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

加强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

ID:8461285

大小:2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28

加强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_第1页
加强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_第2页
加强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_第3页
加强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加强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加强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姜桂红高校贫困生工作近年来倍受国家、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发布实施,充分说明了国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人真正的健康,不只是身体上的健康,而是要达到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在高校贫困生群体中,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尤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容忽视的问题。他们不仅要承

2、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是经济、身心的“多困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深入研究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不断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不仅仅是贫困生人格培养的问题,更是在强调建设和谐社会、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今天,探索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问题。一、高职院校贫困生因贫困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贫困生群体总体具有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自强不息、淳朴善良、忠诚感恩的品性,他们在智力上与非贫困生并无差异,而且很大一部分人在学业上还很有竞争力。但由于生活背景的特殊性和家庭条件的差异性,

3、他们在大学生活的适应过程中出现新的心理状态,产生严重的自卑感、矛盾的人际交往、就业压力大诸多心理问题,出现了部分贫困生学习成绩呈优势、心理状态呈劣势的状况。1.自卑心理。高中三年的辛勤付出,目的就是上大学实现自己心中美好的理想,而高考的结果,使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发生冲突,这对于年轻的他们来讲,无疑是人生路上的第一个沉重打击,进入高职院校是他们与父母最无奈的选择,高考失败的阴影无法迅速挥去,不能很快调整心态面对现实。而且贫困大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和偏远山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思维差异与丰富多彩的都

4、市文化相差太远,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比,他们面目显得土气,穿着不时尚,谈吐不入流,日常消费也得精打细算。兴趣爱好上,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加上经济和环境制约,他们可能认不全五线谱,敲不来键盘,玩不动乐器,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缺乏特长。这对不能展示自己,不能融入校园主流文化群体,总觉得被人瞧不起的贫困生来说加重了自卑心理。2.焦虑心理。贫困生由于家庭负担重,思想压力大,经常精神紧张,情绪烦躁不安。有的为生活费用、学习费用焦虑。因为家庭常常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费用、学习费用,使得贫困生的学习、生活没有稳定可靠的保证

5、。有的为家庭焦虑。他们或是担心家中欠债是否过多,或是不放心父母多病的身体。也有的为父母养育之恩无法报答而焦虑。贫困生的父母含辛茹苦,省吃俭用供其上大学,甚至让其他子女辍学,以减轻负担。对此,贫困生暂时无以回报,只有深感内疚、不安。还有的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暂时学习成绩欠佳,感到对不起父母而焦虑。所有这些都使贫困生经常处于紧张、不安、忧虑的消极情绪体验中。3.孤僻敏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上大学前,大多数贫困生在当地村子里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在心理上也就有一定的优越感。然而在高手云集的大学校园里,他们那种优

6、越感受到了极大冲击,因交往能力的欠缺而产生害羞、恐惧、自卑等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依赖长者蔽护和帮助或者本能地自我封闭,加上经济窘迫,往往表现出内向,孤僻和不合群,甚至敌对的情绪。有些贫困男生,受传统主流文化的影响,在日常消费与开支中,就像社会其他成年男性一样,往往被期待着承担更多的责任,在男女交往中更应充当货币支付者的角色,而实际上他们又没有这种能力。因为怕别人说他“小气”,嘲笑和轻视他,便认为人际交往是一种负担,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自我世界里,心理压力得不到正常的宣泄和疏导,难以集中精力做

7、事,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4.就业压力大。就业供需总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困难群体在扩大,就业难度愈来愈大。农村学生的就业相对困难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在新旧体制转型期,由于社会机制还不够完善,用人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盲目追求高学历的倾向,把职业教育毕业生排斥在外,加上贫困大学生没有较好的家庭背景可以依赖,很多贫困生在就业低谷时期总会抱怨自己出生在“三无”(无钱、无权、无势)家庭,羡慕其他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不用自己去努力去拼搏,毕业就有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在等

8、着,而自己只能每天奔波于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遭受冷眼和无奈,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心理压力骤增,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美好的理想逐渐淡化和消逝,出现不安定的心理隐患。三、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1.改善贫困学生消极心理应与建立多渠道扶助机制相结合贫困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困难是他们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