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案例的编写要求与格式

校本课程案例的编写要求与格式

ID:8443000

大小:5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3-28

校本课程案例的编写要求与格式_第1页
校本课程案例的编写要求与格式_第2页
校本课程案例的编写要求与格式_第3页
校本课程案例的编写要求与格式_第4页
校本课程案例的编写要求与格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案例的编写要求与格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校本课程案例的编写要求与格式(一)案例的基本特征1、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要反映出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整体规划思路,能够从学生自主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双重需要出发,体现地方性和个别性。2、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真实的背景。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无不带有明显的地方性及新课程思想的印记。案例的叙述要能够反映出教育背景,说明课程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和前因后果,将具体的课程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之中。其二,具体的行为。通过案例的描述,使人明白校本课程实施的复杂性,熟悉改革中的人和事,知道实践者的思考、行为和态度,从而

2、才能有所感悟,受到启发。因此,案例的描述要具体详细,要把改革的目标设计、涉及的人和事等行为叙述清楚,不能只作概括性的说明。其三,完整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复杂过程,问题的提出总是基于一定的指导思想,解决问题必然要经过科学决策、制定方案、实施控制、结果分析等步骤,最后还要进行总结和评价。因此,案例是对具体课程事件的完整描述,要让人们了解这一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来龙去脉。其四,隐含的思想。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形成新的思想、产生新理念的过程。尽管案例描述的是实践者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具体的

3、甚至细小的行为,但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等待读者自己去解读,去品味,去分享。3、“案例”一般由学校与课程开发背景、课程开发工作流程(或大事记)、课程设计与实施、经验与问题反思等部分构成。“学校与课程开发背景”着重叙述学校的课程资源及课程开发的相关条件,主要是事实描述,切忌“荣誉”堆积;“课程开发工作流程”主要叙述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的相关人物和事件,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也可以概括为几方面的主要做法;“课程设计与实施”是案例的主体部分,要写清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管理、评价等主要课程要素;“

4、经验与问题反思”侧重谈收获与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从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角度来谈有关反馈意见。4、案例以第三人称来描写,是一种具体故事性的叙述,不是经验总结,更不是学术论文。要忠实于事实,不要有太多的主观议论。要有较强的可读性。其意义在于从事实中透露课程开发意蕴,让读者体验到课程开发的技术,不是直接的“告诉”。5、一个案例的篇幅约1万字。(二)行文要求与格式内容上要求实用,语言上要求通俗易懂,选题上要求紧扣当前中国中小学课程开发的实际,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不追求理论的系统与深奥,但要求有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

5、让中小学教师看完之后就有可能直接用于课程开发的实践。格式:1、设一、二两级标题,第一级标题为一、二、三---,第二级标题为1、2、3---标题不分章节,对标题名称,要仔细推敲,力争简洁生动,画龙点睛,以增加吸引力。2、根据需要使用的插图、图表要清晰、准确,布局合理。3、除倍数、约数如七八倍、七十几年、三十多年等外,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4、如有计量单位,将计量单位换算成国内通用的计量用法,如码、英尺换算成米等。 案例编写参考样例版画江苏省无锡市厚桥中心小学 一、学校与课程开发背景江苏省无锡市厚桥中心小学的前身是北上

6、小学,由清朝同治年间举人浦祝春创办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学校位于无锡市锡山区厚桥镇,历经百年的沧桑和几代人艰苦的努力,学校规模由小变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育质量也逐步提高。学校占地面积15340.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442平方米,操场面积5715平方米,绿化面积3009.15平方米。学校不但把三机一幕搬进每个教室,还建成了闭路电视系统,且建有计算机房、多功能阶梯教室、舞蹈房、多媒体电教室、美术室、自然实验室、音乐室等专用教室和供师生活动用的三个篮球场。整个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初

7、见现代化气息,并于1999年12月通过教育现代化工程达标验收。学校以“团结、求实、文明、向上”为校风,以“严、慈、实、活”为教风,以“勤劳、俭朴、文明、好学”为学风。现有33个教学班,1503名学生,教职工98人,其中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28人,正在大专学习31人,本科进修12人。区教学能手2人,区教学新秀6人,高级教师53人。近年来,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为加强特色教学,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为整体提高办学水平的切入点,成立了一系列的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

8、组虽然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兴趣小组活动不占课时,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因而活动的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并且有时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其次,兴趣小组活动由于师资、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只能面向少数学生,普及的难度较大。第三,兴趣小组的活动由于缺乏评价标准,指导老师往往凭个人经验,教育的随意性很大,活动质量难以保证。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学校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