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1059

大小:1.30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至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过程性监测与诊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八千年前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开始种植水稻,D项正确;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半坡人遗址均没有原始农业生产的遗存,排除A、B、C项。故选D项。2.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时,晋国不断经营西面和北面的腹地,取得战马、铜料、食盐和兵源,将原来是山戎、赤狄、白狄等的族群都吸纳为晋人。这一举措()A.加剧民族矛盾B.建立了中央集权C.利于民族交融D.导致分封制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时,晋国不断经营西面和北面的腹地,取得战马、铜料、食盐和兵源,将原来是山戎、赤狄、白狄等的族群都吸纳为晋人。”可知,春秋时期,晋国不断的将山戎、赤狄、白狄等少数民族族群纳入管理范围,使其成为晋国人,这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晋国的国家实力,另一方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和交融,C项正确;加剧民族矛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建立了中央集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导致分封制瓦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3.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剥夺了赢姓侧室的世袭特权;又因六国新灭,遗民未曾心服,自然有在各地设立据点的必要。故采取()A.宗法制B.行省制度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 据材料“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和“剥夺了赢姓侧室的世袭特权”“遗民未曾心服,自然有在各地设立据点的必要”可知,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排除B项;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西汉初年,社会残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有时只能乘坐牛车;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这得益于()A.推行了郡国并行制B.重用法家思想治国C建立刺史监察制度D.“与民休息”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西汉初年社会凋敝,到文景时期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其主要得益于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D项正确;郡国并行制与汉初经济恢复发展基本没有关系,排除A项;汉初推崇黄老之学,排除B项;刺史制度是汉武帝时期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加大了南北矛盾和经济差距【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阅读李白的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动乱,引发了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北民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融,B项正确;北民南迁促进而非破坏了南方农业发展,排除A项;魏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尚未完成,排除C项;中原居民南迁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排除D项。故选B项。6.以下摘自一位同学学习“隋朝开凿大运河”后笔记,其中说明开凿目的的是()A.大运河凿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B.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抵余杭C.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D.隋的统一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和交流,巩固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C项正确;大运河凿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属于影响,,排除A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抵余杭,属于概况,排除B项;隋的统一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属于开凿背景,排除D项。故选C项。7.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A.派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B.攻灭东突厥,设置都督府C.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D.公元821年,与吐蕃会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得出这是唐太宗推行的开民的民族政策,派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是这一政策的体现,A项正确;攻灭东突厥不属于和平的民族政策。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是唐玄宗。公元821年,与吐蕃会盟的是唐穆宗。排除BCD项。故选A项。8.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B.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隋朝创立科举制度,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唐朝继承和完善了科举制度,B项正确;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世家大族垄断仕途,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排除A项;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也即“立嫡以长不以贤”,排除C项;汉代实行察举制,地方长官在其辖区内,定期考察、选拔人才并推荐给朝廷。孝廉、秀才都是察举制下选拔人才的重要科目。后来察举制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推举上来的才学优异的“秀才”,却没有学问,选拔上来的孝悌廉洁的“孝廉”,却和父母分居,排除D项。故选B项。9.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①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②派文臣出任地方知州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④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度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建立后,“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重文轻武,派遣文官担任地方官,①②③符合所学,B项正确;元朝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度,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猛安谋克制”是中国古代的社会编制,史称“至太祖即位之二年,既以二千五百破耶律谢十,始命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这段史实记载出自于()A.《辽史拾遗》B.《金史·兵志》C.《宋史·太祖本纪》D.《唐六典》【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猛安谋克制’是中国古代的社会编制”及所学可知,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度,材料出自《金史·兵志》,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1.宋朝儒学复兴,其中程朱理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下列属于程朱理学观点是()A.民贵君轻B.兼爱尚贤C.格物致知D.君舟民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朝儒学复兴,其中程朱理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程朱理学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儒学复兴,程朱理学的观点是: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C项正确;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排除A项;兼爱尚贤是墨家的主张,排除B项;君舟民水是荀子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表为中国古代某著作所记载的内容。由此可知,该著作最有可能是()类型主要内容数学提出“会圆术”,即已知弓形的圆径和矢高,求弧长的问题天文翔实描绘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轨迹科技发明介绍了“活字印刷术”“团钢”“灌钢”等技术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梦溪笔谈》D.《授时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学”“天文”“科技发明”“活字印刷术”可知,该书籍是我国古代综合性的科技书籍,且其成书年代在宋代及以后,因此该著作最有可能是《梦溪笔谈》,C项正确;《九章算术》是成书于汉朝的数学著作,排除A项;《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的农业书籍,排除B项;《授时历》是元朝的天文书籍,排除D项。故选C项。13.明朝时期,海防面临的新问题有() ①倭寇的不断骚扰②瓦刺族的威胁③西方殖民者入侵④鞑靼族的骚扰A.①④B.①②C.②③D.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倭寇给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破坏,西方殖民者也来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由此可见,明朝海防所面临的新问题主要来自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因此①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鞑靼、瓦剌均是明朝时期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与海防问题无关,因此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4.某机构官员品极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这一机构是指()A.唐朝的尚书省B.元朝的中书省C.宋朝的枢密院D.清朝的军机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品级不高”“跪受笔录”等信息可知,这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军机处,D项正确;唐朝的尚书省、元朝的中书省以及宋朝的枢密院都是高品级官员,排除A、B、C项。故选D项。15.“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因此得到广泛种植。”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A.西汉B.唐朝C.宋朝D.明朝【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因此得到广泛种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番薯和马铃薯等作物原产自美洲,自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对外传播。新航路的开辟大约是在中国的明朝时期,因此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明朝,D项正确;西汉、唐朝和宋朝都在新航路开辟之前,这些高产作物在当时还没有传入中国,排除ABC项。故选D项。16.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述,“天津海河上人云:‘灰上田惹碱’。吾始不信,近韩景伯庄上云,‘用之菜畦,种果不妙’,吾犹未信也。必亲身再三试之,乃可信耳”。这表明徐光启()A.开启近代科学B.主张重农抑商C.注重总结经验D.重视实践验证【答案】D【解析】【详解】 考查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材料中“海河上人云:‘灰上田惹碱’”的意思是海边及临河的人说:用灰肥上田会勾起土壤中的碱性;材料“吾始不信”“必亲身再三试之,乃可信耳”则强调了徐光启重视实践验证,根据所学可知,徐光启总结出水田、旱田同在一域但施肥之法不同,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开启近代科学之门的是牛顿,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B项;“再三试之”与总结经验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7.租界里的警察多为洋人或被洋人控制,这些警察不但不依法去抓捕危害中国公共利益、社会利益的犯罪嫌疑人,即使抓了也不交给中方法院。这反映出列强在华享有()A.关税协商权B.永久居住权C.领事裁判权D.最惠国待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领事裁判权指的是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材料就是从这一角度论述的,C项正确;“关税协商权”是《南京条约》规定的关于关税贸易的,不是材料信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在华享有司法特权,不是“永久居住权”,排除B项;最惠国待遇是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重要条款,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8.1911年,梁启超在途经某地时,百感交集中赋诗一首:“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梁启超回忆的事件是()A.中英签订《南京条约》B.辛亥革命C.中日签订《马关条约》D.义和团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可知,材料描写的是1911年梁启超回忆的十七年前的一件屈辱的事件,即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C项正确;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是在1842年,排除A项;辛亥革命是1911年中国爆发的民主革命,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农民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19.戊戌政变发生后不久,有人表示此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康有为这个人”。直到康有为等流亡海外后,人们才在欧美主办的报刊上看到有关维新党人的报道。这可以用来说明()①戊戌变法在当时社会影响深远②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③西方报刊业当时已在中国兴起④康有为未承担维新变法的重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有人表示此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康有为这个人’”可知,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②正确;根据材料“人们才在欧美主办的报刊上看到有关维新党人的报道”可知,西方报刊业当时已在中国兴起,③正确;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戊戌变法在当时社会并没有形成重大影响,①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承担了维新变法的重任,只是最后以失败告终,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20.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能证实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B.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C.社会秩序稳定,民主政治发展D.大多数国民头脑被专制和愚昧束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军阀统治期间,一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A项正确;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B项;北洋军阀时期民主政治遭到破坏,排除C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5年,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排除D项。故选A项。21.关于中共一大参会代表的人数,史学界一直有争议。共产国际参会代表所做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俄文版文件记录中显示为12人,但部分参会者如董必武、周佛海等却表示是13人,后经当代党史专家金冲及考证却为15人。这说明()A.文献记录的可信度最高B.历史结论应该多方考证C.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记录D.历史真相不能准确再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史学界对于中共一大代表的人数存在争议,可见,历史结论的得出应该经过多方考证,而不是“一家之言”,B项正确;文献记录为二手史料,可信度不是最高的,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出阶级立场对于历史记录的影响,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22.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1924--1927年一场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深刻影响着中国,这场革命运动()A.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以旧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C.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D.国共两党实现了党外合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1924——1927年一场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深刻影响着中国”可知,材料中所指是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其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排除A项;新三民主义是其指导思想,排除B项;在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23.张学良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全国各地高涨的反日浪潮推动下,于1928年12月29日,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以青天白日旗替换五色旗。张学良此举()A.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B.实现了国民政府形式上的统一C.宣告日本侵略中国计划的破产D.标志着国民大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易帜,即东北地区被纳入国民政府版图,这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B项正确;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下,新军阀割据依然存在,排除A项;此时日本侵略中国计划并未破产,排除C项;1927年,国民大革命已经以失败告终,排除D项。故选B项。24.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某高一年级学生以“生死攸关”为主题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几个重要事件。以下最具研究价值的是A.电影《南昌起义》的片段B.遵义民间流传的红军故事C.《遵义会议决议》原稿D.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指的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决议》原稿”是原始史料,研究价值最高,C项正确;“遵义民间流传的红军故事”是间接史料,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A、D项反映的事件是南昌起义,与主题不符合,排除AD项。故选C项。25.如图为1937年10月10日的《救亡漫画》上发表的作品《今年的双十节》。该漫画意在()A.揭露日军所犯的罪行B.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宣传团结抗战的伟力D.强调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答案】C【解析】【详解】 材料中共产党和国民党象征着两只手,他们一起紧握枪支,打击日军,将日军打到投降,宣传了团结抗战的伟力,C项正确;漫画主题是强调“双手”的力量,而非揭露日军罪行,排除A项;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了,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中国战场与其他战场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6.1927年为扭转当时革命的局面,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泽东提议“上山”,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1949年毛泽东提出“进城”,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这一变化的背景是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秋收起义中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D.国民党军队全部覆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27年为扭转当时革命的局面,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泽东提议‘上山’......1949年毛泽东提出‘进城’”可知,从“上山”到“进城”反映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而这一变化背景是三大战役胜利之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A项正确;这一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秋收起义中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是工作重心转移农村的背景,排除C项;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尚未全部覆灭,排除D项。故选A项。27.如图为中国近代史上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该战役()A.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B.改变了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C.挫败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图例中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进攻方向、八路军破袭铁路地段”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图中反映的是1940年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A项正确;改变了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的战役是辽沈战役,排除B项;“挫败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排除D项。故选A项。28.下图是尼克松及夫人到达北京,周恩来总理亲临机场迎接,此后,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对此事件产生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日正式建交D.中国迎来建交高潮【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在1971年,不是该事件的影响,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之后,田中角荣访华,与中国建交,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尼克松访华之后,中国迎来建交高潮,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A项。29.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两岸关系曾有过春暖花开。春暖需有东风,花开需有雨露。东风、雨露就是‘九二共识’。”其中,“九二共识”的内容指的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和平统一祖国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D.“一国两制”政策【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两岸关系曾有过春暖花开。春暖需有东风,花开需有雨露。东风、雨露就是‘九二共识’。”及所学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A项正确;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排除B项;加强两岸合作交流符合“九二共识”的内容,但不符合主旨,排除C项;“一国两制”是大陆方面提出的原则,不是“九二共识”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30.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是()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B.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退,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材料三是以文臣知州,以朝官知县,以京朝官监临财赋,又置运使,置通判,置县尉,皆所以渐收其权。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宋】吕中(1)根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为解决“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的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职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措施:汉武帝设立中朝分丞相的权利。唐太宗时期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范围,设立政事堂相互制约。宋太祖设立参知政事,以分宰相的政治权利;设立枢密使,以分宰相的军事权利;设立三司使,以分宰相的财政权利。(2)措施:文臣担任知州;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收精兵归中央;设通判监察地方官员。影响:有效地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和安定,强化中央集权。但制度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为积贫积弱埋下了隐患。 【解析】【小问1详解】职责:根据材料一“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退,处理全国政务”得出宰相的主要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设立中朝分丞相的权利。唐太宗时期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范围,设立政事堂相互制约。宋太祖设立参知政事,以分宰相的政治权利;设立枢密使,以分宰相的军事权利;设立三司使,以分宰相的财政权利。【小问2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二“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材料三“是以文臣知州,以朝官知县,以京朝官监临财赋,又置运使,置通判,置县尉,皆所以渐收其权”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臣担任知州;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收精兵归中央;设通判监察地方官员。影响:根据材料三“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和所学知识可从积极和局限方面回答,即有效地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和安定,强化中央集权。但制度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为积贫积弱埋下了隐患。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制作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辛亥革命历史的时间轴。材料二革命的风暴在推动政权更替的同时,南京临时政府为推动社会改良采取了不少政策与措施,……无数头颅所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所有卑贱、颓度、放荡行为,有些减少,有些完全消灭了”。民国初年,社会上一时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新气象。——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①②两个时间点发生的历史大事分别是什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答案】(1)A武昌起义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2)影响: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推动思想解放:社会习气和风俗发生变化: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提升了民众的体格与品格。【解析】 【小问1详解】据材料“1911年10月10日”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11年10月10日的①武昌起义;据材料“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及时间1912年3月11日”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小问2详解】影响:据材料“革命的风暴在推动政权更替的同时,南京临时政府为推动社会改良采取了不少政策与措施,……”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社会习气和风俗发生变化;据材料“……无数头颅所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推动思想解放;提升了民众的体格与品格;据材料“民国初年,社会上一时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等。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史料二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根本改变。(2)史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变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制没有改变。(2)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和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变革: 根据材料一“在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可知,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之前的人民公社。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所有制没有改变,在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下,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生产资料所有制没有发生改变。【小问2详解】变化: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可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和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关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