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5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5

ID:8501931

大小:36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3-30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5_第1页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5_第2页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5_第3页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5_第4页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5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课时)【题1】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的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C)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判断【解析】恒温、定容平衡后再加入NO2(g),相当于增大了容器的压强,平衡向着生成N2O4的方向移动,体积分数减小。【题2】某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X(g)+Y(g)2Z(g)达到平衡时,X、Y和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

2、的是(C)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D.均减小1mol【解析】在容积可变的情况下,如果均加倍的话,对平衡时的各物质来讲,浓度均没有发生变化,故正逆反应速率均没有发生改变,平衡不发生移动,均减半与此类似。由于反应物的系数之和比生成物的大,所以均增加1mol的话,可认为先增加1molA、0.5molB、1molC,这时平衡不移动,再增加0.5mol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来讲,他们的反应速率的变化就不会一样,导致正逆反应速率不相同,平衡不发生移动。均减少1mol与此类似,只不过平衡移动方向正好相反罢了。【题

3、3】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C)A.Z生成的速率与Z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X,同时生成3nmol YC.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X、Y、Z的分子数之比为123【解析】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标志是:(1)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随时间的改变而不发生改变(2)V正=V逆。故AC正确。对于B,因为在任何时刻,有nmolA产生时必有3nmolB产生,二者表示的都是逆反应速率,因此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而D只是反应的一种特定情况,不一定是平衡状态。【题4】可逆反应:3

4、X(g)3Y(?)+Z(?)ΔH>0。随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的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D)A.Y和Z可能都是固体        B.Y和Z一定都是气体C.若Z为固体,则Y一定是气体    D.Y和Z可能都是气体【解析】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的趋势,说明Y和Z至少有一种是气体或者都是气体。【题5】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A.H2(g)+I2(g)2HI(g)B.3H2(g)+N2(g)2NH3(g)C.2SO2(g)+O2(g)2SO3(g)D.C(s)+CO2(g)2C

5、O(g)【解析】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受压强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改变压强只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的化学平衡发生影响。对于反应前后化学方程式中气态物质系数没有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讲,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题6】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该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B)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解析】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可看做先

6、在保持体积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的基础上再减小体积(即增加各物质的浓度但反应物增加的程度大于产物),则乙容器的化学平衡可看作甲容器的化学平衡向右移动的结果。【题7】反应2X(g)+Y(g)2Z(g)ΔH>0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C)A.T1P2C.T1>T2,P1>P2D.T1>T2,P1T2。在等温条件下,P1时反应先达到平衡,则P1>P2。【题8】反应

7、C(s)+2H2(g)CH4(g)在1000 K时Kp=9955.75Pa-1,当总压为101kpa,气体组成是H270%,CH420%,N210%时,上述反应(A)A.正向移动     B.逆向移动     C.达到平衡     D.不一定【解析】可见Qp

8、个化合物分解放氧的倾向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解析】要判断这三个化合物分解放氧的倾向,则必须求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