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构架下的城乡规划工作

城乡统筹构架下的城乡规划工作

ID:8528787

大小:2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3-31

城乡统筹构架下的城乡规划工作_第1页
城乡统筹构架下的城乡规划工作_第2页
城乡统筹构架下的城乡规划工作_第3页
城乡统筹构架下的城乡规划工作_第4页
城乡统筹构架下的城乡规划工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乡统筹构架下的城乡规划工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乡统筹构架下的城乡规划工作———新时期江阴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实践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后,分割城乡规划的时代即将过去,城乡的二元结构正在被打破,城乡统筹发展的崭新时代已经来临。城乡规划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深入研究城乡规划工作,充分认识城镇的特征,以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解决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保证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健康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江阴新一轮优化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结合江阴城乡规划工作的实践和体会,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关键词:城镇化;城乡统筹;城乡规

2、划江阴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长江三角洲中部,北靠长江,南接太湖,距上海、南京各150公里,是自上海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城市。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江阴自古文化昌盛,明清时就是苏南的教育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江阴人在中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中国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江阴的高速发展为城市带来了无可限量的前景,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在发展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在“新与旧”、“发展与保护”之间徘徊。但同时,江阴多年积累的资本与经验也为未来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使得江阴有能力在空间、能源、环

3、境等资源日益紧缩的制约下获得更大的机遇,实现城乡的战略转型。1江阴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改革开放以后,江阴经济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农村工业数量由少到多、规模由小到大,生产技术的水平和产业的空间组织由粗放到集约,城镇的空间布局由零散走向积聚,城镇化的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1农村工业化推动下的小城镇化阶段(1978-2000年)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农民为了转移就业、解决剩余劳动力,在高度紧张的人地背景下,在城乡二元分割制度对城乡人口和资源流动强烈限制的大框架下,在农村土地集体产权的制度条件下,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4、即:农村工业化道路,其实质就是农民就地发展非农产业。此阶段,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式地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是当时农村工业化的真实写照,许多镇、村都有自己的工业园,出现“一镇两园”甚至“一镇多园”的现象,并由此产生了许多的经济强镇和经济强村。在农村工业化的推动下,在农民就地创业和转移就业的需求驱动下,产生了“自主造城”现象,江阴的城镇化也随之形成了与工业化模式相适应的特色,表现为以小城镇为主、工业区和村落工业化多种形式并存的城镇化。农村小城镇化的推进也改变了传统的农村景观,形成了与城市类似的景观形态。农民私人建房得到了空前发展,农民的居住环境

5、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阶段出现了两种形式:一是中心城区通过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出现了类似于城市居住小区形式的多层住宅,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用地紧张的矛盾;二是其他乡镇的许多村庄呈自发的无序发展状态,农民住宅多以2-3层楼房为主,“独院式”居多,其容积率低、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大,2001年江阴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面积达107.8平方米,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江阴城镇发展初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分散在农村区域的农村工业化,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模式,是“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1.2小城镇再城镇化阶段所谓小城镇再城镇化,是指江阴在原有小城镇发展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制造

6、业和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对小城镇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功能进行完善,非农产业和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2000年至今,随着江阴工业化的继续推进,各镇纷纷提出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开始注重对功能区的明确划分,尤其注重工业、居住、商业功能分区的划定,以规划理论为基础指导小城镇建设的特点十分突出,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城镇的功能愈趋合理,各种服务设施逐步完善,为小城镇居民的就业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产业的集中、规模化发展有效地推动了人口向城镇积聚,创造了富有江阴特色的集中居住模式,如:新桥模式、沿江开发模式,涌现了花港苑、名申花园等一批成规模的安置

7、小区,推动了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功能的完善。江阴城镇发展的这种演变是非农业化进程的产物,是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作用的结果。2江阴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2.1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进程江阴特殊的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化演变方式形成了与经典工业化、城镇化不同的演变方式,由此产生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如:土地资源集约度不高、乡村环境急需整治,人口未能有效向城镇集中,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偏重,现代农业的实施力度不够环境污染的集中处理难度较大。2.2城镇功能亟待提升农村的工业化导致城镇各功能用地混杂,存在布局不合理现象;城镇规模偏小,各项目基础设施和公

8、共服务设施相对比较薄弱,存在功能不完善等问题。2.3城镇风貌特色缺失在过去的城镇建设中,由于缺乏对城镇风貌和建筑文化的研究,导致地域区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