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康德美学提出的挑战

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康德美学提出的挑战

ID:8566945

大小:2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01

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康德美学提出的挑战_第1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康德美学提出的挑战_第2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康德美学提出的挑战_第3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康德美学提出的挑战_第4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康德美学提出的挑战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康德美学提出的挑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康德美学提出的挑战  摘要:“日常生活审美化”即用审美的眼光和态度面对生活,将生活用艺术的特质和品性演绎、诠释。在美学史上,康德主张美的本质是主观的而且是纯粹形式的,他认为一个事物被称为美的,并不在于该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是它符合主体的某种形式,从而引起了主观上愉快的美感享受。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无功利;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28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代欧美文化研究中的热点专题。简而言之,“日常生活审美化”

2、即用审美的眼光和态度面对生活,将生活用艺术的特质和品性演绎、诠释。对于这一课题我们更多的关注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给审美活动和美学思考到底带来什么新的东西,这些新的东西对曾经一度主宰美学理论的康德美学究竟又提出了怎样的挑战呢?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  文化和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通常扮演着文化的探路者这一角色,当前,“日常生活审美化”已成为文化发展的趋向。“日常生活审美化”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涵义,一是表层的审美化,另一种为深度的审美化。  表层的审美化即对日常生活的感观层面进行美化

3、,即从对人的着装进行修饰美化,到对建筑物进行设计、装潢,以及对物品的装饰及美化等,无论从身体、空间,抑或物体中都呈现出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意象。日常生活中的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从人类自身来说,美发、美甲等美体手段,让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通过消费活动实现了对自身由内至外的审美改造。  深度的审美化即透过事物的表象,直达人的内心深处,文化的外在转变会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度的审美化则无可避免。深度的审美化对于不同的人群,会显现出不同的特质。对于精英这一类人来说,深度审美化可以视作为一些哲学家们对审美生活的追求和向

4、往。他们认为“审美满足、自我丰富和自我创造,不仅可以通过生活中实际试验来追求,而且能通过采用‘新的道德原则反省语汇’8的更胆怯的选择来追求,以用一种更为新颖的感观和手段对我们的行为和形象进行重塑”。从大众文化视角来看,深度的审美与拟像文化密不可分,拟像文化兴起的过程,同时也是大众对文化从认知、接受到被其改造的过程。日常生活深度审美化集中体现在拟像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碰撞、融合,由表及里,由外及内的对人类进行着改造。这样,拟像与真实两者之间,在审美视阈下界限越发模糊,当地文化现实向超现实平缓过渡,不但真实变为超现实中的沧海一粟,想象与真实之

5、间对立的关系也被化解。当拟像以其强大的渗透入融入到文化生产各个环节中时,生活中触手能及的真实点滴,都会冠以审美符号,由外及内的展现美的一面。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康德美学提出挑战  1、挑战一:“生活实用的审美化”VS“审美非功利性”8  在“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里,在《判断力批判》中获得最终定性的“审美非功利性”观念,首当其冲受到了置疑。“审美非功利”是指主体淡薄功利,仅以审美的视角感知对象。其本质的核心在于主体对于功利的舍弃与淡薄,即对审美的对象显示出的品质和质量并未在意,而是将侧重点放在审美的形式。由于审美附加以非功利的特质,

6、因此当美与艺术碰撞、结合时,艺术才能真正独立,与技术活动彻底分离。这一观念之所以能够产生,与当时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理念以及社会趣味密不可分。因此康德美学素来拒绝平庸,将高贵进行到底,其美学理念的以“文化分隔”与“趣味批判”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康德美学产生的时代对文化尤为推崇,已近上升到神圣的地位,因此,“非功利审美”体系的构建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法性。但在传统社会中,各阶层等级十分分明,高贵与庸俗具有明显的分界,艺术仅为少数高贵的人拥有、欣赏,平民等级的阶层甚至无法窥探到艺术的一角,其结果就是艺术与生活完全脱节。当前,随着经济时

7、代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艺术形象借助先进的文化工业,以大众用品的形式展现在生活中。大众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的消费艺术,无论何种艺术形态,都能够经文化工业加工成为生活用品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大众审美观忽视或拒绝‘轻率’(facile)介入及庸俗(vulgar)愉悦的排斥,这种排斥是偏爱形式经验的基础……大众审美判断源于这样一种‘审美观’,它恰好是康德审美观的对立面”,大众审美观与康德美学形成了直接的对比关系。  这种大众审美观的实用性取向,更显现在艺术在生活中的融入。虽然艺术为审美提供了可以发展的土壤,但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8、,马期洛需要理论无处不在,在生理、安全、8情感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之后,需求就会上升到审美的层面上来,审美与伦理学的附属关系日渐脱离,代之以更加生活化、大众化的审美趋向。美藏匿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