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原卷版).docx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原卷版).docx

ID:83600025

大小:2.05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3-12-11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原卷版).docx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原卷版).docx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原卷版).docx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原卷版).docx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原卷版).docx_第5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原卷版).docx_第6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原卷版).docx_第7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原卷版).docx_第8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原卷版).docx_第9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原卷版).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原卷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半期考试生物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40题,1-20题每题1分,21-4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物质中,一般不会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生长激素B.ATPC.胆固醇D.尿素2.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蔗糖、溶菌酶、Mg2+均是内环境组成成分B.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C.只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就能实现稳态D.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使稳态破坏就会危及机体健康3.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四种不同组成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乙、丙、丁B.甲中含有抗体、激素和血红蛋白C.甲与乙的最主要区别是乙中含有较多蛋白质D.淋巴循环受阻会导致乙增加4.过量的组织液滞留在组织间隙会引发组织水肿。下列关于组织水肿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上升,从而引起机体组织水肿B.淋巴液流向组织液中的量增多,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C.静脉注射血浆蛋白并配合利尿剂可能会缓解组织水肿现象D.若血红蛋白进入到血浆,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5.“醉氧”即低原反应,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进入平原地区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嗜睡、头昏、腹泻等症状;而某人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经检查后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醉氧”反应可能与内环境中氧含量增加有关 B.“醉氧”导致严重腹泻,会使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改变C.进入高原后呼吸困难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肺水肿是由于肺部组织间隙的渗透压上升所造成6.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类突发且发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研究表明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和肾两种器官密切相关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导致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升高C.血液中含氧不足可能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原因D.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可能会纠正患者酸碱失衡的状态7.Na+是组成人体的重要元素,在医疗和正常生活中都必不可少。下列有关人体中Na+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与Na+、Cl-有关B.急性肠炎患者需要补充的葡萄糖盐水含有Na+C.神经纤维兴奋时会有大量的Na+内流,但最终膜外的Na+浓度仍高于膜内的D.人体内NaOH/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可起到缓冲作用8.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是由大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B.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位于下丘脑C.所有内脏器官都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调节D.神经元树突和轴突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9.心脏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犹如汽车的油门与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更为精准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脑神经和脊神经中均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C.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D.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胃肠蠕动减弱1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B.膝跳反射中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脊髓C.直接刺激传出神经,也可以发生反射活动 D.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11.《世说新语》中记载了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吃梅和望梅都能够使人的唾液分泌增加。下列关于“望梅止渴”和“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望梅止渴”是在“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基础上形成的B.二者都能够使人体分泌唾液,但其反射弧是不完全相同的C.“吃到梅子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人长时间不吃梅可能会导致望梅时唾液分泌不会增加12.将枪乌贼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外液)中来研究兴奋的传导。图1中①②③④表示神经纤维膜上的位点,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刺激①时,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B.兴奋传导到②时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如图2所示C.若增加培养液中Na+的浓度,图2的峰值会减小D.若将阻断Na+通道的麻醉剂放在④处,电流计的测量结果不变13.研究发现,神经递质A会与蓝斑神经元上GaIRI受体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兴奋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I受体结合后会使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B.神经递质A作用后会被突触后膜回收再利用C.神经递质A还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D.神经递质A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14.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1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脊髓参与的眨眼反射,不需要位于大脑中的中枢参与也能够完成B.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C.运动精细程度越复杂大脑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就越大 D.下丘脑中有调节血糖平衡、体温和水平衡的中枢,且与摄食,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16.下图中的甲、乙分别是健康成人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两个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的运动是受意识支配的,而图乙的排尿是不受意识支配的B.在运动中身体能够保持平衡是通过途径①的调节来实现的C.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都存在分级调节,它们的中枢都在大脑D.通过途径③的调节使膀胱缩小,通过途径④的调节使膀胱扩大17.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均有电位波动,左后肢出现屈反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刺激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b出现电位波动同时左后肢出现屈反射,说明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刺激b与神经中枢之间传出神经,b出现电位波动,但a未出现电位波动,说明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C.该实验的反射弧为皮肤上的感受器→电位计a所在的传入神经→中枢神经→电位计b所在的传出神经→骨骼肌D.兴奋在传出神经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18. “微笑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多发生在都市白领或服务行业。由于工作、面子、礼节等的需要,他们白天大多数时间都面带微笑,这种“微笑”并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成为情绪中的抑郁。下列关于抑郁症患者成因推测及防治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尊心太强和工作负担太重可能是发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B.适度锻炼、合理作息、正规治疗等措施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C.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抑郁症的发生D.情绪虽不属人脑的高级功能,但消极情绪的不断累积就可能形成抑郁症19.某学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学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神经调控皮肤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C.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强D.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20.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产生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①水盐调节紊乱②体温调节紊乱③血糖浓度逐渐降低④生长发育缓慢⑤性腺发育缓慢A.①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④⑤21.取两个新鲜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按如图所示连接,图中①②指的分别是控制右肌肉和左肌肉的坐骨神经。对S点的适宜刺激可引起图中右肌肉收缩,左肌肉随后也收缩。a点是表甲与神经接触的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强B.给a点适宜强度的刺激,左肌肉收缩但表乙不能发生偏转C.对S点的适宜刺激可引起表甲和表乙都发生1次偏转D.欲利用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测定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应该在生理盐水中测定22.人是恒温动物,假设某一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时,产热量为a1,散热量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时,产热量为a2,散热量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时,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B.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时,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尿量增加C.与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时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 <b2D.人体的皮肤散热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对流以及蒸发的方式进行23.下列关于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也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产生的兴奋可传递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24.下列关于动物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某同学感冒发热39℃,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②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肾上腺素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④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⑤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⑥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只受血糖浓度的调节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⑥D.①④⑤25.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可通过共同的语言“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传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分子A为神经递质,能使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兴奋,产生冷、热觉B.信息分子B、C都与垂体有关,都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C.幼年时缺少信息分子D,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表现为呆小症D.信息分子E为淋巴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6.经研究发现,脑外伤后给人体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改善垂体的功能,使甲状腺机能得到恢复,并且还能促进突触的形成,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有辅助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垂体受损可能会导致人体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增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作用于甲状腺,使其恢复机能C.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产生的生理效应不同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可能会被灭活27.下列关于在特定条件下人体发生的生理性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B.刚吃过饭1个小时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维持正常C.科研人员进入冷库时:整个机体散热量增加→皮肤毛细血管收缩D.长期摄入碘不足: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下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上升28.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同种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并在适宜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记录数据,统计分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甲组乙组丙组对照处理切除甲状腺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灌胃甲状腺激素,1次/天饲养条件相同且适宜,正常饲料喂养,共14天A.应增设一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处理B.设置乙组的目的是排除手术的影响C.采用耗氧量为观测指标的依据是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D.甲组和丙组分别运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29.如图①~③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B.②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细胞C.③可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肌细胞D.三种方式中,②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30.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肿瘤坏死因子和溶菌酶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扁桃体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C.若胸腺发育不全,则树突状细胞的产生会显著减少D.脾是体内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之一31.免疫系统中的树突状细胞(DC)是黏膜组织中启动和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类型,下图为肠道黏膜固有层DC捕获抗原的方式之一,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肠黏膜上皮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B.DC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体现了膜的结构特点C.DC摄取抗原后,细胞膜表面成分会发生变化D.TH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直接与抗原结合32.肿瘤细胞表面抗原MHC与T细胞表面受体TCR结合后,刺激T细胞活化(过程①),释放细胞因子IFN-γ(过程②)使T细胞产生PD-1(过程③),同时诱导肿瘤细胞产生PD-L1(过程③);PD-L1分子与PD-1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从而逃避T细胞的杀伤,该过程称为“免疫逃逸”,其机理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针对PD-1靶点进行免疫治疗可能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有关B.PD-L1抗体和PD-1抗体均具有免疫治疗作用C.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增强“免疫逃逸”D.用抗体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诱发自身免疫病33.茯苓多糖能调控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其影响机体免疫的部分信号通路如下图所示,其中自然杀伤细胞可破坏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茯苓多糖能作用于巨噬细胞膜上的受体,调节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茯苓多糖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能力,进而提高机体免疫监视能力C.茯苓多糖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适于器官移植病人术后恢复期服用D.图中的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A、细胞C均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34.如图是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B.过敏性哮喘的病理性反应具有记忆性和特异性C.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将立即发生过敏反应D.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降低35.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B.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抗原信息,与辅助性T细胞直接接触呈递抗原信息36.下图表示桥本甲状腺炎的致病机理,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是免疫失调引起的自身免疫病B.患者浆细胞会分泌针对甲状腺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C.辅助性T细胞、靶细胞和浆细胞共同参与CD8-T细胞的活化过程D.通过药物抑制相应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有改善、延缓和阻止病情进展作用37.“百白破”疫苗由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及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接种。类毒素是指将细菌外毒素用甲醛等处理,脱去其毒性、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即仍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制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破伤风杆菌侵入机体后,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B.类毒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被B细胞识别后能促进其增殖分化C.将“百白破”疫苗通过肌肉注射注入人体时,疫苗成分首先进入组织液中D.疫苗接种成功后,机体将产生一种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抗体38.免疫系统在胚胎期尚未成熟,某科研小组以小鼠为模型动物探究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原理,其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子代A系鼠将对C系鼠的免疫识别能力会遗传给了其子代B.子代A系鼠体内的辅助性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细胞C.子代A系鼠不排斥C系鼠皮肤的原因是无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D.该实验说明子代A系鼠与C系鼠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同39.MHC分子是存在于细胞表面的一组蛋白质,可参与体内的免疫反应。图示免疫过程中的a、b表示免疫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需要MHC分子参与B.促进a细胞分裂和分化所需的细胞因子全部来自于辅助性T细胞C.b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后导致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D.图中的病原体可能为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或者麻风分枝杆菌40.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B.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C.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D.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协同促进作用二、非选择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41.脊柱外科手术过程中渗血较多,患者术后易因失血发生内环境稳态失调。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是在术前快速输入一定量的胶体溶液或晶体溶液使血容量(血管中的血液总量)增加的一种血液保护技术,某小组欲研究AHH对脊柱手术患者内环境稳态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除pH以外,表中指标均为相对值)。回答下列问题。观察组对照组T₀T₁T₀T₁ 动脉血pH7.477.357.457.46血糖5.536.435.938.54Na⁺总量141.6141.3141.3149.5Cl⁻总量105.61107.5103.7108.2To:AHH前。T₁:AHH并手术后。对照组只进行麻醉、切开后缝合皮肤等操作,不做真正的手术。(1)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该实验方案体现的对照有_____。(2)对照组只进行麻醉、切开后缝合皮肤等操作而不做真正的手术,目的是_____。(3)选择血浆中的Na-和Cl⁻作为检测指标的原因是_____。(4)血浆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_____层磷脂分子。(5)本研究表明AHH对脊柱手术患者内环境稳态的影响是_____。42.人的手指意外触到针时会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据图回答问题:(1)该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____;支配屈肌和伸肌的神经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2)M点兴奋时,其与邻近未兴奋区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进而形成_____,其引起未兴奋区的膜对_____离子的通透性增强,导致未兴奋区发生兴奋。当刺激N点兴奋时,神经元b的膜电位未发生变化,其原因是_____。(3)手指被针刺后会感觉到痛,痛觉的形成位于_____。医生抽血时,扎针也会使病人感觉到痛,但未发生屈肘反射,其原因是_____。43.为了研究饥饿对哺乳动物胰岛素分泌的影响,选择健康大鼠若干,分别于禁食0、24、48、72、96小时后,测定血糖和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变化,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刚开始禁食时,血糖主要来源于_____。(2)实验数据表明,和正常进食的大鼠相比,饥饿96小时的大鼠胰腺细胞研磨液中胰岛素浓度升高约50%-55%,由此可以判断,长期饥饿状态下的大鼠,血浆中胰岛素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3)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生活状态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实验组应先注射_____(填“胰岛素溶液”、“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再注射_____(填“胰岛素溶液”、“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4)研究发现胰岛素可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请写出验证这一现象的实验思路(实验材料和试剂有:胰岛A细胞、胰岛素、低血糖培养液等):_____。44.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下图是艾滋病疫苗制剂引发恒河猴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代表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队”,它拥有一支强大的“部队”,图中没有体现出来的组成部分是_____。(2)HIV颗粒表面的包膜糖蛋白(Env)可与_____(填序号)细胞表面的受体互作,使HIV侵染宿主细胞。Env蛋白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通过体液免疫途径产生物质B,物质B的作用是_____。⑤细胞可由_____(填名称)增殖分化而来。(3)Env蛋白是制备HIV疫苗的重要靶标,在HIV疫苗研究中,为探索不同免疫接种方式对抗体产生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科研人员以恒河猴为实验动物,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实验。缓释组恒河猴体内植入缓释装置,2周内缓慢释放含有Env的缓冲液。常规组恒河猴一次性注射Env 含量及体积均与缓释组相同的缓冲液。①分别检测两组恒河猴体内被Env激活的B细胞数量,结果如图1所示,表明_____组抗原激发免疫效应的效果更佳。②接种后第8周,科研人员分别用与之前相同接种方法,对两组恒河猴进行了二次免疫接种,检测抗体产生量,结果如图2.由图可知,第2次接种后,两组恒河猴体内抗体量均快速增加,原因是_____。且缓释组效果更为明显,推测是由于该组产生了_____。③据上述实验,研究人员推测缓释接种方法模拟了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的过程,接种过程中Env能持续接触免疫细胞。Env蛋白表面具有多种抗体特异性结合的位点,图3为两种接种方式所产生的抗体与Env蛋白三聚体结合的结构示意图,据图推测,缓释接种方式相对于常规注射的优势在于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