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体外抗肝癌的实验研究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体外抗肝癌的实验研究

ID:8531523

大小:4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31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体外抗肝癌的实验研究_第1页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体外抗肝癌的实验研究_第2页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体外抗肝癌的实验研究_第3页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体外抗肝癌的实验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体外抗肝癌的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体外抗肝癌的实验研究   肝癌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大多数化疗药物疗效虽然快但不理想,而且副作用大,因此,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羟基磷灰石(HAP)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化学稳定性及广谱抑癌作用[1~3],但对正常细胞的影响研究较少。我们的实验旨在研究HAP纳米粒子对肝癌细胞及肝细胞的选择性作用,探讨应用于肝癌临床治疗的可能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及仪器DMEM(Gibco);新生牛血清(Gibco);Ⅳ型胶原酶(Gibco)。倒置显微镜(CK_40Olympus,Japan);酶标检测仪(MB_Ⅲ,北京市新技术

2、应用研究所);粒径分析仪(Zataplus,Brookhaven);透射电镜(H_600Hitachi,Japan)。1.2 细胞株及动物  细胞系Bel_7402人肝癌细胞来源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研究所细胞库,由武汉大学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提供。  Wistar大鼠,雄性,SPF级,体重260g~300g,由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供给,合格证号:19—084。1.3 实验方法1.3.1 HAP纳米粒子制备与检测  以Ca(OH)2饱和液和Ca(H2PO4)2为原料,应用均相沉淀法制备HAP纳米粒子。高压灭菌,临用前用DMEM培养液稀释,终浓度为1

3、.4×10-4mol/L、1.4×10-5mol/L、1.4×10-6mol/L三组。常规制备透射电镜(TEM)标本,镜下观察HAP纳米粒子形状、大小及分散状态。1.3.2 实验分组及细胞培养  肝癌细胞分4组:C、C1、C2、C3,其中C为空白对照组,C1~C3分别含有1.4×10-4mol/L、1.4×10-5mol/L、1.4×10-6mol/LHAP纳米粒子组。肝细胞分组同上,与其对应的为N、N1、N2、N3。  对数生长期的肝癌细胞经0.25%胰酶消化,用DMEM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10万U/ml青霉素、10万μg/ml链霉素)配成单细胞悬

4、液,以2×104个细胞/ml接种于25ml培养瓶内,计40瓶。肝细胞的分离依据文献[4]进行,以上述同样方法配制肝细胞悬液,接种40瓶。将全部培养瓶置37℃、5%CO2下培养,24小时后更换培养液,给药组换含不同浓度HAP纳米粒子的培养液,对照组加等量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5天,实验重复3次。1.3.3 形态学观察及活细胞计数  在培养状态下,用倒置显微镜每日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和形态学改变。  每天每组取2瓶,经0.25%的胰酶消化后,取30μl细胞悬液加2%台盼蓝染液混匀,在细胞计数板上计数,每瓶计数3次,取其平均值,拒染细胞为活细胞。统计结果行t检验。 2

5、 结 果 2.1 HAP纳米粒子的大小、形态  透射电镜下观察HAP纳米粒子呈均匀分散的针状颗粒,平均粒径67.6nm,粒径分析仪测定有效平均粒径为72.3nm。2.2 细胞形态学变化  培养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癌细胞呈典型的多边形贴壁生长。培养5天连续观察到C组Bel_7402细胞增殖明显,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第4天达高峰(见图1)。用HAP纳米粒子处理的C1组,24小时内细胞形态、数量没有明显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量逐渐减少,部分细胞变成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于第4天细胞质内形成大量空泡(见图2),多形性更加明显。C2组、C3组与C组比较没

6、有明显差异。  新鲜分离的肝细胞呈单个分散状态,为具有立体感的圆球形,晶莹透亮,体积上大小一致。培养24小时后细胞单层铺展,圆形或多边形。N组细胞数始终呈上升趋势;N1、N2、N3组未见细胞形态、数量的显著变化。2.3 HAP纳米粒子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高浓度的HAP纳米粒子与2×104细胞/ml共同孵育后,肝癌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与对照组相比P<0.01,且该作用随HAP纳米粒子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而对正常肝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如图3所示。 3 讨 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涉及细胞生长、分化与凋亡之间的调控失衡,以及环境与机体的相互作

7、用[5]。肝癌的发病率高,而且还具有极强的临床侵袭性,预后极差。许多抗肝癌的化学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肝癌细胞,但其疗效不佳,相互之间可产生交叉耐药性,并增加毒副作用。  无机纳米粒子在抗肿瘤方面初步显示了独特的优势。纳米粒子通常是指尺度在1nm~100nm之间的微粒,由于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加,表现出了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及很强的吸附性和生物活性。纳米粒子的抗肿瘤效应分为两类:其一,纳米粒子—药物复合物,纳米粒子在其中承担载体的作用[6];其二,单纯纳米粒子,主要发挥纳米粒子本身的抗肿瘤效应。我们研制的HA

8、P纳米粒子,平均粒径67.6nm,利用其本身独特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