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原卷版).docx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原卷版).docx

ID:83568948

大小:831.28 KB

页数:8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原卷版).docx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原卷版).docx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原卷版).docx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原卷版).docx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原卷版).docx_第5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原卷版).docx_第6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原卷版).docx_第7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原卷版).docx_第8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原卷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50分)1.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A.化石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胚胎学证据D.细胞生物学证据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物种是不变的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变异的保存与积累3.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B.鲫鱼发生定向变异,产生多种形态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4.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5.超高速奔跑是猎豹的生存本领,它依靠减轻体重来实现低能耗。为了达到极速,猎豹的身体有很多特殊的结构,比如相对劣质的骨骼、修长的体型等。这些结构在加快猎豹速度的同时,也让它成为了猫科动物中的“瓷娃娃”,一旦受伤,它就会几乎失去捕食能力。猎豹奔跑速度越来越快的主要原因是瞪羚的速度越来越快。作为食草动物,瞪羚的速度只有猎豹的70%左右,但是瞪羚学会了一种绕过猎豹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跑得更快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猎豹等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瞪羚的速度越来越快导致猎豹产生了超高速奔跑的变异D.猎豹和瞪羚在追逐中速度的相互提升是协同进化的结果6.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 7.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安徽籍田径运动员王春雨曾以1分57秒的成绩夺得女子800米决赛第五名。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B.血糖C.肾上腺素D.性激素8.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浆9.与毛细血管壁相比,毛细淋巴管管壁薄,通透性高且毛细淋巴管的一端是盲端,盲端的内皮细胞像瓦片般互相覆盖,形成只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动瓣膜。下列叙述错误是(  )A.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都包括组织液B.淋巴液中的大量淋巴细胞与淋巴液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物质交换C.毛细淋巴管壁的通透性较大,有利于其回收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D.毛细淋巴管的单向活动瓣膜可以保证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10.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①的渗透压会减小,从而形成组织水肿B.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C.④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①D.③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②处11.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动脉血氧分压从60mmHg降至20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12.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体液调节1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14.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基本单位。如图为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时图中①、②均能释放神经递质B.神经元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等基本结构C.神经胶质细胞参与髓鞘的构成,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D.神经元有许多突起可以增大膜面积从而有利于酶附着 15.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此时,你可能撒腿就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地应对。当你确认安全之后,心跳、呼吸等会慢慢恢复。上述反应过程中,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疾跑等躲避动作依赖于骨骼肌的运动,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B.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是因为躯体运动神经受意识的支配C.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心脏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16.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适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B.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C.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17.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18.下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可表示局部电流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D.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19.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20.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21.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在突触前膜处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B.④⑤⑥共同构成突触 C.神经递质依赖主动运输通过⑤D.经④释放的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22.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K+同时内流23.如图刺激箭头处,发生电位变化的部位是()A.a、b、c、dB.a、c、d、eC.b、c、d、eD.b、c、e、a24.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神经递质可从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B.该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C.药物W阻断了突触前膜对该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而增强抑制作用D.药物W可用于治疗因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25.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是全社会面临的问题,其中可卡因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它对脑部突触间兴奋的传递会发生干扰,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可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B.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能通过多巴胺转运体重新吸收回突触小体中C.可卡因可使多巴胺转运体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导致多巴胺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D.可卡因的存在最终会导致多巴胺受体增加,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二、非选择题(4道大题,共50分)2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材料1: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2:蛙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生活在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1中,蛾的适应性特征(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的结果。(2)根据材料2所述,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___,依据是___。(3)在材料2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___。(4)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及其个体数。基因型XDXDXDXdXdXdXDYXdYA种群(个)20050100180170B种群(个)01602000270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___。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的最可能原因是___(合理即可)。 27.在下图空白框和括号中填写适当的名词(箭头表示流动方向)。①___,②___,③___,④___,⑤___,⑥___,⑦___,⑧___,⑨___。28.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结构基础。下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2)图中①~⑤代表反射弧的五个环节,其中④代表___。对传入神经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___(填图中的序号)。(3)兴奋以___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是___。(4)在b处施加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两侧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___,随后⑤出现应答反应,而②没有出现神经冲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原因___29.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 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 分别浸入 0.5% 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 0.5% 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______。(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 0.5% 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