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薛宝钗处世为人之道

论薛宝钗处世为人之道

ID:8518888

大小:2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30

论薛宝钗处世为人之道_第1页
论薛宝钗处世为人之道_第2页
论薛宝钗处世为人之道_第3页
论薛宝钗处世为人之道_第4页
论薛宝钗处世为人之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薛宝钗处世为人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薛宝钗处世为人之道“装愚守拙最在行,貌才两全世无双。可怜得生薄命司,金钗犹亮雪中藏。”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同一人物形象,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那么,到底怎样看待这一人物形象呢?首先必须摒弃个人的偏见和爱恶,而从作品的描写刻画中进行具体分析。“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体态丰骨如瓷瓶,肌肤白皙似雪簪。莫怪雪

2、芹喻她牡丹氏也,其美貌,其灵动,实为“国色天香,艳冠群芳”。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家飞燕泣残红》正是曹公拿其美貌比杨妃。另一回中,宝玉口无遮拦地对宝钗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这何尝不是曹公对其美貌的又一感叹。她家财万贯,又是名门闺秀。生在“珍珠如土金如铁”的金陵四大家族之一——薛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曾有言“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就此看来,恐怕作者把宝钗比作牡丹更是合适不过了。她家中满“财”,更是浑身遍“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大小皆知,处世待人万般呵细。就

3、连不常用来的医药之理,她也略知一二。所以宝钗常常为之称赞。口齿伶俐,常常独占鳌头,此者足以同黛玉相提并论,在我认为胜之而无不及。要我选择宁愿是和薛宝钗这种会处世的人在一起绝对胜过和小鸟依人的林妹妹在一起。有人认为宝钗虽才貌双全,但其为人虚伪,确实难登典范之堂。我不以为然。她虽熟谙世故,城府极深。也是为的自己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之中站得住脚,为自己能在深爱的人心目当中赢得一席之位。俗语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何况她也常为黛玉开脱,帮情敌置身于水深火热之外。这难道也算是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的大度,豁达吗?有这样

4、一段贾母给她过生日,让她点戏点食。她专拣贾母喜欢的闹戏和烂食当自己的喜好说出来,贾母甚是开心。许多人都会说她是在虚伪地讨好宝玉的奶奶。我觉得,一个会逗长辈开心的女人才算是好媳妇。如果像黛玉那样冷酷尖酸,不顾及他人感受,搞得大家都不开心,就算娶为人妻也会令夫君为邻里亲戚之间惹得一身烦心事。不怕说是在封建社会,就是在现实社会,难道不是以尊长守道之妻为贵吗?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婆媳之间的关系自古至今都是让家里面的人很头痛的事。谁娶了薛宝钗这样知道去哄自己婆婆开心的媳妇,那家庭的烦心事不就少多了?在那样的

5、家庭都要长寿几十岁。这样的贤妻良母,婆婆的好媳妇哪里找?要是找到了那不得一个人偷着乐!金钏儿投井自杀,被王夫人逼死的。而王夫人是谁,她未来的婆婆呀。她得到此等消息,她跑去王夫人处安慰她说:“都怪那金钏儿‘糊涂’。”“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王夫人想好好葬她,用“姐妹们的新衣裳给她两件装裹”,又怕黛玉忌讳,宝钗忙回,愿用自己的衣服给她,并说了句话:“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就为这一系列言词,人云其阴招用尽,不仅博得了王夫人的欢心,也疏远黛玉和王夫人之间本来淡薄的情感。可是大家试着

6、推己及人地换个角度思考,就会发现宝钗的言行亦是合乎情理之中的。如果你面对着未来的婆婆谈论着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你会说王夫人半点不是而不归罪于金钏的过错?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你会,那么你将失去你未来的婆婆对你的喜欢,连情人的母亲都不喜欢你,你还想过门吗?又如果你也忌讳把衣服给金钏儿,那是不是明显让王夫人难堪,这也落得得罪婆婆同样的下场呀!她的所作所为只是选择最好的方法去把一件事办得妥帖,办得漂亮。而在一些片面的观点看来却说其心机重,笼络王夫人。语末,她加上一句“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如此一句,更惹

7、得他人流言蜚语,“这‘我’字分明是和其他人作比么,这样一来,黛玉在王夫人面前的位置又比她足足矮了一截子”。其实,那正是宝钗为了彻底摆脱王夫人心中的疑云,让她不以为自己是在说客套话所带上去的便句,也正体现了宝钗当时的真心所想,从而看出她处理事情是多么的周全。可宝钗若是知道后人会这样评价她,她一定会很是伤心,就像诗云:“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1]谁能明白她真正的心思呢?再来看这件事,也是人们说最能体现其“虚伪”的事。宝钗曾说,那些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都是胡说的,又讲那金锁戴着沉甸甸的戴着很

8、无趣。但当自己生病了宝玉去探望她时,她端着宝玉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呆拙的宝玉没有看出她的意思。她又引莺儿说出“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些评论无非是饱含了多少自我的猜测在里面。可能她真的从未想过用如此计谋来引宝玉注意自己,对宝玉示爱呢?可能这纯属巧合呢?就算现在这件事真是宝钗故意有心策划的,就让我们来看看她当时的心思:一个十几岁的姑娘为了向自己所爱的人表达自己的感情,鉴于古时人思想保守,不会像现在男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