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

ID:83479767

大小:585.58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江油中学2022级高一下期第一学月检测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生物体的所有细胞中,全能性最高的是()A.卵细胞B.受精卵C.胚胎细胞D.植物花粉【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一般的全能性高低依次是: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详解】所有细胞中,受精卵的分化程度最低,全能性最高。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下列有关细胞衰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B.细胞中所有酶活性降低C.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D.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答案】B【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减小,A正确;B、衰老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B错误;C、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C正确;D、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D正确。故选B。3.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C.细胞周期由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组成D.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答案】A

1【解析】【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持续时间较长的间期和持续时间较短的分裂期。【详解】A、不同种类的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时间不同,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的,A正确;B、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B错误;C、细胞周期由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组成,C错误;D、成熟的生殖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分裂,D错误。故选A。4.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于()A.间期、前期B.前期、中期C.间期、后期D.前期、后期【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间期由于DNA复制,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后期由于着丝粒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ABD错误。故选C。5.如图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②是姐妹染色单体B.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C.③将在下一阶段分裂为2个D.④表示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答案】B

2【解析】【分析】有丝分裂:①间期:DNA分子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②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③中期: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其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④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④末期:染色体解螺旋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植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详解】A、①和②两条染色单体由同一着丝粒连接,是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B、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B错误;C、③染色体将在下一阶段有丝分裂后期分裂为2条染色体,C正确;D、④表示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D正确。故选B。6.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的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倍增C.初级卵母细胞中形成四分体属于其细胞周期的行为D.造血干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约占90%~95%【答案】D【解析】【分析】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详解】A、原核生物的细胞增殖方式为二分裂,A错误;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中心体,B错误;C、初级卵母细胞中形成四分体属于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无细胞周期,C错误;D、造血干细胞有细胞周期,分裂间期约占90%~95%,D正确。故选D。7.下列有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是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半B.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均是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半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D.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2个DNA分子【答案】B【解析】

3【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次级精母细胞是由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其核DNA分子数是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半,A正确;B、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同,B错误;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后细胞质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Ⅰ,C正确;D、初级精母细胞含有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2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B。8.受精卵是高等动物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中,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的结构是()A.核糖体B.染色体C.线粒体D.中心体【答案】B【解析】【分析】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其中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详解】A、核糖体位于细胞质,细胞质主要来自于母方,A错误;B、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正确;C、线粒体位于细胞质,主要来自于母方,C错误;D、中心体位于细胞质,主要来自于母方,D错误。故选B。9.同种有性生殖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对此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是()A.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B.细胞分化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无丝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4【详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故选C。10.凤凰花是厦门大学的校花,每年的5-7月是凤凰花盛开的季节,美不胜收,请问凤凰花细胞中,核酸、核苷酸、碱基的种类和遗传物质分别是()A.2、4、4、DNA和RNAB.2、8、5、DNAC.2、8、5、DNA或RNAD.2、8、5、DNA和RNA【答案】B【解析】【分析】真核生物既有RNA又有DNA,但遗传物质是DNA;DNA中含有4种碱基和4种脱氧核苷酸,特有的碱基是T,RNA中含有4种碱基和4种核糖核苷酸,特有的碱基是U,共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详解】凤凰花是真核生物,既有DNA又有RNA,故核酸有两种,核苷酸有8种,碱基有A、G、C、T、U5种,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故选B。11.人、果蝇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A.DNAB.RNAC.糖类D.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人和过于等细胞生物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发生转化的细菌和作为转化因子的物质分别是()A.R型细菌和蛋白质B.S型细菌和多糖荚膜C.R型细菌和DNAD.S型细菌和RNA【答案】C【解析】

5【分析】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情况,他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经过实验推断出: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艾弗里等人在格里菲思实验基础上继续进行了体外实验,提出了不同于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观点的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详解】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可以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活细菌,故发生转化的细菌和作为转化因子的物质分别是R型细菌和DNA。故选C。13.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是()A.DNAB.蛋白质C.RNAD.糖类【答案】A【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艾弗里认为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获得这一结论的理由是()A.DNA是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物质B.细胞生物都含有DNAC.只有DNA能够自我复制D.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D【解析】【分析】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细胞类生物(包括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即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选D。15.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A.DNAB.糖类C.RNAD.蛋白质【答案】A【解析】

6【分析】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分别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噬菌体只有D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分别用35S或32P分别标记噬菌体,完成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用32P标记时,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度高,用35标记时,上清液放射性高,说明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使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细胞分化降低了生物体生理功能的效率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细胞分化程度越高,表现出来的全能性就越强【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遗传物质不变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在不同细胞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A错误;B、细胞分化使细胞的功能趋于专门化,增强了生物体生理功能的效率,B错误;C、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D、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分裂能力越低,D错误。故选C。17.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艾弗里的实验证明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采用了“减法原理”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P标记噬菌体组中,搅拌时间长短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35S标记噬菌体组中,发现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

7【答案】B【解析】【分析】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详解】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活菌转化成S型活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B正确;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32P标记噬菌体组中,放射性应该存在于沉淀物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的原因主要是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搅拌时间长短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C错误;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35S标记噬菌体组中,发现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原因是搅拌不充分,未能使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分离,D错误。故选B。18.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表归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实验观察对象染色剂实验结果①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苏丹Ⅲ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②梨汁中的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③活细胞台盼蓝活细胞呈蓝色④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龙胆紫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A.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①②B.实验③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实验④中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D.检测花生子叶切片中的脂肪时,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答案】C【解析】

8【分析】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龙胆紫是染染色体(质)的染料;脂肪颗粒被苏丹Ⅲ染剂染成橘黄色。【详解】A、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龙胆紫是染染色体(质)的染料,间期染色质也能着色,故只有①②正确,A正确;B、台盼蓝染色依据的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死细胞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染色剂能进入,B正确;C、15%盐酸和95%酒精混合是解离液,使组织中细胞分离开,C错误;D、50%酒精洗去浮色,避免影响观察,D正确。故选C。19.甲、乙两图均为连续分裂的细胞周期图示,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乙中C→B时期会发生着丝粒分裂B.图甲中b,图乙中B→A时期会出现核仁、核膜C.图甲中c+d,图乙中A→A均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D.甲中b、乙中的A→C时期细胞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a和c段表示分裂间期,b和d段表示分裂期,其中a+b、c+d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A→E表示分裂间期,E→A表示分裂期,A→A表示一个细胞周期。【详解】A、图乙中C→B时期代表的是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会发生着丝粒分裂,A正确;B、图甲的中的b代表的是分裂期,分裂期的末期会发生核仁、核膜重现的过程,对应与图乙中B→A,B正确;C、图甲中c+d,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A→A均也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正确;D、甲中b代表的是分裂期,乙中的C→B时期代表的是有丝分裂后期,此期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故选D。20.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与机体衰老总是同步进行B.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减小、细胞体积增大、酶活性降低

9C.衰老细胞中由于酪氨酸酶无法合成,所以老年人容易出现白发D.自由基攻击和破坏正常生物分子或端粒缩短导致DNA序列受损,都可能导致细胞衰老【答案】D【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多细胞生物的细胞衰老和机体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A错误;B、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减小、细胞体积减少、大多数酶活性降低,B错误;C、衰老细胞中由于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合成黑色素减少,所以老年人容易出现白发,C错误;D、自由基攻击和破坏正常生物分子或端粒缩短导致DNA序列受损,都可能导致细胞衰老,D正确。故选D。21.小肠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潘氏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潘氏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溶菌酶等抗菌物质抵抗外来病原体,而小肠上皮细胞与营养吸收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潘氏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出现功能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小肠干细胞分化产生小肠上皮细胞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小肠干细胞分化产生的潘氏细胞能抵抗外来病原体,使细胞趋向专门化D.小肠干细胞和潘氏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详解】A、潘氏细胞与小肠上皮细胞是由小肠干细胞分化而来,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两者的核酸有一定差异,A正确;B、全能性的判断标准是发育为完整个体或者产生生物体的各种细胞,小肠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形成潘氏细胞,并不是完整个体,也没有分化为生物体的各种细胞,故不能体现全能性,B正确;C、由通过信息可知,潘氏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溶菌酶等抗菌物质,抵抗外来病原体,有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使细胞趋向专门化,能提高生物体生理功能的效率,C正确;

10D、潘氏细胞是分化后的细胞,在体内将保持分化状态直至衰老死亡,没有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D。22.如图所示,①~④是某动物(2n=4)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示意图,图⑤为这些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A.图②③所示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①④所示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B.若图⑤为减数分裂,则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de段C.若图⑤为有丝分裂,则ef段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D.在雌、雄个体生殖器官中都可能同时存在①②③④所示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是有丝分裂中期,④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图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是有丝分裂中期,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都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若图⑤为减数分裂,则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存在同源染色体,位于cd段,B错误;C、若图⑤为有丝分裂,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全过程都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D、在雌、雄个体生殖器官中存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所以存在①②③④所示细胞,D正确。故选D。23.赫尔希和蔡斯在1952年以T₂噬菌体为实验材料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1A.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B.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的P应含32P标记C.图中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D.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答案】B【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②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③实验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④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DNA,因此需要增设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所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A正确;B、依题意,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因此锥形瓶中培养液是用来培养让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不能加入32P,B错误;C、用32P标记的是亲代噬菌体的DNA,若只在C(大肠杆菌)中含大量放射性,说明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C正确;D、B为上清液,若其中出现少量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也有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部分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导致的,D正确。故选B。24.如图甲、乙、丙依次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图,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不同分裂时期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12A.图甲所示细胞对应图乙中的DE段、图丙中的③B.图甲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图丙中引起①→②变化的是着丝粒的分裂D.图丙中与图乙中BC段对应的只有②【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着丝粒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属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分析图乙:AB段形成的原因DNA的复制;BC段存在染色单体,细胞可能处于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丙:①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含量=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③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含量=1:1,且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相等,所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的末期。【详解】A、图甲所示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图乙中的DE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图丙中的①也含有8条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所以图甲所示细胞对应图乙中的DE段、图丙中的①,A错误;B、图甲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并未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

13C、图丙中②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①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图丙中引起②→①变化的是着丝粒的分裂,C错误;D、图乙中BC段与图丙中的②都存在染色单体,而图丙中的①和③都不存在染色单体,所以图丙中与图乙中BC段对应的只有②,D正确。故选D。25.现有新发现的一种感染A细菌的病毒B,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两种方法来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一段时间后检测甲、乙两组子代病毒B的放射性和丙、丁两组子代病毒B的产生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同位素标记法中,若换用3H标记上述两种核苷酸不能实现实验目的B.酶解法中,向丙、丁两组分别加入DNA酶和RNA酶应用了加法原理C.若甲组产生的子代病毒B无放射性而乙组有,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若丙组能产生子代病毒B而丁组不能产生,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解析】【分析】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二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含氮碱基和五碳糖的不同。其中,DNA特有碱基T,组成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RNA特有碱基U,组成RNA的五碳糖为核糖。【详解】A、同位素标记法中,若换用3H标记上述两种核苷酸,仍能通过检测甲、乙两组子代病毒的放射性判断出病毒B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能实现实验目的,B错误;B、酶解法中,向丙、丁两组分别加入DNA酶和RNA酶应用了减法原理,而不是加法原理,B错误;

14C、若甲组产生的子代病毒无放射性而乙组有,说明子代病毒中含有32P标记的尿嘧啶,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D、若丙组能产生子代病毒B而丁组不能产生,说明RNA被RNA酶水解后病毒无法增殖产生子代,所以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26.下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请据图完成下面问题。(1)就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来说,图中还缺少处于_____期的细胞简图。(2)图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期,图A细胞中有_____条染色单体。(3)图C所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期,细胞中有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条染色单体,有_____个DNA分子。(4)D图细胞中央出现的结构是_____,它会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5)该植物有丝分裂分裂期简图的正确排序是_____。【答案】(1)间(2)①.前②.0(3)①.中②.4③.8④.8(4)细胞板(5)B→C→A→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A是有丝分裂后期,图B是有丝分裂前期,图C是有丝分裂中期,图D是有丝分裂末期【小问1详解】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由图可知,图A是后期,图B是前期,图C是中期,图D是末期,因此图中还缺少间期的细胞简图。【小问2详解】图B是有丝分裂前期,图A细胞由于着丝粒(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图A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数量为0。

15【小问3详解】图C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上有1个DNA分子,所以有8条染色单体,有8个DNA分子。【小问4详解】图示过程为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过程,图D是有丝分裂末期,所以D图细胞中央出现的结构是细胞板,它会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小问5详解】图A是有丝分裂后期,图B是有丝分裂前期,图C是有丝分裂中期,图D是有丝分裂末期,正确排序为B→C→A→D。27.下图是某高等雄性动物体内5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丁、戊中进行减数分裂的是___。丁细胞的名称是___。(2)甲细胞有___条染色体、___条染色单体、___个DNA分子,戊细胞中有___个四分体。(3)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互换的是__细胞。(4)图甲中,1号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___。【答案】(1)①.乙、丁、戊②.次级精母细胞(2)①.8②.0③.8④.2(3)戊(4)3号或7号染色体【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戊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数目,再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小问1详解】

16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戊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故甲、乙、丙、丁、戊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乙、丁和戊;图示为雄性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丁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小问2详解】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有0条染色单体,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戊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前期,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小问3详解】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的是戊细胞所在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小问4详解】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能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根据概念可以判断1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是3号或7号染色体。28.下图为某一雌性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中所示各细胞可在该动物的____________(填器官)中找到。(2)由A形成B的分裂方式为_________,其意义是保证了_______。(3)C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_____个DNA分子。(4)由A形成C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_________,使其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遗传组成具有多样性;此外,部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还可能发生______,进一步使产生的子细胞的种类增多。【答案】(1)卵巢(2)①.有丝分裂②.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3)①.初级卵母细胞②.2(4)①.分离②.自由组合③.交叉互换【解析】【分析】题图分析:A图是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图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属于有丝分裂后期,C图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属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小问1详解】

17图中所示的细胞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可在该动物的卵巢中找到。【小问2详解】A图是有丝分裂前期,B图为有丝分裂后期,由A形成B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其意义是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小问3详解】C图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属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C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含有2个DNA分子。【小问4详解】由A形成C,即进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其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遗传组成具有多样性;此外,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部分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还可能发生交叉互换,进一步使产生的子细胞的种类增多。29.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具有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清液中,也具有少量的放射性,而下层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回答下列问题:(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叫_________。(2)在理论上,上清液中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一些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在实验中,若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如果过长,会使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原因:________________,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4)上述实验中,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在_______中含有N元素。【答案】(1)①.DNA②.同位素标记法(2)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有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裂解释放出来(4)①.不能②.蛋白质外壳【解析】【分析】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中,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浸染大肠杆菌,离心后,上清液有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噬菌体增殖后释放出来,离心后,上清液有放射性。【小问1详解】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磷存在于DNA分子中,所以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

18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该方法叫同位素标记法。小问2详解】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在理论上,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有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以上清液中放射性应该为0。【小问3详解】在实验中,若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如果过长,会使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噬菌体增殖后裂解释放出来,即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小问4详解】蛋白质和DNA都含N元素,所以上述实验中,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在蛋白质外壳中含有N元素。

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