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村振兴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微调研报告

县乡村振兴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微调研报告

ID:83233633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3-03-09

上传者:U-3727
县乡村振兴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微调研报告_第1页
县乡村振兴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微调研报告_第2页
县乡村振兴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微调研报告_第3页
县乡村振兴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微调研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县乡村振兴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微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县乡村振兴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微调研报告(仅供学习)  春节期间,本人回到自己家乡开展微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的家乡xx镇x村是一个十三五脱贫村,通过深入群众谈话交流、实地查看,了解到村“两委”坚持本土培养和引进外地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致富带头人,积极支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认识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只有产业振兴了,乡村里面的其他事情才有经济基础来开展建设,也只有产业振兴了,拓宽农民在产业发展上增收致富渠道。加大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越过越好,年轻人才能在乡村留得住。  二、发展现状  村“两委”

1高度重视产业发展,提出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和组织化的目标,利用水资源丰富,突出特色,做大做强水产种植和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3年前引进外地人才浙江客商到村里带动村民发展茭白种植,通过两年的努力从无到种植几百亩水田茭白。本土培养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在xx年看到本小组的大部分农田荒废无人耕种,就相约几家在家务农的农户合伙将荒废无人耕种,并将有沼泽的不适合种植水稻的农田改造成池塘用于养鱼,利用水资源走水产养殖致富道路。经过两年的摸索,在xx年带动村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开始尝试立体化综合养殖进行水里养鱼虾、水上养鸭子,到打造高标农田种植水稻和莲藕,都没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最后在xx利用部分水塘进行试验养殖甲鱼,通过这几年的探索研究学习,奠定了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养殖模式。  三、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养殖产业基地配套基础建设不完善,自己建设资金不足建设进度缓慢,没有真正做到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先行。  2、农业产业融资贷款困难。受宏观政策和农业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产能效益周期长,经营主体资金紧张,没有相关政策支持融资贷款尤为困难。  3、产业振兴用地困难。农村土地性质基本上都是基本农田,发展种养殖产业用地是需求量很大的,如果不使用基本农田发展种养特色产业,是无土地可用的。  4、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困难。就像我村小组的部分永久基本农田有沼泽淤泥,人或农用机经过都会陷入淤泥之中无法动弹。就是改建成高标准农田了,也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在田间耕种和收割,也就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永久基本农田都建成能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干活,完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才是真正建成高标准农田。  四、建议意见

2  1、加强领导,做大产业。要发展产业,要明确领导抓,完善种养殖产业基地配套基础建设。要强化引导,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培育产业、促农增收核心,引导群众转变传统种养殖模式,积极调整种种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种养殖业。要抓住农民外出务工多,农村土地闲置新特点,引导群众招商引资,发展规模种养殖业。要加大政策宣传,抓住国家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政策,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  2、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村着力培植一项支柱产业,组建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发挥产业振兴的作用,充分利用小额信贷资金、互助资金、信贷帮扶项目和整村推进等特色产业项目优势,加快农村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推进“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培育,引导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动脱贫群众增收致富。要抓好能人带动。由于脱贫群众市场意识、创业意识淡薄,难以形成闯市场合力,所以要培养一批能人来推动。  3、立足资源,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怎么抓,首先要有思路,有规划。要做好用地规划就是要围绕基础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基本素质提升、基本保障构建、基本队伍建设,把安居温饱、产业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素质提高、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主攻方向,采取多种形式,对已实施或正在组织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村、整乡推进试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脱贫村互助资金试点、产业项目等各类项目,结合实际,遵循群众意愿,认真进行产业发展用地规划。

3  4、择优将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现在种植水稻靠人工耕种和收割已不符合当前发展形势,因此要将不方便使用大型机械化设备在田间耕种和收割的永久基本农田编制土地空间规划变更为一般农业用地,用于产业振兴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用地,保留地势平坦的一等永久基本农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利用农业农村的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新业态,通过农业的多种功能、乡村的多元价值,来要效益。能作为各村特色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要扶持做强做大,做出成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