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文性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

论互文性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

ID:8555770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01

论互文性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_第1页
论互文性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_第2页
论互文性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_第3页
论互文性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_第4页
论互文性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_第5页
论互文性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_第6页
论互文性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_第7页
论互文性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_第8页
论互文性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_第9页
资源描述:

《论互文性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互文性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一、引言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包括标识、指示牌、路标、公告、警示等等。(丁衡祁,2006:42)其被广泛地运用于各公共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卫生服务设施等,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来华的外国友人来说,英文公示语无疑是一种最便捷的信息载体,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外在语言、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经常会出现各种错误或不规范的翻译,不仅给外国朋友的吃穿住行带来诸多不便,更是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因此,对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深入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现今,该研究正倍受学术界的关注,在国内掀起一阵阵的研究热。二、公示语翻译

2、研究现状公示语的翻译研究在国外已有着较长的历史,早在1959年,Vinay&Darbelne两位学者就开始了对公示语的研究。(皮德敏,2010:131-134)在国内,较早关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是中国学者何自然。他于1998年主编了《社会语用建设论文集》,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公示语的英汉翻译及常见的语用失误问题。同在1998年,倪传斌和刘治也在《上海科技翻译》发表了关于标记语英译原则的文章。自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参与到该领域的研究。200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立项并资助了“汉英公示语翻译研究”,成立了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2005年9月该校成功召开了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

3、研讨会,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对于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研究。《中国翻译》则开辟了“公示语翻译”专栏,引领全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综观现有的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学术论文,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指出各公共场合中出现的公示语翻译错误,给予纠正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如常瑞娟的《公示语翻译失误及其翻译对策研究》,陈兰英的《杭州“窗口地带”公示语汉英翻译评析》等;第二,对公示语翻译研究现状的总结分析,如邹彦群、满颖孟、艳梅的《公示语翻译研究十年综述》,叶依群的《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等;第三,在理论的高度上探讨公示语翻译,如莫红利、金美兰的《目的论观照下的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杨永和的《我国公示语的社会语用

4、分析》,林克难的《“动态对等”译论的意义与不足》,邱智晶的《关联理论视角下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田希波,董家丽的《公示语翻译的互文性视角》等。从以上研究现状的总结来看,结合互文性理论探讨公示语翻译的文章相对较少。实际上,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研究存在的根本的契合,因为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性活动,故本文将从互文性理论出发探索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策略。三、互文性与翻译研究“互文性”这一概念是法国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从“复调理论(polyphony)”以及“文学的狂欢节化(thecarnivalizationofliterature)”中得到启发而提出的。互文性理论“认定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在

5、它以前的文本的遗迹或记忆的基础上产生的,或者是在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中形成的”。“互文性强调文本与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感应、接触、渗透、转移等作用。”(秦文华,2006:1-2)换句话说,“一个文本需要依赖其他文本而存在、而产生意义;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是网络式的,它们一前一后、紧密相随,相互衍生,相互暗指,相互包含,这便是互文性”。(李明,2003:6)互文性理论正式引入翻译理论是在英国翻译理论家哈提姆和梅森的着作《话语与译者》一书中。书中指出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研究存在的根本的契合在于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性活动。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领域之初主要对象是文学翻译,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6、,逐步渗入到了非文学(实用文体)翻译领域中,如广告、商标、报刊新闻、电影片名的翻译等。“翻译研究的互文性关注译文文本生成过程中的互文性因素,它旨在从文本、文体、语言、符号、文化、文学以及社会历史等方面阐释翻译现象,理解翻译活动。”(秦文华,2006:38)换言之,翻译不单单是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间的交换活动,而是“由不同的语言、文本、主体、文化、话语层面所组成的对话交流活动”(秦文华,2006:38)。与传统的翻译研究相比,互文性视角下的翻译打破了以原作为中心的局面,重视文本间的相互指涉关系。四、互文手法的分类蒂费纳﹒萨莫瓦约在《互文性研究》(2002:36-58)一书中将互文手

7、法分为从引用到抄袭、戏拟和仿作、合并/粘贴三大类:1.从引用到抄袭“引用、暗示、抄袭、参考都是把一段已有的文字放入当前的文本中。”在当前文本中用引号、斜体等方式作出标注的文字即为引文,如若没有留下任何此类标注,则为抄袭。该书还借用了阿尼克﹒布亚盖(AnnickBouillaguet)对引用、暗示、参考资料的定义,即为引用指“逐字逐句的、直白的借用”,暗示指“非逐字逐句的、非直白的借用”,参考资料指“非逐字逐句、但直白的借用”。2.戏拟和仿作“戏拟是对原文进行转换,要么以漫画的形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