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16807

大小:585.4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4-01-22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度高2024届上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300分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初期魏国西门豹治邺(位于殷墟以北15公里),邺县还有“为河伯娶妇”风俗,时任邺令西门豹表面上遵循本地习俗,实际却借口把女巫及其弟子和三老先后投入漳河;战国中期孟子与梁惠王谈论行政之道时,讲:“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A.儒家民本重民思想已经出现B.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理念遗存C.国家治理的理性化价值取向D.官僚政治与民间传统的碰撞【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据材料“邺县还有‘为河伯娶妇’的风俗,时任邺令西门豹表面上遵循本地习俗,实际却借口把女巫及其弟子和三老先后投入漳河”和《孟子》里面的记载也反对人祭行为,体现了春秋人祭回潮并未成为主流,社会治理的世俗理性倾向,C项正确;材料中孟子论道反映了儒家民本思想,材料无法解释西门豹的做法,A项只是解释了部分材料,排除A项;材料与神权和王权无关,排除B项;官僚政治与孟子与梁惠王的论道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长沙国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公元7年废除,共存在209年。前129—前124年三次分封长沙国定王子15人为侯,一国变成了多国。定王子所封的侯国,有在长沙国境内的,也有在其他郡者。据此可知,当时()A.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B.长沙国参与了七国之乱C.西汉帝王注意强化皇权D.儒学思想成了官方哲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沙国是汉代的诸侯国,前129—前124 年是汉武帝统治时期,长沙国一国变成了多国,说明当时汉武帝落实了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汉初七国之乱不涉及长沙国,排除B项;材料不属于西汉帝王加强对中央官员的管控及决策管理,排除C项;材料“三次分封长沙国定王子15人为侯”虽体现了重视伦理的特点,但当时儒学尚未成为官方哲学,排除D项。故选A项。3.如图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地理分布图(局部),该图的状况可用来说明()A.中原地区经济领先地位丧失B.南方地区绘画水平超过北方C.政局影响地区绘画发展走向D.西北绘画深受中原地区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绘画地理分布图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画家人数较多,北方中原地区的画家人数、壁画寺院数量规模较小,西北地区的壁画数量明显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江南、西北地区政局相对稳定,说明政局影响地区绘画发展走向,C项正确;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经济依然领先,排除A项;通过画家人数和壁画数量并不能证明南方地区的绘画水平超过北方,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绘画的技法和内容,无法说明西北绘画深受中原地区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4.如表展示了唐宋文学作品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反映出宋代()唐多以豪门贵族、文人士子、侠客名妓为主角。多写士子落难,女子相助,士子得志负心的故事。宋多以手工业者、小户人家的女子、商店老板、商店职工为主角。多写青年男女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互相爱慕但是受到干涉后酿成悲剧的故事。 A.理学束缚人性B.市民阶层壮大C.门第观念淡化D.科举制度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唐宋时期(中国)。据题干材料唐宋对比可知,不同于唐传奇中以士大夫为主人公居多的情况,宋话本小说则多写市井小民,包括小手工业者、小户人家的女子、商店老板、商店店员等,这些人便构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市民画廊,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市民阶层壮大的历史事实,B项正确;宋代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以市民阶层居多,这与理学无关,排除A项;唐代文学作品中也并未凸显门第,而是凸显了士人群体,因此唐宋文学作品的变化,无法得出门第观念淡化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科举制度发展完善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史记》《汉书》等文献中对秦汉疆域范围已有了较为清晰的记载。《新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在记载相应的王朝疆域时多以秦汉的疆域为参照,或者作为突破的基点。这一现象()A.适应了专制皇权强化需要B.契合了大一统的统治理念C.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版图D.反映了对秦汉统治的认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新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在记载相应的王朝疆域时多以秦汉的疆域为参照,或者作为突破的基点。”可知,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史籍关于疆域信息的记载基本以秦汉疆域范围为参照,这体现了封建王朝遵循大一统的政治理念,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史书对疆域信息的参照情况,无法得出专制皇权的强化信息,排除A项;清朝前期的疆域范围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版图,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唐宋元明清王朝对秦汉统治的认同,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广府童谣是流传于广府地区民间口头文学艺术,它以说为主,浅显生动、贴近生活。近代早期有首童谣唱道:“一声炮响,二律埋城,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借款,六百万讲和,七七礼拜,八千斤未响,九九打下,十足输晒。”这首童谣说明()A.流行于洋务运动时期B.民族矛盾的激化C.表达农民阶级的理想D.社会性质的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 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一声炮响,二律埋城,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借款,六百万讲和,七七礼拜,八千斤未响,九九打下,十足输晒”,可知这属于民歌《广东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的内容,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三元里抗英斗争相关内容,说明民族矛盾的激化,B项正确;洋务运动时间为19世纪60-9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农民阶级的理想,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社会性质变化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7.如表是20世纪早期,民众对待国旗的态度。这说明当时()时间民众态度1919年1月一位读者指出有人在国旗上贴“大减价”“九折”“八五折”等字样,他遂请《益世报》刊文宣传国旗的权威性和神圣性。1922年8月5日署名为“剑”的作者见一位女子以国旗绣鞋,他表示如此行为是“侮辱国旗,即侮辱国家”。1924年初有人看到某公司所悬国旗旗色混乱,认为他们“反对共和,轻视民国”,脑子里没有国家观念。A.共和观念逐渐形成B.社会转型色彩鲜明C.近代国家认同凸显D.国人思想尚未解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中国)。第一则材料显示读者在“宣传国旗的权威性和神圣性”,第二则材料显示作者反对“以国旗绣鞋”,第三则材料显示有人因某“公司所悬国旗旗色混乱”而质疑其“没有国家观念”,国旗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民众对国旗的态度说明当时“近代国家认同凸显”,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人们对国家的认同,而非共和观念,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社会转型”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信息中显示了人们逐渐形成了对国家的认同,“思想尚未解放”与材料显示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道光咸丰年间,中国社会中逐步出现了一个负责管理地方公务的士绅群体——绅董。下图为《申报》记述的从19世纪90年代至1910年关于绅董的条款数量变化曲线。这一变化的总体态势表明() A.民族危机空前加深B.社会矛盾不断激化C.基层治理成功转型D.民主思想影响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90年代至1910年(中国)。据材料可知,绅董负责管理地方公务,其数量增减与社会矛盾有着密切关系。表格数据显示绅董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反映了社会矛盾不断激化,B项正确;绅董负责管理地方公务,其变化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无关,排除A项;绅董仍属于封建地方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并未发生转型,排除C项;绅董属于封建地方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其变化与民主思想影响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学界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点是汉唐盛世时期的民族关系和经济繁荣,虽然对宋史的研究较为有限,但王安石变法、岳飞抗金、宋与辽夏金的和战却成为宋史讨论的重点。这一时期史学界宋史研究重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西方学术理论的传播B.史学研究视角的变化C.民族积弱受侮的现实D.考古文物材料的丰富【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据材料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学界虽然对宋史研究较为有限,但王安石变法、岳飞抗金、宋与辽夏金的和战等关系到挽救宋代积贫积弱、抗击少数民族政权入侵乃至政权存亡的事件却成为宋史讨论的重点,根据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可知,这主要是为了以古鉴今,受民族积弱受侮的现实的影响,C项正确;本题未体现西方学术理论,排除A项;史学研究视角的变化与材料主旨不一致,排除B项;考古文物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0.1947年5月山西阳泉解放,中国共产党在此建立起第一个城市政权,阳泉市委市政府在重建城市秩序、保障人民生活需求、恢复和发展工商业等方面巩固这一成果,引起中共中央的高度关注。这一事件()A.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取得重大进展B.旨在提高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C.为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奠定基础D.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的重要成果【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和目的题。时空是1947年(中国)。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在此建立起第一个城市政权,阳泉市委市政府在重建城市秩序、保障人民生活需求、恢复和发展工商业等方面巩固这一成果”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通过建立城市政权,并在重建城市秩序、保障人民生活需求、恢复和发展工商业等方面巩固这一成果,这为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此时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B项;1947年6月,战略反攻才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湖南省在1958年诞生了(创建)许多高校,如南华大学、吉首大学、湘潭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堪称湖南“高校元年”。据此可知,湖南高等教育发展()A.实现了教育全面均衡发展B.重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C.适应了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D.旨在提升劳动者技艺水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中国)。根据材料“1958年”“南华大学、吉首大学、湘潭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正值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材料所述湖南省在1958年诞生了许多高校,这些高校的诞生适应了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内容只体现了湖南省高校创办情况,未涉及教育具体发展内容,不能据此就推断出实现了教育全面均衡发展,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1958年湖南高校创办情况,未提及招生条件,无法得出重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结论,排除B项;湖南省在1958年这些高校的诞生主要目的是适应了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劳动者素质,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2. 1980年12月11日,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一份特殊的营业执照一一工商证字第10101号,这是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她本人则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这反映了当时()A.思想观念得到解放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工业结构发生转变D.青年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年的中国。据题意可知,章华妹领取了中国的第一份工商业营业执照,说明国家开始允许个体经营的存在,体现了经济体制的变迁,由此可以证明当时思想观念得到解放,打破了经济体制的束缚,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B项;仅根据个体经济的出现不能说明工业结构发生转变,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青年成为主力军,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不同于1923年以前的《新青年》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一种来传播,1923—1926年的《新青年》成为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这里与反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辩论。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新青年》的文章中不乏涉及中国具体革命事件,并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外国社会革命运动的经验对中国革命运动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这些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起点,理论层面的论证给当时励志救亡图存又身处迷茫之中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希望。在这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结合的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摘编自王泽、高天宇《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研究》材料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报刊在尊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把党员干部的学习经验和实践也刊登出来,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有很大帮助。新中国成立所创立的《新建设》报刊,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翻译刊登,对季羡林翻译的《不列颠在英国的统治》、刘小华翻译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也都进行过刊登和转载。随着我国报刊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报刊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刊登,在这些报刊中以《中国青年》《新华月报》等为代表。在此期间,马克思所著的《共产主义的要求》等也都相继被翻译刊登出来。1951年,随着《毛泽东选集》的出版与发行,有关毛泽东的著作以及生平事迹也都以文章形式被刊登在报纸上,这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有现实推动作用。——摘编自张海丽《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发行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3年前后《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 变化,并分析该变化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较于近代,新中国初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因素。【答案】13.变化:由将其作为西方思想的一种转化变主要传播的思想;由单纯传播理论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希望;促使中共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4.不同之处:传播的报刊增多;尊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章的原创性、真实性;理论与通俗相结合(亦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宣传。主要因素: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亦或巩固政权的需要);中国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热情高涨;新中国报刊业得到了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不同于1923年以前的《新青年》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一种来传播,1923—1926年的《新青年》成为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可知,由将其作为西方思想的一种转化变主要传播的思想;据材料一“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新青年》的文章中不乏涉及中国具体革命事件,并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外国社会革命运动的经验对中国革命运动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可知,由单纯传播理论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这些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起点”及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据材料一“在这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结合的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可知,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希望,促使中共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 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据材料二“随着我国报刊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报刊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刊登,在这些报刊中以《中国青年》《新华月报》等为代表”可知,传播的报刊增多;据材料二“我国的报刊在尊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把党员干部的学习经验和实践也刊登出来,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有很大帮助”可知,理论与通俗相结合;据材料二“对季羡林翻译的《不列颠在英国的统治》、刘小华翻译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也都进行过刊登和转载”可知,尊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章的原创性、真实性;据材料二“有关毛泽东的著作以及生平事迹也都以文章形式被刊登在报纸上,这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有现实推动作用”可知,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宣传。第二小问不同因素,据材料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热情高涨;据材料二“随着我国报刊事业发展,越来越多的报刊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刊登”可知,新中国报刊业得到了发展;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中国国情和社会矛盾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等。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上海胜景洋场跑马图》上图是清末苏州桃花坞年画名店陈同盛画店出品的风俗年画。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并结含近代史有关知识,提出一个明确的看法并进行阐述。(要求:看法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楚)【答案】看法:近代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阐述:《上海胜景洋场跑马图》反映了上海有人力车、电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有电线、电车等现代化设备,人们的服饰既有传统清朝服饰也有西方服饰,这表明上海风貌深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具有新旧杂陈中西合璧的特色。总之,这幅图体现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晚清时期,中国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开始从传统向近代化转化,得出看法:近代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阐述:首先,说明该图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晚清时期上海市政交通、文化娱乐、以及流行装束等,展现了上海作为“十里洋场”所呈现出的经济文化新格局,其次,说明上海风貌形成的背景因素以及体现的特点即可。最后总结,得出这幅图体现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所谓蠲免赋税,就是对按照规定应交纳的赋税实行免征。康熙年间,蠲免政策普遍实行,蠲免赋税成为常例。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玄烨提出“欲使民生乐土、比屋丰盈,惟当责以蠲租”。于是从第二年开始,常常“一年蠲及数省”或“一省连蠲数年”,而且对这些省份往往实行“普免”,即全部免征当年的应纳赋税钱粮,至于区域性的蠲免更为普遍。据户部统计,至康熙五十年止,全部蠲免“共计逾万万”。蠲免政策当然首先对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阶级有利,而对一般佃户来说,虽然也多少减轻一些负担,但由于他们无地或少地,本来就不承担赋税,蠲免轮不到他们头上。而他们主要是租种地主的土地,地主对佃户的地租并未减少。针对这种弊端,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兵科给事中高遐昌提出对佃户的蠲免问题。于是康熙帝下令“嗣后凡遇蠲免钱粮,合计分数,业主蠲免七分,佃户蠲免三分”。——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时期蠲免政策得以普遍实行的社会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康熙时期蠲免赋税的政策。【答案】(1)统一全国的任务基本完成;中央集权加强,政局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多;自然灾害如水旱灾情频发;安定人心和巩固统治的现实要求。(2)评价:康熙时期推行蠲免赋税政策,虽然其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他们得以安心生产,免遭颠沛流离之苦。因此,这一政策促进了清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助于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秩序。【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玄烨提出‘欲使民生乐土、比屋丰盈,惟当责以蠲租”、“全部免征当年应纳赋税钱粮,至于区域性的蠲免更为普遍”结合所学知识,康熙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自然灾害等方面概括为:康乾盛世局面出现,统一全国的任务基本完成;中央集权加强,政局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多;自然灾害如水旱灾情频发;从根本上来说,改革税制政策是统治的需要,安定人心和巩固统治的现实要求。【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蠲免政策当然首先对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阶级有利,而对一般佃户来说,虽然也多少减轻一些负担,但由于他们无地或少地,本来就不承担赋税,蠲免轮不到他们头上。而他们主要是租种地主的土地,地主对佃户的地租并未减少”“嗣后凡遇蠲免钱粮,合计分数,业主蠲免七分,佃户蠲免三分”结合所学可知:蠲免赋税政策,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保证生产时间,减少因无法缴纳赋税所带来的颠沛流离之苦,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和维护封建统治。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陈云(1905—1995)自1945年底成为东北地区的主要中共领导,并在1948年任东北财经委员会主席。该解放区的财经制度的巩固和统一始于1947年,包括以下步骤:建立预算制度,每月须做经常性开支预算并报告实际支出;建立审计制度,安排审计人员入驻各机关,负责按月检查;建立统一的多层次国库制度,严格按规定调拨资金;将中央收入来源与省级收入来源分开;将中央的支出与省级支出分开;规范财政管理制度,包括人事管理和会计手续;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统一征税等等。在1948年11月全面控制整个东北后,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政府收入,中共当局进一步提高农业税税率,实行烟酒专卖,发行政府债券,促进对外贸易,以稳定物价。凭借高度工业化的经济和陈云管理财政的非凡能力,东北成为所有解放区中财政状况最健康、财源最充裕的地区。——摘编自李怀印《现代中国的形成》(1)根据材料,概括解放战争时期陈云在东北地区管理财经工作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陈云的实践活动。【答案】(1)主要特点:统筹规划,有序进行;建立统一的财经制度;中央与省级收支分离;规范财政管理制度;与农工商业和外贸活动发展相适应。(2)评价:有利于财经制度的巩固和统一;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稳定物价,争取民心;有利于东北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加速辽沈战役的胜利,推进解放战争的进程;为新中国成立后开展财经工作积累了经验。【解析】【小问1详解】主要特点:根据“建立预算制度,每月须做经常性开支预算并报告实际支出;建立审计制度,安排审计人员入驻各机关,负责按月检查”可知统筹规划,有序进行;根据“建立统一的多层次国库制度,严格按规定调拨资金”可知建立统一的财经制度;根据“将中央的支出与省级支出分开”可知中央与省级收支分离;根据“规范财政管理制度,包括人事管理和会计手续”可知规范财政管理制度;根据“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政府收入,中共当局进一步提高农业税税率,实行烟酒专卖,发行政府债券,促进对外贸易”可知与农工商业和外贸活动发展相适应。【小问2详解】 评价:根据“建立统一的多层次国库制度”可知建立了统一的财经制度,有利于财经制度的巩固和统一;根据“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政府收入,中共当局进一步提高农业税税率,实行烟酒专卖,发行政府债券,促进对外贸易,以稳定物价”可知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稳定物价,争取民心;根据“东北成为所有解放区中财政状况最健康、财源最充裕的地区”即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东北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加速辽沈战役的胜利,推进解放战争的进程;解放战争时期的财经工作的成功经验为新中国成立后开展财经工作积累了经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