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豆育种技术的商榷

关于大豆育种技术的商榷

ID:8406293

大小:128.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3-20

关于大豆育种技术的商榷_第1页
关于大豆育种技术的商榷_第2页
关于大豆育种技术的商榷_第3页
关于大豆育种技术的商榷_第4页
关于大豆育种技术的商榷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大豆育种技术的商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大豆育种技术的商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二OO七年九月五日刘忠堂——大豆育种的理念与育种目标前言大豆育种是建立在大豆遗传基础上的技术方法遗传是宏观的指导,离开了遗传就会失去基本的控制,拘限于遗传就会只能出论文而难以出品种。大豆育种技术是在遗传指导下育种艺术品种=遗传+技术一、合丰号大豆育种效果1952年开始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辐射共育成46个品种其中:系选6有性30无性3辐射5年推广面积>100万亩以上27其中:100-200万亩8200-800万亩16800-1500万亩3合丰251500万亩1987—1997年11年>1

2、000万亩居全国推广面积第一位1984—200721年累计推1.8亿亩合丰35849万亩1998—1999年全国推广面积第一位合丰45800万亩2006—2007全国推广面积第一位合丰号品种年最大推广面积1900万亩1952—2007年累计推广面积4.2亿亩,平均年推广面积726.6万亩1980—2007年累计推广面积3.54亿亩,平均年推广面积1311.1万亩早熟品种:合丰3787d五积温带北纬50度高油品种:合丰4223.03%合丰47:22.85%合丰50:22.85%矮杆品种:合丰42合1667合1549合93-88

3、耐瘠品种:合丰17合丰29合丰36合丰41抗灰斑病品种:合丰28、29、30、32……抗病毒抗灰斑病品种:合丰33合丰45抗病毒、疫霉、灰斑三抗品种:合丰42合丰34合丰45高产品种:合丰25合丰42合丰50>300kg/亩共有19个品种受奖励33次国家科技进步奖2个、省部二等奖以上8个、省重大科技效益奖和省长特别奖2个。在生态育种、高产育种、高油育种、抗病育种、辐射育种、矮秆育种有重要成绩,在育种方法和理论上有贡献:1、株型育种2、抗灰斑病育种3、矮秆育种大豆辐射育种理论与方法——省科学大会奖大豆抗灰斑病遗传与育种——省农

4、业科技进步奖二、大豆育种技术大豆育种技术包括以下内容:1、育种理念——战略2、育种目标——目的3、品种设计——图纸4、育种方法——战术5、材料采集——基础6、选择——艺术7、品种评价——验收8、品种推广——应用(一)育种理念1、生态的理念每个区域都有每个区域的生态生态包括土壤、气候生态和品种生态,品种生态必须符合土壤、气候生态。但是,生态也是在变的,耕作、施肥、栽培技术及生产力水平也影响生态的变化,生态育种是土壤、气候生态与品种生态的有机结合——丰产性+稳产性土壤生态——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气候生态——温度、降水、湿度及生态影

5、响的病虫害品种生态——熟期(积温)、株高、抗倒伏性、粒大小、光温反应、抗病性。合丰号品种的基本生态特点:植株较繁茂,秆强抗倒伏,主茎结荚多,顶荚丰富,中粒,籽粒园球型,淡脐,抗灰斑病,中熟,对光,温反应不敏感类型。生态类型决定选择方向。2、改良的理念每个育种家都有自己的育种理念——改良、培育、创新、创制、突破。我的观点——品种改良。希望有一个变异多样性的群体,但不能有变异多样性的选择。改良要尽量简化,目标要尽量具体,不能想得五彩斑烂,选的丰富多彩,那样大多以失败而告终。改良有以下好处:(1)基础好。是锦上添花——成功率高小粒

6、豆9号×丰收10号中熟、秆强合丰23×克4430-21顶荚合丰25中熟、秆强、顶荚丰富合丰35×合95-1101顶荚合丰50顶荚多、丰产性好同样北丰9(合丰25×北丰3)只解决个熟期,即育成一个大品种(2)目标准确、重点突出、易于把握合丰22×Rampage抗灰斑病合丰27抗灰斑、丰产北丰9×合丰34中熟、顶荚多合丰43中熟、秆强、顶荚、特多(3)可连续改良、实现育种目标合丰34×美国扁茎大豆多荚性合交94114F3×合丰35秆强、早熟合丰51秆强、多荚、早熟(4)可集中围攻,获得目标性状合丰23×亚有限结荚习性亲本配11个

7、组合,在多组合的分离中选择目标性状,在合丰23×克4430-20组合中获得成功。(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理念费尔:采用区试最优秀的品系配组合合丰号:十胜长叶——合丰25、合丰26、合丰30、合丰31绥农10——合丰45、合丰41、合丰49、合丰50北丰9——合丰43、合丰41合丰34——合丰40、合丰41北丰11——合丰42、合02-69(生产试验)阿姆索伊——合丰29(四)前瞻性的理念布尔斑克:有人曾说,美术家是一个能由景中看到画的人。我们可以同样的说,一个成功育种家可以现存的古老生物中看到未来品种植物,如果没有这个理想,植

8、物育种家大概不能培育出有价值的新创造物。育成一个品种需10-13年,大面积生产应用要需13-15年,必须要有预见性,一般应提前10年。1970年代:秆强、耐肥——合丰22、23、241980年代:追求高产——合丰25、261990年代:抗灰斑病、高产——合丰27、28、29、30、35、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