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11∕T 463-2022 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北京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UG北京市地方标准DB编号:DB11/T463-2022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xternalthermalinsulationonwallsbasedoninsulationboardcompositemineralbinderandexpandedpolystyrenegranuleplaster2022-12-28发布2023-04-01实施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发布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1北京市地方标准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xternalthermalinsulationonwallsbasedoninsulationboardcompositemineralbinderandexpandedpolystyrenegranuleplaster编号:DB11/T463-2022主编单位:北京振利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批准部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施行日期:2023年04月01日2022北京

2前言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9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市监发[2019]21号)的要求,本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胶粉聚苯颗粒复合型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11/T463-2012进行了修订。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料;5.系统;6.施工;7.验收。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聚氨酯复合板、酚醛泡沫板、真空绝热板性能指标及外保温系统修缮;2、调整了设计的内容合并到系统构造中,调整粘贴聚苯板系统为粘贴保温板系统,调整贴砌聚苯板系统为贴砌保温板系统;3、修改了验收的内容;4、删除了聚苯板现浇混凝土系统、喷涂聚氨酯系统、锚固岩棉板系统和保温浆料系统。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负责管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北京振利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本规程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北京振利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工业区长建路15号;邮政编码102615)。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振利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一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市城建研究中心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六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振利节能环保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正方新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黄振利林燕成陈丹林刘亚坤孔祥荣郭伟曲军辉王满生孙桂芳孙洪明许红升张玉品许善刘文惠张旭辉孙佳晋任琳刘海名金建伟李春雷高巍杨军谢军华顾镇鑫陈春明张辉周红燕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顾泰昌檀春丽常卫华罗淑湘路国忠王建明王力红周辉南锟

3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4材料....................................................................................44.1一般规定..........................................................................44.2保温材料..........................................................................44.3配套材料..........................................................................55系统....................................................................................85.1一般规定..........................................................................85.2系统性能..........................................................................95.3粘贴保温板系统....................................................................95.4贴砌保温板系统...................................................................105.5系统修缮.........................................................................126施工...................................................................................136.1一般规定.........................................................................136.2粘贴保温板系统...................................................................136.3贴砌保温板系统...................................................................186.4系统修缮.........................................................................197验收...................................................................................257.1一般规定.........................................................................257.2主控项目.........................................................................257.3一般项目.........................................................................26本规程用词说明............................................................................28引用标准名录..............................................................................29条文说明..................................................................................31

4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2Terminology………………………………………………………………………………………………………23Basicrequirements………………………………………………………………………………………………34Materials…………………………………………………………………………………………………………44.1Generalrequirements……………………………………………………………………………………44.2Insulationmaterials………………………………………………………………………………………44.3Supportingmaterials………………………………………………………………………………………55Systems…………………………………………………………………………………………………………85.1Generalrequirements……………………………………………………………………………………85.2Systemperformance………………………………………………………………………………………95.3Pastesinsulationboardsystem…………………………………………………………………………95.4Bricklayinginsulationboardsystem……………………………………………………………………105.5Systemrepair……………………………………………………………………………………………126Construction……………………………………………………………………………………………………136.1Generalrequirements……………………………………………………………………………………136.2Pastesinsulationboardsystem…………………………………………………………………………136.3Bricklayinginsulationboardsystem……………………………………………………………………186.4Systemrepair……………………………………………………………………………………………197Acceptance………………………………………………………………………………………………………257.1Generalrequirements……………………………………………………………………………………257.2Masteritems……………………………………………………………………………………………257.3Genericitems……………………………………………………………………………………………26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28Listofquotedstandards………………………………………………………………………………………………29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31

51总则1.0.1为贯彻国家建筑节能政策和执行北京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范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的技术要求、施工做法、试验方法及验收标准,保证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民用建筑中以混凝土或砌体等为基层墙体的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1.0.3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62术语2.0.1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externalthermalinsulationcompositesystemsbasedoninsulationboardcompositemineralbinderandexpandedpolystyrenegranuleplaster以聚苯板、硬泡聚氨酯板、酚醛泡沫板、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真空绝热板等为保温层材料,并复合胶粉聚苯颗粒贴砌浆料构造层的多种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总称,本规程中简称外保温系统,包括粘贴保温板系统和贴砌保温板系统。2.0.2外墙外保温工程engineeringofexternalthermalinsulation将外保温系统通过施工或安装,固定在外墙外表面上所形成的建筑物实体,简称外保温工程。2.0.3保温层thermalinsulationlayer由保温材料组成,在外保温系统中起保温隔热作用的构造层。2.0.4防火找平过渡层fireprooflevelingtransitionlayer设置在外保温系统保温层与抗裂层之间用于减缓热应力影响并对保温层起找平及防火作用的抹灰层。2.0.5抗裂层anti-crackcoat抹在保温层或防火找平过渡层上,中间夹有玻纤网或热镀锌电焊网,起防裂、防水、抗冲击和防火作用的构造层。2.0.6饰面层finishcoat外保温系统的外装饰构造层。2.0.7防护层renderingsystem抗裂层和饰面层的总称。2.0.8胶粉聚苯颗粒贴砌浆料mineralbinderandexpandedpolystyrenegranulebondingplaster由可再分散胶粉、无机胶凝材料、多种纤维、外加剂等制成的胶粉料与作为主要骨料的聚苯颗粒复合而成的,用于粘贴、砌筑和防火找平保温板的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简称贴砌浆料。2.0.9保温板insulationboard在本规程中专指用于外保温系统的聚苯板、硬泡聚氨酯板、酚醛泡沫板、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和真空绝热板的总称。2.0.10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reinforcedverticalrockwoolcompositeboard以多条同宽度岩棉条拼装成的板材为芯材,在工厂制成的、长度方向四个面包裹玻纤网、两个大面带有聚合物水泥抹面胶浆层的保温板材。2.0.11真空绝热板vacuuminsulationpanel以芯材和吸气剂为填充材料,使用复合阻气膜作为包裹材料,经抽真空、封装等工艺制成的建筑保温用板状材料。2.0.12托架supportbracket设在保温板底部,起承托作用的具有防锈功能的金属构件,由膨胀螺栓固定于基层墙体上。2.0.13空腔cavity保温层与基层墙体之间的空间。2.0.14岩棉复合装饰线条decorativeproductsmadeofrockwoolcompoundwithPGRC由机械加工的竖丝岩棉条、玻璃纤维网格布和聚合物水泥砂浆在工厂预制而成的装饰制品。2.0.15配件fitting与外保温系统配套使用的密封条、包角条、包边条、盖口条、护角、固定卡等附件。2

73基本规定3.0.1外保温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能适应基层墙体的正常变形而不产生裂缝或空鼓;2应能承受自重、风荷载和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且不产生有害的变形和破坏;3应与基层墙体连接可靠,不应在抗震设防烈度内的地震或其他外力冲击时脱落;4应具有防止火焰沿外墙面蔓延的能力;5应具有防止水渗透性能。3.0.2外保温工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的规定,其保温、隔热性能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的规定,其防潮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3.0.3外保温工程各构造层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所有构造层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应具有防腐性。在可能受到鼠害、虫害等生物侵害时,外保温工程还应具有防生物侵害性能。3.0.4外保温工程的饰面层宜采用浅色水性涂料、饰面砂浆等轻质材料,并应与外保温系统其它组成材料相容。当需采用饰面砖时,应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制定专项技术方案和验收方法,并组织专题论证。3.0.5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176、《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DB11/381的规定。3.0.6在规范施工、质量合格及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外保温工程的使用寿命应符合设计要求。3

84材料4.1一般规定4.1.1外保温工程所用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的规定。4.1.2外保温工程所用材料的放射性核素限量不应超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中B类的规定。4.2保温材料4.2.1贴砌浆料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158的规定。4.2.2聚苯板包括模塑聚苯板(以下简称模塑板)、石墨模塑聚苯板(以下简称石墨模塑板)、挤塑聚苯板(以下简称挤塑板)、石墨挤塑聚苯板(以下简称石墨挤塑板),其性能应符合表4.2.2-1的规定,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2-2的规定。表4.2.2-1聚苯板性能指标项目单位试验方法模塑板石墨模塑板挤塑板石墨挤塑板3表观密度kg/m18~2225~35《泡沫塑料及橡胶表观密度的测定》GB/T6343《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GB/T导热系数W/(m·K)≤0.037≤0.033≤0.030≤0.02410295或《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T10294垂直于板面方MPa≥0.10≥0.20《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29906向的抗拉强度尺寸稳定性%≤0.3≤1.0《硬质泡沫塑料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GB/T8811压缩强度MPa≥0.10≥0.20《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GB/T8813吸水率(V/V)%≤3≤1.5《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的测定》GB/T8810燃烧性能等级—不低于B1级不低于B1级《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表4.2.2-2聚苯板尺寸允许偏差项目单位允许偏差试验方法长度、宽度mm±3.0厚度mm+2.0,0.0《外墙保温复合板通用技术要求》JG/T480对角线差mm≤3板面平整度mm≤24.2.3硬泡聚氨酯板双面应带有界面层,其性能和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硬泡聚氨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420的规定。4.2.4酚醛泡沫板应在工厂完成六面界面处理,其性能和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酚醛泡沫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515的规定。4.2.5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性能应符合表4.2.6-1的规定,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6-2的规定。4

9表4.2.6-1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性能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GB/T10295或芯材导热系数(平均温度25℃)W/(m·K)≤0.045《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T10294芯材酸度系数—≥1.8《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GB/T5480厚度≤150mm<25单位面2kg/m积质量150mm<厚度≤200mm25~352吸水量g/m≤500不透水性—抹面胶浆层内侧未渗透2抹面胶浆层水蒸气透过量g/(m·h)≥1.67《外墙保温复合板通用技术要求》JG/T480抗冲击性—3J级原强度≥0.10拉伸粘耐水强度MPa≥0.10结强度耐冻融强度≥0.10抹面胶浆层厚度Mm2~5《聚苯乙烯泡沫(EPS)复合装饰线》JC/T2387燃烧性能等级—A级《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表4.2.6-2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尺寸允许偏差项目单位允许偏差试验方法长度、宽度mm±5.0厚度mm+2.0,0.0《外墙保温复合板通用技术要求》JG/T480对角线差mm≤4板面平整度mm≤44.2.6真空绝热板性能和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真空绝热板》JG/T438的规定。4.2.7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中,采用的有机类保温材料遇火后应无熔融状收缩,并用水泥基材料进行六面裹覆,其阴燃性能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DB11/381的规定。4.3配套材料4.3.1界面砂浆性能应符合表4.3.1的规定。表4.3.1界面砂浆性能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标准状态≥0.5拉伸粘结强度MPa《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907浸水处理≥0.34.3.2胶粘剂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粘贴硬泡聚氨酯板用胶粘剂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硬泡聚氨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420的规定。2粘贴酚醛泡沫板用胶粘剂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酚醛泡沫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515的规定。3粘贴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用胶粘剂性能应符合表4.3.2的规定。5

10表4.3.2粘贴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用胶粘剂性能项目指标试验方法原强度≥0.60与水泥砂浆拉伸粘结强浸水48h,干燥2h≥0.30耐水度(MPa)强度浸水48h,干燥7d≥0.60原强度≥0.10《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29906与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浸水48h,干燥2h≥0.06拉伸粘结强耐水度(MPa)强度浸水48h,干燥7d≥0.10可操作时间(h)1.5~4.04.3.3聚苯板界面剂性能应符合表4.3.3的规定。表4.3.3聚苯板界面剂性能指标项目试验方法模塑板界面剂挤塑板界面剂原强度≥0.10≥0.20与相应聚苯板拉伸粘结强度浸水48h,干燥2h≥0.06≥0.10《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907(MPa)耐水强度浸水48h,干燥7d≥0.10≥0.204.3.4真空绝热板界面剂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3.4的规定。表4.3.4真空绝热板界面剂性能项目单位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容器中状态—色泽均匀,无杂质,无沉淀,不分层冻融稳定性(3次)—无异常《建筑涂料用乳液》GB/T20623储存稳定性—无硬块,无絮凝,无明显分层和结皮不挥发物含量%≥18《涂料用乳液和涂料、塑料用聚合物分散体白点温度和最低成膜温度的测最低成膜温度℃≤0定》GB/T92674.3.5抗裂砂浆性能应符合表4.3.5的规定。表4.3.5抗裂砂浆性能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标准状态MPa≥0.7拉伸粘结强度浸水处理MPa≥0.5(与水泥砂浆)冻融循环处理MPa≥0.5标准状态MPa≥0.10《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158拉伸粘结强度(与贴砌浆料)浸水处理MPa≥0.10可操作时间H1.5~4.0压折比—≤3.0柔韧性—直径50mm无裂纹《漆膜、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GB/T17316

114.3.6玻纤网性能应符合表4.3.6的规定。表4.3.6玻纤网性能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2《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3部分:单位面积质量单位面积质量g/m≥160的测定》GB/T9914.3耐碱断裂强力(经向、纬向)N/50mm≥1300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经向、纬向)%≥90《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158断裂伸长率(经向、纬向)%≤5.0ZrO2含量为(14.5±0.8)%,TiO2含量为(6.0±0.5)%,或氧化锆、氧化钛含量%ZrO2和TiO2总含量大于等于19.2%,同时ZrO2《耐碱玻璃纤维网布》JC/T841含量大于等于13.7%,或ZrO2含量大于等于16.0%《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2部分:玻璃纤维可燃涂塑量g/m2≥20物含量的测定》GB/T9914.24.3.7高分子乳液弹性底层涂料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158的规定。4.3.8锚栓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保温用锚栓》JG/T366的规定。4.3.9热镀锌电焊网性能除应符合表4.3.9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镀锌电焊网》GB/T33281的规定。表4.3.9热镀锌电焊网性能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丝径mm0.90±0.04网孔尺寸mm12.70×12.70《镀锌电焊网》GB/T33281焊点抗拉力N>652网面镀锌层质量g/m>1404.3.10面砖、面砖粘结砂浆、勾缝料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158的规定。4.3.11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GB/T23445中Ⅰ型的规定。4.3.12岩棉复合装饰线条性能应符合表4.3.12的规定。表4.3.12岩棉复合装饰线条性能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抹面胶浆层厚度mm2~5《聚苯乙烯泡沫(EPS)复合装饰线》JC/T23872吸水量g/m≤500抗冲击强度J≥3.0原强度MPa≥0.08《外墙保温复合板通用技术要求》JG/T480拉伸粘结强度耐水后MPa≥0.08不透水性—抹面胶浆层内表面无水渗透4.3.13外保温系统所采用的柔性耐水腻子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用腻子》JG/T157中柔性(R)型的规定。4.3.14外保温系统所采用的密封条、盖口条等配件,应分别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应产品标准规定。7

125系统5.1一般规定5.1.1应根据外保温工程需要选择适宜的外保温系统,不应随意更改系统构造和组成材料。5.1.2无机类保温板外侧宜设置不小于20mm厚的贴砌浆料防火找平过渡层,有机类保温板外侧宜设置不小于30mm厚的贴砌浆料防火找平过渡层。5.1.3外保温工程防水防裂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保温工程与其他构件接缝处应有柔性防水密封及防裂措施;2女儿墙顶、窗台等水平部位宜采用金属板、混凝土板或石材板等压顶处理,并应设置排水构造;3窗檐、阳台等檐口部位应设置滴水构造;4勒脚、阳台、女儿墙与屋项交界区及雨篷、空调护板等易受水影响或雨水积水区的外保温应有防水措施,相应的基层墙体表面及各水平面均应设置防水砂浆抹灰层;5保温板采用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时,勒脚部位散水以上300mm~600mm范围内外墙面以及女儿墙内侧、开敞阳台、空调板、雨篷等有防水要求的部位应采用高密度石墨模塑板、挤塑板、硬泡聚氨酯板等保温板材。5.1.4外保温工程的热工和节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温层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在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2外保温系统应包覆门窗框外侧洞口、女儿墙、阳台以及外墙出挑构件如雨篷、挑板、空调室外机搁板等热桥部位,固定于墙体的金属构件或托架、锚栓、穿墙管道等处应有防止热桥措施;3外门窗框与门窗口之间的缝隙内应挤满闭孔结构的聚氨酯或采用保温砂浆封堵并进行防水处理,外墙保温材料与外门窗框之间应有防水隔断构造;4墙体变形缝内应填塞一定厚度保温材料并按建筑构造设计要求封闭;5保温板的厚度应根据北京市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相关标准,通过热工计算确定,各种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应符合表5.1.4的规定。表5.1.4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保温材料名称修正系数a影响因素模塑板1.10尺寸误差、压缩、吸湿、板槽、灰缝石墨模塑板1.15尺寸误差、压缩、吸湿、板槽、灰缝挤塑板、石墨挤塑板1.15尺寸误差、性能衰减、压缩、吸湿、灰缝硬泡聚氨酯板1.15尺寸误差、性能衰减、界面层酚醛泡沫板1.15尺寸误差、吸湿、界面层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1.10压缩、吸湿、抹面胶浆层真空绝热板1.15尺寸误差、压缩、吸湿、灰缝贴砌浆料1.25压缩、吸湿5.1.5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当保温板燃烧性能等级未达到A级时,应按现行地方标准《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DB11/T1383的规定设置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宜选用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满粘贴在基层墙体上,并用锚栓辅助固定,每平方米锚栓数量不应少于4个。5.1.6外保温工程的饰面层采用涂装材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易碰撞部位如建筑物首层、门窗口等处的抗裂层中应加铺一层玻纤网;2门窗洞口四角抗裂层中应预先沿45º方向加铺一层不小于300mm×200mm玻纤网;8

133抗裂层厚度宜为3mm~5mm,建筑首层不应小于6mm;4抗裂砂浆面层上宜满刷高分乳液弹性底层涂料。5.1.7外保温工程的饰面层采用面砖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热镀锌电焊网的抗裂层厚度不应小于8mm,采用玻纤网的抗裂层厚度不应小于6mm;2热镀锌电焊网或玻纤网应采用锚栓与基层墙体形成可靠连接,锚栓锚盘应压住热镀锌电焊网或玻纤网;3面砖粘结砂浆和勾缝料应具有柔性,勾缝料应具有抗渗性能;4应采用粘贴面带燕尾槽的浅色面砖;5面砖缝宽度不应小于5mm,勾缝深度宜为2mm~3mm;6每六层楼宜设一道水平宽缝,宽度宜为20mm,并应采用柔性防水材料嵌缝;7窗台、檐口、装饰线、雨篷、阳台和落水口等墙面凹凸部位,应采用防水和排水构造;8在水平阳角处,顶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3%;应采用顶面面砖压立面面砖,立面最后一排面砖下设置滴水构造或外压底平面面砖等做法。5.2系统性能5.2.1外保温系统性能应符合表5.2.1的规定。表5.1.2外保温系统性能指标项目单位试验方法涂装饰面面砖饰面外观—无可见裂缝,无粉化、空鼓、剥落现象≥0.10(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或《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试验方法》耐候性抗裂层至保温层拉伸粘结强度—真空绝热板时≥0.08)JG/T429MPa面砖与抗裂层拉伸粘结强度—≥0.42吸水量g/m≤500《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二层及以上3J级材料》GB/T29906抗冲击性——首层10J级《建筑材料及其制品水蒸气透过性能防护层水蒸气透过湿流密度g/(m2·h)≥0.85试验方法》GB/T17146中干法,面砖饰面时试样聚砖缝交叉点为试样中心外观—无可见裂缝,无粉化、空鼓、剥落现象≥0.10(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或耐冻融抗裂层至保温层拉伸粘结强—真空绝热板时≥0.08)《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MPa材料》GB/T29906面砖与抗裂层拉伸粘结强度—≥0.4不透水性—抗裂层内侧无水渗透5.2.2外保温系统的热阻、抗风荷载性能、抗震性能和防火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5.3粘贴保温板系统5.3.1粘贴保温板系统应由粘结层、保温层、防火找平过渡层、抗裂层和饰面层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涂装饰面时,粘结层材料应为胶粘剂或贴砌浆料,保温层材料可为硬泡聚氨酯板、酚醛泡沫板或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防火找平过渡层材料应为贴砌浆料,抗裂层材料应为抗裂砂浆,抗裂砂浆中满铺玻纤网,抗裂砂浆面层宜涂刷高分子乳液弹性底层涂料,饰面层可为涂料或饰面砂浆,见图5.3.1-1。9

14图5.3.1-1粘贴保温板系统涂装饰面构造1—基层墙体;2—胶粘剂或贴砌浆料;3—硬泡聚氨酯板、酚醛泡沫板或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4—贴砌浆料;5—抗裂砂浆复合玻纤网;6—涂料或饰面砂浆;7—锚栓2面砖饰面时,粘结层材料应为胶粘剂或贴砌浆料,保温层材料为硬泡聚氨酯板,防火找平过渡层材料应为贴砌浆料,抗裂层材料应为抗裂砂浆,抗裂砂浆中满铺热镀锌电焊网或玻纤网,饰面层应为面砖,见图5.3.1-2。图5.3.1-2粘贴保温板系统面砖饰面构造1—基层墙体;2—胶粘剂或贴砌浆料;3—硬泡聚氨酯板;4—贴砌浆料;5—抗裂砂浆复合热镀锌电焊网或玻纤网;6—面砖粘结砂浆;7—面砖;8—锚栓;9—勾缝料5.3.2保温板与基层墙体的有效粘贴面积不应小于保温板面积的90%,辅助固定保温板的锚栓数量应符合表5.3.2的规定。表5.3.2粘贴保温板系统辅助固定锚栓数量2建筑高度位置辅助固定锚栓数量(个/m)建筑高度≤60m的位置≥4建筑高度>60m的位置≥65.3.3保温板的长度和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涂装饰面时,保温板长度不宜大于600mm,宽度不宜大于600mm;2面砖饰面时,保温板长度不宜大于600mm,宽度不宜大于450mm。5.4贴砌保温板系统5.4.1贴砌保温板系统应由界面砂浆层、粘结层、保温层、防火找平过渡层、抗裂层和饰面层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涂装饰面时,粘结层材料、防火找平过渡层材料应为贴砌浆料,保温层材料可为模塑板、石墨模塑板、挤塑板、石墨挤塑板或真空绝热板,抗裂层材料应为抗裂砂浆,抗裂砂浆中满铺玻纤网,抗裂砂浆面层宜涂刷高分子乳液弹性底层涂料,饰面层可为涂料或饰面砂浆,见图5.4.1-1;10

15图5.4.1-1贴砌保温板系统涂装饰面构造1—基层墙体;2—界面砂浆;3—贴砌浆料;4—模塑板、石墨模塑板、挤塑板、石墨挤塑板或真空绝热板;5—抗裂砂浆复合玻纤网;6—涂料或饰面砂浆2面砖饰面时,粘结层材料、防火找平过渡层材料应为贴砌浆料,保温层材料可为模塑板、石墨模塑板、挤塑板或石墨挤塑板,抗裂层材料应为抗裂砂浆,抗裂砂浆中满铺热镀锌电焊网或玻纤网,饰面层应为面砖,见图5.4.1-2。图5.4.1-2贴砌保温板系统面砖饰面构造1—基层墙体;2—界面砂浆;3—贴砌浆料;4—模塑板、石墨模塑板、挤塑板或石墨挤塑板;5—抗裂砂浆复合热镀锌电焊网或玻纤网;6—面砖粘结砂浆;7—面砖;8—勾缝料;9—锚栓5.4.2基层墙体上应满涂界面砂浆;5.4.3聚苯板、真空绝热板内外表面均应预先喷刷配套的界面剂;5.4.4保温板长度宜为600mm,宽度宜为450mm;5.4.5保温板与基层墙体的有效粘贴面积不应小于保温板面积的90%,保温板间灰缝宽度宜为10mm,灰缝中的贴砌浆料应饱满;5.4.6保温层厚度超过100mm~150mm时,宜选用5.4.6的双层保温板构造,保温板各粘结层厚度宜为20mm,保温板间灰缝宽度宜为20mm;图5.4.6贴砌保温板系统双层保温板构造1—基层墙体;2—界面砂浆;3—贴砌浆料;4—模塑板、石墨模塑板、挤塑板或石墨挤塑板;5—抗裂砂浆复合玻纤网;6—涂料或饰面砂浆;7—锚栓11

165.4.7辅助固定锚栓数量应符合表5.4.7的规定。表5.4.7贴砌保温板系统辅助固定锚栓数量2辅助固定锚栓数量(个/m)建筑高度位置涂装饰面单层保温板涂装饰面双层保温板面砖饰面建筑高度≤60m的位置0≥6≥4建筑高度>60m的位置≥4≥6≥65.5系统修缮5.5.1外保温系统局部修缮或单元墙体修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标准》JGJ376的规定。5.5.2外保温系统整栋建筑修缮与加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大墙面部位应由既有保温系统、锚栓固定的热镀锌电焊网、贴砌浆料、抗裂层和饰面层构成;每层楼板处水平方向应设置300mm宽基层生根加固构造带,基层生根加固构造带应由射钉固定的相互搭接的两层热镀锌电焊网、贴砌浆料或贴砌浆料满粘贴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抗裂层和饰面层构成,见图5.5.2。抗裂层材料应为抗裂砂浆,抗裂砂浆中满铺玻纤网,抗裂砂浆面层宜涂刷高分子乳液弹性底层涂料;饰面层可为涂料或饰面砂浆。(a)凹槽中填充贴砌浆料(b)凹槽中贴砌浆料满粘贴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图5.5.2整栋建筑外保温系统修缮与加固基本构造1—基层墙体;2—既有保温层;3—热镀锌电焊网;4—贴砌浆料;5—抗裂砂浆复合玻纤网;6—涂料或饰面砂浆;7—射钉;8—锚栓;9—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2射钉应分两排布置,水平方向每米不应少于6个,在基层墙体中的锚固深度不应小于25mm;3锚栓每平方米不应少于10个,在基层墙体中的锚固深度不应小于50mm;4既有保温层外侧的贴砌浆料厚度不宜小于30mm。12

176施工6.1一般规定6.1.1外保温系统的各种组成材料应配套供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保温工程使用的材料、构件应进行进场验收,验收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且应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2外保温工程使用的材料、产品进场时,应对表6.1.1中的项目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检验;表6.1.1现场见证取样复验项目序号材料名称复验项目1聚苯板、硬泡聚氨酯板、酚醛泡沫板厚度、导热系数、密度、压缩强度、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吸水率、燃烧性能2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厚度、导热系数、单位面积质量、拉伸粘结强度3真空绝热板导热系数、压缩强度、垂直于板面抗拉强度4贴砌浆料导热系数、干表观密度、拉伸粘结强度、燃烧性能5胶粘剂拉伸粘结强度6抗裂砂浆拉伸粘结强度、压折比7玻纤网耐碱断裂强力、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8热镀锌电焊网焊点抗拉力、网面镀锌层质量3外保温工程应提供配套的型式检验报告。6.1.2承担外墙外保温工程的施工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质。6.1.3外保温工程的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人员应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6.1.4外保温工程施工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防火安全技术规程》DB11/T729的规定。6.1.5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基层墙体检查和处理。基层墙体应洁净、干燥、坚实、平整,不应有浮尘、漏浆、油污、脱模剂等妨碍粘结的附着物,凸起、空鼓和疏松部位应剔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或《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的规定。6.1.6应预先在现场采用与工程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制作样板墙,经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确认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6.1.7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外门窗洞口应通过验收,洞口尺寸、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要求,门窗框或辅框应安装完毕。伸出墙面的消防梯、水落管、各种进户管线和空调器等的预埋件、联结件应安装完毕,并按外保温系统设计厚度留出余量。6.1.8外保温工程采用的材料在运输、储存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潮、防水、防火等保护措施。各种材料应分类贮存,贮存期及条件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且不宜露天存放,对在露天存放的材料,用苫布覆盖。6.1.9材料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准确配制,配制好的材料应在规定时间内用完,不应过期使用。6.1.10各类作业机具、工具应齐备,并经检验合格、安全、可靠,各种测量工具应经过校核准确无误。6.1.11外保温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空气温度不应低于5℃。5级以上大风天气和雨天不应施工。6.1.12外保温工程完工后应做好成品保护。6.2粘贴保温板系统6.2.1粘贴保温板系统的施工工序应符合图6.2.1的规定。13

18基层墙体处理弹控制线、拉基准线安装托架(设计要求时)配制胶粘剂或贴砌浆料粘贴保温板抹贴砌浆料配制抗裂砂浆涂装饰面面砖饰面抹抗裂砂浆压入玻纤网,抹抗裂砂浆,铺压并锚固刷弹性底涂(设计要求时)热镀锌电焊网或玻纤网涂装饰面施工面砖饰面施工图6.2.1粘贴保温板系统施工工序6.2.2基层墙体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层墙体外表面凸起物大于10mm时应剔除;2基层墙体为砌体以及平整度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混凝土墙体,其外表面应抹水泥砂浆找平;3穿墙孔及墙面缺损处应清理干净后用相应材料修补平整,墙面孔洞部位应浇水湿润后补齐砌严;4既有居住建筑保温工程施工前,基层墙体处理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DB11/381的规定。6.2.3弹控制线、拉基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建筑物立面设计和外墙外保温技术要求,在墙面弹出外门窗口水平、垂直控制线;2应在阴角、阳角、阳台栏板和门窗洞口等部位挂垂直线或水平线等控制线。6.2.4安装托架应符合下列规定:1如设计有要求,应在保温板的起始位置安装起步托架;2保温板采用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时,还应在楼板的相应位置或门窗洞口上口的保温板下侧设置一道托架;建筑高度小于54m部位,应每两层楼设置一道托架;建筑高度大于54m部位,应每层楼设置一道托架;3托架应水平横向安装,间距不宜超过600mm;托架应采用两个专用膨胀锚栓固定,钻头直径应与锚栓匹配,钻孔深度应大于胀栓长度。托架的长度不宜小于150mm,出挑宽度宜为2/3~4/5板厚,与墙体固定端高度不宜小于40mm;托架的材质厚度应经试验确定,且热镀锌薄钢板厚度不应小于1.0mm,铝合金件厚度不应小于2.0mm,见图6.2.4。14

19≥150厚保温板4/5~2/340≥2图6.2.4托架及安装示意(单位:mm)1—保温板;2—托架6.2.5粘贴保温板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温板需进行界面处理时,应预先在保温板的内、外表面涂刷配套的界面剂并晾干;用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中的有机保温板,应预先使用不燃材料六面裹覆完毕;2胶粘剂或贴砌浆料应按产品说明书进行搅拌,搅拌好的胶粘剂或贴砌浆料应有遮阳措施,胶粘剂或贴砌浆料一次的配制量宜在1.5h内用完,已凝结的胶粘剂或贴砌浆料不应再加水搅拌使用;3根据保温板控制线按顺砌方式满粘贴保温板,竖缝应逐行错缝;保温板应粘贴牢固,不应有连通空腔;4墙角处保温板应交错互锁(图6.2.5-1);门窗洞口四角处保温板不得拼接,应采用整块保温板切割成形,保温板接缝应离开角部至少200mm(图6.2.5-2);图6.2.5-1保温板墙角排板示意15

20门窗洞口>200图6.2.5-2门窗洞口保温板排板示意(单位:mm)5可采用条粘法满粘保温板,粘贴施工时,应确保每块保温板的有效粘贴面积,粘结层不应形成连通的空腔。6.2.6防火隔离带的安装应与粘贴保温板同步,防火隔离带应与基层墙体满粘,并应增加锚固措施。防火隔离带之间、防火隔离带与保温板之间应拼接严密,宽度超过2mm的缝隙应用适当的保温材料填充。防火隔离带接缝应与上、下部位保温板接缝错开。6.2.7设计有装饰线条时,宜选用岩棉复合装饰线条。装饰线条应满粘贴在基层墙体上或保温材料上,并用锚栓和托架辅助固定。锚栓水平间距不宜超过400mm;托架水平间距不宜超过600mm,并应安装在基层墙体上。6.2.8锚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锚栓安装应至少在保温板粘贴24h后进行;2锚栓进入混凝土基层墙体的有效锚固深度不应小于25mm,进入其他基层墙体有效锚固深度不应小于45mm;3锚栓类型和钻头直径的选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保温用锚栓》JG/T366的规定,钻孔深度应大于锚固深度10mm,旋入式锚栓不应采用敲击式安装方式;4锚栓的安装数量、固定位置及圆盘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门窗洞口、阳角边缘应适当增加1~2个锚固件进行加固处理;5防火隔离带应使用金属钉锚栓,锚栓应位于隔离带中间高度,距端部不应大于100mm,锚栓间距不应大于600mm,每段防火隔离带上的锚栓数量不应少于2个;6锚栓安装好后,应进行现场锚固力拉拔试验。6.2.9防火找平过渡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防火找平过渡层施工前,应弹出的厚度控制线,用贴砌浆料或聚苯板块做标准厚度灰饼;2抹贴砌浆料应按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顺序施工;3贴砌浆料抹灰可分两遍完成,第一遍抹灰应使平整度达到±5mm,第二遍抹灰厚度可略高于灰饼厚度,然后用杠尺刮平并修补墙面以达到平整度要求;4外门、窗洞口室外部分的侧墙面可抹厚度不低于20mm的贴砌浆料,外门、窗框与贴砌浆料之间应预留20mm宽的缝隙用柔性止水条填塞,并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6.2.10当采用涂装饰面时,抗裂层和饰面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防火找平过渡层施工完成3d~7d且施工质量验收合格以后,方可抹抗裂砂浆并压入玻纤网;2抹抗裂砂浆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用鹰嘴滴水线做好滴水;3门窗洞口周边的玻纤网应翻出墙面100mm,并应在四角沿45º方向加铺一层不小于300mm×200mm的玻纤网增强,见图6.2.10;16

21门窗洞口图6.2.10门窗洞口部位玻纤网增强示意图4应按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均匀抹抗裂砂浆,厚度宜为3mm~4mm,同时将玻纤网搓抹压入抗裂砂浆中,以仅覆盖玻纤网、微见玻纤网轮廓为宜,砂浆饱满度应达到100%;玻纤网应自上而下沿外墙铺设,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00mm,铺贴应平整,无褶皱;抗裂砂浆表面应平整,玻纤网不应外露;5首层墙面应铺贴双层玻纤网,面层玻纤网应搭接,底层玻纤网应对接,对接点不应在阴阳角处且偏离阴阳角不应低于200mm;两层玻纤网之间抗裂砂浆应饱满,玻纤网不应干贴;阴阳角部位加强也可采用400mm的宽网;6抗裂砂浆施工完后,应检查平整度、垂直度及阴阳角方正,不符合要求时应用抗裂砂浆进行修补;不应在抗裂砂浆面层上抹普通水泥砂浆腰线、窗口套线等;7若需要涂刷弹性底涂,涂刷应均匀,不应有漏底现象;8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29的规定进行涂装饰面施工,若需要刮涂柔性耐水腻子,宜多遍刮涂完成。6.2.11当采用面砖饰面时,抗裂层和饰面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防火找平过渡层施工完成3d~7d且施工质量验收合格以后,方可抹抗裂砂浆;2应根据墙面尺寸裁剪热镀锌电焊网;3应在墙面上按双向间隔500mm梅花型分布打锚栓孔,窗洞等侧口部位热镀锌电焊网收口处的锚栓孔每米不应少于3个,孔应深入结构墙体40mm以上;4应按从上而下、从左至右的顺序铺设热镀锌电焊网,搭接宽度不应少于5个网格,搭接层数不应大于3层,并应用锚栓固定好。热镀锌电焊网不应形成死折;5墙面阴阳角部位的热镀锌电焊网应绕角搭接,搭接宽度不应低于100mm,在搭接处线性方向每间隔300mm固定一个锚栓;6应在热镀锌电焊网铺贴完毕经检查合格后抹抗裂砂浆,并将热镀锌电焊网包覆于抗裂砂浆之中,抗裂砂浆的总厚度宜控制在8mm~10mm,抗裂砂浆面层应达到平整度和垂直度要求;7门窗口角处也可用玻纤网处理,施工时应用锚栓固定,使玻纤网压住热镀锌电焊网;8采用玻纤网时,应先在墙面上抹一层抗裂砂浆压入玻纤网,玻纤网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接着按双向间隔500mm梅花形分布打入锚栓,然后再抹一层抗裂砂浆,抗裂砂浆的总厚度宜控制在6mm~8mm;9抗裂砂浆施工完一般应适当喷水养护,约7d后即可进行饰面砖粘贴工序;10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的规定粘贴面砖。面砖粘结料应饱满,厚度宜控制在3mm~5mm;11面砖粘贴后应及时按现行行业标准《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的规定勾缝,缝深宜为2mm~3mm,缝勾完后应立即将缝边面砖擦洗干净。17

226.3贴砌保温板系统6.3.1贴砌保温板工程的施工工序应符合图6.3.1的规定。基层墙体处理配制界面砂浆喷刷界面砂浆弹控制线、拉基准线安装托架(设计要求时)配制贴砌浆料贴砌保温板抹贴砌浆料配制抗裂砂浆涂装饰面面砖饰面抹抗裂砂浆压入玻纤网,抹抗裂砂浆,铺压并锚固刷弹性底涂(设计要求时)热镀锌电焊网或玻纤网涂装饰面施工面砖饰面施工图6.3.1贴砌保温板系统施工工序6.3.2基层墙体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层墙体外表面凸起物大于10mm时应剔除;2穿墙孔及墙面缺损处应清理干净后用相应材料修补平整,墙面孔洞部位应浇水湿润后补齐砌严;3既有居住建筑保温工程施工前,基层墙体处理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DB11/381的规定。6.3.3基层墙体表面应均匀满涂一薄层界面砂浆;吸水率比较大的砌体墙应先淋湿墙面,阴干后方可喷刷界面砂浆。6.3.4弹控制线、拉基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建筑物立面设计和外墙外保温技术要求,在墙面弹出外门窗口水平、垂直控制线;2应在保温板粘贴的起始位置,沿建筑物周边弹出水平线;保温板施工前应在阳角预贴标准块并沿标准块上沿挂水平控制线,在同一墙面的两道垂直通线间应拉横向厚度控制线。6.3.5安装托架施工应符合本规程第6.2.4条的规定。6.3.6贴砌保温板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产品说明书要求加水配制好贴砌浆料,一次配制量宜在1.5h内用完;2应在墙面与保温板的粘贴面均抹5mm~10mm厚的贴砌浆料,随即将保温板粘贴于基层墙面上;粘贴保温板时应挤出碰头灰,保温板间灰缝宽宜为10mm,灰缝不饱满处应用贴砌浆料填平;3保温板应自下而上从起始位置开始沿水平粘贴,由边角处向中间粘贴,保温板在角部应交错咬合,墙面部位保温板应上下错缝粘贴(图6.2.5-1),并应及时用靠尺检查其平整度;4保温板贴砌遇到非标准尺寸时,可进行现场裁切(真空绝热板除外),裁切时边口尺寸应整齐,切口应与保温板面垂直;5门窗洞口四角处保温板不应拼接,应采用整块保温板切割成形,保温板接缝应离开角部至少200mm(图6.2.5-2);6采用真空绝热板时,施工各环节不应对真空绝热板产生破坏,不应现场裁割,异形板应在工厂定制,需要锚栓辅助固定时,锚栓应安装在板缝位置;7防火隔离带安装施工应符合本规程第6.2.6条的规定;18

238装饰线条安装施工应符合本规程第6.2.7条的规定;9锚栓安装施工应符合本规程第6.2.8条的规定。6.3.7防火找平过渡层施工应符合本规程第6.2.9条的规定。6.3.8抗裂层和饰面层施工应符合本规程第6.2.10条、第6.2.11条的规定。6.4系统修缮6.4.1整栋建筑外保温系统修缮与加固的施工工序应符合图6.4.1的规定。剔除楼板部位既有保温系统堵塞原保温板内侧空腔加工“”形热镀锌电焊网铺压热镀锌电焊网配制贴砌浆料抹贴砌浆料或用贴砌浆料满粘贴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填塞凹槽锚固热镀锌电焊网大墙面抹贴砌浆料配制抗裂砂浆抹抗裂砂浆压入玻纤网,刷弹性底涂(设计要求时)涂装饰面施工图6.4.1系统修缮施工工序6.4.2修缮前应剔除每层楼板部位水平方向300mm宽的既有保温系统,露出基层墙体(图6.4.2)。既有保温系统在楼板部位设置有防火隔离带时,应直接剔除原300mm宽防火隔离带所在部位的保温系统。大墙面部位原饰面层宜清除干净,门窗洞口四周侧边的保温层应清除至基层墙体。图6.4.2剔除既有保温系统1—既有保温系统;2—楼板处开槽6.4.3基层生根加固构造带部位的基层墙体清理完毕后,原保温板内侧出现的空腔应灌注贴砌浆料堵严(图6.4.3)。19

24图6.4.3封堵原保温板内侧空腔1—既有保温系统;2—贴砌浆料嵌缝6.4.4铺压热镀锌电焊网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预先将热镀锌电焊网加工成“”形,两端宽度宜为300mm,中间凹进部分的宽度应为所包裹保温层的宽度,凹进深度应与既有保温系统厚度相同;2“”形热镀锌电焊网应自下往上、自左往右铺压,铺压时应使弯折好的“”形热镀锌电焊网与生根加固构造带处的基层墙体和上下口的保温板断面紧密接触;“”形热镀锌电焊网竖直方向搭接宽度应为300mm,搭接部位应在基层生根加固构造带处;“”形热镀锌电焊网水平方向搭接宽度不应少于50mm;3“”形热镀锌电焊网铺压好后,应先按设计要求用双排射钉固定“”形热镀锌电焊网的上端,接着再按设计要求用双排射钉固定“”形热镀锌电焊网的下端,射钉水平间距宜为300mm,竖直间距宜为200mm(图6.4.4-1);4用射钉固定“”形热镀锌电焊网的下端时,新固定的射钉水平方向上应距离已铺压固定好的“”形热镀锌电焊网的上端射钉150mm(图6.4.4-1)。20

25图6.4.4-1射钉固定“”形热镀锌电焊网上端和下端1—既有保温系统;2—贴砌浆料嵌缝;3—新固定的射钉;4—新铺的热镀锌电焊网;5—已铺压固定好的热镀锌电焊网;6—锚栓;7—在新铺的热镀锌电焊网前已固定的射钉5热镀锌电焊网应包裹门窗洞口四周侧边,并用射钉固定好(图6.4.4-2),射钉数量不应少于3个/m。图6.4.4-2热镀锌电焊网包裹门窗洞口四周侧边1—锚栓;2—既有保温系统;3—热镀锌电焊网;4—射钉6墙面阴、阳角部位的热镀锌电焊网不应断开,热镀锌电焊网应加工成直角网绕角搭接,阳角部位搭接宽度不应小于250mm,阴角部位搭接宽度不应低小于100mm(图6.4.4-3)。21

26图6.4.4-3阴、阳角部位热镀锌电焊网绕角搭接1—热镀锌电焊网;2—锚栓;3—既有保温系统7出挑构件部位的热镀锌电焊网直接铺在墙体立面的既有保温系统上,可不包裹出挑构件(图6.4.4-4)。图6.4.4-4出挑构件部位的热镀锌电焊网1—既有保温系统;2—锚栓;3—热镀锌电焊网;6.4.5在基层生根加固构造带凹槽内应分多遍抹好贴砌浆料,或用贴砌浆料满粘贴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并应与既有保温系统厚度持平(图6.4.5)。(a)凹槽中填充贴砌浆料(b)凹槽中贴砌浆料满粘贴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图6.4.5基层生根加固构造带凹槽处理1—既有保温系统;2—上层热镀锌电焊网;3—贴砌浆料;4—射钉;5—下层热镀锌电焊网;6—锚栓;7—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22

276.4.6凹槽被保温材料填平后,方可用锚栓固定原保温层部位的“”形热镀锌电焊网中间部分。锚栓应梅花型分布,双向间距宜为300mm(图6.4.6)。图6.4.6锚栓分布6.4.7大墙面抹贴砌浆料整体找平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先弹出整个墙面的厚度控制线,用贴砌浆料或EPS板块做标准厚度灰饼。2应按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顺序抹贴砌浆料。3贴砌浆料抹灰可分两遍完成,第一遍抹灰应使平整度达到±5mm,第二遍抹灰厚度可略高于灰饼厚度,然后用杠尺刮平并修补墙面以达到平整度要求(图6.4.7-1)。(a)凹槽中填充贴砌浆料(b)凹槽中贴砌浆料满粘贴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图6.4.7-1大墙面抹贴砌浆料1—既有保温系统;2—热镀锌电焊网;3—贴砌浆料;4—射钉;5—大墙面的贴砌浆料;6—锚栓;7—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4门窗洞口四周侧边应抹厚度不低于20mm贴砌浆料(图6.4.7-2)。出挑构造、女儿墙顶部及背侧面均应抹厚度不低于20mm贴砌浆料。23

28图6.4.7-2门窗洞口四周侧面抹贴砌浆料1—锚栓;2—既有保温系统;3—热镀锌电焊网;4—贴砌浆料;5—射钉;6—背衬6.4.8抗裂层和饰面层施工应符合本规程第6.2.10条的规定。24

297验收7.1一般规定7.1.1外保温工程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11/1340、《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11/510的规定进行施工质量验收。7.1.2外保温工程应在基层墙体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墙体节能分项工程验收。7.1.3外保温工程应对下列部位或内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1保温层附着的基层墙体及其表面处理;2保温板粘结或固定;3被封闭的保温材料厚度;4锚固件及锚固节点做法;5增强网铺设;6抗裂层厚度;7墙体热桥部位处理;8各种变形缝处的节能施工做法。7.1.4外保温工程验收的检验批划分,除本章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规定:21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墙面,扣除门窗洞口后的保温墙面面积每1000m划分为一个检验2批,不足1000m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2当按计数方法抽样检验时,检验批最小抽样数量宜符合表7.1.4的规定。表7.1.4检验批最小抽样数量检验批的容量最小抽样数量检验批的容量最小抽样数量2~152151~2801316~253281~5002026~905501~12003291~15081201~3200507.1.5外保温工程饰面层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的规定。7.1.6外保温系统修缮工程构造设计、加固措施、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标准》JGJ376的规定。7.2主控项目7.2.1外保温工程使用的材料、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各种材料和构件的质量证明文件与相关技术资料应齐全。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7.2.2外保温工程使用的材料、产品进场时的见证取样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随机抽样检验,核查复验报告。其中:导热系数、密度或单位面积质量、燃烧性能应在同一个报告中。2检查数量:同厂家、同品种产品,按扣除门窗洞口后的保温墙面面积所使用的材料用量,在5000m以2内时应复验1次;面积每增加5000m应增加1次。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期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25

30可合并计算抽检面积。7.2.3外保温工程的型式检验报告中应包括耐候性和抗风压性能检验项目以及配套组成材料的名称、生产单位、规格型号及主要性能参数。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和型式检验报告。检查数量:全数检查。7.2.4外保温工程使用的抗裂砂浆,其冻融试验结果应符合北京市最低气温环境的使用要求。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7.2.5外保温工程基层墙体处理应符合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要求。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7.2.6外保温工程各层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经过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7.2.7保温板与基层墙体的连接方式、拉伸粘结强度和粘结面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检验报告。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3处。7.2.8保温材料的厚度不应低于设计要求。检验方法:现场尺量、钢针插入或剖开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7.2.9锚固件数量、位置、锚固深度和锚固力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锚固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实测锚固深度;现场锚固力拉拔检验。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7.2.10抗裂层与防火找平过渡层或相邻构造层应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面层无裂缝。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和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7.2.11当工程设置防火隔离带时,其设置方式、高度、粘结面积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7.2.12外墙出挑构件及阳台、雨罩、女儿墙、靠外墙阳台栏板、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墙柱、凸窗、装饰线和靠外墙阳台分户隔墙等热桥部位,以及外窗/阳台门洞口外侧四周墙面,其隔断热桥或保温措施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要求。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查。检查数量:隔断热桥措施按不同种类,每种抽查20%,并不少于5处。7.2.13采用面砖饰面层做法时,其安全性与耐久性应符合设计要求;面砖饰面层应无空鼓和裂缝,现场检验面砖与抗裂层的拉伸粘结强度,其值不应小于0.4MPa。检查方法:小锤轻击和观察检查;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测试面砖与抗裂层的拉伸粘结强度。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7.3一般项目7.3.1外保温工程的基层墙体应坚实、平整,无油污、脱模剂等妨碍粘结的附着物。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7.3.2保温板和防火隔离带的接缝方法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应上下错缝、平整严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5块保温板。26

317.3.3保温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3.3的规定。表7.3.3保温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表面平整4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立面垂直4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3阴、阳角垂直4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4阳角方正4用直角检测尺检查5接茬高差1.5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2检查数量:每100m应至少抽查一处,每处不应小于10m。7.3.4增强网应铺压严实,包覆于抗裂砂浆中,不应有空鼓、褶皱、翘曲、外露等现象。搭接长度应符合规定要求。增强部位的增强网做法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2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5处,每处不少于2m。7.3.5变形缝构造处理和保温层开槽、开孔及装饰件的安装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7.3.6外保温墙面抗裂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7.3.6的规定。表7.3.6外保温墙面抗裂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表面平整4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立面垂直4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3阴、阳角方正4用直角检测尺检查4分格缝(装饰线)直线度4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22检查数量:每100m应至少抽查一处,每处不应小于10m。27

32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28

33引用标准名录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8《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9《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10《漆膜、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GB/T173111《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GB/T548012《泡沫塑料及橡胶表观密度的测定》GB/T634313《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1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15《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的测定》GB/T881016《硬质泡沫塑料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GB/T881117《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GB/T881318《涂料用乳液和涂料、塑料用聚合物分散体白点温度和最低成膜温度的测定》GB/T926719《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2部分:玻璃纤维可燃物含量的测定》GB/T9914.220《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T1029421《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GB/T1029522《建筑材料及其制品水蒸气透过性能试验方法》GB/T1714623《建筑涂料用乳液》GB/T2062324《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GB/T2344525《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2990626《镀锌电焊网》GB/T3328127《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2928《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T11029《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30《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31《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17632《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标准》JGJ37633《建筑外墙用腻子》JG/T15734《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15835《外墙保温用锚栓》JG/T36636《硬泡聚氨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42037《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试验方法》JG/T42938《建筑用真空绝热板》JG/T43839《外墙保温复合板通用技术要求》JG/T48040《酚醛泡沫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51541《耐碱玻璃纤维网布》JC/T84142《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90729

3443《聚苯乙烯泡沫(EPS)复合装饰线》JC/T238744《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DB11/38145《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11/51046《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防火安全技术规程》DB11/T72947《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48《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11/134049《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DB11/T138330

35北京市地方标准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xternalthermalinsulationcompositesystemsbasedoninsulationboardcompositemineralbinderandexpandedpolystyrenegranuleplaster编号:DB11/T463—2022条文说明2022北京31

36目次1总则...................................................................................332术语...................................................................................343基本规定...............................................................................354材料...................................................................................374.1一般规定.........................................................................374.2保温材料.........................................................................374.3配套材料.........................................................................375系统...................................................................................395.1一般规定.........................................................................395.2系统性能.........................................................................405.3粘贴保温板系统...................................................................415.4贴砌保温板系统...................................................................425.5系统修缮.........................................................................426施工...................................................................................436.1一般规定.........................................................................436.2粘贴保温板系统...................................................................436.3贴砌保温板系统...................................................................456.4系统修缮.........................................................................457验收...................................................................................487.1一般规定.........................................................................487.2主控项目.........................................................................487.3一般项目.........................................................................4832

371总则1.0.1本条主要阐明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在于规范、控制和保证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的质量,促进建筑保温行业健康发展。《胶粉聚苯颗粒复合型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11/T463—2012发布实施近十年来,效果显著,客观上推动了北京市墙体保温事业的发展,为北京市提供了提供7种保温性能优异、防火性能突出的成熟外墙外保温系统,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火灾发生率降低30%左右,工程质量可在原基础上提高20%左右,而节能率均可达到65%,其中6种可达到75%以上,资源综合利用率超过30%,确保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12的实施。目前,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技术有了新的发展,贴砌做法和粘贴做法的保温板均有了新的突破,新的保温板材均可融入进去,因此有必要对该规程进行修订。同时,国家新发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2019的已经实施,而北京市新修订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20也已发布,为了更好地配合这些标准规范的实施,也有必要对该规程进行必要的修订。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在材料选择上充分考虑到我国寒冷地区气温状况,可满足寒冷地区外墙保温要求,集保温、抗裂防护、防水、防火及装饰功能为一体,通过了大型耐候性试验测试;保温板复合上贴砌浆料有利于增强系统的呼吸性、透气性、防火性、抗裂性和耐久性;无空腔构造设计提高了系统的抗风荷载能力和阻止火灾蔓延能力;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固体废弃物实现了利废再生,是一项绿色建材技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宜明在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指出:中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发展到今天,从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当下,双碳目标的确定和任务的细分为中国的建筑节能带来了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助力推动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要坚持“三个层面”的工作协同推进,扎扎实实,稳中求进的工作思路。第一个层面是,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及试验,深入探讨建筑节能发展变化的规律,尤其要深入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在充分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提高各项标准,夯实建筑节能工作的技术基础。这是我们更好发展的前提。第二个层面是,积极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使其在环境负荷最低的同时为居住者尽可能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就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而言,与节能建筑相比有了更加显著的变化,在节能的同时,做到节约水资源、节约土地资源,节约建筑材料,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使广大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第三个层面是,积极开展近零能耗建筑研究。近零能耗建筑是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我们应当下大力气研究适合国情的技术和工艺,探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发展路径,为建筑节能的发展开阔更加宽广的道路。这三个层面的工作构成了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较为完整的工作格局。同时,这三个层面的工作都需要一个共同的物质基础,即性能优良的建筑外墙保温隔热材料。这个基础牢固了,三个层面的工作就有了更好的发展条件。本规程的修订符合以上要求,是依据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在对我市近些年来使用的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自身的特性和技术要求,同时参考了一些先进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而修编的。1.0.2既有建筑的基层墙面处理主要有墙体是否坚实,墙面是否空鼓以及饰面砖、涂料饰面层处理等问题。农村建筑的外墙外保温工程也可参照本规程。1.0.3由于建筑节能工程涉及施工、验收以及原材料等很多方面,还与相关专业交叉,故提出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工程的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3

382术语2.0.1保温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共同特点是由各种保温板与贴砌浆料构成复合保温层,涂料饰面时抗裂层由抗裂砂浆复合玻纤网、弹性底涂构成,饰面层由柔性耐水腻子、外墙涂料、饰面砂浆等构成;面砖饰面时抗裂层由抗裂砂浆复合热镀锌电焊网或抗裂砂浆复合玻纤网构成,饰面层由面砖粘结砂浆粘贴面砖及勾缝料构成。2.0.8胶粉聚苯颗粒贴砌浆料采用多种纤维复合配制的抗裂技术,将多种无机粉料与有机粉料及不同弹性模量、长短不一的纤维复合在一起,并配套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使胶凝材料能够均匀地复合在本身具有一定弹性的聚苯颗粒上,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强度的亚弹性体,能够很好地吸收受外界自然条件变化产生的膨胀、收缩变形,并均匀地将温差变形应力向四周扩散,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裂缝的产生。2.0.10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沿长度方向的四个面均包裹玻纤网,两个大面复合有聚合物水泥抹面胶浆层,增强了表面强度和防水性能,而岩棉纤维平行于厚度方向(即岩棉纤维垂直于板体的粘贴面,粘贴在墙体上后岩棉纤维垂直于墙面)也可提高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使其符合外墙保温系统对保温板材抗拉强度的要求,该板材是一种无机不燃复合保温板材,可用于有防火要求的各种外墙保温工程中。聚合物水泥抹面胶浆性能应符合行业标准《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483—2015中第5.2.4条抹面胶浆的要求。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也可加工成四面包网、四面刮浆或六面包网、六面刮浆的复合保温板材。2.0.13空腔通常可以划分为闭合空腔和非闭合空腔。空腔对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有很大影响。非闭合空腔构造的存在可能为系统中保温材料的燃烧提供充足的氧,在火灾发生后会产生“烟囱效应”,加速火灾的蔓延。因此,在外保温系统中应尽量避免形成非闭合空腔。34

393基本规定3.0.1本条是对外保温工程或工程各部分的基本规定,编制时主要参考了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2019的有关规定。基层的正常变形,是指基层墙体由温度、含水率、风荷载、撞击力等造成的正常变形,这种变形不应造成外保温墙体产生有害裂缝或形成空鼓脱落。系统的各构造层之间应具有变形协调能力,若基层墙体、保温层、保护层的弹性模量、线膨胀系数相差过大,由温度、湿度变化造成的变形率和变形速度不一致,易造成保护面层开裂。3.0.2外保温工程的热工性能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建筑物高度、体形及周围环境进行确定,使用金属托架时,节能计算应考虑托架产生的热桥影响。3.0.3外保温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是指:首先,外保温系统在温度、湿度和收缩的作用下应是稳定的;其次,在正常使用条件和正常维护下,所有组成材料在系统使用寿命期内均应保持其特性。彼此相容是要求保温系统中任何一种组成材料应与其他所有组成材料相容;所有材料应是天然耐腐蚀或经耐腐蚀处理,这涉及玻纤网耐碱性、金属固定件镀锌或涂防锈漆等防锈处理。3.0.4外保温工程的饰面层应优先采用涂料饰面。浅色涂料能反射太阳光,不易吸热,可减少温度应力对外保温系统的影响。水性涂料能保持较长的寿命。由于外饰面粘贴饰面砖时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应更加慎重。对于粘贴饰面砖的外保温工程,应制定专项技术方案并组织专门论证,技术方案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确定验收方法后实施。专项技术方案应包括饰面砖外保温系统设计、施工、验收、高度限制等内容,同时提出对饰面砖质量、面积、厚度、缝宽和配套材料要求,还应做同等条件下基层墙体粘贴饰面砖的现场拉拔试验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主要包括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T110和《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等。3.0.6设计使用年限的含义是:设计使用年限内各项有关性能符合本规程规定。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后,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大修,然后再确定延长使用年限多少年。外保温工程应正确使用,不正当的使用可能会破坏外保温工程,必定会影响其寿命。正常维护包括局部修补和防护层维修。对局部破坏部位应及时修补。对于不可触及的墙面,防护层正常维修周期一般不小于5年。建筑外保温的发展史是科学的认知过程,外墙外保温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有着长期众多的探索。我国的外保温工程将陆续达到25年的设计使用寿命,20多年的外保温工程经验同时积累了很多的优质工程,形成了众多优质产品和高品质工程标准。外保温工程不断地发展升级,目前已进入近零能耗的发展阶段。总结经验,提升外保温行业标准,将外保温工程可使用寿命从25年提升到50年非常有必要。利用先进外保温技术可有效保护结构、避免建筑大拆大建。外保温的使用寿命从25年向50年的发展有利于建筑行业尽早实现碳达峰。通过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试验验证设计出科学的构造和材料指标可提升外保温设计使用寿命达到50年。外保温温度应力模拟分析、大型耐候性试验和火灾模拟试验是保温性能研究、节能标准制定的基础。如同研究风场、电场一样,研究建筑外墙温度场,认识温度应力的分布规律,认知建筑结构在不同温度应力作用下的状态,认知不同保温层的构造位置引发露点位置的变化,通过透彻的基础理论研究才能使建筑外墙保温节能问题纳入科学研究层面。通过研究外保温面临热应力、水的相变、火、风和地震五种自然力的破坏影响,分析大量工程案例,制定了可安全使用50年的外保温技术标准,应满足下列十个控制基线:(1)外保温系统各构造层应由完全柔性的材料组成,外侧材料的可允许变形量应大于内侧材料可允许的变形量,相邻材料变形速度差不应大于20倍;(2)外保温系统不应设置分隔缝,不应设置应力集中释放区,系统材料性能设计应满足允许变形、诱导变形的要求,应改变应力的传导方向使应力得到及时释放;(3)外保温材料应为弹性体或亚弹性体,无机浆料材料进行亚弹性改性时聚苯颗粒体积添加量不应少于50%,各种纤维重量添加量不应少于1%;(4)外保温系统应有水分散构造,应有防液态水进入、排出气态水功能,使露点生成的冷凝水得到分散,并适时转成气态水排出,形成含水量的自我平衡;35

403(5)当采用贴砌做法时,最小防火分仓体积不应大于0.027m,低能耗工程贴砌两层保温板做法的最3小防火分仓体积不大于0.041m;(6)外保温系统应设置防火找平过渡层,采用有机保温板时厚度不应小于30mm,采用无机保温板时厚度不应小于20mm。(7)外保温系统构造中的线条在窗口和阴、阳角位置不宜使用可燃材料,不应使用热塑性材料,避免受热收缩形成助燃构造;(8)各种外保温材料一律采用满粘法施工,不允许有任何空腔及虚粘存在,杜绝风压破坏;(9)各种外保温材料在负压下不应产生膨胀变形,禁止非竖丝岩棉用在外保温工程中;(10)外保温整体柔性和整体轻质是附着在结构上安全消解地震破坏力的必要条件。根据以上十条外保温控制基线,按照本规程实施的粘贴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系统、贴砌模塑板涂装饰面系统和贴砌挤塑板涂装饰面系统的外保温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可不少于50年,粘贴硬泡聚氨酯板系统、粘贴酚醛泡沫板系统、贴砌模塑板面砖饰面系统、贴砌挤塑板面砖饰面系统和贴砌真空绝热板系统的外保温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25年。36

414材料4.1一般规定4.1.1生产企业、设计单位不得采用国家限制和禁止使用的材料和制品,如黏土、石棉及含石棉制品,含有放射超标的各类工业废渣等。目前外保温工程所用到的组成材料,多数已有相应的产品标准,标准中对材料性能及其原材料都有严格的规定。外保温工程所用材料无论有无相应的产品标准,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对建筑工程中墙体材料的统一要求。当外保温工程所用材料产品标准与现行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不一致时,应以该标准为准。4.1.2在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中,将装饰装修材料根据放射性水平大小划分为三类:A类、B类、C类。其中,A类装饰装修材料产销和使用范围不受限制;B类装饰装修材料不可用于Ⅰ类民用的内饰面,但可用于Ⅱ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内饰面及其他一切建筑的外饰面;C类装饰装修材料只可用于建筑物的外饰面及室外其他用途。考虑到外保温工程使用在基层墙体外侧,所以对其放射性水平规定为应符合B类要求。4.2保温材料4.2.2由于本规程中聚苯板的外侧还有防火找平过渡层,因此弯曲变形和水蒸气渗透性可不作要求。4.2.3硬泡聚氨酯板是以聚氨硬质泡沫塑料或聚异氰脲酸酯硬质泡沫塑料等热固性硬泡聚氨酯为芯材,在工厂制成的、双面带有界面层的板材。4.2.4酚醛泡沫板是以改性酚醛树脂、发泡剂、固化剂和其他助剂反应所得到的热固性硬质酚醛泡沫塑料为芯材,且在工厂完成六面界面处理的保温板。4.2.5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的芯材是竖丝的岩棉条,其导热系数比较横丝要偏高,综合相关测试数据,这里确定了一个比较高的导热系数指标。热工计算时,以芯材的导热系数作为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的导热系数,以芯材的厚度作为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的热工设计厚度。4.2.7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要遵循“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外保温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建法〔2018〕20号)对外保温材料的要求:“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应不低于B1级,严禁使用B2级及以下的外保温材料;当采用B1级外保温材料时,材料进场前应使用不燃材料进行六面裹覆;有机类外保温材料应采用遇火后无熔融滴落物积聚且阴燃性能合格的材料。”4.3配套材料4.3.5抗裂砂浆对整个保温系统的抗裂性能和寿命起着关键作用。采用聚合物对水泥砂浆进行改性并掺加多种纤维分散应力使其极限拉伸变形大于最不利情况下的自身变形(干缩变形、化学变形、湿度变形、温度变形)及基层墙体变形之和,从而保证抗裂层功能,因此规定了压折比和柔韧性指标。4.3.6这里的玻纤网是指耐碱涂塑玻璃纤维网格布,是表面经高分子材料耐碱涂覆处理的网格状玻璃纤维织物。复合在抗裂砂浆中的玻纤网,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增加抗裂层的强度,另一方面由于能有效分散应力,可以将原本可能产生的较宽裂缝(有害裂缝)分散成许多较细裂缝(无害裂缝),以形成其抗裂作用。一般来说,建筑用玻纤网可分为无碱玻纤网、中碱玻纤网和耐碱玻纤网。国内目前许多外保温系统中使用无碱或中碱玻纤网,初期抗拉强度很高,但浸入碱液中1d,其强力保留率就下降了50%左右,时间越长,强力保留率越低,直至最后被碱液腐蚀失去强力。表1为未涂塑的不同玻璃纤维在水泥滤液(80℃)浸泡后强力保留率的破坏性试验数据,含有氧化锆、氧化钛的耐碱纤维的数据最好,但均难以达到标准规定的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90%的要求。表2为涂覆量、介质及浸泡时间对耐碱玻纤网耐碱性能影响的试验数据,涂塑后耐碱玻纤网在不同介质中基本上都能满足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90%的要求,由此可见涂塑的重要性。表面涂塑材质及涂塑量对玻纤网的早期耐碱性具有较重要的意义,而玻纤品种对长期耐碱性具有决定意义。对于玻纤网不仅应规定其断裂强力值,而且应规定耐碱强力保留率,以确保玻纤网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玻纤网的耐碱性由玻纤品种、表面涂塑材质及涂塑量所决定。耐碱玻纤网的耐碱性能尤其是长期耐碱性能优于中碱及无碱玻纤网。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耐碱玻璃纤维表面存在着富锆的界面,能使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37

42抑制其在玻璃纤维表面的扩散速度,从而提高了玻璃的耐碱性。由于外保温系统要满足25年、50年甚至更长年限的使用要求,因此外保温系统中所采用的玻纤网应是由耐碱玻璃纤维机织而成并经耐碱高分子材料涂塑的玻纤网。耐碱的介质有多种(如氢氧化钠水溶液、混合碱液和水泥浆液等),考虑到本规程中外保温系统的抗裂砂浆采用的是强度等级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且抗裂层直接与含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胶粉聚颗粒贴砌浆料接触,因此选择了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条件下进行耐碱断裂强力试验。表1未涂塑的不同玻璃纤维在水泥滤液(80℃)浸泡后强力保留率的破坏性试验数据强力保留率(%)纤维种类浸泡1天浸泡2天浸泡3天浸泡4天浸泡5天浸泡6天浸泡7天耐碱纤维(ER-13)75.067.357.851.646.540.840.2中碱纤维(C)45.141.235.020.220.410.2—无碱纤维(C)22.018.316.210.5———表2涂覆量、介质及浸泡时间对耐碱玻纤网耐碱性能的影响涂覆量测试值浸泡时间(d)试验条件2经纬向(g/m)项目0714212835强力,N/25mm×200mm712706696683656646经向强力保留率,%10099.297.895.992.190.826.4强力,N/25mm×200mm747739733726685668纬向Ca(OH)2饱和强力保留率,%10098.998.297.291.789.5溶液强力,N/25mm×200mm727744720704675656经向强力保留率,%100102.399.096.992.890.230.8强力,N/25mm×200mm751748746728683684纬向强力保留率,%10099.799.397.090.991.0强力,N/25mm×200mm712697688678647637经向强力保留率,%10097.996.795.290.989.526.4强力,N/25mm×200mm747748725709688656纬向强力保留率,%100100.297.194.992.187.9水泥饱和滤液强力,N/25mm×200mm727717707691662648经向强力保留率,%10098.796.995.191.489.230.8强力,N/25mm×200mm751743737720693682纬向强力保留率,%10099.098.195.992.390.8强力,N/25mm×200mm712706680614591542经向强力保留率,%10099.295.586.283.176.226.4强力,N/25mm×200mm747737715635601586纬向强力保留率,%10098.795.785.180.578.55%NaOH溶液强力,N/25mm×200mm727720700639613585经向强力保留率,%10099.196.887.984.380.530.8强力,N/25mm×200mm751726729682641616纬向强力保留率,%10096.797.190.885.182.14.3.7高分子乳液弹性底层涂料是由弹性防水乳液、助剂、填料配制而成的封底弹性涂层,抹在抗裂砂浆上,作为涂装饰面的准备层,在外保温系统中起防水和透气作用,因此规定了断裂伸长率、憎水性等指标。4.3.8应根据不同基层墙体选用不同类型的锚栓,锚栓在不同墙体上的抗拉承载力是不一样的。4.3.9热镀锌电焊网应采用先焊接、后热镀锌工艺的电焊网。38

435系统5.1一般规定5.1.1外保温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有其特定的系统构造和组成材料,选定构造做法不应随意更改。5.1.2保温材料外侧复合上防火找平过渡层后可以提高系统的保温性能、抗裂性能和防火性能,减轻板缝处温度应力和湿涨应力对抗裂层及饰面层的影响,起到很好的过渡及保护作用。防火找平过渡层材料宜选择贴砌浆料以提高抗裂性能。耐候性试验结果证实:在同种保温材料情况下,贴砌浆料防火找平过渡层达到30mm厚时,保温系统耐候性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几乎不产生裂纹,系统相对稳定。通过耐候性试验发现:(1)相同保温材料时,随着贴砌浆料防火找平过渡层厚度增加,墙体表面裂纹数量随之减少;(2)贴砌浆料防火找平过渡层厚度为0和10mm时,横向对比三种保温材料的保温系统,模塑板系统的裂纹最少,挤塑板系统次之,硬泡聚氨酯板系统的裂纹最多;(3)当贴砌浆料防火找平过渡层厚度达到30mm时,三种保温材料(模塑板、挤塑板、硬泡聚氨酯板)的保温系统耐候性试验结束后墙体表面均无裂纹产生。由此可见,在抗裂层和保温层之间设置贴砌浆料防火找平过渡层,可以有效降低环境变化时抗裂层和保温层的温度变化速率,降低保温层表面的温度应力和应变,提高系统耐候能力。规定保温层面层的防火找平过渡层厚度宜为20mm,是考虑到在施工过程中,很难确保温层的平整度,10mm防火找平过渡层很难满足找平要求,同时这个厚度也无法保证保温层面层任何位置均有10mm厚防火找平过渡层,而20mm厚时基本能够保证。30mm厚的防火找平过渡层则可有效消除保温层的温度应力影响,确保面层不开裂,并可起到很好的防火作用。5.1.3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包括变形缝的设置、变形缝的构造设计等。各细部的防水防裂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应给予充分重视,重要部位应有详图。勒脚部位易受雨水、空调冷凝水、屋顶排水的浸泡,对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的性能影响较大,严重时会导致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的芯材粉化、脱落,因此本规程规定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与散水的间距应不小于300mm,该处墙体可采用高密度石墨模塑板、挤塑板或硬泡聚氨酯板等具有防水功能的保温板材进行保温处理,见图1。300mm刚好与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的最小宽度相符。图1勒脚部位构造(单位:mm)1—石墨模塑板、挤塑板或硬泡聚氨酯板等;2—聚苯板条;3—背衬;4—建筑密封胶;5—散水;6—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由于岩棉材料易吸湿,因此不宜用于多水部位。所以,在散水、女儿墙内侧、开敞阳台、空调板、雨篷等有防水要求的部位应采用吸水率小的保温材料,并采用防水做法。5.1.4要求保温层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在设计温度、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目的是为了保温基层和粘结材料不受冻融破坏,并避免结露。用三维温度场分析程序(STDA)计算表明,门窗框外侧洞口不做保温与做保温相比,外保温墙体传热系数增加最多可达70%以上。空调器托板、女儿墙以及阳台等热桥部位的传热损失也是相当大的。外门窗框四周与外墙保温材料接触部位极易渗水,外墙保温材料与外门窗框之间可设置约20mm宽的防水隔断。在确定材料导热系数修正系数时,除了考虑材料本身的特性外,还充分考虑了板槽、灰缝、抹面胶浆层39

44等的影响。表5.1.4中数据主要取自北京市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20,导热系数修正系数是结合北京地区条件对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受温度、湿度、应力作用和性能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因素而确定的。5.1.5防火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相关标准规定。防火隔离带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防火隔离带应在每层水平设置,其高度不应小于300mm。防火找平过渡层厚度大于等于50mm时,可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6.7.3的规定,是可以不再设置防火隔离带的。5.1.6饰面层采用涂装材料时,为了提高易碰撞部位的抗撞击性能,需设双层玻纤网;在温度发生变化时,易形成沿洞口对角线延长线上的裂缝,而大墙面的玻纤网在此处的45º线上非径向受力,应加贴一道垂直于裂缝发展方向的玻纤网,使玻纤网受径向力,从而能够有效分散应力,减少裂缝的发生。抗裂层应具有良好的防水及抗裂性能,刷高分乳液弹性底层涂料可提高系统阻止外部液态水进入和排出内部气态水的能力。5.1.7饰面层采用面砖时,由于外保温系统是一个柔性的构造系统,为了使构造匹配,防止温度应力引起开裂和脱落,应采用柔性面砖粘结砂浆和勾缝料。无论勾缝料还是面砖粘结砂浆,都不允许有较高含量的游离钙,以防止“泛碱”现象的出现。面砖粘贴面带有燕尾槽的特征是槽为梯形,底部宽度大于上口宽度,这样,粘结材料填充槽内可形成勾挂结构,增大粘结面积,提高粘结质量。面砖脱落受温度应力的影响比较大,选用浅色面砖是因为其吸热少,产生的热应力影响比较小。面砖缝过小时不能充分释放面砖的变形应力。采用适当的面砖缝宽度和勾缝深度,不仅便于勾缝,而且还能增加面砖的粘结力,有利于保证质量。采用柔性防水材料嵌缝,可吸收变形,增加饰面的抗渗性。柔性防水材料可选用硅酮胶或聚氨酯胶等。在窗台、檐口、装饰线、雨篷、阳台及落水口等部位易受水浸,如处理不当会使雨水渗入外墙外保温系统内。5.2系统性能5.2.1本条对外保温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和试验方法做出规定。外保温系统耐候性的评价采用外观和抗裂层至保温层拉伸粘结强度两项指标。外观采用肉眼观察,抗裂层至保温层拉伸粘结强度对破坏模式没有限定。外保温系统吸水量和耐冻融性能有直接关系,在低温环境下吸入的水分结冰,有可能影响系统的安全使2用。本规程规定系统吸水量应不大于500g/m,是从寒冷地区使用安全性的角度考虑的。抗冲击性能考虑到建筑物的不同区域可能受到的冲击力不同,规定了两种抗冲击能量。试验证明,系统中铺设玻纤网可以有效增强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应根据对抗冲击性能的要求,选择玻纤网的不同规格和用量。门窗洞口周边和四角增铺玻纤网可以提高抗冲击性。门窗洞口四角为应力集中部位,增铺玻纤网还可以提高抗裂性。为达到10J抗冲击要求,建筑物首层以及门窗口等易受撞击部位一般需增铺玻纤网。防护层水蒸气透过湿流密度是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规定的方法,采用一维稳态水蒸气迁移计算方法计算而得,以含水量比较高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基层墙体为准,计算的出发点是防止冷凝造成保温材料的含湿量超过保温材料重量湿度允许增量,以及保温材料与防护层之间的冷凝导致系统性能下降乃至破坏。5.2.2外保温系统的热阻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GB/T1347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需要测试抗风荷载、抗震或防火等性能时,试验方法应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当需要检测外保温系统火反应性能时,其性能可符合表2的要求,并按行业标准《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158—2013中7.3.8的规定试验。表2外保温系统对火反应性能建筑高度对火反应性能指标H(m)锥形量热计试验燃烧竖炉试验窗口火试验热释放速率峰值试件燃烧后剩余长度水平准位线上保温层测点最高温度燃烧面积居住建筑非幕墙式公共建筑22(kW/m)(mm)(℃)(m)H≥100H≥50≤5≥800≤200≤360≤H<10024≤H<50≤10≥500≤250≤624≤H<60H<24≤25≥350≤300≤9H<24—≤100≥150≤400≤1240

45对火反应性能指标是在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锥形量热计试验、燃烧竖炉试验和大型窗口火试验收集大量数据,经过专家的充分论证而得出的,要达到某一建筑高度的防火级别,需同时满足多项对火反应性能指标。热释放速率峰值是指按《建筑材料热释放速率试验方法》GB/T16172规定采用锥型量热计测试的热释2放速率最大值,热辐射水平为50kW/m。热释放速率峰值可以比较好的反应外保温系统的对火反应性能,当2热释放速率峰值≤5kW/m时,相当于不燃体,不会被点燃,若保温层为有机材料,防火保护层选用合适的2材料并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外保温系统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可以达到这一指标;热释放速率峰值≤10kW/m是2判定材料不燃性的临界值,外保温系统达到了该指标属于安全级别;当热释放速率峰值≤25kW/m时,会出2现轻度的燃烧;热释放速率峰值≤25kW/m是判定外保温系统难燃的临界值。燃烧竖炉试验是德国标准中对建筑材料进行燃烧性能等级判定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属于中尺寸的模型火试验,我国标准与德国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采用。在外保温系统中使用竖炉试验的目的在于检验外保温系统的保护层厚度对火焰传播性的影响程度,以及在受火条件下外保温系统中可燃保温材料的状态变化。竖炉试验测定的参数为试件的燃烧剩余长度和排烟管道的烟气温度,检验的是材料的阻燃程度,可以认为是建筑材料或组件的火焰传播性及热释放量。对于外保温系统而言,竖炉试验可以检验系统面层的对火反应性能,但由于试件的高度只有100cm,因此不能检验外保温系统整体构造的抗火能力。燃烧竖炉试验表明:(1)不同试件各测点温度随保护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外保温系统中保护层的厚度直接决定着系统的对火承受能力;(2)保温层的烧损高度随保护层厚度的减少而增加,无专设防火保护层的聚苯板薄抹灰试件的保温层全部烧损,硬泡聚氨酯板薄抹灰的保护层烧损区域约为65cm;当贴砌浆料保护层厚度在30mm以上时(抗裂砂浆层和饰面层厚度5mm),在试验条件下(火焰温度900℃,作用于试件下部面层20min),有机保温材料未受到任何破坏;(3)试件的构造本身也可以看成是外保温系统分仓构造的一个独立的分仓,所以当分仓缝具有一定宽度且分仓材料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时,即当保护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分仓构造能够阻止火焰的蔓延,其表现形式为试件的保温层未完全破坏;(4)同等厚度的贴砌浆料对有机保温材料的防火保护作用要强于水泥砂浆;一方面,贴砌浆料属于保温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而水泥砂浆属于热的良导体,前者外部热量向内传递过程要比后者缓慢,其内侧有机保温材料达到熔缩温度的时间长,在聚苯颗粒熔化后形成的封闭空腔使得胶粉贴砌浆料的导热系数更低,热量传递更为缓慢;另一方面,砂浆遇热后开裂使热量更快进入内部,加速有机保温材料达到熔融收缩温度。大型窗口火试验是英国标准中描述了应用于建筑表面并在控制条件下暴露于外部火焰的非承载外部包覆系统、包覆系统之上的遮雨屏及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评价方法。它模拟的是典型的外部火源或建筑室内发生轰燃后火焰从窗洞口溢出对外保温系统产生的作用。该试验方法可以同时考察外保温系统在有火源或火种存在的条件下能否被点燃和发生燃烧现象,以及当有燃烧或火灾发生时系统是否具有阻止火焰传播的能力。也即是说,可以同时考察系统对外部火源攻击的抵抗能力或其整体的防火性能如何。本规程引用该试验方法并采用水平准位线温度、燃烧面积等作为判定指标。表2根据多次大型窗口火试验、燃烧竖炉试验及热释放速率峰值测试试验所积累的数据,参考建设部项目建科验字〔2007〕第057号“外墙保温体系防火试验方法、防火等级评价标准及建筑应用范围的技术研究”(06-k5-35)的验收结论,分等级的规定了外保温系统的对火反应性能要求。其中热释放速率峰值指标是通过小型试验来反应试件热辐射性能,燃烧竖炉试验通过中等尺寸模型火试验反应试件防火保护层的作用,窗口火试验指标主要反应了火焰的传播性,即火焰传播时对系统的破坏性。经过大量试验证明:当满足本规程规定的构造要求后,就可满足表2的相关指标要求,因此可不再进行试验验证。若确需进行试验验证时,可按下述方法分步进行:当满足锥形量热计试验规定的指标要求后,可不进行燃烧竖炉试验和窗口火试验;若不满足锥形量热计试验规定的指标要求,应进行燃烧竖炉试验,燃烧竖炉试验规定的指标满足要求后,可不进行窗口火试验,若不满足燃烧竖炉试验规定的指标,则应进行窗口火试验,最终以窗口火试验规定的指标作为判定依据。当采用的材料或构造不符合本规程的相关要求时,则应按表1的规定进行试验验证。5.3粘贴保温板系统5.3.1硬泡聚氨酯板、酚醛泡沫板为热固性保温材料,其结构为网状结构,性能稳定,受热硬化后成为不熔物质,耐温、遇明火无滴落、不收缩,可在泡沫表面形成炭化硬层,遇热遇火变化较小,可直接采用粘贴41

46做法,而不用采用贴砌做法。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为不燃保温材料,遇热遇火无明显变化,也可直接采用粘贴做法,而不用采用贴砌做法。5.3.2本条规定涂抹胶粘剂或贴砌浆料的面积主要考虑了风荷载、安全系数以及现场施工的不确定性,本条规定的有效粘结面积不小于90%实际上是要求满粘。由于部分保温板的密度比较大,因此有必要增加锚栓辅助固定。负风压作用较大的部位宜增加锚栓辅助固定。锚栓使用的数量在单栋建筑的不同高度部位是可以不同的,比如单栋建筑60m以下部位设置锚栓数量22不应少于4个/m,单栋建筑60m以上部位设置锚栓不应少于6个/m。5.3.3保温板尺寸过大时,可能因基层墙体的不平整而导致虚粘以及表面平整度不易调整等质量问题。涂装饰面时保温板的尺寸宜为600mm×600mm、600mm×450mm,面砖饰面时宜为保温板的尺寸宜为600mm×450mm。5.4贴砌保温板系统5.4.1贴砌保温板系统是保温浆料系统和保温板薄抹灰系统优点的综合,采用满粘无空腔的柔性构造做法,抗裂、抗风、防火、耐候、保温性能均比较好,扩展了保温浆料、保温板的使用范围。聚苯板一般为热塑性的,其结构为线状结构,性能不稳定,遇热迅速软化、收缩,遇明火熔滴、无炭化层,因此不宜采用不留板缝的粘贴做法,而宜采用贴砌做法,使其六个面都处于贴砌浆料的保护中。真空绝热板导热系数极低,采用粘贴做法时板缝处易出问题,而采用贴砌做法可解决板缝问题,同时需要锚栓辅助固定时也可将锚栓固定在板缝位置而不伤害真空绝热板。5.4.2为了提高贴砌浆料与基层墙体的粘结效果,对各种基层墙体均应进行界面处理。5.4.4小尺寸的保温板重量小,有利于满粘施工,也满足防火分仓尺寸的要求。一般采用的保温板尺寸为600mm×450mm。采用面积比较小的保温板可削减并有效控制其尺寸稳定性差、变形应力大等问题,也可减少虚贴不实等隐患。5.4.5要求有效粘贴面积要达到90%,是为满足风荷载、安全系数以及现场施工的不确定性的要求。保温板之间留灰缝可提高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透气性,防止板缝处开裂。5.4.6在超低能耗、近零能耗的建筑中,需要的保温层厚度往往超过200mm,采用单层保温板施工时存在着各种隐患,因此可采用双层保温板,先将第一层保温板粘贴固定好后,再在第一层保温板上粘贴固定第二层保温板,两层保温板宜错开板缝。由于保温层厚度比较大,采用有机保温材料时,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就比较大,因此火灾风险也比较高,若采用尺寸更小的保温板,并将保温板的厚度进行限制,同时将保温板周围的防火分仓宽度增大,则可降低火灾风险。这里的规定对保温板所形成的防火分仓体积为0.6m×0.45m×0.15m=0.041m3,有机保温板的防火分仓体积小于0.041m3时,具有比较安全的防火功能。5.5系统修缮5.5.1外保温系统修缮要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标准》JGJ376的规定,在确定修缮方案前应对外保温系统进行勘查、诊断、检查和评估,然后确定合适的修缮方案,可敲击、剖开或借助其他专用仪器对保温板内侧粘结砂浆的粘结状态进行检查。外保温系统局部修缮或单元墙体修缮的设计方案、施工要求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标准》JGJ376的规定。5.5.2本外保温系统修缮适用于对整栋建筑的既有外保温系统墙面的修缮与加固,适用于整个既有外保温系统墙面均需要修缮的外保温工程,不适用于仅需要局部处理的既有外保温系统的局部修缮或单元墙体修缮。本外保温系统修缮采用每层楼设置基层生根加固构造带,并用热镀锌电焊网将既有外保温系统进行包裹加固,确保了既有外保温系统的稳定性,不会再出现脱现象;面层再采用不低于30mm厚的贴砌浆料进行防火找平过渡处理,可以提高系统的保温性能、抗裂性能和防火性能,减轻板缝处温度应力和湿涨力对抗裂层及饰面层的影响,起到很好的过渡及保护作用。由于采用的贴砌浆料燃烧性能等级达到了A级,因此在基层生根加固构造带部位同时起到了防火隔离带的作用。42

476施工6.1一般规定6.1.1外保温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整套组成材料应由系统供应商提供,系统供应商最终对整套材料负责,具有可追溯性。6.1.3施工前,施工企业应专门编制施工方案,经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没有实行监理的工程则由建设单位审批。从事施工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对于施工效果影响较大,且许多材料和工艺某些施工人员可能并不熟悉,故应在施工前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实际操作培训,技术交底和培训均应留有记录。6.1.5基层墙体表面的可粘结性受表面清洁情况、所用材料、施工工艺等影响很大。基层墙体表面是否平整、坚实,对保温层的粘结可靠性、抗裂层和饰面层的尺寸允许偏差影响极大。6.1.6样板墙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到和评判其质量与工艺状况,还可以对材料、做法、效果等进行直接检查,并可以作为验收的实物标准,也是对作业人员技术交底过程。必要时,也可对特殊部位制作样板墙。6.1.10主要机具和工具有强制式砂浆搅拌机、垂直运输机械、手推车、手提式搅拌器、电锤、喷斗、常用抹灰工具及抹灰的专用检测工具、经纬仪及放线工具、水桶、手锯、剪刀、滚刷、铁锨、手锤、钳子、壁纸刀、扫帚、电动吊篮或脚手架等。6.2粘贴保温板系统6.2.2如果基层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超差,或者因强度不足需要用水泥砂浆等找平。6.2.3弹控制线可有效控制保温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6.2.4安装起步托架的作用是防止保温板在粘结时因自重滑移,也能保证整个墙面上保温板底端平齐。为了防止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在粘贴过程中滑坠,并增加安全系数,增设托架是必要的,托架宜采用钢质材料。单栋建筑54m以下的部分,可每两层楼安装一道托架,54m以上部分应每层楼安装一道托架。其它保温板可根据需要设计托架。6.2.5胶粘剂、贴砌浆料有不小于1.5h可操作时间,即从加水搅拌时算起,只要在可操作时间内使用完毕,就能保证拉伸粘结强度下限值;如果超过这个时限,应不能保证这个下限值。为了保证质量,避免浪费,一次拌合量宜控制在1.5h内用完。如果胶粘剂、贴砌浆料已经产生凝结后继续使用,就无法保证拉伸粘结强度了。保温板应按水平顺序排列、上下层错缝粘贴,应先粘贴边角部位的保温板,后粘贴大墙面的保温板。保温板上抹完胶粘剂或贴砌浆料后,应立即将保温板平贴在基层墙面上滑动就位。粘贴时应轻揉、均匀挤压,应随时用2m靠尺和托线板检查平整度和垂直度。注意清除板边溢出的胶粘剂或贴砌浆料,板的侧边不得有胶。板缝处的空腔不得连续。由于该系统的构造中含有贴砌浆料防火找平过渡层对保温板进行保护,因此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玻纤网翻包处理。门窗四角是应力集中部位,规定门窗洞口四角处保温板不得拼接,应采用整块保温板切割成形是为了避免因板缝而产生裂缝。现场裁切保温板时,切口与板面应垂直。墙面的边角处应用宽度不小于标准板1/2的保温板粘贴。6.2.6防火隔离带的主要作用是发生火灾时阻隔下方火焰蔓延至上部可燃保温材料,阻止氧气向火焰传播方向补充,防止融化的保温材料从空隙滴落。这些都要求防火隔离带与基层墙面全面积粘贴,不留间隙。6.2.8钻孔直径大会造成锚栓在基层墙体内的抗拉承载力降低,钻孔直径过小会造成锚栓安装的困难,钻头直径应与锚栓套管直径相匹配。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低,使用电锤和冲击电钻会造成钻孔直径扩大、钻孔周围材料破坏等情况,因此当基层墙体材料为加气混凝土时,不应使用电锤和冲击电钻。同一栋建筑不同高度墙面的锚栓数量要求可能是不同的,要求特别加强的部位,锚栓数量应局部增加。对于高层建筑,因所需锚栓数量很大,为降低建造成本,可按50m高度风荷载计算低于50m高墙面所需锚栓数量;按建筑物高度风荷载计算高于50m高墙面所需锚栓数量。锚栓的有效锚固深度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外墙保温用锚栓》JG/T366的相关规定。6.2.10抗裂砂浆层施工在防火找平过渡层外侧,因此需在防火找平过渡层整体施工质量验收合格以后,才43

48可进行抗裂砂浆层施工。抗裂砂浆层的平整度控制首先要求防火找平过渡层的平整度达到标准要求,达不到平整度质量标准要求应事先用贴砌浆料找平。抗裂砂浆层施工时,如果玻纤网进行干搭接,就会导致玻纤网不能与抗裂砂浆进行复合或有效粘合,不能形成抗变形性能良好的抗裂砂浆层,影响变形应力传递以及抗裂、抗冲击性能,因此玻纤网不应干搭接。不应先贴玻纤网后抹抗裂砂浆。间歇施工时,玻纤网应按搭接宽度预留出来,并且留茬部位离角距离不低于200mm,在恢复施工时与新施工玻纤网湿搭接在一起。搭接部位施工时先在抗裂砂浆内压入一侧玻纤网挤出抗裂砂浆后随即压入另一侧玻纤网。在需要加铺一道玻纤网的部位,在大面玻纤网施工前应铺贴完毕。在抗裂砂浆面层上抹非柔性的普通水泥砂浆腰线、窗口套线等,易产生裂缝和空鼓。在抗裂砂浆面层刷涂一层弹性底涂可以提高抹面层的防水透气功能。弹性底涂是选用漆膜细密、粒径较小的乳液作为底漆,含有大量有机硅树脂,该树脂可在涂刷表面形成单分子憎水排列,对液态水的较大分子具有很强的排斥作用,外界雨水会在其表面形成“水珠”,但不会润湿外表面,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弹性底涂的拒水性与透气性,避免了墙体排湿不畅、出现结露或者保温层水分增多的现象。外保温系统面层涂覆弹性底涂后,其含水率逐年下降,基本稳定在1%~1.5%左右,同时传热系数也得到了保证,提高了外保温系统的抗冻融性、耐久性及抗裂性。水是对建筑物外保温表层损坏最大的因素之一,其危害性在于对建筑物外表层的冻融损坏。当水渗入建筑物外表层后,冬季结冰,由于冰比水的体积约增加9%,从而产生膨胀应力,造成对建筑物外表层的损坏。但如果墙面被完全不透水的材料封闭,水蒸气扩散受阻,就会妨碍墙体排湿,同样会产生膨胀应力造成面层材料起鼓,甚至开裂。墙体排湿不畅,水蒸气会在保温层中结露而影响建筑保温效果。为保护外保温防护面层,延长建筑物保温层使用寿命,就应有效地控制表面材料的拒水性与透气性。研究表明,只有当透气性和吸水性达到某一合适的比值时,建筑物保温层、防护面层才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通常国外用吸水系数来表示材料的吸水性,见下式:K=w/s×t(1)0.5式中:K——吸水系数(kg/㎡·h);w——吸水量(kg);s——吸水面积(㎡);t——吸水时间(h)。m建筑物外保温中往往用水蒸气渗透系数来表明材料的透气能力,材料孔隙率越高,透气性越强,静止m-4m空气的水蒸气渗透系数为=6.08×10g/(m·s·Pa),值越高,透气性越好。从表面防护的角度来说,吸水性越小越好,而透气性越大越好,理想的外保温系统表面既没有吸水性、又没有水蒸气的扩散阻力,但这是不可能的。国外通常要求吸水性与透气性较为理想的范围为:K≤0.5kg/0.5㎡·h。上述数据是对一般建筑用砂浆的吸水性要求,对于混凝土材料,其吸水性是达不到上述要求的。表3列出部分建筑外墙材料的吸水系数。从表3中可以看出,上述材料若不进行拒水防护是不能达到表面耐冻融要求的,进而必然会造成外墙出现裂纹。表3部分建筑外墙材料的吸水系数0.5材料名称吸水系数(kg/㎡·h)水泥砂浆2.0~4.0混凝土1.1~1.8实心粘土砖2.9~3.5多孔粘土砖8.3~8.9加气混凝土砌块4.4~4.7将弹性底涂涂刷在保温防护层之上,在保持水蒸气渗透系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使面层材料的表面吸水系数大幅度下降。表4为试验对比数据。44

49表4涂刷弹性底涂的对比试验数据项目单位涂有弹性底涂的样品对照样品0.5吸水系数Kkg/㎡·h0.121.11-9-9水蒸气渗透系数μg/(m·s·Pa)9.89×1010.72×10表4的数据表明,抹面层涂刷100μm厚左右的弹性底层涂后,表面吸水系数大幅度降低,而材料的水蒸气渗透系数基本不变,达到了提高拒水性能,同时保持了透气性能的目的。若需要刮涂柔性耐水腻子找平施工时,应用靠尺对墙面及找平部位进行检验,对于局部不平整处及线角处,应先刮柔性耐水腻子进行修复,宜在柔性耐水腻子未干前进行打磨。大面积刮涂柔性耐水腻子应在局部修复之后进行,宜分两遍进行,但两遍刮涂方向应相互垂直,每遍刮涂厚度控制在0.5mm左右。柔性耐水腻子施工前要保证基层坚实、干燥、平整、清洁、无浮灰、无油迹。柔性耐水腻子须均匀无结块。柔性耐水腻子一般需要刮涂3~5遍,不应在柔性耐水腻子涂膜未干时进行施工。待柔性耐水腻子完全干燥固化后,即可进行面层涂料的施工。面层涂料应采用专用搅拌器搅拌均匀。滚涂施工时,应从墙顶开始,从上而下进行。6.2.11为使热镀锌电焊网铺钉墙面阴阳角部位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宜采用专用角网。施工时,将热镀锌电焊网铺到阴阳角边缘处,临时固定后将预制的专用角网安装上墙,专用角网应盖住热镀锌电焊网。6.3贴砌保温板系统6.3.3界面砂浆的涂刷应均匀,不应有漏涂现象存在。6.3.4为保证保温板粘贴的平整度,应在同一墙面的两道垂直通线间拉横向厚度控制线。6.3.6贴砌时,应轻柔挤压保温板,使得保温板粘结饱满。板缝处宜用标准厚度垫块控制保温板的位置,首层及其它必要部位应设有托架。保温板开有凹凸槽时,开槽面应面向墙面。6.4系统修缮6.4.2通过设置基层生根加固构造带,可以起到三个积极作用:(1)热镀锌电焊网作为软配筋分楼层与结构基层生根,建立了新的保温系统受力模式。(2)重新构建系统防火隔离带,既可以提高系统防火稳定性又可以有效吸纳保温板形变产生的破坏力。(3)大幅减少系统空腔构造,提高系统抗风压安全性。基层生根加固构造带应水平贯通,基层生根加固构造带清理完毕后,原保温板内侧出现的空腔构造,使用贴砌浆料灌注,可增加系统粘结面积,减少空腔,提高系统粘结安全性。大墙面部位应清除涂料饰面层,露出抗裂层;大墙面部位松动、破损、空鼓的饰面砖应扩大范围清除,不存在脱落风险的饰面砖可不清除,但应在饰面砖面层涂刷与饰面砖粘结性能好的界面砂浆。6.4.4~6.4.8经热镀锌电焊网加固并抹好贴砌浆料找平、做完抗裂层及饰面层的部分节点示意见图2~图8,贴砌浆料找平层厚度宜为30mm,门窗洞口四周侧面、出挑部位、女儿墙内侧面的贴砌浆料层厚度宜为30mm。图2窗上口1—锚栓;2—既有保温系统;3—热镀锌电焊网;4—贴砌浆料;5—射钉;6—背衬;7—建筑密封胶45

50图3窗下口1—建筑密封胶;2—背衬;3—射钉;4—既有保温系统;5—热镀锌电焊网;6—贴砌浆料;7—锚栓图4窗侧口1—既有保温系统;2—锚栓;3—热镀锌电焊网;4—建筑密封胶;5—背衬;6—射钉;7—贴砌浆料图5勒脚1—既有保温系统;2—热镀锌电焊网;3—贴砌浆料;4—锚栓;5—背衬;6—建筑密封胶;7—散水图6女儿墙1—既有保温系统;2—热镀锌电焊网;3—锚栓;4—贴砌浆料46

51图7雨篷1—既有保温系统;2—锚栓;3—热镀锌电焊网;4—贴砌浆料;5—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图8挑檐1—锚栓;2—既有保温系统;3—热镀锌电焊网;4—贴砌浆料;5—水泥钉@500mm固定,0.7mm×20mm宽通长钢压条压住,建筑密封胶封严47

527验收7.1一般规定7.1.3在外保温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的验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所以在本条中规定了8项应当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的部位或内容。2227.1.4本次修订将检验批的划分由500m~1000m改为了1000m,这也是与新修订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相一致。7.2主控项目7.2.2本条规定了外保温工程所用材料进场时应进行见证复验。复验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相应产品的试验方法标准。复验指标是否合格应依据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判定。复验应为见证取样检验,由具备见证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根据原建设部141号令第12条规定,见证取样试验应由建设单位委托。7.2.3要求供应商同时提供型式检验报告,是为了进一步确保外保温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7.2.4外保温工程使用的抗裂砂浆,由于处在较为严酷的条件下,容易因长期反复冻融出现开裂、脱落等问题,故对其增加了冻融试验要求。本条所要求进行的冻融试验不是进场复验,而是指由材料生产厂家或供应商提供的检验报告。这些试验应按有关产品标准进行,其结果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冻融试验可由生产厂家或供应商委托具备产品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试验并提供报告。7.2.5为了保证外保温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先对基层墙体表面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保温层施工。基层墙体表面处理对于保证安全和节能效果很重要,由于基层墙体表面处理属于隐蔽工程,施工中容易被忽略且事后无法检查。本条强调对基层表面进行的处理应按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以满足保温层施工工艺的需要。并规定施工中应全数检查,验收时则应核查所有隐蔽工程验收记录。7.2.6除饰面层外,外保温工程各层构造做法均为隐蔽工程,完工后难以检查。因此本条给出了施工中实体检查和验收时资料核查两种检查方法和检查数量。在施工过程中对于隐蔽工程应随做随验,并做好记录。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外保温工程各层构造做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施工工艺是否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要求。检验批验收时则应核查这些隐蔽工程验收记录。7.2.7拉伸粘贴强度试验应委托具备见证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拉伸粘结强度采用的试验方法见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19的附录B,粘结面积比采用的试验方法见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19附录C。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检验报告,以有无检验报告以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与检验报告是否一致作为判定依据。7.2.9对仅起辅助作用的锚固件,如:以粘接为主、以塑料铆钉为辅固定的保温板材,可只进行数量、位置、锚固深度等检查,可不做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外保温修缮工程用于固定热镀锌电焊网的射钉和锚栓,应做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7.3一般项目7.3.2保温板粘结时应上下错缝,避免形成通缝。7.3.4增强网属于隐蔽工程,其质量缺陷完工后难以发现,故施工中应加强管理和严格要求。4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