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060财政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

自考00060财政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

ID:83562588

大小:63.01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139****0001
自考00060财政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1页
自考00060财政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2页
自考00060财政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3页
自考00060财政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4页
自考00060财政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5页
自考00060财政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6页
自考00060财政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7页
自考00060财政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8页
自考00060财政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9页
自考00060财政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自考00060财政学高频主观题汇总.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目录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1第二章财政支出总论3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内容4第四章财政收入总论5第五章税收原理6第六章税收制度8第七章国债9第八章政府预算10第九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10第十章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12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节知识点主观题第一节财政的概念混合物品★1.【简答题】简述混合物品产生的原因。1704一是某些物品达到一定规模以后,继续消费增加消费需求,会出现“拥挤性",即边际成本不再为零,这些物品尽管可能是非排他的,但在超过一定规模后,又的确是竞争的,消费者只有竞相进入,才可能获得消费权力。二是某些物品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消费者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会给他人或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2.【简答题】简述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2008市场失灵就是纯粹市场机制的现实调节结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市场失灵的类型:一是条件性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包括:不完全竞争、外部效应、信息不充分、交易成本和偏好不合理。二是原生性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包括: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与经济失衡。政府与公共财政★★★1.【简答题】简述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区别。1904(1)社会经济基础不同。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为目的的财政模式。国家财政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2)服务内容不同。公共财政以公共性物品为服务对象,国家财政的提供内容涵盖所有社会物品的所有层面,其显著的特征是无所不包,干预过度。(3)集中程度不同。公共财政强调分级管理,地方财政有较大的财政分配权力。计划财政强调高度集中,财政分配权力由中央财政集中掌控,地方分配权力非常有限。(4)法制化程度不同。公共财政具有高度的法治性。公共财政以市场经济为存在基础,国家财政以“人治”为主,法律意识、法制化程度较低。(5)管理机制不同。公共财政管理的本质是公众广泛参与财政运行的监管,政府和公民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计划财政的管理完全是由政府主导的,公民基本没有参与财政管理的渠道和方式。2.【论述题】什么是财政?列举3个例子说明市场经济运行存在的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有哪些职能?1910(1)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凭借自己的特有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其目的是为国民大众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2)市场缺陷有:竞争失灵、外部效应、信息不充分、交易成本和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3)财政主要有三大职能:一是资源配置职能:矫正资源配置结构,实现资源结构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收入分配职能:是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三是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平衡,调节社会供求结构平衡。1 第二节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1.【论述题】试述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内容和实现途径。1610(1)从含义上来讲,资源配置是指资源的组合,即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机构和地区结构。资源配置问题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经济学所要讨论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有两种方式,即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资源配置职能是财政客观具有的矫正资源配置结构,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获得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功能。(2)从内容上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3)从实现途径来看,资源配置职能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方式,如政府投资支出和财政经费拨款等,这种方式可以使1 一些具有外部经济性的物品直接获取一部分资源供给,矫正市场供给不足的缺陷,结果具有确定性;二是间接方式,如差别税收政策、价格补贴和财政贴息等,这种方式是通过财政工具,改变一些市场参数,间接引导经济资源投向,矫正单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资源配置结构,但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大。2.【论述题】论述财政三大职能实现的途径。1504财政职能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这三大领域。(1)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方式,如财政投资支出和财政经费拨款等,这种方式可以使一些具有外部经济性的物品直接获得一部分资源供给,矫正市场供给不足的缺陷,结果具有确定性。另一种是间接方式,如差别税收政策、价格补贴和财政贴息等,间接引导经济资源投向。(2)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途径,作用点主要有两个:一种是调节消费成本,即通过商品税、价格补贴和公共提供等方式,改变某些商品的价格结构,进而调节不同阶层人们的消费成本和实际生活水平。另一种是调节可支配收入,即通过累进所得税、转移支付,或者直接调节工资结构等方式,改变不同阶层人们的可支配收入结构,实现可支配收入结构的相对公平。(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实现途径,可以通过两种手段:一种是通过财政预算进行调节,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通过实行国家预算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进行调节,反之则实行赤字政策进行调节。另一种是通过制度安排,发挥财政“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如累进所得税制和社会保障、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可以起到平抑经济发展周期的作用。收入分配职能★★★1.【论述题、简答题】试述市场经济下,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内容和实现途径。1604、1410、1407(1)从含义上来讲,收入分配职能是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格局予以调整,矫正收入分配、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个人所提供的生产要素不同、资源的稀缺程度不同以及各种非竞争因素的干扰,各经济主体获得的收入会出现较大的差距,甚至和要素投入不相对称,过分的悬殊将涉及公平问题。收入分配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公平分配,使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2)从内容上来看,包括:①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调节;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运用贫穷救济、失业保险和收入补贴等措施,使低收入者获得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③通过税收、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从宏观上调控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均衡各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④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3)从实现途径来看,收入分配职能的作用点:①消费成本,即通过商品税、价格补贴和公共提供等方式,改变商品价格结构,进而调节不同阶层人们的消费成本和实际生活水平;②可支配收入,即通过累进的所得税、转移支付,或者调节工资结构等方式,改变不同阶层人民的可支配收入结构,实现可支配收入结构的相对公平。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作用效果体现在降低基尼系数上,政府在行使收入分配职能时,需要考虑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不能因为过于强调公平而损害社会的经济效益。2 第二章财政支出总论节知识点主观题2 第一节财政支出范围与分类财政支出范围★★1.【论述题】试述财政支出的范围和分类。1810财政支出的范围:(1)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必要费用。(2)满足社会事业发展的保障费用。(3)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费用。(4)维护社会公平的支持费用。财政支出的分类:(1)按财政支出与政府职能的关系划分,可将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安全支出以及其他支出五大类。(2)根据经济性质的不同,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3)从2007年开始,我国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政府支出按照功能和用途进行了新的划分,具体科目设置有: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财政支出分类★★1.【论述题】试分析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占有的比重不同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影响。1407(1)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它是政府用来调节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一是直接提供公共产品,直接投资参与经济过程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二是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实现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三是通过购买支出保护民族工业,支持国有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2)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不相应地取得商品和劳务。它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一是转移性支出不会导致占用社会资源的增加,政府作为中间人,直接将取得的税收收入用于民;二是政府正是通过取之于此民而用之于彼民的方式,实施收入再分配政策,改变企业之间以及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状况。(3)由此可见,当购买性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时,财政支出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较大,执行资源配置的功能较强;当转移性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占较大比重时,财政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较大,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较强。如果政府迫切需要变动需求规模,实施非中性财政政策,最有效的手段是调整购买性支出;如果迫切需要改善收入分配结构,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最优先的选择当是增加转移性支出。3 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1.【简答题、论述题】解释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1910、1904、1404(1)瓦格纳公共支出增长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社会公共需要的规模也随之增长,财政支出必然以比生产增长更快的速度增长。(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英国学者皮考克和卫斯曼认为,外在因素是财政支出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政府会提高税率增加财政收入,以应对急剧增长的财政支出。(3)经济发展阶段论。美国学者马斯格雷夫在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基础上,提出每一个经济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共支出呈增长趋势。2.【论述题】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V”字型变动轨迹。近几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的相对量仍处于连年上升的态势。从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财政支出都在不断增长。请运用财政学相关理论阐述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1704影响一国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原因是多重的,归纳起来有:(1)政府职能扩张。(2)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质量的提高。(3)人口规模增加,必然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4)商品价格及服务费用上涨。(5)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财政支出增长的促进作用。(6)突发事件。3 第三节财政支出效益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和方法★★★1.【简答题】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是什么?并列出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1804、1504、120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1)计算效益的范围不同。效益是通过对“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分析计算出来的。政府支出效益除了要计算直接的、有形的所费和所得外,还要考虑长期的、间接的、无形的所费和所得。(2)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财政支出更重要的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3)效益的表现形式不同。财政支出的效益,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除了价值形式外,还可以用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社会事业发展等非价值形式表现出来。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2)最低费用选择法;(3)公共定价法。关系营销的实现策略★1.【简答题】简述关系营销的实现策略。1904(1)建立财务联系。(2)建立社会联系。(3)建立结构性联系。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内容节知识点主观题第一节购买性支出政府投资性支出★★★1.【论述题】简述政府投资的作用。1304(1)政府投资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协调社会投资结构的必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中,非政府部门是社会投资的主体,对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基础作用。政府对公益性和基础性项目的投资就弥补了市场调节的不足,为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2)政府投资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从调控对象来看,政府投资可以调节社会投资总量,也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2.【简答题】现实生活中,基础设施投资可以采取哪些提供方式?1504(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一般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项目,或者是出于反垄断的需要。(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3.【简答题】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什么要由政府进行财政投融资?1410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政府进行财政投融资具有以下必要性:(1)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3)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4.【简答题】简述我国财政农业投资的重点。1404(1)农业基础设施(2)农业科研与推广(3)农村教育(4)农业生态环境建设。4 第二节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1.【简答题】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1904我国的社会保障度主要包括:(1)社会保险制度,包括:①养老保险制度,分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两部分;②医疗保险制度,分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两部分;③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包括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职工;④工伤保险制度,覆盖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⑤生育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包括城镇企业及其职工。(2)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制度:①社会救济包括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4 自然灾害救济。②社会福利是国家向盲、聋、哑等残疾人和鳏、寡、孤独的特殊社会成员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③社会优抚是国家对现役军人家属、革命伤残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军烈属等给予的特殊保障。2.【简答题】简述社会保障的特性。1307(1)社会保障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2)社会保障的对象是需要经济帮助的特殊社会成员。(3)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4)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或行政措施来保证实施的。财政补贴支出★★1.【论述题】试述财政补贴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510积极影响:(1)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稳定,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的财政需要,对某些特定的社会成员或产品给予财政补贴,可以增加社会成员的实际收入或降低某种产品的价格,减轻价格波动引起的社会震动。(2)调节生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国家可以通过财政贴息、税收支出等形式对生产者进行补贴,使外部效益内部化,达到使企业增加生产,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3)调节消费,促进收入分配结构的合理化。国家可以通过补贴对象、补贴数量和补贴形式等环节的选择,影响不同的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4)调节总需求与总供给,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一方面,国家通过改变财政补贴的数量和结构,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总量和结构;另一方面,税收支出等形式对社会总供给会产生调节作用。消极影响:(1)财政补贴改变相对价格体系,影响价格杠杆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市场机制的运行。(2)财政补贴增加财政负担,助长财政赤字。补贴规模过大,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第四章财政收入总论节知识点主观题1.【论述题】简述财政收入分类的意义及其依据。1810、1804第一节财政收财政收入分类的意义:一是为满足财政管理需要;二是有利于对财政收入的结构进财政收入分类行分析。财政收入分类依据:(1)不同性质和不同特点的财政收入,表现为相应的入的含的意义财政收入形式。(2)政府之所以能够取得财政收入,凭借的是政府所具有的征收权义与分及依据力。(3)经济作为财政的基础和财政收入的最终来源,对财政分配过程和财政收入类★★本身具有决定性的作用。(4)政府在财政收入的筹集和使用中涉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职责和权限的划分,必须正确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5 第二节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财政收入规模★1.【论述题】简述合理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意义。1604适度的财政收入规模是保证社会经济健康运行、资源有效配置、GDP分配使用结构合理、财政职能有效发挥,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稳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具体来说,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财政收入规模适当可以使各市场经济主体在经济发展中形成恰如其分的互补关系,使资源的消耗获得最优的整体效益。(2)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分配使用的GDP是一定的,但经过多种形式分配后所形成的分配结构则有可能是多种多样的。(3)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要寻求公共需要满足程度与个别需要满足程度的最佳结合点,实际上就是财政收入占GDP的合理比重。2.【简答题、论述题】试述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意义以及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1910、1510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意义:(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2)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3)财政收入占GDP的比5 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财政收入规模制约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财政收入的源泉,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一国的财政收入规模水平。(2)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只要政府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就必然引起政府收入规模的变化。(3)市场价格波动。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国民收入,必然影响政府收入的增减。第三节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1.【简答题】简述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1407(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财政收入的原则。(2)利益兼顾的原则。(3)合理负担的原则。(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2.【简答题】简述组织财政收入原则中的“利益兼顾”原则。1610利益兼顾原则指的是政府在组织财政收入时要正确处理国家与有关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即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1)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是指,不仅要考虑财政收入的获取,还应将必要的财力留给企业和个人,以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2)兼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是指,不能只考虑中央或地方的财政收入,还必须兼顾中央级财政和地方级财政的利益关系。3.【简答题】简述政府组织财政收入时应依据的基本原则。2008政府组织财政收入时,应依据:(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财政收入的原则。这是首要原则,经济决定财政,经济发展是财政取得充足收入的源泉,只有扩大经济发展规模,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为财政收入开辟丰富的财源。(2)利益兼顾的原则。经济关系的核心体现在物质利益关系上,政府组织财政收入实际上是一种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3)合理负担的原则。即组织财政收入时,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坚持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即在组织财政收入时,既要强调量能负担,又要强调税收要尽量避免对经济产生干扰,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第五章税收原理节知识点主观题6 第一节税收的概念税收的强制性★★1.【论述题】根据税收的概念分析税收的特征,并说明政府征税时应遵循的税收原则及具体涵义。1804(1)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依据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2)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税收的强制性,即税收是通过国家法律形式予以确定的,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的规定照章纳税,违反的要受到法律制裁。税收的无偿性即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固定性,指在征税之前,就要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课征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得随意改变。(3)政府征税时,应遵循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指纳税人的负担能力要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平等对待所有纳税人,收入多者多纳税,收入少者少纳税。税收效率原则是指国家征税要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运行的社会效益,有利于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益,即税收的经济效率和税收的行政管理效率。第二节税收要纳税人★1.【简答题】简述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1704(1)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6 素(2)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它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3)税率是税额和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在课税对象既定的条件下,税额和税负的大小决定于税率的高低。(4)课税基础又称税基,指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5)附加、加成和减免。附加和加成属于加重纳税人负担的措施,减免是税法中对某些特殊情况给予减少或免除税负的一种规定。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概念★★1.【简答题】简述税负转嫁及其需要的条件。1810(1)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商品供应价格等办法把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2)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税负转嫁是通过价格升降实现的,如果价格不能自由浮动,纳税人虽有转嫁动机,却不存在转嫁的条件,税负转嫁无法实现。税负转嫁的方式★1.【简答题】简述税负转嫁方式中,消转的税负归宿和税收资本化的税负归宿。1610(1)消转没有发生税负转嫁,其税负归宿是原有的纳税人。消转是指纳税人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或改进生产技术等办法自行消化税收负担。(2)税收资本化的税负归宿是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税收资本化是指生产要素的购买者将税负从购入价格中扣除,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1.【简述题】简述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1407(1)税种的影响。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2)供求弹性的影响。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3)课税范围的影响。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难以转嫁。(4)生产者谋求利润目标的影响。经营者为了谋取利润,必须比较税负转嫁所得与商品销售减少的损失,若后者大于前者,经营者宁愿负担一部分税款,以保证商品销量。2.【简答题】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1510(1)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税负转嫁是通过价格升降实现的。如果价格不能自由浮动,纳税人虽有转嫁的动机,却不存在转嫁的条件,税负转嫁也是不可能的。(2)税负转嫁的程度,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税种影响、供求弹性的影响、课税范围的影响、以及生产者谋求利润目标的影响。3.【简答题】简述税收转嫁与供求弹性的关系。1107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如果把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考虑,则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转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税负转嫁困难。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则往往由供给和需求两方共同承担税款,税负转嫁只能部分实现。7 第五节税收公平与效率税收公平原则★★★1.【论述题、简答题】试论税收原则。0804、1404、1304、0504一、税收公平原则是指纳税人的负担能力要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平等对待所有纳税人,收入多者多纳税,收入少者少纳税。(1)纵向公平。纵向公平又称垂直公平,是指具有不同纳税收入的人缴纳不同数额的税款。(2)横向公平。横向公平又称水平公平,是指具有相同或接近纳税收入的人缴纳相同或接近数额的税款。二、税收效率原则是指国家征税要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运行的社会效益,有利于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益。(1)税收的经济效率。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税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体现资源有效的社会配置及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2)税收的行政管理效率。税收的行政管理效率是指税收制度的制定及实施,要以较少的征管费用和执行费用取得较多的税收收入。税收效1.【简答题】简述税收效率原则包括的两方面内容及其衡量标准。1604、05047 率原则★★(1)税收的经济效率。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税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体现资源有效的社会配置及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税收对资源配置及经济机制运行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二者某种程度上的效率损失。(2)税收的行政管理效率。税收的行政管理效率是指税收制度的制定及实施,要以较少的征管费用和执行费用取得较多的税收收入。税收经济效益的衡量标准是税收超额负担的大小。税收超额负担又称税收额外负担,是指国家征税引发的替代效应相应增加的社会资源使用上的效率损失。税收行政管理效率的衡量标准是指税务机关在实施税收计划中所耗费的行政费用。税收的执行费用是指纳税人在按税法纳税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第六章税收制度节知识点主观题第二节商品课税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1.【简答题】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相较于营业税,增值税具有哪些优点?1904(1)实行增值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和税负不公平的问题。(2)增值税采取道道课征方式,并以各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为计税依据,可以使各关联企业在纳税上互相监督、减少乃至杜绝偷税漏税。(3)增值税能够适应经济结构的各种变化,从而有利于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性。(4)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2.【简答题】我国某商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17%的税率,2017年9月份,该企业含税销售额为585万元,根据税法计算该企业年度9月份应纳增值税税额。1804题目中给出了含税价款585万元,首先需要把含税价换算成不含税价。然后用不含税价乘以税率就可以计算出应纳增值税税额。9月份应纳增值税税额=585/(1+17%)*17%=85(万元)3.【简答题】简述增值税的类型及含义。2008(1)生产型增值税。是在商品和劳务价款的增值额中,不准许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称为生产型增值税。(2)收入型增值税。是在商品和劳务价款的增值额中,固定资产价款中只准许抵扣当期应纳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称为收入型增值税。(3)消费型增值税。是在商品和劳务价款的增值额中,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称为消费型增值税。第三节所得课税特点和主要税种★★1.【简答题】简述所得税的特点和主要税种。1810所得课税的特点:(1)课税普遍。(2)税负较公平。(3)税负不易转嫁。(4)计税方法复杂,征管难度大。主要税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8 第四节其他课税财产课税★1.【简答题】简述财产课税的概念与作用。1304财产课税是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财产课税的作用:(1)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补充来源。(2)适当调节财产拥有人的收入,控制财富的集中。(3)加强国家对财产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财产的使用效果,特别是对土地、房屋的合理、节约使用。(4)征收遗产税,有利于促进继承人积极工作、自食其力,防止游手好闲、奢侈腐化。第五节税收支出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1.【简答题】什么是税收支出?请列举4种税收支出形式。1910(1)税收支出是政府出于引导、扶持某些经济活动,刺激投资意愿或补助某些财务困难的集团而制定各种税收优惠措施,目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放弃一些税收。(2)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8 第六节国际税收税收管辖权★1.【简答题】简述税收管辖权与国际重复征税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1610(1)税收管辖权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中的体现,是一国政府行使主权征税所拥有的各种权利。(2)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跨国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进行分别课税所形成的交叉重叠征税。(3)国际重复征税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税收管辖权的交叉重叠直接导致的。国际重复征税的产生与减除★★1.【简答题】简要分析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1604(1)产生国际重复征税的前提是纳税人在其居住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获取收入,并且各国均征收所得税。(2)产生国际重复征税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税收管辖权的交叉。(3)各国都实行单一的税收管辖权时,由于各国对居民或收入来源地的认定标准不同,也会出现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或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从而会产生国际重复征税。第七章国债节知识点主观题第一节国债的概念与分类国债的特征★★1.【简答题】与税收相比,国债有哪些明显的形式特征?如何理解国债的负担?1704国债作为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有其明显的形式特征,即有偿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国债的负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2)政府即债务人的负担。(3)纳税人的负担。(4)代际负担。国债的功能★1.【简答题】简述国债的功能。1510(1)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2)筹集建设资金。(3)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债的结构★1.【简答题】政府在发行国债时,如何合理搭配国债结构?1810(1)应债主体结构,就是社会资金或收入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格局,即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各自占有社会资金的比例。(2)国债持有者结构,是各应债主体,即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实际认购国债和持有的比例。(3)国债期限结构。国债期限结构应该均衡合理分布,避免国债偿还集中到期,以便充分发挥国债的调节作用。第二节国债的规模限度及衡量指标★★1.【简答题】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1910(1)国民经济的分配结构(2)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3)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任务(4)认购者的负担能力(5)政府的偿债能力(6)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益。第四节国债的国债的偿还方式★★1.【简答题】政府可选择使用的国债偿还方式主要有哪几种?1504(1)分期逐步偿还法。即对一种债券规定几个还本期,每期偿还一定的比例,直至债券到期时,本金全部偿清。(2)抽签轮次偿还法。即在偿还期内,通过定期按债券号码抽签对号,以确定偿还一定比例债券,直至偿还期结束,全部债券皆中签偿清时为止。(3)到期一次偿还法。即实行在债券到期日按票面额一次全部偿清。(4)市场购销偿还法。即在债券期限内,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从证券市场上买回一定比例的债券,买回后不再卖出,以至期满时,该种债券已全部或绝大部分被政府所持有。(5)以新替旧偿还法。即通过发行新债券来兑换到期的旧债券,以达到偿还国债之目的。9 偿还偿债的资金来源★1.【简答题】简述国债偿还的资金来源。1410(1)设立偿债基金。(2)依靠财政盈余。(3)通过预算列支。(4)举借新债。第五节国债市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1.【论述题】什么是国债市场?国债市场由哪几部分构成?其承担着什么功能?1804(一)国债市场是证券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和偿还国债,意味着国债进入了交易过程,而在证券市场中进行的国债交易即为国债市场。(二)国债市场按构成,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三)国债市场具有以下功能:(1)实现国9 债的顺利发行和偿还。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国债市场具有顺利实现国债发行和偿还的功能。(2)合理有效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提高社会资金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国债市场是一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二是国债市场拓宽了居民的投资渠道;三是国债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完善,有利于降低不良资产率,使其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四是国债市场是连接货币和资本市场的渠道;五是国债是央行在公开市场上最重要的操作工具。第八章政府预算节知识点主观题第一节政府预算概述政府预算的概念★1.【简答题】什么是政府预算?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510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批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也是调节、控制和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基本特征:法律性、预测性、集中性、综合性、公开性。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1.【论述题】政府预算作为一个独立的财政范畴,具有哪些特征?政府预算由哪几个部分组成?1904(一)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1)法律性。(2)预测性。(3)集中性。(4)综合性。(5)公开性。(二)政府预算的组成:(1)按政府预算的环节划分。政府预算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议批准、预算执行和决算编制、审议批准。(2)按政府预算的内容划分。政府预算包括公共预算和资本预算。(3)按政府预算的级次划分。政府预算一般可以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第三节政府预算编制管理测算的基本方法★1.【简答题】对政府预算收支指标预测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404(1)基数法(2)系数法(3)比例法(4)定额法(5)综合法(6)零基预算法(7)标准收支法。部门预算的编制★1.【简答题】编制部门预算应遵循什么原则?1410编制部门预算应遵循以下原则:合法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稳妥性原则、重点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绩效性原则。第九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节知识点主观题第一节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制度安排确定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原则★★1.【简答题】简述预算管理体制中的公平与效率原则。1304(1)公平性原则。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公平性原则是指各级政府的财权财力划分应相对平衡,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纵向均衡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横向均衡。(2)效率性原则。确定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时遵循的效率性原则是指各级政府财政职权的配置和收支关系的划分,应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管理和使用,以及财政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效果。从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内容看,这里的效率性原则包括收入划分的效率、 支出划分的效率和转移支付效率三个方面。第二节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1.【简答题】简述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1404一、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和支出划分:(1)根据现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社会事业发展支出。10 主要内容★★(2)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费用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所需支出。二、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收入划分: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三、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为了保持当时地方既得利益格局,建立中央财政在收入增量中逐步增长机制,达到中央财力稳定增长的目标,中央将净上划中央收入返还地方。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与特点★★★1.【简答题】试述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特点及必要性。1307、1107、1604一、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是指在一定的预算管理体制下,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各项补助,下级政府上解的收入、共享税的分配,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补助等。二、政府间转移支付具有的特征:(1)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范围只限于政府之间。(2)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是无偿的支出。(3)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并非政府的终极支出。三、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1)补偿辖区间外溢。(2)弥补地方财政缺口。(3)保证实现各地的最低服务标准。(4)优化资源配置。(5)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 第三节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一般方法★1.【简答题】分析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模式及各自特点。1610、1510根据政府间关系,可以把政府间转移支付分为纵向转移支付、横向转移支付和混合转移支付三种模式。(1)纵向转移支付是自上而下的纵向资金转移,主要方法是拨付补助金。补助金分为一般补助金和专项补助金。一般补助金是为了使下级同层次的预算主体具有大体均衡的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平的目标。专向补助是特定用途的补助,是为了体现上级预算的政策调整意图,实现效率目标。(2)横向转移支付是指发达地区直接向落后地区转移财力,实现地区间的互助形式,其功能在于调整横向失衡。(3)混合移动支付是纵向转移支付和横向转移支付的结合,以纵向转移为主,辅之以横向转移。我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1.【简答题】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什么?1504、1410(1)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目标是增强财力薄弱地区地方政府的财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和“三奖一补”转移支付等。(2)专项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承担中央委托事务、中央地方共同事务以及符合中央政策导向事务进行的补助,享受拨款的地方政府需要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转移支付包括一般预算专项拨款和国债补助等。2.【简答题】简述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必要性。2008(1)补偿辖区间外溢。地方政府所从事的公共产品的提供,会使公共生产的效益溢出到其他辖区,而地方政府只考虑本地区的受益,不考虑其他辖区的受益,必然使地方财政活动规模偏离合理的水平,为了有效地在各辖区间配置资源,需要中央出面协调。(2)弥补地方财政缺口。为了使不同政府之间各自的收入与承担的事权所需要的支出之间相等,以解决财政纵向不平衡,需要转移支付。(3)保证实现各地的最低服务标准。要素流动和税收竞争限制了地方政府执行分配职能的有效性,需要中央政府转移11 支付保证各地共同的、最低服务的提供,以促进公平再分配目标的实现。(4)优化资源配置。市场存在失灵的地方,需要政府参与进来,提供公共产品,引导市场资源配置。(5)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转移支付可以起到维护中央政府权威,限制地方政府权利的过度扩张,保持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作用。第十章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节知识点主观题第一节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及分类★★1.【简答题】什么是硬赤字,什么是软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有哪些?1704所谓硬赤字,是指用债务收入弥补收支差额以后仍然存在的赤字。所谓软赤字,是指未经债务收入弥补的赤字。通常,弥补赤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增收减支,即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来弥补财政赤字。(2)动用结余,即动用以前年度滚存的财政结余。(3)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4)发行公债。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1.【论述题】论述弥补财政赤字几种方式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1610(1)增收减支即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来弥补财政赤字。(2)动用结余,即动用以前年度滚存的财政结余。(3)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4)发行公债即债务融资。发行公债不会凭空增加购买力,所以一般认为是最理想的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第二节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内容与分类★1.【论述题】论述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内容。(1)相机抉择政策是指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3)扩张性财政政策用于减轻或消除经济衰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内容是:增加政府支出,包括增加公共工程的开支,增加政府对物品或服务的购买和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性支出;减少政府税收,包括降低税率,取消某些税种和实行免税、退税等。(4)紧缩性财政政策用于减轻或消除通货膨胀,主要内容是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税收。货币政策概述★★1.【论述题】常用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调节金融市场货币供应量的?1804货币政策工具包括:(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贴现率政策;(3)公开市场业务。如何调节:(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率,将所吸收的存款的一部分交存到中央银行,本身不得使用,应交存的比率,称为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低,会增加货供应量,反之,则会缩小货币供应量。(2)贴现率政策。即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时使用的利率,中央银行调高贴现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加大,会迫使商业银行调高贷款利率,从而起到紧缩企业的贷款需求,减少需求贷款量和货币需求量的作用。(3)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进行调节的一种方式。中央银行从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则相应向市场注入了货币供应量,可以增加商业银行可贷款资金来源,促使扩大贷款,有利于扩大生产;如卖出,则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应,抑制通货膨胀。 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1.【论述题、简答题】简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及配合方式。1810、1904差异:(1)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财政政策的侧重点在于解决财政赤字和结构性平衡问题;货币政策则主要是调节货币供求总量,解决通货膨胀问题。(2)透明度不同。财政政策的透明度高,而银行信贷透明度差。(3)时滞性不同。财政的认识时滞短,而决策时滞长。货币政策则认识时滞长、决策时滞短。(4)可控性不同。财政政策可以由政府通过直接控制和调节来实现;货币政策通常需要通过操作工具的传导来实现最终目标,这中间需要有一个传导过程,且可能出现偏离最终目标的情况。配合方式:(1)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2)紧缩性财攻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3)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4)12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1.【论述题】论述在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以及国际收支盈余过多的经济初始状况下,同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会造成的后果。(2016年4月)在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以及国际收支盈余过多的经济初始条件下,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能缓解高失业率问题,也能缓解高通货膨胀率,但会加重国际收支盈余过多的问题。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增加财政支出,促使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增加生产、扩大就业,扩大总需求,从而缓解高失业率问题。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提高利率,减少贷款,压抑投资,减少总需求。提高利率会吸引外国资本短期内流入,加重国际收支盈余的问题。所以,同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会使得它们对总需求的影响相互抵消。同时,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的问题得到缓解,但是会加重国际收支盈余过多的问题。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1.【论述题】某国由于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年来经济增幅下滑,大量企业破产或处于停工状态,失业人口不断增加。为了走出这种经济困境,你认为该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类型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哪些财政政策工具实现预期的目标?1504很显然,某国经济处于发展停滞时期,社会总需求不足,政府应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具体可以通过以下财政政策工具:(1)减少税收。减少税收,可以增加纳税人的税后可支配收入,对总需求将产生刺激效果,有助于使经济摆脱萧条而走向复苏和繁荣,增加就业。(2)扩大预算支出规模,形成预算赤字,对总需求产生的净影响是扩张性,从而刺激经济增长。(3)增加财政补贴。可以对具有正外部性的产业进行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职工居民生活费用补贴、财政贴息等,从而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利润和社会总需求。(4)增加政府投资规模,从而对经济发展起到诱发性作用,特别是对基础产业、公共设施的投资,可以把民间部门的生产潜力释放出来,并使国民收入的创造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5)增加公债发行的规模。将公债用到社会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较高的项目上,不仅可以增加资金需求和货币流通量,还直接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从而调控宏观经济。 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