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ID:8323270

大小:8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3-19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_第1页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_第2页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_第3页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_第4页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习中心:分数: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学号学生姓名导师姓名年月日III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III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内容摘要:明末清初思想家批判维护“君主私利”的封建法律,追求以“天下公利”为目标的正义法律,具有时

2、代进步性。本文首先介绍了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和法律思想的相关文献,从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中国法律思想发展主要是以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法律思潮为载体,批判封建法律思潮的兴起、人文法律思潮的觉醒和“经世致用”法律思潮复兴等。然后介绍了明末清初法律思想形成的背景,分析了法律思想的内容,包括法律应该保护人们的私利和实现天下公利的思想。再次分析了明末清初法律思想发展的原因。最后结合现代社会,分析了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的现代性和局限性。研究明末清初的法律思想,有助于理解中国历史上进步思想家思考法律问题的角度,观察中国传统法律发展的

3、动力和局限性,以探索中国法律发展独特的方式和本土资源。关键词: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法律思想III目录一、文献综述1(一)明末清初法律思潮1(二)明清的民本思想1(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探究1二、明末清初法律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2(一)近代西方法律出现的背景解析2(二)明末专制统治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矛盾2(三)明末清初思想家反思法律的局限性2三、明末清初法律思想的内容3(一)法律应当保护人们的私利3(二)法律的正当性在于实现天下公利4四、明末清初法律思想发展的原因4(一)客观环境的改变是法律思想发展的外在原因41、明朝经济发展的

4、现代化因素要求国家法律保护百姓正当利益42、明朝被满清所灭的政治巨变,激发了批判“尊君”的法律思想5(二)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价值观念的转变是法律思想发展的内在因素5五、明末清初思想家人文法律思潮的现代性及其局限性6(一)明末清初思想家人文法律思潮的现代性61、明末清初思想家论证人们私欲的合理性62、体现“天下公利”的正义法律的民主性7(二)明末清初思想家法律思想的局限性7六、结语9参考文献10一、IV一、文献综述(一)明末清初法律思潮苏凤格(2004)在明末清初法律思潮研究中指出,民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从为“天下”的公心出发,吸

5、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采用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批判明朝因为皇帝私欲,治理国家不得不采用“任法而治”,结果上令不能下达、国家典章废弛,从而使国家衰亡;批判君权独治导致国家灭亡;批判明朝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导致学风空疏;空谈心性,导致误国等方面。与此同时,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以“救世”为目标对法律进行建构,从而促进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在该时期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法律思想发展主要是以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法律思潮为载体,具体表现为:批判封建法律思潮的兴起;人文法律思潮的觉醒和“经世致用”法律思潮复兴。[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

6、华书局,1974(二)明清的民本思想陈碧芬(2011)在明清民本思想研究中提出,在明清时期富民阶层之所以成为明清民本思想擅变的社会基础,这是因为他们在明清社会发展和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主角。他们谋求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力图让其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这集中表现在他们对自身社会价值的估量以及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政洽主张、价值取向和各种利益要求。而富民力量的壮大和活跃这一事实,也引发了知识阶层的相应思考,从而产生了要求重视富民要求和利益的政治呼声。明清新民本思想也就顺势而动,它是富民在思想领域内释放

7、力量和发挥作用的集中反映,是富民话语权取得的结果,是富民在各方面发挥作用后“自我意识”的日益觉醒。(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探究雷志文(2014)在《黄宗羲治法思想探究》中指出,10黄宗羲是在亲身经历了明朝的灭亡后,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法律制度进行反思。认为中国百姓疾苦根源在中国已经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此,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尖锐的批判并把民本思想发挥到极致,进而重新定位“君民”、“君臣”关系,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理论,指出“天下之法”应该为天下百姓服务,主张“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8、”。但是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条具治法,以具体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以法律制度限制君权,用法律制度确保百姓福利。李国明实录类纂[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一、明末清初法律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一)近代西方法律出现的背景解析近代西方法律的现代化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发生的,新兴的市民阶级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