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245刑法学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

自考00245刑法学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

ID:83562691

大小:109.88 KB

页数:78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用户名
自考00245刑法学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1页
自考00245刑法学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2页
自考00245刑法学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3页
自考00245刑法学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4页
自考00245刑法学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5页
自考00245刑法学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6页
自考00245刑法学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7页
自考00245刑法学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8页
自考00245刑法学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9页
自考00245刑法学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自考00245刑法学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目录第一章刑法概述1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2第三章刑法的效力3第四章犯罪概述4第五章犯罪构成5第六章排除犯罪事由9第七章故意犯罪形态10第八章共同犯罪11第九章罪数13第十章刑罚概述14第十一章刑罚的体系15第十二章刑罚的裁量15第十三章刑罚的执行18第十四章刑罚的消灭19第十五章罪刑各论概说19第十六章危害国家安全罪20第十七章危害公共安全罪21 第十八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22第十九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23第二十章侵犯财产罪27第二十一章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29 第二十二章危害国防利益罪31第二十三章贪污贿赂罪31第二十四章渎职罪32第二十五章军人违反职责罪33 第一章刑法概述一、多选题1.广义的刑法包括()A.司法解释B.学理解释C.刑法典D.单行刑法E.附属刑法2.刑法分则条文对基本罪状的描述方式有()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参见罪状)E.复杂罪状3.刑法的解释技巧有()A.扩大解释B.限制解释C.平义解释D.补正解释E.反对解释4.关于刑法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严厉性B.补充性C.保护范围的广泛性D.保护范围的不完整性E.对其他部门法的保障性5.我国刑法的任务是()A.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C.保护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D.保护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E.维护我国的社会秩序6.一般认为,对刑法的论理解释包括()1 A.扩张解释B.缩小解释C.体系解释D.历史解释E.反对解释————答案&解析————1.答案:CDE1 解析:刑法可以分为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与狭义刑法(指刑法典)。2.答案:ABCD解析:分则条文对基本罪状的描述方式,可以分为四种情况,即简单罪状、叙明罪状、引证罪状、空白罪状(参见罪状)。简单罪状仅写出犯罪名称,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特征。叙明罪状的特点,是在罪刑规范中对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引证罪状表现为引用刑法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空白罪状没有具体说明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但指明了必须参照的其他法律、法令。3.答案:ABCDE解析:刑法解释技巧:平义解释(一般是针对法律中的日常用语而言,即按照该用语最平白的字义进行解释)、限制解释(在法条的含义过于宽泛时,限制法条的文义,缩小法条外延的解释,是一种常用的解释技巧)、扩大解释(是指刑法条文的字面通常含义比刑法的真实含义窄,于是扩张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实含义的解释技巧)、反对解释(是指据刑法条文的正面表述,推导其反面含义的解释技巧)、补正解释(是指在刑法文字发生错误时,统观刑法全文加以补正,以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技巧)。4.答案:ABCDE解析:AE项,由于其他法律在不能充分保护法益时需要刑法保护,刑法的制裁方法又最为严厉,这就使得刑法实际上成为其他法律的保障。B项,刑法具有补充性,即只有当一般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某种法益时,才由刑法保护;只有当一般部门法还不足以抑止某种危害行为时,才由刑法禁止。CD项,刑法保护人身的、经济的、财产的、婚姻家庭的、社会秩序等许多方面的法益(法所保护的利益)。刑法保护的范围虽然很广泛,但它同时具有不完整性。5.答案:ACDE解析:《刑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6.答案:ABCDE解析:扩张解释、缩小解释、反对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都属于论理解释。2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多选题7.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A.法律主义B.禁止事后法C.禁止类推解释D.禁止绝对不定期刑2 E.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8.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A.平等地保护法益B.平等地认定犯罪C.平等地裁量刑罚D.平等地执行刑罚E.平等地保护人民9.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A.刑罚与罪质相适应B.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C.刑罚与犯罪人年龄相适应D.刑罚与犯罪人的国籍相适应E.刑罚与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相适应10.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平等原则C.罪责自负原则D.主客观相一致原则E.罪刑相适应原则————答案&解析————7.答案:ABCDE解析: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有:(1)法律主义(成文法主义)。(2)禁止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3)禁止类推解释。(4)禁止绝对不定(期)刑。(5)明确性。(6)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7)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8.答案:ABCD解析:平等适用刑法原则,所追求的不只是多数人或绝大多数人在刑法面前的平等,而是一切人、任何人在刑法面前的平等。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平等地保护法益;(2)平等地认定犯罪;(3)平等地裁量刑罚;(4)平等地执行刑罚。9.答案:ABE3 解析: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刑罚与罪质相适应,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刑罚与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相适应。10.答案:ABE解析: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第三章刑法的效力一、多选题3 1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国外犯的适用原则包括()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管辖管制E.长臂原则12.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有()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属人管辖原则D.保护管辖原则E.普遍管辖原则————答案&解析————11.答案:BCD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国外犯的适用原则包括属人管辖原则、保护管辖原则、普遍管辖原则。故选BCD。属地原则是对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长臂原则是美国的。12.答案:CDE解析: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涉及对国内犯(在本国领域内的犯罪)与国外犯(发生在本国领域外的犯罪)的效力。刑法对国内犯的适用原则是属地管辖原则。对国外犯的适用原则有:属人管辖原则、保护管辖原则、普遍管辖原则。第四章犯罪概述一、多选题13.属于真正身份犯的包括()A.贪污罪B.伪证罪C.包庇罪D.妨害公务罪E.报复陷害罪14.属于亲告罪的包括()A.强奸罪B.侵占罪4 C.侮辱罪D.遗弃罪E.虐待罪————答案&解析————13.答案:ABE解析:真正身份犯是指以特殊身份作为主体要件因而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贪污罪、伪证罪、报复陷害罪4 均属于真正身份犯。14.答案:BCE解析:亲告罪:侮辱罪、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侵占罪。第五章犯罪构成一、单选题15.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刑法理论将其概括为()A.有意行为与无意行为B.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C.作为与不作为D.个人行为与单位行为二、多选题16.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A.可以从轻处罚B.可以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处罚D.可以免除处罚E.应当免除处罚17.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包括()A.对象错误B.打击错误C.因果关系错误D.客体错误E.法律认识错误18.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故意杀人罪B.绑架罪C.强奸罪D.抢劫罪E.贩卖毒品罪19.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学说包括()A.必然因果关系理论B.偶然因果关系理论C.相当因果关系说D.客观归责理论5 E.条件说2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作为特殊主体所要求的特殊身份主要包括()A.以特定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特殊身份B.以特定公职为内容的特定身份C.以特定职业为内容的特定身份D.以持有特定物品为内容的特定身份E.以特定法律地位为内容的特定身份21.单位犯罪中的单位包括()5 A.公司B.企业C.事业单位D.机关E.团体22.与自然人犯罪相比,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的特点是()A.整体性B.双重性C.全面性D.局限性E.无罪过性23.我国刑法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A.可以从轻处罚B.可以减轻处罚C.应当从轻处罚D.应当减轻处罚E.可以免除处罚24.作为义务的来源包括()A.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B.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E.道德义务25.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可以分为()A.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B.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C.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与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D.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E.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与非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26.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包括()A.危害行为B.行为对象C.危害结果D.因果关系E.犯罪目的三、判断说明题6 27.只要有辨认能力或者控制能力,就表明有刑事责任能力。A.正确B.错误28.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表明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A.正确B.错误29.不作为犯罪只是由于法律的规定而对有关结果负刑事责任,不用考虑不作为行为与该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6 A.正确B.错误30.单位犯罪一般是出于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因此,单位犯罪都是故意犯罪。A.正确B.错误31.孙某与蒋某系同事,积怨甚深。一天,孙某见蒋某12岁小孩掉入池塘,但孙某视而不见,能救不救,结果,蒋某的小孩溺水身亡。事后,蒋某与群众非常愤怒,要求司法机关追究孙某的刑事责任。当地公安机关将孙某刑事拘留,开始追究其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15.答案:C解析:刑法理论将危害行为区分为作为(行为人以积极的身体活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与不作为(行为人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两种类型。B项排除,犯罪心理态度的基本内容是故意与过失。D项为干扰项,犯罪主体分为自然人犯罪主体与单位犯罪主体。A为干扰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6.答案:ABD解析:ABD项,《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E项为干扰项,《刑法》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17.答案:ABC解析: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也称具体的事实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个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又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具体而言,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对象错误;第二,打击错误;第三,因果关系的错误。18.答案:ACDE解析:《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7 19.答案:ABCDE解析: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学说包括:必然因果关系理论、偶然因果关系理论、条件说、相当因果关系说、客观归责理论。20.答案:ABCDE7 解析: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的规定,特殊身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以特定公职为内容的特殊身份,如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邮政工作人员、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等;(2)以特定职业为内容的特殊身份,如航空人员、铁路职工、医务人员等;(3)以特定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特殊身份,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等;(4)以特定法律地位为内容的特殊身份,如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等;(5)以持有特定物品为内容的特殊身份,如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等;(6)以参与某种活动为内容的特殊身份,如投标人、公司发起人等;(7)以患有特定疾病为内容的特殊身份,如严重性病患者;(8)以居住地和特定组织成员为内容的特殊身份,如境外的黑社会组织的人员等。21.答案:ABCDE解析:单位犯罪,一般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或者本单位全体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的犯罪。单位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22.答案:ABD解析: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特点:(1)整体性。(2)双重性。(3)局限性。23.答案:AB解析:《刑法》第十八条: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4.答案:ABCD解析:成立不作为犯在客观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的义务。即:作为的义务,这种义务来源主要有:第一,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第二,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义务。第三,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第四,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25.答案:ABCDE解析: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可以分为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与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与非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8 26.答案:ABCD解析:犯罪客观要件,是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的侵犯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它说明某种犯罪是通过什么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造成了什么后果。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首先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的共同要件,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有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除了危害行为以外,行为对象、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8 也是客观方面的重要内容,但一般认为它们不是一切犯罪的共同要素,只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27.答案:选项B。刑事责任能力是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结合,缺少其中一种能力都没有刑事责任能力。28.答案:选项B。因果关系只是为了认定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认定因果关系不等于认定刑事责任,还需要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等内容。29.答案:选项B。认定不作为犯罪仍应确认该不作为行为与相关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只是其与作为犯罪中的因果关系的表现有所不同而已。30.答案:选项B。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单位犯罪既有故意犯罪,也有过失犯罪。31.答案:选项B。本案中孙某的行为表现只是能救而没救蒋某的小孩,是一种不作为的行为方式,但并不构成犯罪。因为当时孙某并不负有救蒋某小孩的法律义务,缺乏构成犯罪的前提条件。所以,公安机关对孙某的追究行为错误。第六章排除犯罪事由一、多选题32.下列不属于正当防卫的包括()A.假想防卫B.事前防卫C.防卫挑拨D.偶然防卫E.特殊正当防卫33.紧急避险中危险的主要来源有()A.自然灾害B.动物的侵袭C.疾病形成的危险D.人的危害行为造成的危险E.行为人误认为存在的危险————答案&解析————32.答案:ABCD9 解析:A项,假想防卫不是正当防卫,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且刑法规定为过失犯罪的,就按过失犯罪处理;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则按意外事件处理。B项,防卫不适时有两种情况:一是事前加害或事前防卫,二是事后加害或事后防卫。防卫不适时构成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C项,防卫挑拨是滥用正当防卫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成立正当防卫。D项,偶然防卫不能构成正当防卫。E项,刑法规定了两种正当防卫:一是一般正当防卫,存在防卫过当问题;二是特殊正当防卫(无过当防卫)。33.答案:ABCD9 解析:紧急避险中危险的主要来源包括:自然灾害、动物的侵袭、疾病形成的危险、人的危害行为造成的危险。第七章故意犯罪形态一、多选题34.犯罪未遂的特征包括()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B.犯罪未得逞C.尚未着手实行犯罪D.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E.存在于任何犯罪中35.在犯罪实行阶段可能出现的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意表示E.犯罪既遂36.甲为了杀乙而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毒药,见乙中毒后神态痛苦而反悔,将乙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甲的行为具备了犯罪中止的()A.时间性B.有效性C.自动性D.客观性E.主动性37.犯罪预备的特征包括()A.主观上为了犯罪B.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C.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D.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E.存在于任何犯罪中二、判断说明题38.犯罪中止的有效性要求没有发生犯罪结果。A.正确B.错误10 ————答案&解析————34.答案:ABD解析:犯罪未遂的特征:(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一般认为,着手是实行行为的起点;着手标志着犯罪行为进入了实行阶段,行为人所实施的是实行行为;着手本身就是实行行为的一部分。(2)犯罪未得逞。显然是指犯罪没有既遂。“未得逞”是指行为人所希望或者放任的危害结果没有发生。(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始终违背犯罪分子意志10 的,客观上使犯罪不可能既遂,或者使犯罪人认为不可能既遂因而被迫停止犯罪的原因。35.答案:BC解析:AD项排除。在犯罪实行阶段,只能出现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形态。E项排除,犯罪既遂不属于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由于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以既遂为模式,故刑法总论通常仅研究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并将这三种形态称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36.答案:ABCD解析:犯罪中止的特征:(1)中止的时间性。(2)中止的自动性。(3)中止的客观性。(4)中止的有效性。同时具备上述四个特征的,才成立犯罪中止。37.答案:ABCD解析:犯罪预备的特征:(1)主观上为了犯罪;(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3)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4)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38.答案:选项B。犯罪中止的成立并不要求没有发生任何犯罪结果,而只是要求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第八章共同犯罪一、单选题39.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多选题40.共同犯罪行为的分工情况包括()A.正犯行为B.组织行为C.教唆行为D.帮助行为E.预备行为11 41.不成立共同犯罪的有()A.共同过失犯B.同时犯C.片面共犯D.超出共同犯罪故意之外的犯罪E.事前无通谋的销赃42.根据我国刑法,成立犯罪集团的条件包括()A.事前通谋B.具有分工11 C.人数较多D.较为固定E.目的明确43.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人包括()A.教唆犯B.主犯C.从犯D.胁从犯E.牵连犯4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主犯包括()A.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B.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C.聚众犯罪的参加者D.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人E.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人三、判断说明题45.在共同犯罪的实行过程中,共同正犯中的部分正犯人放弃犯罪而其他正犯的行为达到既遂时,放弃犯罪者也成立犯罪既遂。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39.答案:B解析:《刑法》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正确答案为B。40.答案:ABCD解析:共同犯罪行为的分工情况可能表现为四种:(1)正犯行为(实行行为),对共同犯罪故意内容的实现起关键作用;(2)组织行为,即组织、策划、指挥共同犯罪的行为,它对共同犯罪的性质、规模等起决定性作用;(3)教唆行为,即故意引起他人犯罪意图的行为,它对他人犯意的形成起原因作用;(4)帮助行为,即帮助实行犯罪的行为,它对共同犯罪起辅助作用。41.答案:ABDE12 解析:下列情形不成立共同犯罪:(1)共同过失犯罪的不成立共同犯罪。(2)故意犯罪行为与过失犯罪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3)同时犯不成立共同犯罪。先后故意实施的相关犯罪行为,彼此没有主观联系的,不成立共同犯罪。(5)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不是共同犯罪。(6)事前无通谋的窝藏、包庇、窝赃、销赃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42.答案:CDE12 解析:犯罪集团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人数较多;较为固定;目的明确。43.答案:ABCD解析:共同犯罪人包括:行为犯、教唆犯、帮助犯、组织犯;主犯和从犯,我国还有胁从犯的规定。44.答案:AB解析: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并不是所有的实行犯都是主犯)。45.答案:选项A。共同正犯中的一部分正犯中止自己的行为,但其他正犯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时,均不成立中止犯,而应成立既遂犯。第九章罪数一、多选题46.下列犯罪中属于集合犯的有()A.赌博罪B.非法行医罪C.故意杀人罪D.盗窃罪E.非法拘禁罪二、判断说明题47.岳某与孙某素有仇怨,一直想把孙某杀了,一天趁孙某不备,岳某将孙某绑架并关押于自家院子的地下菜窖里,于第五天深夜将捆绑着的孙某扔进附近河里淹死。岳某的行为构成了非法拘禁罪和故意杀人罪,对其应予以并罚。A.正确B.错误48.数次行为触犯同一罪名表明数次行为具有连续犯的连续性特征。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13 46.答案:AB解析:集合犯是指犯罪构成预定了数个同种类的行为的犯罪,包括常习犯、职业犯与营业犯。我国《刑法》规定“以赌博为业的”行为,属于营业犯。非法行医罪是职业犯。故选AB。非法拘禁罪属于继续犯,CD为无关选项。47.答案:选项B。岳某的行为虽然分别符合非法拘禁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但岳某对孙某实施非法拘禁的目的就是杀害孙某,所以其非法拘禁行为与故意杀人行为形成了吸收关系,成立吸收犯,其非法拘13 禁罪被故意杀人罪所吸收,只需对岳某以故意杀人罪一罪定罪处罚。48.答案:选项B。连续犯数次行为之间是否具有连续性,既要看行为人有无连续实施某种犯罪行为的故意,也要分析客观行为的性质、对象、方式、环境、结果等,而不是看是否触犯同一罪名。第十章刑罚概述一、多选题49.下列属于赖以实现特殊预防的刑罚功能有()A.限制再犯条件的功能B.消除再犯条件的功能C.个别威慑功能D.教育感化功能E.安抚功能50.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的区别主要有()A.适用机关不同B.适用对象不同C.适用根据不同D.严厉程度不同E.确立机关不同51.刑罚的功能包括()A.教育感化功能B.安抚、补偿功能C.强化规范意识功能D.限制、消除再犯条件的功能E.一般威慑功能————答案&解析————49.答案:ABCD解析:赖以实现特殊预防的刑罚功能包括:限制、消除再犯条件的功能(通过刑罚,从外部来限制、消除其再次犯罪的条件,使之永远不能再犯或者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再犯,乃是刑罚实现特殊预防所必需的最紧迫、最重要、最起码的功能);个别威慑功能(通过对犯罪人的权利的剥夺限制而得以发挥);教育感化功能(刑罚通过制定、适用和执行,使犯罪人从中受到教育)。50.答案:ABCDE14 解析: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具有明显区别:(1)严厉程度不同。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法律制裁。(2)适用对象不同。刑罚只适用于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人。(3)适用机关不同。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适用。(4)适用根据不同。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根据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予以适用。(5)确立机关不同。刑罚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确定。(6)目的不同。刑罚目的是预防犯罪。51.答案:ABCDE解析:赖以实现特殊预防的刑罚功能包括:限制、消除再犯条件的功能;个别威慑功能;教育感化功能。14 赖以实现一般预防的刑罚功能包括:一般威慑功能;强化法律规范意识功能;安抚、补偿功能。第十一章刑罚的体系一、多选题52.作为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所剥夺的权利包括()A.选举权与被选举权B.言论、出版自由C.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D.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E.担任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5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分为()A.对于被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罪犯,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B.在死刑缓期执行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将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C.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5年以下D.对于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其期限为6个月以上3年以下E.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54.依我国刑法规定,不能适用死刑的犯罪分子是()A.犯罪的外国人B.犯罪以后自首的人C.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D.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E.犯罪时怀孕的妇女————答案&解析————52.答案:ABCDE解析: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一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二是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三是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四是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53.答案:ABCE解析: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分为四种情况:(1)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时执行;(2)判处拘役、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5年以下;(3)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4)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15 54.答案:CD解析: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既不能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不得适用死缓。第十二章刑罚的裁量一、多选题15 5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累犯的法律后果包括()A.应当从重处罚B.不得适用缓刑C.不得假释D.应当加重处罚E.不得减刑56.根据司法实践,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A.犯罪手段B.犯罪对象C.犯罪动机D.犯罪后的态度E.前科57.下列各项属于法定从宽情节的有()A.防卫过当B.犯罪后自首的C.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D.犯罪中止的E.受贿后积极退赃的58.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是()A.犯罪以后自动投案B.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C.主体是已被采取强制措施的被告人D.没有翻供E.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59.我国刑法的法定量刑情节包括()A.从轻处罚情节B.从重处罚情节C.加重处罚情节D.减轻处罚情节E.免除处罚情节60.我国刑法依对一人所犯数罪被判处的刑罚种类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并罚原则。这些原则包括()A.吸收原则B.相加原则C.“先减后并”D.“先并后减”E.限制加重原则16 61.依照我国刑法,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A.适用对象限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B.适用对象限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C.不是累犯D.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于再危害社会E.必须是过失犯罪二、判断说明题16 62.依照我国刑法规定,数罪并罚时不论是采用“先减后并”或者“先并后减”的方法,犯罪分子实际执行有期徒刑的刑期都不会超过20年。A.正确B.错误63.李某在1997年7月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001年8月被假释,2002年5月的一天因与人打架而致他人重伤。李某构成了累犯。A.正确B.错误6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自己的漏罪的,应当以自首论。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55.答案:ABC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累犯的法律后果包括应当从重处罚、不得适用缓刑、不得假释。56.答案:ABCDE解析:常见的酌定量刑情节有八类:犯罪的手段、犯罪的时空及环境条件、犯罪的对象、犯罪造成的危害后果、犯罪的动机、犯罪后的态度、犯罪人的一贯表现、前科。故选ABCDE。57.答案:ABDE解析:防卫过当、犯罪后自首的、犯罪中止的、受贿后积极退赃的均是法定从宽情节。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58.答案:AB解析: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如下:(1)犯罪以后自动投案。(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59.答案:ABDE解析:法定量刑情节是指法律明文规定其具体内容、能够影响量刑轻重的事实情况。包括从重处罚情节、从轻处罚情节、减轻处罚情节、免除处罚情节等。60.答案:ABE17 解析:各国刑法所采取的原则主要有吸收原则、并科原则、限制加重原则与混合原则。我国刑法对数罪并罚采取的是混合原则。:对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采取吸收原则。对于判处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数罪中判处数个附加刑且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61.答案:BCD解析:缓刑的适用条件:首先,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1)所谓被判17 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就宣告刑而言,而不是指法定刑;(2)对被判处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的,不能适用缓刑。(3)如果一人犯数罪,实行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的刑罚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也可以适用缓刑。其次,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最后,必须不是累犯。换言之,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62.答案:选项B。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当采用“先减后并”的方法并罚时即有期徒刑的刑罚没有执行完毕前又犯新罪且新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此种情形并罚后,犯罪分子被实际执行的有期徒刑可能超过20年;数罪被判处的有期徒刑的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对其执行的有期徒刑也可超过20年。63.答案:选项B。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李某的假释考验期至2002年7月,因此所犯之罪人在假释考验期内,不属于累犯。64.答案:选项B。应当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第十三章刑罚的执行一、多选题65.根据我国刑法第78条的规定,依法可以减刑的犯罪分子包括()A.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B.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C.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E.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二、判断说明题66.依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所有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必须实际执行13年以上才能适用假释。A.正确B.错误67.对于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如果在缓期执行期间抗拒改造,就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65.答案:ABCD18 解析:刑法第七十八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66.答案:选项B。在通常情况下,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应在实际执行13年以上才能适用假释,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到13年的,也可以假释。18 67.答案:选项B。根据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对于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只有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才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只是抗拒改造而没有故意犯罪的,或虽有故意犯罪但不属于情节恶劣的,都不能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第十四章刑罚的消灭一、多选题68.依据我国刑法,下列关于追诉期限的计算正确的是()A.对没有持续状态的犯罪,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B.犯罪行为有连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C.犯罪行为有持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D.被害人提起控告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E.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诉时效中断,其追诉时效从后罪成立之日起重新计算二、判断说明题69.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分子,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20年;如果经过20年没有被追诉的,一律不得再追诉。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68.答案:ABCE解析:(1)一般犯罪追诉期限的计算: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之日,应是犯罪成立之日,即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之日。(2)连续或继续犯罪追诉期限的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3)追诉时效的延长:是指在追诉时效的进行期间,因为发生法律规定的事由,而使追诉时效暂时停止执行。我国刑法规定了两种追诉时效延长的情况:“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追诉时效的中断:也称追诉时效的更新,是指在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律规定的事由,而使以前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法律规定的事由终了之时,时效重新开始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后罪成立之日起计算。"19 69.答案:选项B。根据刑法的规定,即使经过了20年的追诉期限,如果认为必须追诉的,仍然可以追诉,但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第十五章罪刑各论概说一、单选题70.对于仅写出犯罪名称,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特征的罪状描述方式是()19 A.加重罪状B.简单罪状C.减轻罪状D.复杂罪状————答案&解析————70.答案:B解析:分则条文对基本罪状的描述方式,可以分为四种情况,即简单罪状、叙明罪状、引证罪状、空白罪状(参见罪状)。简单罪状仅写出犯罪名称,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特征。叙明罪状的特点,是在罪刑规范中对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引证罪状表现为引用刑法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空白罪状没有具体说明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但指明了必须参照的其他法律、法令。故正确答案为B。第十六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多选题71.间谍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为()A.参加间谍组织B.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C.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D.为境外人员提供情报E.参加恐怖组织72.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是指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资助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以下犯罪的行为,它们是()A.背叛国家罪B.分裂国家罪C.煽动分裂国家罪D.颠覆国家政权罪E.叛逃罪————答案&解析————71.答案:ABC解析:ABC项,间谍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三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1)参加间谍组织充当间谍。(2)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进行间谍活动。(3)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D项可能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E项可能构成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20 72.答案:ABCD解析: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是指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资助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行为。20 第十七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多选题73.投放危险物质罪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主要区别在于()A.行为方式不同B.罪过形式不同C.行为发生的条件不同D.对行为主体要求不同E.主观故意内容有所不同74.投放危险物质罪中的“危险物质”,包括()A.毒害性物质B.放射性物质C.毒品D.淫秽物品E.传染病病原体二、判断说明题75.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未救助伤者致使其死亡的,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A.正确B.错误76.自焚行为不能构成放火罪。A.正确B.错误77.对于在公共场所持刀随意砍杀无辜群众的行为,应该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73.答案:ACD解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前者表现为生产、销售了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后者表现为在食品、河流、水井乃至公共场所等地投放毒害性、放射性等危险物质;前者在客观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实施其行为,后者一般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关系;前者的自然人主体必须已满16周岁,单位可以成为本罪主体,后者的自然人主体只需已满14周岁,单位不能成为其主体。但是,不排除二者会发生竞合关系。21 74.答案:ABE解析:投放危险物质罪客观上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行为人投放的必须是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包括危险气体、液体、固体。75.答案:选项B。对于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未救助伤者而致使伤者死亡的,应当分别不同情况,分别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21 76.答案:选项B。放火罪,是指故意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自焚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也成立放火罪。77.答案:选项B。此种行为不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中的其他危险方法。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1)“以其他危险方法”仅限于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相当的方法,而不是泛指任何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质的方法。(2)如果某种行为符合其他犯罪的构成要件,且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应尽量认定为其他犯罪,不宜认定为本罪。例如,在公共场所故意驾车撞人或者开枪射击的,宜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不宜认定为本罪。第十八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多选题78.关于信用卡诈骗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冒用他人的信用卡仅限于他人真实有效的信用卡B.本罪的信用卡既包括贷记卡也包括借记卡C.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不成立本罪D.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E.盗窃信用卡并且使用的,可以成立本罪79.根据刑法的规定,下列行为中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客观行为表现的有()A.以普通白酒冒充高档白酒的B.以人造革制品冒充真皮制品的C.以废旧零件冒充合格零件的D.在绿豆中掺入沙子的E.销售未经综合验收的商品房的二、判断说明题80.张某利用含有瘦肉精的猪饲料大量饲养生猪并出售,其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A.正确B.错误81.生产、销售假药罪中的假药包括所有的假药。A.正确B.错误22 82.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查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一律按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妨害公务罪实行数罪并罚。A.正确B.错误83.假冒注册商标罪中的“相同的商标”并不要求假冒的商标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A.正确B.错误84.符合强迫交易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就不成立抢劫罪。22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78.答案:ABD解析:(1)冒用他人的信用卡仅限于他人真实有效的信用卡,误将伪造的信用卡当作他人真实有效的信用卡而使用的,属于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应认定为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故A项正确;(2)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故本罪的信用卡既包括贷记卡也包括借记卡,B项正确;(3)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可以构成本罪,C项错误;(4)D项正确表述了本罪成立的主观要件。(5)盗窃信用卡并且使用的,依照盗窃罪的规定定罪处罚,E项错误。79.答案:ABCD解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行为表现为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A属于以次充好;B属于以假充真;C属于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D项属于掺杂、掺假。80.答案:选项B。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使用瘦肉精等禁止在饲料中使用的添加剂饲养供人食用的动物并销售的,应当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81.答案:选项B。生产、销售假药中的假药只限于人用药品与非药品,而非包括所有的假药。82.答案:选项B。只有当行为人妨害公务的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时才数罪并罚。同时,如果妨害公务的行为造成重伤、死亡结果的,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实行数罪并罚。83.答案:选项A。“相同的商标”是指与被假冒注册商标完全相同,或者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84.答案:选项B。符合强迫交易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可能同时触犯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成立想象竞合犯。第十九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23 一、多选题85.关于故意伤害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行为人无伤害意图而殴打他人造成死亡结果的,不宜认定为故意伤害罪B.行为人基于轻伤的意图而伤害他人,造成重伤结果的,应以故意伤害(轻伤)认定C.本罪的对象仅限于他人,不包括行为人自己D.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之间的主要界限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23 E.故意伤害罪存在未遂形态86.关于重婚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本罪主体仅限于已经有配偶的人B.“有配偶”包括存在事实婚姻的情形C.已经登记结婚但未与配偶同居的人,再结婚不构成重婚罪D.有配偶的人与他人同居生子的,成立本罪E.已经起诉离婚但在上诉期间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可成立重婚罪87.下列犯罪中,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有()A.侵犯通信自由罪B.诬告陷害罪C.非法剥夺公民宗教自由罪D.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E.报复陷害罪88.根据刑法规定,下列行为中应以强奸罪定罪处罚的有()A.以断绝恋爱关系的方法逼迫女方发生性交行为的B.利用妇女熟睡与其性交的C.冒充妇女丈夫与其性交的D.利用职权乘人之危奸淫妇女的E.明知是幼女而与其性交的89.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强奸罪的区别表现在()A.犯罪客观方面不同B.主体不完全相同C.主观故意内容不同D.罪过形式不同E.手段不同二、判断说明题90.对于偷盗婴幼儿的行为,均应以拐骗儿童罪定罪处罚。A.正确B.错误24 91.故意伤害自己身体的,不构成故意伤害罪。A.正确B.错误92.诽谤罪与侮辱罪都是利用虚假的事实来败坏他人的名誉。A.正确B.错误93.陈某在一次赌博中欠下高某8000元赌债,高某多次索要无果,后来高某将陈某诱骗至某地并将其捆绑起来,然后打电话要求陈某的妻子于某将8000元赌债打至自己的银行帐户。于某报警后,陈某被成功解24 救。高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A.正确B.错误94.强奸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直接正犯都只能是男子。A.正确B.错误95.甲盗窃手枪并非法持有1个月后,因与乙发生纠纷而用该手枪杀死乙。在本案中,由于盗窃枪支罪与非法持有枪支罪之间有吸收关系,盗窃枪支罪与故意杀人罪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因此甲只成立故意杀人罪。A.正确B.错误96.黄某属于某邪教组织成员,多次向刚刚加入该邪教组织的田某灌输死后升天的思想,诱使田某信以为真,田某为了摆脱世俗烦恼、死后升天因而自杀身亡。黄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正确B.错误97.强奸致人死亡的,行为人对他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只能是故意的。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85.答案:ACDE解析: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1)主观上必须具有伤害的故意。在仅出于殴打的行为而无伤害的故意的情况下,造成他人伤害的,不宜认定为故意伤害。所以A项正确。(2)在通常情况下,行为人对于自己的伤害行为会给被害人造成何种程度的伤害,事先不一定有明确认识。因此,如果实际造成轻伤结果的,就按轻伤害处理;如果实际造成重伤结果的,就按重伤害处理。所以B项错误。(3)行为对象是他人的身体。伤害自己身体的,不成立故意伤害罪;自伤行为侵犯了社会利益而触犯了刑法规范时,可能构成犯罪。所以C项正确。(4)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主要的界限是行为人的主观心态,但实务中判定行为人到底基于何种故意,需要结合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综合来判定,但这并不影响D选项说法的正确性。(5)重伤意图非常明显,且已经着手实行重伤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导致伤害的,宜按故意伤害(未遂)论处。所以E项正确。25 86.答案:BE解析:本题可从“重婚罪”入手。A选项,重婚罪主体分为两种人:重婚者和相婚者(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人),A选项错误。B选项,“有配偶”包括存在事实婚姻的情形,描述正确。C选项,已经登记结婚但未同居,由于存在合法的夫妻关系,此时双方或一方与第三者登记结婚或者形成25 事实婚姻的,构成重婚罪,C选项错误。D选项,有配偶的人与他人同居生子的,不一定成立重婚罪,D选项描述错误。E选项,在提出离婚、提起离婚诉讼的期间,仍然存在合法的夫妻关系,此时双方或一方与第三者登记结婚或者形成事实婚姻的,构成重婚罪。E选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E。87.答案:CDE解析: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行为。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强制手段非法干涉、破坏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行为。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8.答案:BCDE解析:强奸罪的手段:(1)“暴力手段”,是指犯罪分子直接对被害妇女采用殴打、捆绑、卡脖子、按倒等危害人身安全或者人身自由,使妇女不能抗拒的手段。(2)“胁迫手段”,是指犯罪分子对被害妇女威胁、恫吓,达到精神上的强制的手段。如:扬言行凶报复、揭发隐私、加害亲属等相威胁,利用迷信进行恐吓、欺骗,利用教养关系、从属关系、职权以及孤立无援的环境条件,进行挟制、迫害等,迫使妇女忍辱屈从,不敢抗拒。(3)“其他手段”,是指犯罪分子用暴力、胁迫以外的手段,使被害妇女无法抗拒。例如:利用妇女患重病、熟睡之机,进行奸淫;以醉酒、药物麻醉,以及利用或者假冒治病等等方法对妇女进行奸淫。明知是幼女而与其性交的也构成强奸罪。89.答案:ABC解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强奸罪的区别。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普通)强奸罪都是侵犯妇女身心健康的犯罪,在客观上都使用了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二者的区别表现在:(1)客观方面不完全相同:前者是对妇女强行实施性交以外的猥亵、侮辱行为;后者是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2)主体不完全相同:前者的直接正犯既可以是男子,也可以是妇女;后者的直接正犯只能是男子。(3)主观故意内容不同:前者不以强行奸淫为目的;后者以强行奸淫为目的。90.答案:选项B。对于偷盗婴幼儿的行为,应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分别定罪处罚,而非一律定为拐骗儿童罪。91.答案:选项A。故意伤害罪的行为对象是他人的身体。伤害自己身体的,不成立故意伤害罪。26 92.答案:选项B。诽谤罪只能是利用虚假的事实来败坏他人的名誉,但侮辱罪既可以用虚假事实,也可以用真实事实损害他人的名誉。93.答案:选项A。非法拘禁罪是指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高某虽然是为了讨要赌债,但其行为仍构成非法拘禁罪。26 94.答案:选项B。强奸罪的直接正犯只能是男子,但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直接正犯既可以是男子,也可以是妇女。95.答案:选项B。此案中,非法持有枪支罪被盗窃枪支罪所吸收,构成盗窃枪支罪;而甲并不是为杀人而盗窃手枪所以不属于牵连关系,因此甲成立盗窃枪支罪和故意杀人罪。96.答案:选项A。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制造、散播迷信邪说,指使、胁迫其成员或者其他人实施自杀行为的,邪教组织成员组织、策划、煽动、教唆、帮助邪教组织人员自杀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97.答案:选项B。强奸致使被害人死亡属于强奸罪的加重情节,是指强奸行为导致被害人当场死亡或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此处强奸犯对他人的死亡应是过失。对于强奸犯出于报复、灭口等动机,在实施强奸的过程中或强奸后,杀死被害人的,应分别认定为强奸罪或故意杀人罪。如果强奸犯对被害人的死亡持有故意,则构成故意杀人罪。第二十章侵犯财产罪一、多选题98.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主要区别在于()A.犯罪主体不同B.对象不完全相同C.行为不同D.故意内容不同E.罪过形式不同99.关于抢劫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抢劫罪的“其他方法”是指除暴力、胁迫以外的造成被害人不能反抗的强制方法B.抢劫罪的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之间必须具有“当场性”的特点C.事后抢劫的前提是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诈骗罪或者抢夺罪D.事后抢劫不包括使用其他方法,仅限于暴力和以暴力相威胁E.没有抢劫到财物,就不能认定为抢劫罪既遂二、判断说明题100.张某窃得同事一张银行借记卡及身份证,向丈夫何某谎称路上所拾。张某与何某根据身份证号码试出了借记卡密码,持卡消费8000元。对于张某与何某应以盗窃罪共犯定罪处罚。A.正确B.错误27 101.行为人甲以选购金项链为名让售货员拿出金项链给其挑选,甲趁售货员不备将事先准备的包金项链调换了售货员拿出的金项链,然后借口不买了离开商场。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A.正确B.错误102.甲正在他人住宅内实行抢劫,忽然听到警车声音,以为是警察来抓自己的,便被迫逃离现场。甲应负27 抢劫罪预备的刑事责任。A.正确B.错误103.盗窃罪的对象既可以是他人占有的财物,也可以是自己占有的他人财物。A.正确B.错误104.取走他人埋藏物而拒不交出的行为,构成侵占罪。A.正确B.错误105.袁某与石某积怨甚深,一直想把石某杀了。一天袁某趁石某不备,将石某绑架并关押于自家院子的地下菜窖中,于第三天深夜将捆绑着的石某扔进附近河里淹死。袁某的行为构成了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对其应予以并罚。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98.答案:BCD解析: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1)对象不完全相同:挪用资金罪的对象只能是本单位资金;而职务侵占罪的对象,除了本单位资金外,还可以是其他财物。(2)行为不同:挪用资金罪只是暂时占有、使用单位资金,因而只是侵犯了单位资金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职务侵占罪是将单位财物据为己有,因而侵犯了单位财物的所有权整体。(3)故意内容不同:挪用资金罪的行为人只是暂时占有、使用的故意,主观上具有归还资金的意图;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人出于不法所有的故意,不具有归还的意图。99.答案:ABD解析:A项正确,抢劫罪的“其他方法”是指除暴力、胁迫以外的造成被害人不能反抗的强制方法,最典型的是采用药物、酒精等使被害人暂时丧失自由意志,然后劫走财物。B项正确,抢劫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C项错误,事后抢劫的认定:尽管刑法的表述是“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但并不意味着行为事实上已经构成盗窃、诈骗、抢夺罪的既遂,而是意味着行为人有犯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的故意与行为。D项正确,事后抢劫必须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E项错误,抢劫罪原则上以行为人取得(控制)被害人的财物为既遂标准;一般来说,只要能认定被害人丧失了对自己财物的控制,就应认定行为人取得了财物,因而认定为抢劫既遂。28 100.答案:选项B。根据刑法的规定,张某的行为属于盗窃信用卡并使用,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何某的行为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应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101.答案:选项B。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处分财产。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或者承诺免除行为人的债务。此处售货员没有处分财28 产的意思。102.答案:选项B。此处甲构成抢劫罪未遂。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103.答案:选项B。盗窃罪的对象必须是他人占有的财物,对于自己占有的他人财物不可能成立盗窃罪。104.答案:选项B。如果行为人知道埋藏物是他人所有而取走,成立盗窃罪,如果行为人不知道是他人埋藏物而取出并拒不交出的行为,方可成立侵占罪。105.答案:选项B。袁某的行为虽然分别符合非法拘禁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但袁某对石某实施非法拘禁的目的就是杀害石某,所以其非法拘禁行为与故意杀人行为形成了吸收关系,成立吸收犯,其非法拘禁罪被故意杀人罪所吸收,只需对袁某以故意杀人罪一罪定罪处罚。第二十一章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一、多选题106.《刑法》规定的毒品再犯中的前罪包括()A.走私毒品罪B.制造毒品罪C.贩卖毒品罪D.运输毒品罪E.非法持有毒品罪107.伪证罪的犯罪主体是刑事诉讼中的()A.证人B.鉴定人C.记录人D.翻译人E.其他诉讼参与人108.窝藏、包庇罪与伪证罪的主要区别在于()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发生的时间不同C.犯罪的方法、手段不同D.行为对象不同E.罪过形式不同29 109.关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本罪仅限于发生在刑事诉讼中B.辩护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不成立本罪C.诉讼代理人引诱证人作伪证的,不成立本罪D.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既包括陷害他人也包括包庇他人E.本罪可以发生在民事诉讼活动中110.根据刑法规定,下列人员中属于妨害公务罪犯罪对象的人员有()A.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B.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29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人大代表E.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二、判断说明题111.凡是向吸毒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均构成贩卖毒品罪。A.正确B.错误112.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A.正确B.错误113.李某以弄虚作假方式掩盖其应缴的全部12万元税款。其这一行为被税务机关发现,在税务机关向其追缴这笔税款时,又以木棍将税务工作人员打成轻伤。对李某的行为,应以逃税罪与抗税罪进行并罚。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106.答案:ABCDE解析:毒品再犯,是指我国《刑法》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107.答案:ABCD解析:伪证罪的犯罪主体为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但他们都必须是已满16周岁,具有辨认控制能力的人。108.答案:ABCD解析:窝藏、包庇罪与伪证罪的主要区别在于:(1)窝藏、包庇罪为一般主体;伪证罪是特殊主体,只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与翻译人。(2)窝藏、包庇罪发生的时间没有限制;伪证罪必须发生在刑事诉讼中。(3)窝藏、包庇罪是通过使犯罪人逃匿或者采取其他庇护方法,使其逃避刑事制裁;伪证罪掩盖的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犯罪情节。(4)窝减、包庇的对象既可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可以是受有罪宣告的犯罪人;伪证罪所包庇的对象只能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30 109.答案:AD解析: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行为。本罪主体只限于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客观行为必须发生在刑事诉讼中,行为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毁灭、伪造证据;二是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三是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30 本罪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提供、出示、引用的证人证言或者其他证据失实,不是有意伪造的,不成立本罪。110.答案:BCD解析:妨害公务罪指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履行职责的行为;或者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111.答案:选项B。此题构成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如果是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定走私、贩卖毒品罪(转化)。112.答案:选项A。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客观行为必须发生在刑事诉讼中。113.答案:选项A。因为李某的前一行为完全符合逃税罪的构成要件,后一行为完全符合抗税罪的构成要件;且这两个行为虽是针对同一笔应缴税款,但它们各自独立成罪,应予以并罚。第二十二章危害国防利益罪一、单选题114.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的犯罪主体是()A.现役军人B.预备役人员C.转业军人D.军人和预备役人员————答案&解析————114.答案:B解析: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是指预备役人员在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预备役人员。第二十三章贪污贿赂罪一、判断说明题31 115.某县民政局长王某利用职务便利,私自将国家拨给的救灾款50万元借给其弟弟用于支付货款,一年后才归还,给救灾工作造成了重大损失。王某的行为构成了挪用特定款物罪。A.正确B.错误116.成立受贿罪,要求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但不限于利用行为人本人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31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115.答案:选项B。此题中王某的行为构成了挪用公款罪。挪用特定物款罪是挪用于非个人用途,是违反专款专用规定之行为,即挪用特定款物罪:公用。如挪作个人使用则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116.答案:选项A。受贿罪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不仅包括利用本人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也包括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这里的财物是指具有价值的可以管理的有体物、无体物以及财产性利益。第二十四章渎职罪一、多选题117.徇私枉法罪中包庇有罪的人使其不受追诉的行为与包庇罪的主要区别包括()A.犯罪主体是否属于司法工作人员B.客观上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C.包庇的对象是否包括已决犯D.是否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过程中E.是否要求情节严重118.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的主要区别有()A.犯罪主体不同B.行为方式不同C.危害结果不同D.主观要件不同E.犯罪客体不同二、判断说明题119.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国家、人民利益重大损失的行为,均应以玩忽职守罪定罪处罚。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117.答案:ABCD32 解析:徇私枉法罪与包庇罪的界限:(1)前罪主体必须是司法工作人员;而包庇罪不要求是司法工作人员;(2)前罪是利用司法职务之便包庇有罪的人使其不受追诉,包庇罪是通过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包庇有罪的人;(3)前罪包庇的应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包庇罪可能包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已决犯;(4)前罪发生在侦查、起诉、审判过程中,包庇罪则没有时间上的限制。118.答案:BD32 解析: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的界限: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行为方式与主观要件不同。119.答案:选项B。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国家人民利益重大损失的行为,如果法律另有特别规定的,应以特别规定定罪处罚,而非一律定为玩忽职守罪。第二十五章军人违反职责罪一、多选题120.根据刑法的规定,擅离军事职守罪的犯罪主体包括()A.指挥人员B.值班人员C.侦察人员D.值勤人员E.作战人员————答案&解析————120.答案:ABD解析:擅离、玩忽军事职守罪是指指挥人员或者值班、值勤人员擅自离开正在履行职责的岗位,或者在履行职责的岗位上,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延伸知识点】1.张某驾驶汽车因为超速行驶将行人甲撞成重伤。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李某下车察看甲的情况,发现其伤势很重。为了逃避责任,张某、李某二人共同将甲抬上车,然后拉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将甲藏于路边的草丛中然后离去。甲因失血过多,在12小时后死亡。(1)对张某、李某二人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2)为什么?2.2015年陈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017年刑满释放后,某日到某商场金店,见其柜台里存放有一条重14.09克,价值人民币4103元的金项链,与自己原有的一条假金项链的式样完全相同,遂产生以假换真的邪念。她随后到家中取出假的金项链带在身上。然后返回该柜台,向售货员谎称购买金项链,要售货员将金项链拿出供其挑选。陈某在“挑选”过程中,趁售货员不备,用假项链换了上述的真项链,然后借口不买了,离开了现场。数日后,当陈某再次到金店准备以同样手段调换项链时被发现,并被当场抓获。对于陈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为什么?33 3.赵某(男,1983年8月8日生)游手好闲,讲究享乐,为了让经商的父亲多给一些钱用而费尽心机。2000年7月7日,赵某让钱某(男,1983年6月6日生)给自己的父亲打电话,谎称自己被警察抓走了。钱某问为什么要撒谎,赵某说:“这不关你的事!"钱某给赵某的父亲打了电话。接着,赵某于当日半夜拿菜刀将自己的左手小指齐指甲根部剁下,然后跑到医院包扎。第二天早晨,赵某让孙某(男,1983年5月5日生)把装有半截手指的信封送到赵家楼下的食杂店,委托店主交给赵某的父亲。中午孙某按赵某的旨意给赵某的父亲打电话:“你的儿子已经被我们绑架了,拿50万元来赎人,否则你儿子的命便没了。”赵某的33 父亲立即报案,公安机关将赵某、钱某、孙某抓获。赵某在被拘留期间,主动交待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另一犯罪事实:赵某于1999年4月4日,在盗窃了李某家5000元现金后,为了毁灭罪证而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钱某在被拘留期间也主动交待自己曾于1999年3月3日参与一起绑架案,分得赎金3000元。孙某在被拘留期间,检举、揭发了周某的重大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1)本案中的赵某、钱某、孙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该构成何罪?(2)赵某、孙某各自有哪些法定的量刑情节?4.张某意图杀害李某,向李某腹部刺了一刀,张某见李某流血渗透衣服,极度痛苦,顿生怜意,便用手捂住李某的腹部阻止血继续外流,同时向路过的出租车呼救,与司机一起送李某到医院救治,在送往医院的路上,所搭出租车被另一辆高速行驶的货车撞翻,李某头部受伤,送往医院途中死亡,经法医鉴定李某腹部被刺非致命伤,李某是被车撞死的。(1)张某行为与李某死亡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2)张某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中止?(3)应当如何追究张某的刑事责任?5.甲系某村民委员会主任,甲所在村因政府修建高速公路而需要征地。甲主动找到村民乙,二人商量好,在征地过程中,修改土地测量结果、虚增土地面积等方式,多骗取政府征地款35万元。事后,甲分得20万元,乙分得15万元。(1)甲、乙二人的身份是什么?(2)甲、乙二人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6.被告人李某,男,1990年2月5日生,无业。2006年10月9日,李某在街道上行走时,楼上一户居民从窗口往下倒水,正好浇在李某头上。李某非常生气,抬头往楼上喊话,问是谁倒的水,可是没有人应答。李某站在原地打电话,叫来朱某(男,17岁)、邓某(男,17岁)和唐某(男,19岁)。四人经过商量,一起来到三楼一家门前敲门。屋内有人问是谁敲门,李某回答说:“警察,查户口!”骗开门后,四人一拥而上,围住开门的田某,质问他为什么向楼下倒水。田某说自己没有向楼下倒水,邓某拿出携带的匕首让田某承认,田某被迫承认了。唐某要田某拿出300元钱出来赔偿,田某不愿意,只同意给50元钱。李某向朱某使了一下眼色,朱某进屋搜出一台笔记本电脑。李某对田某说:“限你3天之内拿3000块钱来取电脑。”四人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将电脑拿走后当天以1500元的价格卖出。案发后,朱某、邓某和唐某均外逃,李某被抓获。请结合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1)李某构成什么罪?为什么?(2)根据刑法的规定,影响对李某适用刑罚轻重的情节主要有哪些?34 7.王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2007年3月刑满释放。同年10月,王某听说邻居张某买彩票中奖10万元,遂起盗窃之意。10月21日晚12时许,王某用袜子蒙住脸部,潜入张家行窃。由于翻动抽屉发出的响动将张某惊醒,张某起身抓住王某并欲扯掉王某蒙脸的袜子。王某恐被认出,急忙抄起桌上的一34 个铜制香炉朝张某头部猛击数下,张某松手倒在地上,王某乘机逃离现场。张某因颅脑损伤死亡。问:对于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并说明理由。8.甲(男,18岁)在某中学操场边与乙(13岁)玩游戏。二人在玩游戏过程中发生争执,在推搡过程中,甲将乙推到在地,乙的头部正巧碰到地上一块大石上.甲见乙脸色苍白,没有声音,就将乙背到自己家的猪圈内,但半天也不见乙苏醒。甲害怕事情闹大承担责任,遂起杀人灭口之心,于是到屋外拿回一块石头猛砸乙头部。当晚,将乙的尸体抛入河中。案发后经法医鉴定,乙头部被砸伤痕迹系死后伤。对甲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并说明理由。9.被告人黄某,男,1991年2月3日出生,1996年其父母离婚。黄某初中辍学后。迷恋上了网络游戏,但因家庭贫困他无法常常到网吧去上网。所以黄某一直想绑架他人勒索财物,2006年8月18日下午,黄某将邻居家7岁的小孩田某骟出并将其带到山上,绑在一间废弃的房屋里。当晚7时左右,黄某冒充他人打电话给田某父母,要求对方交出3万元的赎金,否则就会杀死田某。田某的父母当即答应了黄某的要求,并于晚上9点将3万元现金交到黄某指定的地点。但黄某担心被抓,不敢露面,也不敢去拿钱。同时,由于田某认识黄某,黄某认为只有将田某杀死,才能避免自己被抓。于是,黄某返回山上,将田某杀害。第二天晚上,警察将正在网吧上网的黄某抓获。请分析本案黄某构成什么犯罪,并说明理由。10.某日深夜,30岁的李某潜入一住宅区内行窃。当其翻窗进入一户人家房内时,见28岁的王某正在撬一个柜子,即喊道:“你小子在这里干啥?”王某受惊,欲逃走,被李某拉住。王某这时才发现是自己的老相识李某,便说:“这个柜子真难撬。”于是两人合力将柜子撬开,从中窃得价值人民币8千余元的高级照相机及现金4000元。在逃离时,王某为了破坏现场,将房内的一个电炉插上电源并在其上面放了一个纸箱。逃离该住宅区后,李某问王某:你刚才在后面磨蹭什么?”王某说:“我把房里的电炉插上了。”李某听后没有吱声。当晚,该住宅区因此发生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本案应如何处理?11.程某系某法院民事审判庭的庭长。程某在承办一起民事案件时,多次对本案被告朱某称,被告如果给他10万元,保证让被告胜诉,否则就让被告败诉。朱某权衡利弊后,只好给程某送去了10万元。在审判委员会上,程某试图为朱某争取违背法律的利益,但未能得逞,于是程某将所收朱某的10万元退还给朱某。判决时,法院依法判决被告朱某败诉。朱某遂向有关部门告发程某。对程某、朱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12.夏某被假释后第三天,在其姐开的旅店里见一年轻漂亮的女旅客徐某独自住在该店的405房间,遂生邪念。待夜深徐某熟睡后,翻窗进入405房间,先是对徐某进行猥亵,后又进行奸淫。此间,徐某曾被惊醒,35 但误以为夏某是其同住该店的未婚夫,而未反抗,夏某行奸后匆忙离开现场,这一举止引起了徐某的怀疑,徐某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夏某被抓获归案。对夏某应如何定罪处罚?并说明理由。35 13.甲是某国有公司的出纳员,与乙是高中同学,两人关系要好。乙时常向甲借钱,数额不大,也都能及时归还。某日,乙又向甲借钱,但要求借20万元。甲问乙为什么要借这么多,声称如不说实话就不借给乙。乙告诉甲说自己准备与人一起去台湾弄一批假币来大陆卖,并说半个月内一定归还。甲经不起乙的软磨硬泡,答应帮乙最后一次。次日,甲将自己保管的单位现金20万元拿回家并交给乙。半个月后,乙归还甲20万元,并给甲2万元的好处费,甲回绝了好处费。对本案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14.甲是某市民警,在侦查一件刑事案件时,通过一些证据明知犯罪嫌疑人乙实施了犯罪行为。乙的家属丙托人找到甲,希望甲想办法为乙开脱罪责,并给甲送了10万元现金。甲收受后,找到案件的主要证人,要求重新取证,后来证人按照甲的意思作出了乙不在犯罪现场的陈述。乙因此被释放。请分析本案甲的行为性质及对其处罚的规则。————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1.(1)答案:张某与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二人构成共同犯罪。交通肇事罪的“因逃逸致人死亡”仅限于过失,故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张某与李某构成共同犯罪。(2)答案: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共同犯罪必须是“共同故意犯罪”。成立共同犯罪当然要求有共同行为。材料中描述到:张某、李某二人共同将甲抬上车,然后拉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将甲藏于路边的草丛中然后离去。甲因失血过多,在12小时后死亡。张某、李某具有共同的杀人故意、共同的杀人行为。2.答案:陈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主观上有盗窃的故意,客观上有盗窃的行为;陈某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刑罚执行完毕后5年内又犯盗窃罪构成累犯。3.(1)答案:赵某在实施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时,均不满18周岁,这属于法定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形;赵某主动交待放火罪的行为属自首行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答案:孙某在实施敲诈勒索罪时,不满18周岁,这属于法定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形;孙某在拘留期间的重大立功表现,属于法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形。在赵某与孙某共同实施的敲诈勒索罪中,赵某是主犯,孙某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另外,该起敲诈勒索行为由于两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属于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6 4.(1)答案:张某刺杀李某的行为与本案李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张某刺杀李某的行为虽然有导致李某死亡的危险,但在该危险发生过程中,介入了车祸事件,中断了该刺杀行为与死亡之间的因果进程,李某死亡系车祸直接导致的。36 (2)答案:张某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中止。张某主观上有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意思,客观上实施了抢救被害人的行为,而李某死亡并非张某刺杀行为所直接导致,符合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3)答案:由于张某的犯罪中止行为造成了损害结果,因此应当依法减轻处罚。5.(1)答案:在本案中,甲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乙是非国家工作人员。甲虽然是村民委员会主任,但在本案中是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土地征收的行政管理工作,依据相关立法解释,其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乙是普通村民,虽然在本案中与国家工作人员共谋骗取国家征地补偿款,但其身份并非国家工作人员。(2)答案:甲、乙二人的行为成立贪污罪,并成立共犯。甲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土地征收管理工作的职务便利,通过伪造等方式,骗取国家土地征收款,成立贪污罪。乙虽非国家工作人员,但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共同贪污公共财产,依法成立贪污罪的共犯。在本案中,甲是主犯,乙是从犯。6.(1)答案:本案李某构成抢劫罪。因为李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伙同他人进入被害人家里,在被害人不敢反抗的情况下,当场拿走被害人财物,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求。(2)答案:本案影响李某刑罚轻重的情节主要有两点:一是根据刑法的规定,李某实施犯罪时不满18周岁,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是李某的抢劫行为属于“入户抢劫”,这是一种法定的情节加重的情况。7.答案:王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王某在实施盗窃犯罪的过程中被当场发现,为了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人死亡,根据刑法的规定,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王某属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8.答案:甲将乙推倒并致其死亡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说明理由:因甲与乙是在玩游戏中甲不小心致乙的头部碰到石头上而死亡,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成立条件。甲误认为乙没有死亡而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说明理由:甲因误以为乙未死而基于杀人的故意,又实施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符合了故意杀人罪的成立条件,对于甲应当数罪并罚。9.答案:黄某构成故意杀人罪。黄某以勒索财物为目的而绑架他人,并且在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其客观行为符合绑架罪客观方面的特征。但是由于黄某未满16周岁,不能构成绑架罪,其绑架杀人的行为只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37 10.答案:李某和王某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构成共同犯罪,均成立盗窃罪。刚开始时,二人是同时犯,但在二人都认出对方后,就形成了共同犯罪的故意,并共同实施盗窃犯罪,因而成立盗窃罪的共犯。王某还单独构成了放火罪。王某为了破坏盗窃犯罪现场,将房间内的电炉插上电源,并在上面放了一个易燃品纸箱,从而引起大火,造成严重火灾,其行为构成了放火罪。王某的放火行为超出了李、王二人最初的共同故意的范围,李某只是在王某实施了放火行为之后才知道这一情况,所以李某不构成放火罪。对王37 某应以盗窃罪、放火罪数罪并罚。11.答案:刑法虽有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但此处朱某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做出的决定,主观上有逃避民事责任的故意。因此对于朱某的行为构成行贿罪。《刑法》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对朱某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程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受贿罪。12.答案:此处夏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夏某趁徐某熟睡之际奸淫徐某,虽然徐某在被奸淫期间曾被惊醒却并未反抗,但那是因为徐某误以为夏某是其未婚夫,因此,夏某与徐某发生性交,还是违背了徐某的意愿的。所以夏某的行为构成了强奸罪。并且夏某是被假释期间又犯罪,故对夏某应撤销假释,将其前罪没有执行完毕的刑罚,与又犯的强奸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实行并罚。13.答案:在乙贩卖假币一案中,甲明知其行为的性质、危害社会的结果,并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属于共同故意犯罪。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给乙使用,数额较大且用于进行非法活动,属于挪用资金罪。14.答案:甲收受丙的贿赂的行为,成立受贿罪。因为甲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贿赂并为其谋取利益,依法成立受贿罪。甲收受丙的贿赂为明知实施了犯罪行为的犯罪嫌疑人开脱罪责的行为,成立徇私枉法罪。甲收受贿赂而徇私枉法的行为,应当从一重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3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