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线上测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线上测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2363

大小:600.5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线上测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线上测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线上测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线上测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线上测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线上测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线上测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线上测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线上测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线上测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线上测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南山中学高2021级高二12月线上测试化学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的反应是熵减的过程,∆S<0B.金属钠和水的反应是熵增、放热、自发进行的反应C.∆H<0的反应均能够自发进行D.氯气和消石灰的反应是熵减、自发进行的,一定是放热的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乙烯聚合成聚乙稀,气体反应生成固体,熵值减小,∆S<0,故A正确;B.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则△H−T△S<0,可自发进行,故B正确;C.△G<0反应自发进行,由△G=△H-T△S可知,△H<0时,若△S<0,则△G可能大于0,反应非自发,∆H<0的反应不一定都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D.已知氯气和消石灰的反应是熵减、自发进行的,则△G<0,△S<0,由△G=△H-T△S<0可知,△H<0,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C。2.化学反应速率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肉类食品进行低温冷藏,能使其永远不会腐败变质B.在化学工业中,选用催化剂一定能提高经济效益C.夏天面粉的发酵速率与冬天面粉的发酵速率相差不大D.茶叶等包装中加入还原性铁粉,能显著延长茶叶的储存时间【答案】D【解析】【详解】A.将肉类食品进行低温冷藏,只能减慢腐败变质的速率,故A错误;B.在化学工业中,选用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不一定能提高经济效益,故B错误;C.夏天温度高,面粉的发酵速率比冬天发酵速率快,故C错误;D.还原性铁粉能与茶叶包装中的氧气反应,降低氧气的浓度,延长茶叶的储存时间,故D正确;故选:D。 3.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H3(g)+NO(g)+NO2(g)2N2(g)+3H2O(g)ΔH<0。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会缩短反应时间且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B.其他条件不变,加入足量的NH3,再次平衡后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氮气的体积分数减小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会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且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D.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容器的体积会使平衡正向移动,再次平衡后氨气的浓度变小【答案】B【解析】【详解】A.催化剂只能改变平衡状态,但不能影响平衡状态,平衡不移动,废气中氮氧化物转化率不变,故A错误;B.加入足量的NH3,相当于增大氨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氮气的体积分数减小,故B正确;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会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但平衡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降低,故C错误;D.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体积增大的反应,缩小容器的体积会使平衡逆向移动,再次平衡后氨气的浓度变大,故D错误。故选B。4.已建立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⑤逆反应速率一定降低⑥使用合适的催化剂A.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大,但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如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增大氧气的量很多时,生成三氧化硫质量分数可能减小,①错误;②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②正确;③增大某一反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自身转化率降低,③错误;④增大某一反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浓度降低,自身增大,④错误; ⑤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但逆反应速率不一定降低,也可能是正反应速率增大,或者同时增大,⑤错误;⑥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动,⑥错误。综上所述②正确,故答案为:A。5.向体积均为2L的A、B、C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X气体和3molY气体,发生反应:X(g)+3Y(g)2Z(g)。2min后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测得A中剩余0.4molX.,B中Y的浓度为0.5mol·L-1,C中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Z)=0.3mol·L-1·min-1。则0~2min内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A.B>A>CB.A>B=CC.B>A=CD.A>B>C【答案】C【解析】【详解】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把三个容器中都计算X的反应速率直接比较反应速率大小;A中: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A中剩余0.4molX,消耗X为1mol-0.4mol=0.6mol,反应速率(X)=;B中:Y的平衡浓度为0.5mol/L,消耗Y的浓度=1.5mol/L-0.5mol/L=1mol/L,反应速率(Y)=,(X)=(Y)=0.166mol/(L•min);C中:(Z)=0.3mol/(L•min),(X)=(Z)=0.15mol/(L•min),比较可知这段时间内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B>A=C;故选C。6.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s050150250350n(PCl3)/mol00.160.190.20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0.0032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L-1,则反应的ΔH<0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PCl3和0.20mol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3和2.0mol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答案】C【解析】【详解】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为,A项错误;B.由表格数据可知,250s达到平衡,c(PCl3)=0.20mol/2.0L=0.1mol/L,则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L−1,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的△H>0,B项错误;C.PCl5(g)⇌PCl3(g)+Cl2(g)开始(mol/L)0.5       0             0转化(mol/L)0.1          0.1            0.1平衡(mol/L)0.4          0.1            0.1则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PCl3和0.20 molCl2,,平衡正向移动,则达到平衡前v(正)>v(逆),C项正确;D.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3和2.0molCl2等效为起始加入2.0molPCl5,与原平衡相比,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的PCl5转化率较原平衡低,故平衡时PCl3的物质的量小于0.4mol,即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3和2.0mol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物质的量小于0.4mol,参加反应的PCl3的物质的量大于1.6mol,故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高于1.6mol/2mol=80%,D项错误;答案选C。7.O3也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反应如下:反应①O3O2+[O]△H>0,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O]+O32O2△H<0,平衡常数为K2;总反应:2O33O2△H<0,平衡常数为K。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K增大B.K=K1+K2C.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D.压强增大,K2减小 【答案】C【解析】【详解】A.由总反应: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A项错误;B.由,B项错误;C.适当升温,反应①的平衡正向移动,生成,反应②的平衡逆向移动,的量增多,则可提高消毒效率,C项正确;D.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D项错误;故选C。8.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A和1mol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1。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约为0.15B.B的转化率为40%C.从反应开始至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1·min-1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D【解析】【详解】平衡时D的浓度是0.8mol÷2L=0.4mol·L-1,则x∶2=0.2∶0.4,故x=1,根据三段式分析:A.将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得K=约为0.15,选项A正确;B.B的转化率是0.2mol·L-1÷0.5mol·L-1×100%=40%,B正确;C.从反应开始至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6mol·L-1÷2min=0.3mol·L-1·min-1,C正确;D.各物质均是气体,总质量不变,且容器体积一定,故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都是定值,D错误; 故答案为:D。9.在一个绝热的、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A(g)+nB(g)pC(g)+qD(g)(m、n、p、q为任意正整数)。下列能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A的转化率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A.②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详解】①体系的密度一直不变,故错误;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故正确;③A的转化率不再改变,说明消耗与生成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故正确;④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故正确;⑤只要反应发生就有反应速率v(A)∶v(B)∶v(C)∶v(D)=m∶n∶p∶q,故错误;答案选A。【点睛】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10.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2X(g)+Y(g)Z(g),60s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Z的物质的量为0.3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平衡转化率为40%B.若将容器体积变为20L,则Z平衡浓度小于原来的C.若增大压强,则Y的平衡转化率减小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ΔH>0【答案】B【解析】【详解】A.60s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Z的物质的量为0.3mol,根据方程式2X(g)+Y(g)Z(g),反应的X为0.6mol,则X的平衡转化率为×100%=60%,故A错误;B.将容器容积变为20L时,气体的压强减小,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平衡逆向移动,Z的物质的量减小,即小于0.3mol,Z的新平衡浓度将小于原平衡浓度的,故B正确; C.增大压强后,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则Y的转化率增大,故C错误;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的ΔH<0,故D错误;故选B。11.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在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以防止Fe2+被氧化B.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D.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SO2的利用率【答案】A【解析】【详解】A.在Fe2+还原性很强,加入铁粉防止Fe2+被氧化,与平衡移动无关,A不可以;B.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为可逆反应,开启啤酒瓶后,相当于减压,平衡逆向移动,有大量二氧化碳溢出,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B可以;C.氯气与水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大氯离子的浓度,平衡左移,有利于氯气的生成;C可以;D.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为可逆反应,使用过量的空气,增大氧气的浓度,平衡右移,提高SO2的利用率,D可以;故选:A。12.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H3,发生反应2NH3(g)N2(g)+3H2(g)。达到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时,NH3的转化率为25%B.达到平衡时,2正(NH3)=3逆(H2)C.b、c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b>KcD.压强:p1>p2 【答案】A【解析】【详解】A.设起始充入NH3的物质的量为xmol,a点时,生成N2ymol,根据三段式分析可知:则=0.1,整理得x=8y,故a点时NH3的转化率为×100%=25%,A正确;B.2υ正(NH3)=3υ逆(H2)关系不满足速率和系数比之间成正比关系,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达到平衡时,速率关系满足3正(NH3)=2逆(H2),B错误;C.根据图象分析可知,当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氮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平衡右移,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c点温度高,平衡常数大,Kb<Kc,C错误;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温度相同时,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N2的体积分数增大,结合图象知,p1<p2,D错误;故答案为:A。13.500℃时,某反应达到平衡,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若恒容时升高温度,SO2浓度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H<0,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B.恒温恒容下,充入惰性气体,SO2转化率增大C.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t1,t2时刻,SO2(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2(g)生成的平均速率值为v=【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该反应为2SO2(g)+O2(g)⇌2SO3(g),若恒容时升高温度,SO2浓度增大,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H<0。【详解】A.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则增大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故A错误;B.恒温恒容充入惰性气体,反应物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C.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C错误;D.t1,t2时刻,SO2(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c(SO2)=c1-c2,则SO2(g) 生成的平均速率值为v=,故D正确。故选:D。14.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已知反应CH4(g)+2H2O(g)⇌CO2(g)+4H2(g),在t℃时的平衡常数Kp=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p=B.升高温度,若Kp增大,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Kp减小D.t℃时,反应CH4(g)+H2O(g)⇌CO2(g)+2H2(g)的平衡常数Kp=a【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方程式,反应CH4(g)+2H2O(g)⇌CO2(g)+4H2(g)的,A错误;B.升高温度,若Kp增大,可以知道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确;C.Kp只与温度有关,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Kp不变,C错误;D.反应为倍数关系,K为指数关系,则t℃时,反应CH4(g)+H2O(g)⇌CO2(g)+2H2(g)的平衡常数Kp=a1/2,D错误;答案选B。15.已知2SO2(g)+O2(g)2SO3(g)∆H=-197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molSO2和1molO2;(乙)2mol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乙=197B.容器内SO3的质量m:m甲=m乙C.容器内压强P:P甲=P乙D.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答案】D【解析】【分析】恒温恒容条件下,通入2molSO3与通入2molSO2和1molO2分别形成的平衡是完全等效的平衡,甲和乙容器中各成分的量和浓度分别相等,据此作答。【详解】A.甲和乙是等效平衡,设甲中生成xmolSO3,乙中平衡时SO3的量也为xmol,则SO3分解的量为(2-x)mol,放出的热量Q甲=×∆H,吸收的热量Q乙=×∆H,所以Q甲+Q乙=∆H=197,A正确; B.因为甲和乙是完全的等效平衡,所以达平衡时,甲中SO3的质量等于乙中SO3的质量,B正确;C.甲和乙是完全的等效平衡,达平衡时各种成分的量分别相等,所以两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也相等,故压强也相等,C正确;D.甲和乙是完全的等效平衡,达平衡时各种成分的浓度分别相等,所以甲中c(SO2)与c(O2)的比值一定等于乙中c(SO2)与c(O2)的比值,D错误;正确答案选D。16.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A(g)+nB(g)=pC(g)+qD(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由丁图可知,该反应m+n>p+qB.乙图中,若m+n=p+q,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C.由丙图可知,T1v逆的是点3【答案】B【解析】【详解】A.由丁图可知,温度一定时,压强增大D的百分含量增加,则平衡正向移动,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小,则m+n>p+q,故A正确;B.乙图中改变条件按B的百分含量不变,可知平衡未移动,可能是加入催化剂,若m+n=p+q,也可能是增大压强,故B错误;C.丙图中,T2先到到平衡,根据先拐先平条件高,可知温度T1v逆,故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2分)17.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v(Z)=________。(3)若X、Y、Z均为气体,反应达到平衡时:①压强是开始时的________倍。②若此时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温度将升高(容器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4)上述反应在t1~t6内反应速率与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在每一时刻均改变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在t1时增大了压强B.在t3时加入催化剂C.在t4时降低了温度D.t2~t3时X的转化率最高【答案】①.3X+Y2Z②.0.05mol·L-1·min-1③.0.9④.放热⑤.B【解析】【详解】(1)在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Z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相同时间内,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剂量数之比(0.3:0.1:0.2),则化学方程式为3X+Y2Z; (2)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0.05mol·L-1·min-1;(3)①X、Y、Z均为气体时,反应前n(总)=2.0mol,平衡时n(总)=0.7mol+0.9mol+0.2mol=1.8mol,所以p(平)∶p(始)=1.8mol∶2.0mol=0.9;②将容器体积缩小,相当于增压,平衡正向移动,达平衡时,温度升高,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4)A.在t1时如果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A错误;B.在t3时应该是加入了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并且增大的倍数相同,平衡不移动,B正确;C.在t4时如果是降低了温度,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C错误;D.由图可以看出,从t1~t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从t2~t4,平衡不移动,A的转化率不变,从t4~t5,平衡继续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又降低,因此,t0~t1时A的转化率最高,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探究“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序号实验温度/K有关物质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s酸性KMnO4溶液H2C2O4溶液H2OV/mLc/mol·L-1V/mLc/mol·L-1V/mLA29320.0240.10t1BT120.0230.1V18C31320.02V20.11t2(1)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___(填外部因素)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____、T1=____;通过实验___(填实验序号)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2=____。(2)若t1<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利用实验B中数据计算,0~8s内,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KMnO4)=___。(3)该小组的一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上述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并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的某种粒子对KMnO4与草酸之间的反应有某种特殊作用,则该作用是____,相应的粒子最可能是___(填粒子符号)。 【答案】①.浓度②.1③.293④.B、C⑤.3⑥.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⑦.8.3×10-4mol·L-1·s-1⑧.催化作用⑨.Mn2+【解析】【分析】(1)A、B应控制温度相同,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C温度不同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某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需要保证气体条件相同,据此分析解答;(2)若t1<8,则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结合v=计算;(3)根据n(Mn2+)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图像,反应生成的锰离子可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详解】(1)实验A、B,滴加H2C2O4溶液的体积不等,故实验A、B,可探究出H2C2O4浓度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实验A可知,保证溶液的总体积为6mL,B中H2C2O4溶液3mL,故需加水6mL-2mL-3mL=1mL;A、B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温度相同,故T1=293;B、C温度不同,要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余条件相同,则V2=6mL-2mL-1mL=3mL;(2)若t1<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根据实验B中数据可知,高锰酸钾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为8s,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02mol•L-1×0.002L=0.00004mol,混合后溶液中高锰酸钾的浓度为=×10-3mol/L,则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8.3×10-4mol/(L·s);(3)根据n(Mn2+)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图像,反应一段时间后该反应速率会加快,造成此种变化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的某种粒子对KMnO4与H2C2O4之间的反应有某种特殊的作用,则该作用是催化作用,相应的粒子最有可能的是Mn2+。19.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加入一定量的NO、O2,发生如下反应:2NO(g)+O2(g)2NO2(g)ΔH<0,反应过程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01020304050n(NO)/mol0.200.100.080.070.070.07(1)计算该反应在20秒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v(O2)=______________;(2)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NO的平衡转化率也增大的是__________。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O2的浓度d.选择高效催化剂(5)已知:2NO(g)N2(g)+O2(g)K1=1×1030;2CO2(g)2CO(g)+O2(g)K2=4×10-92。随着轿车进入家庭,汽车尾气(含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物质)污染成为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某市政府要求全市新有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完成改装,改装后的尾气处理装置主要是加了有效催化剂。请你根据以上有关数据回答:①2NO(g)+2CO(g)N2(g)+2CO2(g)K=_____________②仅使用催化剂_______(填“能”或“否”)消除NO、CO污染气体。【答案】①.0.0015mol/(L·s)②.K=③.减小④.d⑤.c⑥.2.5×10121(mol/L)-1⑦.能【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反应在30s时达到平衡状态;20s2NO(g)+O2(g)2NO2(g)初:0.20反:0.120.050.12剩:0.08【详解】(1)分析可知,20s时,消耗n(O2)=0.05mol,v(O2)==0.0015mol/(L·s); (2)平衡常数K=;ΔH<0,正反应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K减小;(3)a.反应体系中各物质均为气体,且气体总质量不变,容积为恒容,则密度自始至终不变,示意图错误,a错误;b.方程式中的焓变与反应的物质的量无关,与反应的计量数有关,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c.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大,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小,示意图错误,c错误;d.随反应的进行,NO反应的量逐渐增大,转化率增大,当达到平衡状态时,NO的量不再增大,即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答案为d;(4)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反应物的瞬时反应速率不变,与题意不符,a错误;b.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降低,与题意不符,b错误;c.增大O2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符合题意,c正确;d.选择高效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与题意不符,d错误;答案为c;(5)①K===2.5×10121(mol/L)-1;②K值越大,说明这个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则仅用催化剂能消除NO、CO污染气体。【点睛】可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浓度(方程式系数幂次方)乘积比,用符号“K”表示。平衡常数越大,反应越彻底。20.反应M(l)+N(l)E(l)+F(l)分别在相同压强和348K、343K、338K条件下进行,起始时均按M与N的物质的量比1:1投料,测得α(M)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v正=k正·x(M)∙x(N),v逆=k逆·x(E)∙x(F),其中v正、v逆分别为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k正、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x为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回答下列问题:(1)348K时,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x=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该温度下,分别按M与N物质的量之比1:1、1:2和2:1进行初始投料,则达到平衡后,初始投料比为________时,M的转化率最大;与按1:1投料相比,按2:1投料时化学平衡常数Kx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A、B、C、D四点中,v正最大的是________点,v逆最大的是________点。(3)在曲线①、②、③中,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值k正-k逆最大的曲线是________。【答案】①.3.2②.1:2③.不变④.A⑤.C⑥.①【解析】【分析】根据α(M)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知,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越先达到拐点,根据图象说明①、②、③对应的温度分别为348K、343K、338K,温度越高,M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由此分析。【详解】(1)348K时,对于反应:M(l)+N(l)E(l)+F(l),起始时均按M与N的物质的量比1:1投料,设M和N的初始物质的量为1mol,列出三段式;总的物质的量等于0.36mol+0.36mol+0.64mol+0.64mol=2molKx=≈3.2;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某种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其它物质的转化率,而该物质本身的转化率反而降低,所以M、N初始投料比为1:2时,反应达到平衡M的转化率最大;由于化学平衡常数Kx只与温度有关,以其它外界条件无关,所以改变反应物的配比,化学平衡常数Kx不变;(2)根据v正=k正·x(M)∙x(N),v逆=k逆·x(E)∙x(F),A、B点平衡正向移动,C、D处于平衡状态,温度A=C>B=D,因此A点v正最大,C点的k逆·x(E)∙x(F)大且温度高,因此C点v逆最大;(3)k正、k逆是温度的函数,根据分析,正反应是吸热的,根据平衡移动的规律,k正受温度影响更大,因此温度升高,k正增大的程度大于k逆,因此,k正−k逆值最大的曲线是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