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探究

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探究

ID:8543238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31

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探究_第1页
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探究_第2页
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探究_第3页
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探究_第4页
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探究[摘要]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师不但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文章从高职院校沿用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入手,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职称评审体系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中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探讨了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关键词]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实践能力[作者简介]张舸(1969-),女,四川乐山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四川乐山614000)[课题项目]本文系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立项项目课题“高职院校

2、教师职称评审体系和考评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JF011055,项目主持人:张舸)[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017-036职称评审对师资队伍建设具有较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职称评审仍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师职称评审政策,忽略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对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极为不利。高职院校要更好地发挥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人才评价职能与激励导向作用,在职称评定的要求上应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原来沿用普通高校的职称评审体系,在职称评审上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适应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

3、高职教育理念与市场需求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目前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面临的课题。一、高职职称评审与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61.评审政策套用。长期以来,国家没有单独设置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政策,而是参照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过分强调教师的学历与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对公开发表论文、授课时数、参加课题有明文规定,其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技术资格却不能并轨。尽管有些工科专业是以专利等为衡量标准,但也仅仅考虑是否获得专利证书,对专利是否转化、是否实用则不作考察,更不考虑教师的实践能力,出现与普通高校“同质化”的现象

4、。这样的评审政策显然无法反映高职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无形中引导高职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论文写作、著作发表等硬指标上,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相悖。由于政策导向的错位,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不注重实践操作技能和非学历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对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缺乏内驱力,制约了职称评审对高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导向作用的发挥。2.职称比例失调。职称结构通常认为比较理想的应该是高、中、初级比例为2︰5︰3的“卵形结构”,但从发展来看,高级职称的比例应达到30%才能反映高职院校对师资队伍的“双师型”及专业学术带头人占较高比例的客观要求,即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呈3︰5

5、︰2的“倒卵形结构”。但对高职院校统计数据分析,比例却不尽合理,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分别为26.7%和28.6%,皆低于平均值。①其中,教师中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资格所占比例仅为2.45%,副高专业技术资格的比例为26.15%。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比例略微偏低,初级专业技术资格比例有所偏高。职称结构不尽合理,主要原因是现行的职称评定政策不适应高职院校,存在培养目标与评审指标之间的矛盾。63.师资结构失衡。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以及专兼职比例结构不甚合理。公共课、专业课和实验实训指导教师比例失调,实践课教师数量偏少,且以年轻教师和低职称教师为主,实践能力和实训教学指导经验不足,影响

6、实践教学效果。教师主要来源渠道单一,总体学历层次偏低。高职院校对来自于企业和行业“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数量较少,新进教师大多来自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引进人员以满足公共课和基础课的教学需求为主,普遍存在专业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薄弱的情况。高层次人才和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人才较难引进。4.培养体系缺失。高职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与拓展,但目前高职教育尚未形成针对高职院校教师中的主导群体——“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系统专业发展链。一方面,缺乏完整的专业理论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实践技能培养体系不完善、不规范。同时,高职院校普遍生源较差,学生基础薄弱,

7、教师承受着比普通高校教师更大的工作压力。加之高职院校师资不足,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有机会到生产一线实践锻炼,自身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和水平得不到提高。高职教师培养体系、评价体系上缺乏实践适应性和创新性,对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和导航性较差。65.“双师”人才匮乏。虽然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但“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仍显不足。据调查,不少高职院校“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只占专职教师总数的39.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