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整理总结》word学案2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整理总结》word学案2

ID:8577897

大小:5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02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整理总结》word学案2_第1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整理总结》word学案2_第2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整理总结》word学案2_第3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整理总结》word学案2_第4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整理总结》word学案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整理总结》word学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案装订线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整合[知识体系构建]孔子的思想哲学思想:核心:“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民本思想)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时习之”“当仁不让于师”教育贡献: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即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文化贡献: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孟子“亚圣”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伦理观:性善论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宋明

2、理学政治主张:仁政、礼法并重,以德服人。“君舟民水”说(民本思想)荀子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伦理观:“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道家:老子和庄子: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哲学思想:“道”是世界本原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法家: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变法革新、严刑峻法统治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封建经济兴起(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出现)百家争鸣原因②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③私学兴起,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表现:

3、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形成百家争鸣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中国文化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特点: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思想创立新儒学思想加强君权:提出“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伦理道德: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汉武帝推动儒学的措施:①肯定新儒学思想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③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体系④儒家经典成为教科书意义:从汉代始,儒学处独尊地位,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宋朝程朱理学形成:宋朝:儒

4、、道、佛融合为新儒学——理学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南宋的朱熹(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明朝陆王心学观点:“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和理伦道德直接联系,“人伦天理本为一”;“存天理,灭人欲”(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陆九渊、王阳明观点:世界本源是人心;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宋明理学的影响积极方面:①理学是宋明儒

5、学主流,在政治、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②强调道德修行,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消极方面: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片面强调“重义轻利”明清之际儒学继承与批判批判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明末李贽的“异端”思想批判程朱理学,否定“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否定“天理”的存在三大进步思想家①政治上,批判封建君主专制。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③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评价: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

6、向衰落背景下产生,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唐甄: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唐甄对“官”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要点归纳]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春秋时期创立: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奠定了儒学的思想基础。“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人际关系。(2)战国时期发展: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代表。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还主张“

7、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荀子最早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水喻民,以舟喻君,强调民心的作用。主张自然运行有规律,要“制天命而用之”(3)西汉时期形成: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他主张“君权神授”,宣扬皇帝是上天的儿子,主张“大一统”。他的学说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被汉武帝所采纳。从此,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儒家学说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4)两宋时期“理学”成为主要的哲学思想。“二程”和朱熹在继承儒学的基础上,吸收

8、佛、道两教的某些思想,逐渐确立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儒学理论体系,即理学。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主张,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辩护。(5)明清时期空前强化又受到冲击,明清两代,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①明朝中叶,王阳明在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的基础上提出“内心反省”,以“致良知”的主张,即心学,形成了儒学发展史上继宋代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②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