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557766
大小:21.7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1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和《金属切削机床》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_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和《金属切削机床》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摘要: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就《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和《金属切削机床》课程建设中有关转变教学思想、整合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关键词:高职;机床;刀具;教学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日趋明显,已成为各地教育发展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由于高职教育办学时间短,教学改革涉及面宽,任务繁重,仍将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主要工作方向。《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和《金属切削机床》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
2、业的主干课程,其特点是既有理论性较强的部分,也有大量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教学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对教师也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师生的共同愿望,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形势的需要。一、转变教学思想7/7教学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如果对教学发展与改革的形势,对教学的过去和未来,没有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就只能安于现状,无法适应现代高职教学的需要。近十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规模迅速扩大,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功不可没。我们应该看到,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但它又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
3、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阶段,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这就使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在类型上区别开来。高职人才的培养应走“职业型”、“实用型”的路子,而不能以“学术型”、“理论型”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高职的教学与普通高校不同,不应过多强调其知识的系统性、逻辑的合理性、思维的严谨性,而应将其作为实践课的工具课,并为学生提供文化素养和就业后满足岗位职责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师要摒弃惟“我”独尊的潜意识,树立服务观念,教学生之所需,教学生之能用。基于此,高职教学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少而精”的原则。教师必须树立
4、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确立淡化系统性与抽象性、注重操作性与实用性的教学基本思路。因而,教学的任务就是:在学生拥有必备的高中知识基础上,紧紧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按需决定教学内容,使其内容结合专业,突出知识的应用性,突出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7/7教改的关键是教师,在更新观念的前提下,还要克服在教学中多方面的认识误区和行为习惯,要不断探索和总结,在探索中求新,在总结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虽然不能超越现有的教学规范,另搞一套。但却可以在各种教学环节中,积极地想办法,出新招,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例如在教学内容上,虽有教材
5、但又不能拘泥于书本,照本宣科,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收缩与延拓;在教学手段上,要不断更新,要由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形式向多元化教学形式过渡,学习和掌握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二、整合教学内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是: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要求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理论教学中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比较突出,必须对相关课程和内容进行整合。《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和《金属切削机床》两课程内容联系密切,具备整合的条件。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对现行教材
6、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一)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应调整7/7从有利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出发,重新审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和《金属切削机床》的知识结构,对教材的各部分内容的多少、顺序安排、作用与地位、衔接和影响等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整合后的知识体系在结构上包括三大板块:金属切削原理部分、机床部分和刀具部分。在内容安排上,金属切削原理部分应删减切削过程基本理论中的较难理解或机理尚不十分明确的部分,突出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的内容;现行教材机床部分均包括机床概论和机床设计两大部分内容,从高职学生培养目标考虑,整合后的机床部分可将机床设计部分的内容
7、删除,同时适当增加应用性强的内容,如机床常见故障与维护等;刀具部分内容应删除刀具角度换算及刀具设计部分的内容,增加刀具选用和应用实例方面的内容。这样调整以后的内容降低了难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同时加强了实践性较强内容的教学,符合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二)教学的内容应与时俱进7/7由于各种原因,使得现行教材内容始终滞后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应用。因此教学的内容应该更新,要能体现时代发展的气息,及时补充学科发展和应用的最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贯彻“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改革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求知欲,这是课程建设与改
8、革的需要。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和应用的最新动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捕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