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高二地理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ID:8404960

大小:33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3-20

高二地理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_第1页
高二地理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_第2页
高二地理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_第3页
高二地理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_第4页
高二地理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农业中低产区的治理我国耕地质量低农业中低产区形成特点分布广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增产必然选择提高单产改造中低产田——以黄淮海平原为例6.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辽阔的冲积平原(黄淮海平原)成因:河流冲积(黄淮海)范围:五省二市中原之称构成特点:多洼地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三大障碍)气候特点(表6.1)春旱风大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灾害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旱涝风沙盐碱地下水位高大水漫灌地势低乱垦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图6.3和表6.2着眼点和关键next链链接接下页一辽

2、阔的冲积平原1、范围又称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自古有“中原”之称。2、形成黄、淮、海河的堆积作用对其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是高含沙河流合力冲积而成的典型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有岗地和洼地。由三部分组成:位置地势组成物质和主要特征缓斜平原山麓↓海滨高↓低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和燕山山麓冲积低平原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滨海平原包括渤海沿岸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地势低平3、地势:宏观上平坦,微观上起伏不平,多浅平封闭的洼地。思考题:洼地在自然条件方面有什么优势和劣势?返回洼地是黄淮海平原地区旱涝、盐碱、风沙、

3、瘠薄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洼地基本上是农业低产区,农业生产力低而且不稳,长期处于落后贫穷状态。但是洼地具有分布集中、水土资源丰富等特点,开发潜力大。构成西部中部东部部分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海拔主体,海拔4米农田质量粮棉高产区中低产田集中区,多限制性因素(图6.2)黄淮海平原的构成二、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的成因1、自然原因:主导因素是气候:①春季干旱多风沙,蒸发旺盛。②在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地表积盐,形成盐碱地。③降水季节分配不匀和年际变化大,是致灾的主要原因,地形条件和水利设施则是成灾大小的决定

4、因素。每逢雨季,常形成洪涝灾害。人为原因:加重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①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碱地面积扩大。②不合理开垦,破坏植被,致使风沙严重,出现沙荒地。2、影响上述不利条件使黄淮海平原在主要农产品产量、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都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一些相对经济落后的地区,往往就是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受灾较重的涝洼地、盐碱地和风沙地。(见表格)自然因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气候地形干旱洪涝盐碱风沙返回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降水不足降水集中(7、8)月且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干旱季节

5、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积聚干旱季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表干旱易起沙春季多大风地势低平且起伏和缓蓄洪、泄洪能力不足起伏和缓,缺乏风力屏障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不合理开垦使地表涵养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泄洪能力下降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不合理开垦,出现沙荒地,使风沙肆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