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3课《凉山之最》教案

2016秋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3课《凉山之最》教案

ID:8595399

大小:1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2

2016秋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3课《凉山之最》教案_第1页
2016秋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3课《凉山之最》教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6秋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3课《凉山之最》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凉山之最教学目标:能学会演唱四川民歌《凉山之最》及听赏表现形式不同的同名作品,并将感受写下来。教学重难点:聆听感受《凉山之最》配器的魅力,了解四川彝族。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引出民歌主题。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我们有万里长城,长江黄河,56个民族团结一家,安定祥和,因为受生活地域性和风俗人情的影响,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歌唱风格,我们把各民族间带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歌曲称为民歌。2、了解民歌种类:劳动号子: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直接服务于劳动的歌曲。它的音乐大多坚实有力,粗犷豪迈,歌词一般比较简单,但节奏感强,劳动者可以随着节奏调整身体的协调性。也是在民歌中产生最早的

2、一种。比如民间的“打夯歌”、“划船歌”等等。山歌:产生于山野劳动和辽阔宽广的大自然环境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较为热情奔放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代表作品有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等。小调: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这种类型是流传最广泛、普遍的一种形式。小调歌曲大都抒情细腻、婉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江苏等地的“茉莉花”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二、新课教学1、学生听赏四川民歌《凉山之最》。2、作品介绍简介彝族。3、分段欣赏。4、全曲欣赏《凉山之最》,谈谈自己的感受。三、拓展延伸1、介绍四川彝族的风土人情。2、欣赏彝族其

3、他歌曲。3、课堂总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