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者接受理论视角论辜鸿铭英译本《论语》、《中庸》

从读者接受理论视角论辜鸿铭英译本《论语》、《中庸》

ID:8546984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1

从读者接受理论视角论辜鸿铭英译本《论语》、《中庸》_第1页
从读者接受理论视角论辜鸿铭英译本《论语》、《中庸》_第2页
从读者接受理论视角论辜鸿铭英译本《论语》、《中庸》_第3页
从读者接受理论视角论辜鸿铭英译本《论语》、《中庸》_第4页
从读者接受理论视角论辜鸿铭英译本《论语》、《中庸》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读者接受理论视角论辜鸿铭英译本《论语》、《中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读者接受理论视角论辜鸿铭英译本《论语》、《中庸》【摘要】译者对读者理解接受的观照关系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能否顺畅地进行,中西翻译史上有不少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都强调了关注译文读者的重要性。本文以辜鸿铭的英译本《论语》、《中庸》为例,从20世纪中期兴起的读者接受理论的视角来探讨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关键词】读者接受理论译者辜鸿铭期待视野策略和方法读者接受理论读者接受理论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主要阐述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强调读者对作品接受理解的意义,把创作过程和鉴赏过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

2、互为条件、彼此影响推进的完整的文学过程。它以姚斯(H.R.Jauss)、英伽登(R.Ingarden)和伊瑟尔(W.Iser)等理论家为代表,要求改变过去文学理论中的“作者中心论”,确立“读者中心论”,认为文本因读者的阅读而产生不同意义,而这些有个性的接受应受到重视。姚斯注重读者的接受对文本意义生成和文学史的研究方法的启示。他在《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一文中借用并提出以“期待视野”(horizonof5expectations)为基础的文学接受理论,系统阐释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对文学接受的重大意义。期待视野指读者在阅读理

3、解之前对作品的定向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由以往的阅读经验和记忆所决定的视野。主要有两大形态:以往的审美经验(对文学类型、形式、主题、风格和语言的审美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较为狭窄文学期待视野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对社会历史人生的)基础上形成的较为宽阔的生活期待视野。读者的期待视野既可能与其阅读实际一致,使其快速完成理解,也可能与其发生偏离或冲突,使读者的理解受到限制。因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受到作品的制约,又受到自身主观条件的制约,而这两种制约表现在审美的全过程。因而衡量一部作品的审美尺度就取决于“对它的第一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满足、超

4、越、失望或反驳”。姚斯的理论彰显了对作品审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读者接受的重视,强调读者接受的动态性特点。翻译活动旨在理解接受源语文本,不仅涉及译者对源语文本的理解接受,还关系译入语文本受众的理解接受。本文将从读者接受理论出发,以清末明初被世人称为“一代鸿儒”的辜鸿铭的英译本《论语》和《中庸》为例,浅析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读者接受理论浅析辜氏的翻译策略和方法5由于“接受屏幕”和“期待视野”不同,来自影响者的文学作品或现象在接受者的文化环境中会被选择、改造和重新定位,使其发生超越原先的文化境遇的畸变和新的生长。辜鸿铭的英译本

5、《论语》和《中庸》在创作之时充分考虑到这点。他在《论语》译序中称:希望那些有教养、有思想的英国人在耐心读过我们的译作之后,能够反思一下他们对中国人已有的成见,并能因此修正谬见,改变他们对于中英两国人民与人民、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态度。在《中庸》译序中,他进一步阐明其翻译目的:如果这本出自中国古代智慧的小书能有助于欧洲人民,尤其是那些正在中国的欧美人更好地理解“道”,形成一种更明白更深刻的道德责任感,以便能使他们在对待中国和中国人时,抛弃那种欧洲“枪炮”和“暴力”文明的精神和态度,而代之以道---并陈述他的翻译观点:“彻底掌握其

6、中之意义,不仅译出原作的文字,还要再现原作的风格。”这不仅表明辜氏对译文读者的高度关注,同时选择了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适应其意向读者的需要,即西方受过教育的普通英国人。辜鸿铭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这位“怪才”的背景使他熟黯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翻译特点。具体分析如下:1.语篇结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辜译:AdiscipleofConfuciu

7、sremarked,“Idaily5examineintomypersonalconductonthreepoints:Firstly,whetherincarryingoutthedutiesentrustedtomebyothers,IhavenotfailedinSecondly,whetherinintercoursewithfriends,Ihavenotfailedinsincertyandtrustworthiness;Thirdly,whetherIhavenotfailedtopracticewhatIp

8、rofessinmyteaching.”这段译文在语篇结构上选用副词“Firstly”、“Secondly”、“Thirdly”陈述孔子弟子的话,采用“概括——具体”的结构形式,符合译入语读者的思维模式,具亲切感,利于传播儒家文化。在《论语》和《中庸》里,辜氏大量使用“then”、“next”、“now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