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

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568463

大小:34.86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_第6页
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_第7页
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_第8页
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_第9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关于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的时间,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夜半”时分,与最后一句“夜半钟声”相呼应,如施蛰存云:“因为严寒,乌鸦都无法睡眠,所以还在啼唤。半夜里已经月落,想必总在深秋或初冬的上弦。”(《唐诗百话》)刘学锴云:“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色和感受。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有密切关联的三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唐诗选注评鉴》)另一种认为应指天将曙时,如元杨士弘《唐音》十四卷云:“说者不解诗人之话语,乃以为实半夜,故多曲说。殊不知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乃欲曙之后矣,岂真半夜乎?”清代黄生也称:“从夜半无眠至晓,故曰钟声太早,搅人魂梦耳。”但诗首言将晓,末写夜半,非常理之叙事,故黄生又认为此乃“章法之倒叙”,“此已晓追写昨夜之况也”(《唐诗评三种》)。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有不妥。若为夜半,次句提及“江枫”,夜色黢黑如何能辨得江边树种?而且“乌啼”多在黄昏归巢或天亮觅食时,如明贝琼诗言:“风林日落乌争噪”(《城南绝句》),宋宋庠诗言:“城阙曙乌啼”(《送静海高薄》)。虽古乐府有《乌夜啼》曲,但那毕竟是非正常状态,“夜半”实非“乌啼”之时。《旧唐书•音乐志》曰:“《乌夜啼》,宋临川王义庆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义康于豫章,义庆时为江州,至镇,相见而哭,为帝所怪,征还宅,大惧。伎妾夜闻乌啼声,扣斋阁云:‘明日应有赦。’其年更为南兖州刺史,作此歌。”正是因为乌平时不夜啼,所以夜啼才会被认作一种预兆。但若将“月落乌啼”定位在天拂晓时,从常理上看虽没问题,然而将本诗整体考虑,却出现了叙事上的矛盾:首句天亮,次句就寝,三四句夜半,这种混乱的叙事状态无论如何都是说不通的。尽管黄生认为此乃倒叙写法,但实在不符合拂晓早发之人的匆忙心境。清王端履认定首句写平明时,而又深感其“律法未免太疏”,于是调整其序,将诗改写为:“羁客姑苏城外船,江枫渔火对愁眠。夜半钟声寒山寺,月落乌啼霜满天。”(《重论文斋笔录》卷九)此种改写,叙事逻辑是顺了,可是诗味却少了许多。 笔者认为,“月落乌啼”最合理的时间定位应该是黄昏。这不仅由“林空噪暮鸦”的自然现象可以证明,而且从第二句中也可以获得印证。今本第二句作“江枫渔火”,如果对事物作情景还原,便会发现其问题所在。因苏州城外的江边,根本就没有枫树!尽管今所见到的绝大多数版本,包括唐人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皆作“江枫渔火”,但毕竟与事物本身相违。幸好宋人旧籍中发现了另一种版本。南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吴曾《能改斋漫录》、胡仔《渔隐丛话》等,录此诗“江枫”皆作“江村”。在寒山寺俞樾所写刻的诗碑碑阴,有附记八行,其云:“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脍炙人口,惟次句‘江枫渔火’四字,颇有可疑。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作‘江村渔火’,宋人旧籍可宝也。”又附有七绝云:“幸有《中吴纪闻》在,千金一字是‘江村’。”碑侧有江苏巡抚陈夔龙题记,肯定俞樾之说云:“《中吴纪闻》载此诗作‘江村渔火’,宋人旧籍,足以依据。曲园太史作诗证明之,今而后此诗定矣。”但俞樾为何说“‘江枫渔火’四字颇有可疑”,而“村”字是“千金一字”呢?因碑阴字数有限,俞氏不能展开说明。详加思考便会发现,“村”之一字,不但可以拨开重重疑惑,也打通了整首诗的逻辑障碍。“江村”即江边的村落,“渔火”是渔船上的灯火。苍山日暮,正是家家灯火亮起之时。“江村”中的闪闪烛光与渔船上的点点灯火,都在讲叙着家人团圆的故事,而漂泊在外的游子于此时倍感孤寂和凄冷。“断肠最是黄昏后”,思家之心使诗人眼中的“江村”和“渔火”,都变成了剪不断的新愁。所谓“对愁眠”就是指对着“江村”“渔火”燃起的新愁而眠。而薄暮时分“江村灯火稀”以及“渔火闹黄昏”的生活规律,都将首句“月落乌啼”的时间定位在了黄昏。黄昏,太阳落山,月亮还未升起,乌鸦的噪声扰得客心缭乱,秋夜的寒气渐渐袭来,江村和渔船上家家团圆的灯火,引起了客子无限的乡愁,使之彻夜难眠,夜半钟声更增加了客心的惆怅。诗之叙事井然有序,并无所谓“律法未免太疏”之弊。1.下列对第一段几位古人的观点及其理由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人物观点理由A施蛰存夜半时分深秋或初冬,半夜月落,乌鸦因严寒无眠,还在啼唤。B刘学锴夜半时分月落、乌啼、霜满天三种景象,与午夜时分密切关联。C杨士弘天将曙时不解诗人之话语,以为半夜,实乃曲说。D黄生天将曙时诗首言将晓,末写夜半,非常理之叙事,乃章法倒叙。AAB.BC.CD.D2.文章详细论述“江枫”为“江村”,是为了证明下面哪一个观点?()A.叙事井然有序,并无“律法未免太疏”之弊。B.“月落乌啼”最合理的时间定位应该是黄昏。C.拨开重重疑惑,打通整首诗的逻辑障碍。D.“江枫渔火”与事物本身相违。3.关于“月落乌啼”的时间,下列不能作为作者所持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B.乌啼黄昏雁叫夜,鼓角惨淡愁悲风。C.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D.乌啼日落孤村晚,被冷灯青夜梦回。4.作者认“夜半”和“将曙”两种观点都有不妥,简要概括其不妥之处。5.古诗存疑是正常现象。根据本文,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解惑”?(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文本一:关门叶慧最近总是睡不好觉,夜里失眠,白天精力自然跟不上,整日哈欠连天的,一看书眼睛就发花,让她痛苦不堪。事情的起因竟缘于关门。叶慧的父母分别在棉纺厂和手套厂工作,两人都上夜班。不过,一个是夜里十二点的班,另一个却是凌晨两点的班。问题就出在这儿,母亲出门时,叶慧通常刚躺下,但父亲上班时就不一样了,好不容易才睡迷糊了,防盗门“砰”的一声,就把她给惊醒了。再睡,脑袋便嗡嗡地疼,怎么也睡不踏实了。尽管叶慧痛苦异常,但父母并不知情。也难怪他们,这么多年日子都是这样过来的,女儿从未失眠过。其实,叶慧也清楚,是自己的心理出了问题,自打跨进了高三的大门,就老觉得有座大山堵在心坎上似的,让她对任何声响都特别敏感。长此下去,别说考大学,不被逼疯就万幸了。叶慧想同父母谈谈,让父亲调个班,但是好几次,每当她看到父母因操劳而过早花白了的头发时,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省吃俭用地把她养这么大不容易,她实在不忍心当面说出口。怎样才能解决这件事呢?叶慧伤透了脑筋。不过,没隔多久,聪颖的她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晚,叶慧刚放学回家,母亲就将热腾腾的饭菜端上了桌,一家三口吃了一会儿饭,母亲忽然面向父亲说道:“这段日子,我们手套厂附近夜里发生了几起抢劫单身女工的事件,案子一直都没破,弄得我现在天天提心吊胆的。孩他爸,你能不能跟你们单位的领导说说,把你上班的时间也调到晚上十二点,这样我俩就能一起走了。我也不用怕了。”“谁会抢你这样的老妈子呦!”父亲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饭都快喷出来了,他才又说道,“不过还真是挺巧的,我们厂里的纺锭车间最近夜里十二点的班次缺人,明天我就向领导申请,看他们同不同意把我调过去。” 父母说话的时候,眼睛总时不时地瞟向叶慧。叶慧当然明白,这些话是故意说给她听的,但她佯装不知,只顾埋头吃饭,心里暗笑不已。第二天夜里,关门声只响了一遍。叶慧的睡眠逐渐恢复正常了。日子在埋头苦读中飞逝,转眼就进入了春天。乍暖还寒的季书,气候变化很大。这天晚上,叶慧忽然感到浑身困乏,四肢无力,偶尔还伴有一阵阵的冷意。一定是感冒了!因为怕父母担心,她没敢声张,自己悄悄地找了两颗药吃了。到了夜里十二点,父母准时出门了。叶慧躺在床上捂紧被子,心想睡一觉就没事了,谁知没过多长时间,身上的寒意却越来越重,头也疼得更加厉害了。她赶紧找来体温表一量,天,竟然39度!不能再硬撑了,得立即去挂水才行!看看墙上的挂钟,快要到凌晨一点了,好在小区里就有一家诊所,而且就在楼下不远处。叶慧连忙穿好衣服,带上钱,打开了房门。关上防盗门,楼道口的感应灯应声而亮,就在灯亮的刹那,叶慧不由自主地尖叫起来,微弱的灯光下,楼道口竟然蜷缩着一个人,背靠着墙,头埋在肩膀里显然是睡着了。尖叫声惊醒了那人,他抬起头来。天哪,竟然是父亲!两个人都呆住了。父亲好像做错事的孩子般涨红了脸:“我,我……”叶慧知道父亲想要说什么,她泪流满面,上前轻经地捂住了他的嘴……那年高考,清江市出了个满分作文,当地晚报在第一时间全文刊登了这篇文章。作文题是围绕“门”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满分作文写得朴实无华,但却感人至深:一名高三女生的父母都上夜班,而且时间不一致,晚出门的父亲关门时总会将女儿吵醒。为了巧妙地解决失眠的问题,女孩在一天早晨故意将日记本遗忘在卫生间的梳妆台上,父母发现后,因为怕女儿责怪他们偷看日记,母亲编出了一个抢劫的故事,父亲编出了一个调班的借口。从此,两人一道上班,每天关门声只响一次。而实际情况是,父亲并没有调班,出门后,困乏的他就睡在自家的楼道口直至上班,为的就是能让女儿睡好觉,女孩并不知情,直到一天夜里她发高烧到楼下的诊所去挂水才发现了这个秘密……文章的最后写道,那个女孩自从发现了父亲的秘密后,就再也不让父亲睡在外面了,关门声每天仍会响起两次,可她竟再未失眠过。晚报同时刊登了阅卷老师的评语,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世上的爱有许多种,但从没有一种能与父母对儿女的爱相比。(选自《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改动)文本二: 小小说从民间崛起,是智慧的结晶,是艺术的精灵,是大众化的文体,是一种平民艺术。平民艺术的单纯与明朗,简洁与质朴,加上不失艺术趣味的描写,使小小说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亲和力,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下列对“关门”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关门是全文的线索:小说紧紧围绕“关门”叙写了一个父母关爱孩子的感人故事。B.关门反映社会现实:夜里会发生抢劫事件,社会秩序还没有达到夜不闭户的程度。C.关门表现小说主题:子女有心理问题,应敞开心扉,主动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心事。D.关门体现人物心境:跨入高三大门的刘慧关闭心门,把烦恼闷在心里,痛苦不堪。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解决失眠问题,刘慧“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但下文没有交代是什么办法,制造了悬念。B.“父亲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饭都快喷出来了”,夸张的神态描写,凸现出了父亲爽朗的性格。C.刘慧“心里暗笑不已”,一是为自己的办法的成功而暗喜,二是内心里嘲笑父母演技的拙劣。D.“她泪流满面,上前轻经地捂住了他嘴”,表现了刘慧内心的感动和对父亲的体贴、理解。8.小说以满分作文(含评语)结尾,有哪些巧妙之处?9.请结合文本二的观点,谈谈《关门》这篇小小说的平民艺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少好学,工书檄。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大梁。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翔见太祖,太祖问曰:“闻子读《春秋》,《春秋》所记何等事?”翔曰:“诸侯争战之事耳。”太祖曰:“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翔曰:“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太祖大喜,补以军职。太祖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愈郁郁不得志。其后,王彦章败于中都,末帝惧,召段凝于河上。是时,梁精兵悉在凝军,凝有异志,顾望不来。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臣从先帝三十余年,今虽为相,实朱氏老奴尔,事陛下如郎君,以臣之心,敢有所隐?陛下初用段凝,臣已争之,今凝不来,敌势已近,欲为陛下谋,则小人间之,必不见听。请先死,不忍见宗庙之亡!”君臣相向恸哭。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新君。”邀翔欲俱入见。翔夜止高头车坊,将旦,左右报曰:“崇政李公入朝矣!”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 (节选自《新五代史•敬翔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B.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C.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D.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11.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大梁客有吹洞箫者B.则小人间之,必不见听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C.闻子读《春秋》而吾与子之所共适D.太祖刚暴难近虽有槁暴,不复挺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敬翔初见太祖,太祖问他《春秋》里的用兵之法能否为我所用,敬翔表示打仗应该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出奇制胜,太祖听了非常高兴。B.敬翔为人深沉,有方略,跟着太祖用兵打仗三十多年,尽心尽力、勤恳操劳,白天夜里都不睡,他自己说只有在马上才能休息一下。C.太祖性格刚烈,让人难以接近,有不可行的事,敬翔也能犯颜直谏,对太祖进行切中肯綮的劝谏,太祖往往会体会领悟,并改正过失。D.末帝继位,敬翔遭小人离间,郁郁不得志。在亡国之际,敬翔仍劝谏不得,直到覆巢紧要关头,梁末帝才幡然醒悟,君臣相恸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②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14.请简要概括敬翔深受太祖赏识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①刘长卿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②。【注】①诗人在至德年间遭贬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此时源中丞被贬于岳阳。②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鹦鹉洲水波不兴、烟霭一空的景象,我这楚地客子的相思,就像江流浩渺无际。“益渺然”三字极为夸张地写出诗人之情与江水合流的一种艺术妙境。B.颔联上下两句实写眼前所见之景,用词生动。“斜”字写出了江鸟斜飞的姿态,生动形象;“连”字写出了洞庭湖水天相接的壮阔,意境邈远。C.颈联情感低抑,诗人所写的景物呈现出孤独凄寒的特征。孤城,寒角,独树,都是诗人特定心境物化出的另一种自然风貌。D.全诗以写景为主,但处处切题,以“汀洲”切鹦鹉洲,以“汉口”切夏口,以“孤城”切岳阳,最后即景生情,抒发感慨,揭示出寄诗的意图。16.这首诗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人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那新时代的青年该以什么样的状态来回应时代的_____、人民的众望呢?要理性,不要偏激,正确理解所处的环境。青年人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点新颖,但阅历不广容易偏激。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把面临的问题自觉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中去辩证分析,取得成绩不妄自菲薄,遇到困难不妄自尊大。既有“(  )”的气度与自信,又有“(  )”的紧张和清醒,更有“(  )”的坚定和勇毅。要奋进,不要抱怨,用行动创造美好明天。“(  )”,我们不必为眼前的点滴得失_____,不能在怨天尤人中自暴自弃,要在有条件打拼的时候全力以赴,在必须暂停的时候_____。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夺回来,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百炼成钢、_____。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重托睚眦必报蓄势待发筚路蓝缕B重托斤斤计较蓄势待发玉汝于成C.嘱托睚眦必报厚积薄发筚路蓝缕D.嘱托斤斤计较厚积薄发玉汝于成19.在文中括号内依次补写诗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④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A.③①②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③①D.①③②④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把面临的问题自觉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中去辩证分析,取得成绩不妄自菲薄,遇到困难不妄自尊大。B.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自觉把面临的问题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中去辩证分析,取得成绩不妄自菲薄,遇到困难不妄自尊大。C.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把面临的问题自觉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中去辩证分析,取得成绩不妄自尊大,遇到困难不妄自菲薄。D.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自觉把面临的问题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中去辩证分析,取得成绩不妄自尊大,遇到困难不妄自菲薄。21.假如你是高一(1)班李雷同学,你于3月1号在第二食堂拾得一个黑色钱包,内有中国工商银行卡一张,现金320元,请你写一则失物招领启事,寻找钱包的失主。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我们每个人,每一刻,所接触的外界是众多复杂,但是并不尽入我们的感觉,我们有所选择。和我们眼睛所接触的外界,我们并不都看见,我们只看见我们所注意的,我们的视线有焦点,焦点依着我们的注意而移动。注意的对象由我们选择,选择的根据是我们生活的需要。 对于我们生活无关的,我们不关心,熟视无睹。我们的记忆也是如此,我们并不记取一切的过去,只记取一切过去中极小的一部分。我说记取,其实不如说过后回忆为妥当。“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忆”是为了当前有关而会想到过去经验。事实上,在当前很难预测将来之用,大多是出于当前的需要而追忆过去。有时这过程非常吃力,所以成为“苦忆”。可是无论如何记忆并非无所为的,而是实用的,是为了生活。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在一个地方出生的就在这地方生长下去,一直到死。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生于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这种极端的乡土社会固然不常实现,但是我们的确有历世不移的企图,不然为什么死在外边的人,一定要把棺材运回故乡,葬在祖茔上呢?一生取给于这块泥土,死了,骨肉还得回入这块泥土。(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根据画线部分的内容,用简练的文字完成下面的流程。①眼睛接触外界→②________→③焦点随注意而移动→④________(2)请分别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记忆”和“乡土社会”的特点。①记忆:____________。②乡土社会: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每人生下来都是“原创”的,长着长着就成了“赝品”。什么叫“赝品”?就是活的这一遭,说的做的怎么看怎么像别人,唯独不像自己,把自己活没了。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自己的人生有怎样的思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