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5448

大小:1.54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者试卷(一)地理试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引江济淮工程划分为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江水北送三段。江淮运河段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该段与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通过地下隧道“下穿”输水,而是修建了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通水通航渡槽,形成“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图左示意引江济淮工程,图右示意通水通航渡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工程实施后,调往皖北、豫东的水量最多的季节最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引江济淮工程对长江的影响有()A.丰富物种基因多样性B.水体自净能力下降C.补充水源与改善水质D.提升河流通航能力3.与“下穿”输水相比,淠河渡槽的突出优点是()A提高淠河航运价值B.修建成本较低C.保障江淮运河航运D.技术难度更高【答案】1.A2.B3.C【解析】【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皖北、豫东属于我国华北地区,调水量最多的季节,应为该地区最缺水的季节,结合所学可知,该华北地区春季时气温升高,蒸发旺盛,生产生活需水量大,且雨季尚未到来,是最缺水的李节,故调水量最大的季节应该为春季,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 引江济淮工程会造成长江水资源减少,水位下降,影响长江航运,导致海水倒灌,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3题详解】与修建下穿式隧道相比,淠河渡槽水面宽广,大型船舶可通过,能够保障江淮运河的航运,C正确;渡槽在淠河河面以上,会干扰淠河的航运,A错误;“下穿”建设隧道输水是传统技术,技术难度不大,与“下穿”输水相比,渡槽的技术难度更高、成本更大,但非其优点,B、D错误。故选C。【点睛】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春季时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华北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且雨季尚未到来,降水少。某服装加工厂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广州某镇建厂,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服装面料来自新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进入21世纪后,该厂的效益逐年下降,经实地考察和了解乌鲁木齐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后,该厂决定迁至乌鲁木齐,并建立了自己的服装面料加工厂,服装主要销往中亚和西亚等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与广东省相比,乌鲁木齐生产服装面料的突出优势是()A.劳动力丰富B.生态环境好C.交通便利D.原料丰富5.进入21世纪后,该厂效益逐年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A.土地价格上涨B.企业竞争加剧C.工资成本上升D.服装设计落后6.企业在乌鲁木齐建厂后,服装销售地改变,其主要原因是()A.服装质量提高B.运输成本降低C.服装价格上升D.便于了解市场【答案】4.D5.C6.B【解析】4题详解】与广东省相比,乌鲁木齐在劳动力数量(广东迁入人口多,劳动力丰富)、交通方面不占有明显的优势,AC错误;乌鲁木齐深居内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不占有优势,且生态环境对服装厂布局影响不大,B错误;新疆棉花生产量大,且新疆畜牧业较为发达,生产服装面料的原料极其丰富,D正确。故选D。【5题详解】服装加工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广东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发展迅速,导致各项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攀升,工资成本上升,导致企业利润减小,效益下降,C正确;相比于劳动力成本因素而言,土地价格上涨和企业竞争加剧不是最主要原因,AB错误;该厂随后搬迁到新疆,成立自己的服装面料加工厂,产品远销中亚和西亚,市场广阔,说明不是服装设计过时造成的,D错误。故选C。【6题详解】 企业在乌鲁木齐建厂后,其服装销售地由东南亚转变为中亚和西亚等地,接近消费市场,降低运输成本,B正确;其生产的劳动力、地租等成本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但产品质量不一定提高,A错误;生产成本降低,其服装价格可能下降,C错误;相比运输成本而言,便于了解市场并不是改变销售地的原因,而是带来的影响,D错误。故选B。【点睛】工业区位导向型:1、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应接近原料产地;例如甘蔗(或甜菜)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厂、采矿业。2、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应接近消费市场;例如啤酒厂、瓶装饮料厂、家具厂、印刷厂。3、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应接近能源供应地;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工业。4、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例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鞋帽、包带、制伞等工业。5、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例如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创意产业。受板块挤压影响,青藏高原地壳仍整体处于抬升中,但高原内部的抬升并不均匀,高原内部河流地貌的演变也深受其影响。野外考察发现,在雅鲁藏布江干流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峡谷(宽度200米以下)段和宽谷(宽度3000米以上)段相间分布。左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右图为雅鲁藏布江干流在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的河谷宽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下列对雅鲁蔽布江干流宽谷段和峡谷段地壳抬升速度差异及主要外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峡谷地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沟流下蚀能力强B.峡谷地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堆积能力强C.览谷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下蚀能力强D.宽谷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堆积能力强8.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便青藏高原西南部形成丰富的降水B.推动气候带、生物带北移C.加大了南北自然带的明显差异D.利于青藏高原物资通过水运出口南亚【答案】7.A8.B【解析】【7题详解】 雅鲁藏布江干流宽谷段和峡谷段其地壳抬升的速率不同,具体来说,峡谷地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落差增大,河水流速快,下蚀能力更强,堆积作用微弱,导致峡谷段宽度小,峡谷段沉积物厚度小;而宽谷地段地壳抬升速率慢,河水流速慢,河流下蚀能力较弱,侧蚀作用较强,因此宽谷段沉积物厚度大,A正确,排除BCD。故选A。【8题详解】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使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形成降水带,不是青藏高原西南部,A错。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走向使南部暖湿气流长驱直入,推动气候带、生物带北移,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南北自然带的差异,B正确,C错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落差大,不适合水运,D错。故选B。【点睛】河流的侵蚀方式主要包括下蚀、侧蚀、溯源侵蚀。下蚀:使河床加深;侧蚀:使河床拓宽;溯源侵蚀:向源头方向侵蚀,使河流延长,瀑布后退。某科研团队通过研究发现黄河下游堤距对河道沉积速率严生重要影响,堤距是河流两岸两道堤防之间的宽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读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沉降幅度与现代地壳变形速率正相关B.地壳沉降幅度与现代地壳变形速多负相关C.地壳长期隆起的地方,堤距变大D.地壳长期沉降的地方,堤距变小10.“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是明清时期的重要治黄方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堤距缩小,河流流速降低,有利于河流沉积B.堤距缩小,水位变幅缩小,枯水期有利于侵蚀C.堤距缩小,水流分散,有利于河流侵蚀 D.堤距缩小,水位变幅增大,洪水期有利于侵蚀【答案】9.A10.D【解析】【9题详解】读图可知,现代地壳变形速率取负值时,其绝对值越大,则现代地壳变形速率也越大,地壳沉降幅度与现代地壳变形速率呈正相关,A正确、B错误。图中无法判断地壳隆起或凹陷的地方堤距随时间的变化,故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堤距缩小,对水流约束作用增强,水位变幅增大,洪水期水深增加,河流流速增大,有利于河流侵蚀,D正确、B错误。堤距缩小,河流流速变大,A错误。堤距缩小,水流集中,C错误。故选D。【点睛】束水冲沙法,就是收紧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一般适用于流量较大的河流,如黄河。最早使用这种方法治理黄河的是明朝著名水利工程师潘季驯,之后历朝历代都采用这种方法治理黄河。冰川物质平衡线是冰川积累区与消融区的界线。某团队运用模型计算青藏高原不同山地发育冰川的临界海拔,得出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山地最高峰海拔/m发育冰川的临界海拔/m物质平衡线海拔/m夏季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布尔汗布达山北坡617853205231-1.5343.6南坡-53905305-0.7379.6达里加山4636474047361.81047.2拉脊山4881485747930.7791.9贡嘎山东坡7556489448781.82748.0西坡-511450851.11995.8海子山5150541454060.3918.211.根据表格信息可以推测出贡嘎山()A.接近青藏高原腹地B.受寒潮影响较大 C.纬度位置最高D.受夏季风影响显著12.与其他山地相比,布尔汗布达山发育冰川的临界海拔远高于物质平衡线、主要是因为该山()A.海拔较高B.降水较少C.气温较高D.物质平衡线较高13.如果地壳持续抬升,率先出现冰川发育的是()A.贡嘎山B.拉脊山C.达里加山D.海子山【答案】11.D12.B13.C【解析】【11题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贡嘎山东坡、西坡年降水量远大于其他山地,且东坡大于西坡,而青藏高原的降水主要受亚洲季风影响,说明贡嘎山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或南部边缘,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受寒潮或冬季风影响较小,D正确,B错误;接近青藏高原腹地则意味着受海洋水汽影响小,与表格信息不符,A错误;贡嘎山夏季平均气温基本上高于其他山地,说明其纬度位置不是最高,C错误。故选D。【1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冰川物质平衡线是冰川积累区与消融区的界线,而布尔汗布达山发育冰川的临界海拔远高于物质平衡线说明其冰川积累少,结合其南北坡年降水量可知,其主要原因是降水较少,导致形成的冰川积累量较少,B正确;布尔汗布达山最高峰海拔低于贡嘎山,但贡嘎山发育冰川的临界海拔与物质平衡线海拔的高差小于布尔汗布达山,因此海拔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布尔汗布达山夏季平均气温较低,冰川消融较少,C错误;布尔汗布达山的物质平衡线海拔低于海子山,但海子山发育冰川的临界海拔与物质平衡线海拔的高差小于布尔汗布达山,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如果地壳持续抬升,则各山地的最高峰海拔同时增加,若最高峰海拔超过发育冰川的临界海拔,则可能会出现冰川发育。由表格数据可知,达里加山和海子山的最高峰海拔需分别增加超过104m和超过264m才能使得山体达到发育冰川的高度,因此率先出现冰川发育的是达里加山,C正确,D错误;拉脊山和贡嘎山现有最高峰海拔均超过发育冰川的临界海拔,现阶段已经出现冰川发育,A、B错误。故选C。【点睛】在青藏高原上,山体海拔高度是发育冰川的重要条件,海拔越高的山体冰川形成的积累空间越大,且更为高大的山体山顶气温更低,对水汽的拦截作用更强,更有利于冰川的发育,往往能发育规模较大的冰川。建三江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垦区通过机械化深耕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将地表的秸秆等农作物残留埋入地下,利用土地冻融使土地平整,全力推进“黑色越冬”进度。下图示意建三江农垦区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建三江垦区与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相同气候条件是()①降水充沛②光热充足③易发旱涝④昼夜温差大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15.从生态循环的角度,建三江垦区选择秋收后进行土壤深耕的主要目的()A.疏松土壤,增加耕层厚度B.中和土壤,降低农田盐分C.熟化土壤,改善土壤营养D.消除杂草,防除病虫灾害【答案】14.A15.C【解析】【14题详解】建三江垦区属于温带湿润气候区,珠江三角洲属于湿润区,降水均较为丰沛,①正确;建三江垦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②错误;受季风气候不稳定的影响,两地均旱涝灾害多发,③正确;珠江三角洲所在地区纬度较低,且距海较近,其昼夜温差相对较小,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A。【15题详解】材料提及“垦区通过机械化深耕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将地表的秸秆等农作物残留埋入地下”,其将秸秆深埋地下,能够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土壤有机质更新,不断熟化土壤,改善土壤营养,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土壤熟化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耕种、施肥、灌溉、排水等各种技术措施,使土壤的耕性不断改善,肥力不断提高,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向转化的过程,即生土变熟土的定向培育过程。地面气温上升中间点指当日气温从最低值上升到最高值的过程达到中间温度值的时刻,地面气温下降中间点是指当日气温最高值下降至次日最低值的过程中达到中间温度值的时刻。两温度时刻早晚反应地区地表热容量大小和下垫面特性。下图示意某城市8月晴天降温阶段中间温度时空分布(单位: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一般地,若地面气温下降中间点偏早,则可能是因为()A.日照时间长B.大气透明度高C.植被盖度高D.土壤含水量大17该城市一天中气温上升中间点和下降中间点()A.关于日最高温时刻对称B.太阳方位角相同C.两时刻差值小于12小时D.两时刻气温相同18.城市与郊区的气温下降中间点差异显著,影响其差异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的()A.规模大小B.人口流向C.道路布局D.空间结构【答案】16.B17.C18.A【解析】【16题详解】地面气温下降中间点时刻出现越早,表明地面气温下降越迅速;气温下降中间点时刻出现比较晚,表明地面气温下降比较缓慢。因此地面气温下降中间点时刻可作为地区地表冷却难易程度的指标。昼越长,日照时间越长,气温下降中间点越晚;土壤含水量越大、植被盖度越高,地面热容量越高,降温越慢;大气透明度越高,保温作用越差/降温快,气温下降中间点早。故选B。【17题详解】一般来说,14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气温上升时长和下降时长不同,气温上升中间点和下降中间点也不关于最高温时刻对称;气温上升中间点一般出现在上午9~10时,下降中间点读图可知出现在日落前后,差值小于12小时,太阳高度方位角也不相同,连续两天的最低气温不一定相同,故中间点气温不一定相同。故选C。【18题详解】气温下降中间点与城市热岛相关,城市规模越大,热岛效应越明显,降温越慢,城郊气温下降差异越大,A正确;与人口流向,道路布局,空间结构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水气影响、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多方面的因素。气温直减率是指高度每升高100m的气温降低值,是气候变化的基础资料,其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秦岭山脉平均海拔2000以上,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和气候、生态分水岭,我国大陆典型的气温直减率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坡气温直减率的季节变化表现出一致性。下图示意太白山南、北两坡各月气温直减率及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图示信息反映出()A.南坡空气对流运动春季最明显B.南坡的气温变化幅度大于北坡C.北坡气温直减率最低值出现在午夜D.北坡受冷空气影响气温直减率较大20.夏季,太白山南坡的气温直减率低于北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人类活动B.土壤C.植被D.坡度21.推测太行山东、西两坡气温直减率的变化状况是()A.东坡夏季小于冬季B.西坡冬季小于夏季C.夏季东坡大于西坡D.冬季东坡小于西坡【答案】19.A20.C21.B【解析】【分析】【19题详解】 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只能判断白天气温直减率大于晚上,不能直接判断午夜的气温直减率是否最小,C错误;4-10月北坡气温直减率大于南坡,D错误;当南坡气温直减率低于北坡时,南坡气温变化幅度小于北坡,B错误;图中3-5月,即春季,南坡气温直减率最高,而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说明南坡春季太阳辐射强,大气受热明显导致空气对流运动明显,A正确。故选A。【20题详解】夏季,太白山南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直减率较小,且南坡水热资源丰富,植被遮蔽率明显高于北坡,直减率较小,气温直减率南坡小于北坡。与人类活动、土壤相比,植被遮蔽对太阳辐射强度影响最大,由材料无法判断南坡和北坡的坡度信息,故选C。【2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故太行山东西坡气温直减率均是夏季大于冬季,A错误、B正确;夏季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弱,气温直减率小于西坡,C错误;冬季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弱,气温直减率小于东坡,D错误。故选B。【点睛】从根本上看,山地的气温直减率主要受近地面气温状况和空气升降热力过程的影响。近地面气温越高,气温直减率越大。空气升降过程中,湿度越高,气温直减率越小。其他因素大多通过影响这两个方面间接对气温直减率起作用。如太阳辐射增强,导致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垂直递减率增大。进一步可以推出,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夏季大于冬季,晴天大于阴天,白天大于夜晚。山一坝系统由坝地和山地两部分组成。坝地是指面积较大,坡度小且形状规整的集中连片平地,山地是指盆地、洼地等一系列空间尺度不一的坝地周边山地。坝地是山区各大城镇政治、经济、文化、休闲、娱乐等活动的主要载体,山地是山区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的重要支撑,下图为山一坝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推测我国山一坝系统分布最典型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C.西南山区D.东南丘陵23.山地土地利用转型对坝地的主要影响有()①提供生态保障②供给充足的农产品③输送大量的劳动力④缓解用地紧张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4.山地流、坝地流反映出() A.山地经济逐渐衰落B.山地人地矛盾加剧C.坝地备用土地增加D.坝地辐射能力增强【答案】22.C23.C24.D【解析】【22题详解】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特征为千沟万壑,垂直节理发育,主要地貌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青藏高原是一个巨大的山脉体系,主要由山系和高原面组成。东南丘陵主要是由大片低山和丘陵组成,三者都不符合山—坝系统的地形特点。A、B、D排除。西南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在坡度大、正负地形交错,地表径流纵横深切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山地和坝地系统,尤其是在云贵高原地区,把分布在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的局部平原称为坝子,故C正确。【23题详解】根据图示可知,山地土地利用中林地扩张,植被覆盖率增加,植被可以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功能,可以为其下方的坝地提供生态保障,①正确;山地土地利用中耕地收缩,农产品供给受到影响,②错误;根据示意图可知,山地流中有人口从山地流向坝地,因此可以为坝地输送大量的劳动力,③正确;山地的人口流向坝地,人口变多,且建设用地不断扩张,用地紧张问题加剧,④错误。故C正确。【24题详解】根据图示中的坝地流可知,有资金、技术流入山地,山地经济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A错误。山体的农村居民点收缩,人口相对减少,人地矛盾有一定程度缓解,B错误。坝地土地利用中建设用地扩张,占用了大量土地,备用耕地减少,C错误。坝地的建设用地扩张,向外输送资金、技术,说明坝地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对外影响力增强,辐射能力增强,D正确。【点睛】山—坝系统主要是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多种要素流动与自然地理过程将坝区与山区之间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联系起来。根据山—坝系统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化,可以将西南山区山—坝系统的类型按照土地利用主导类型划分为四类:工业主导型、农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和综合发展型。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唐代布朗族先民在迁徙途中发现茶叶,遂在景迈山定居。他们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建寨,在寨子周围采用林间开垦和林下种植技术种植茶树,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开辟耕地(早期刀耕火种)。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了林茶互生、人地共荣的古茶林文化景观。2013年,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列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下图为景迈山空间格局示意图。材料二云南大叶茶是耐阴、喜温、喜湿的作物。独特的林间开垦和林下种植技术,使景迈山古茶林具有与天然林十分相似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充满生态智慧,古茶林自形成至今,不施肥料,不洒农药。林间开垦技术:每一处古茶林外围均留有40米宽的天然林作为防护线。林下种植技术:在由高含水率的木荷、榕树等组成的天然林中砍去部分乔木和灌木然后栽种茶树,形成古茶林,古茶林呈现出明显的乔木层—灌木层(茶树主要分布层)—草本层的上、中、下立体群落结构。材料三近年来,澜沧县围绕争创“绿色经济强县”和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契机,主动融入“一县一业”茶产业示范县建设,打造精品茶叶,现代台地茶园发展迅速。因鲜叶采摘后的储存、运输、加工的时机都将直接影响茶叶品质,当地需扩建茶叶加工厂。(1)分析布朗族先民将耕地布局在海拔较低的山谷的合理性。(2)分别说明林间开垦和林下种植技术所体现的农业生态智慧。(3)请说明相较于生活圈,当地茶叶加工厂选址于生产圈的益处。(4)分析澜沧县以茶产业为特色主动融入“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产生的积极意义。【答案】(1)与古茶林保持一定距离,减轻早期刀耕火种对古茶林环境的破坏;地势较低,地表径流流经村寨和台地茶园,为耕地土壤补充养分;热量条件较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水源条件较好(2)林间开垦:利于保持古茶林内部温度、湿度稳定;削弱风速,减轻大风对古茶林的干扰;阻隔不同古茶林之间病虫害的传播;林下种植技术:保留部分乔木,为茶树遮阴;木荷、榕树等植被含水率高,着火点高,能防范山火;枯枝落叶为茶树生长提供营养;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减轻病虫害。(3)生产圈:维护传统民居、传统村落景观风貌;缩短茶叶加工之前的运输时间,提高茶叶品质。(4) 有利于培育特色产业,减轻产业发展的同质化程度;有利于提高当地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有利于促进茶叶的销售,开拓消费市场;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增加当地政府财政税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乡村振兴。【解析】【分析】本题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方向、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发展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布朗族先民将耕地布局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地势低平,利于耕种,且与古茶林保持一定距离,以减轻早期刀耕火种对古茶林环境的破坏;地势较低,热量条件较好,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对热量的要求;山谷地势较低,地表径流从山上流经村寨和台地茶园,利于灌溉,水源条件较好;地势低,利于水土沉积,为耕地土壤补充养分等。【小问2详解】林间开垦:在每一处古茶林外围均留有40米宽的天然林作为防护线,增加地表粗糙度,利于降低风速,减轻大风对古茶林的干扰;通过天然防护林调节古茶林内部的温度、湿度;在不同古茶林之间形成阻隔,隔断不同古茶林之间病虫害的传播等。林下种植技术:使古茶林呈现出明显的乔木层—灌木层(茶树主要分布层)—草本层的上、中、下立体群落结构;保留的部分高大乔木,可以为茶树遮阴,削减光照;木荷、榕树等植被含水率高,着火点高,可以有效防范山火;乔木的枯枝落叶为土壤提供有机质,促进茶树生长;立体群落结构,生物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助于减轻茶树的病虫害等。【小问3详解】生产圈靠近茶树种植区,可以缩短茶叶采摘、加工之间的运输时间,提高茶叶品质;远离生活圈,利于维护传统民居、传统村落景观风貌等。【小问4详解】“一县一业”茶产业示范县建设,打造精品茶叶,有利于培育特色产业,减轻产业发展的同质化程度;“一县一业”茶产业有利于打造当地茶叶品牌,提高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有利于扩大茶叶的销售市场,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完善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当地政府财政税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交通运输,实现乡村振兴等。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七里海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潟湖。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后由于澡河洪水倾入,在东北部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即新开口。20世纪70年代,当地对注入七里海的赵家沟等五条河流进行治理,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并发育了湖口三角洲。随着七里海区域开发不断增强,区域内部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养殖池、稻田)。下图示意七里海及其周围土地利用状况。(1)说明七里海湖水含盐量的变化,并描述其过程。(2)分析20世纪70年代湖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3)推测湿地面积变化对七里海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1)盐度由小变大(低变高)。原淡水湖,湖水含盐量小,东北角有新开口后与渤海相连,海水随潮沙等涌入七里海,湖水含盐量增大。(2)入湖河流整治后,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入湖泥沙增加;河流入湖口地势低平,加之湖水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变缓,搬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形成湖口三角洲。(3)泥沙淤积增多,水域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和调节局部气候的能力减弱,水体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解析】【分析】本题以七里海湖泊的变化为背景,考查湖泊水文特征(盐度变化)、湿地的功能、三角洲成因及湿地开发与影响。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根据材料可知,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说明初期盐度低,后由于滦河洪水倾入,在东北部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即新开口,由于海水倒灌,导致后期盐度增加。【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三角洲的成因,三角洲成因从泥沙来源、河流作用和湖泊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从泥沙来源来说:读题干“20世纪70年代,当地对注入七里海的赵家沟等五条河流进行治理,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可知,通过整治,河道畅通,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入湖泥沙增加;从河流作用来分析,由于河水流速变缓,搬运能力下降,泥沙不断淤积;从湖泊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河流入湖口地势低平,湖水起到顶托作用,加速泥沙淤积,从而逐渐形成三角洲。 【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湿地变化及其影响。先通过材料判断湿地面积的变化,缩小;再分析湿地面积减少带来的危害:湿地是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湿地面积减少,会导致湖泊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湖泊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负面影响。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形态高陡的堆积体在外界因素诱发下,发生整体形变并向低处流动,产生碎屑流。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流域内某沟谷范围,甲地的基岩上常覆有深厚的碎屑物质堆积体。在气候变暖湿的背景下,2018年甲地曾出现了大规模滑坡现象,并产生碎屑流。碎屑流远距离流动后,阻断乙河道,形成堰塞体(类似大坝的挡水体),并在堰塞体的上游出现一个堰塞湖。(1)结合地形特征,简述甲地碎屑物质堆积体的形成过程。(2)分析气候变化对2018年甲地滑坡及碎屑流形成的影响。(3)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时间阶段阐释堰塞湖形成后湖水水位的变化。【答案】(1)甲地位于沟谷(盆地),四周山地海拔高,坡度大,风化作用强,大量碎石崩落。在冰川、流水作用下,碎屑物质向低处搬运;甲地地势低平,搬运力减弱,碎屑物质大量堆积。(2)暖湿的气候背景下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大气降水增多,甲地的碎屑物质堆积体持续吸水、增重;堆积体沿基岩表面整体滑动,出现滑坡现象;堆积体形态发生改变,向低处流动,形成碎屑流。(3)阶段一:堰塞湖形成后江水无法下泄,上游来水持续注入堰塞湖,堰塞湖水量收入大于支出,水位抬高。 阶段二:湖水漫过堰塞体,湖水开始溢出,堰塞湖水量收支平衡,水位基本稳定。(或者)阶段二:堰塞体溃决(被冲刷侵蚀),湖水快速下泄,水位降低,堰塞湖消失(达成新的水量收支平衡),水位恢复稳定。【解析】【分析】本题以雅鲁藏布江流域滑坡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滑坡形成的条件以及影响,水量平衡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评价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沟谷地区,四周山地等高线数值较大,海拔较高,同时,等高线分布较为密集,坡度较大,高海拔地区由于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较强,产生的大量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冰川和流水作用下大量碎屑物质向海拔较低处搬运,甲处海拔相对较低,地势低平,使得大量碎屑物质再次堆积。【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气候整体变得暖湿,气温较高,使得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大气降水量增加,使得本地碎屑物质含水量增加,容易产生滑动现象;大量堆积体沿着基岩表面整体向下滑动,产生滑坡现象,不断向低处堆积,形成碎屑流。【小问3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