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3《两极格局的结束》word学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3《两极格局的结束》word学案

ID:8600921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2

人教版历史选修3《两极格局的结束》word学案_第1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3《两极格局的结束》word学案_第2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3《两极格局的结束》word学案_第3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3《两极格局的结束》word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选修3《两极格局的结束》word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选修3LS—2011-02-20第四单元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导学案编写人:胡兔福编写时间:2011.05.25班级组名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战略防御计划;美国对苏联加强宣传攻势;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中导条约”;布什政府的对苏策略;戈尔巴乔夫的对内改革;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2.能力培养: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同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重点难点】重点: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如何认识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影响之一,对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难点:探究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影响及美苏关系发展历程的启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用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解决问题。【知识链接】从20世纪50年代美苏争霸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美苏关系的变化和特点、冷战结束的原因、它给人们哪些启示?今天我们学习这一内容。【知识导学】知识点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知识梳理】A级1,里根的“新遏制”政策的背景与对策从美国方面的政策来看,1981年上台

3、并连任至1988年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对美苏关系及双方地位的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任期内,美国与苏联的关系表现为从强硬对抗到更多利用“缓和”局面使苏联自身发生转变的两个阶段。里根执政之初提出了“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在军事上提出“灵活反应战略”,目的是在美苏争夺中重新夺取军事优势,使美国具备同苏联打各种形式、规模的战争的能力。1983年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目的是凭借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提高核威慑力量,造成对苏联技术和经济的压力,以技术竞争代替数量竞争,利用高科技

4、拖垮苏联。此时,苏联则希望以国家首脑的高级会晤谋求双方关系的改善。但里根对此没有兴趣。恰在里根的第一任期内,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像走马灯似地频繁更迭。这让里根有了很好的借口──他没有谈判对手。里根在1981年1月取消了自尼克松以来延续12年的苏联驻美大使进入美国国务院可以不走正门,并可单独会见美国国务卿的特权。这一行动恶化了美苏关系。同时,里根政府还特别针对苏联展开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第一阶段的严重对抗持续了4年之久。1985年里根第二任期内,双方关系逐渐改善。美苏由以军事竞赛和对抗为主进入以综合国

5、力较量和对话为主的时期。这主要因为80年代美国的大规模扩军使政府背上巨大的财政包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继续对抗已力不从心。2,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背景及内容从苏联方面来看,全球争霸所造成的国内经济衰退使苏联实力大大落后于美国。面对严峻现实,1985年3月上台的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的“新思维”。强调在核对抗时代,“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和平共处在今后,特别是在核时代,已经成为全人类生存的条件”,“不把任何一个国家和任何一国人民当作敌人来对待。”他提出美苏两大体系只能和平竞赛、和平竞争。这一

6、方面是借此减轻由于过度扩张带来的重负,同时也希望以温和的行动赢得美国的支持。3,美苏缓和的表现在这种思想主导下,苏联的对外策略和措施发生了转变,即为放弃争夺、裁减军备、全面收缩、改善关系、放松控制。【思考探究】B级1.戈氏新思维“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导致(C)A.美国放弃核战略B.用人性论麻痹了西方国家C.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瓦解D.缓和了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2.美苏争霸中美苏关系的变化说明(A)A.军事发展要以经济为基础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和平共处C.只要存在大国就一定有争霸战争D.苏联争霸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知识点

7、二冷战的结束【知识梳理】A级1,美国布什政府对苏政策1985年苏联开始了改革进程,在经济改革中遇到了近70年旧体制形成的巨大阻力,改革停滞不前。戈尔巴乔夫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旧政治体制的阻碍,于是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民主化”和“公开性”原则。1990年苏共二十八大正式确认“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党的理想,实行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建立总统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抛弃了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降低,国家经济衰败。而政治上的“多元化”和多党制则更削弱了共产党的地位,败坏了共产党的威信,最终导致社会动荡、政治失控和民

8、族分离运动的加剧。2,东欧剧变对于东欧各国,戈尔巴乔夫的态度是“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选择适合本国社会制度的主权,对他国人民这种主权的尊重是欧洲正常化过程最重要的先决条件。”苏联对东欧的“松绑”和美国长久以来对东欧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终于导致1989年的剧变,各国共产党纷纷下台。特别是民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