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比热容》word学案2

2018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比热容》word学案2

ID:8605967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3

2018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比热容》word学案2_第1页
2018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比热容》word学案2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8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比热容》word学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3比热容(2)-----热量计算导学目标:1.利用比热容的概念,推导热量的计算公式。2.利用热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重点:热量的计算。难点:正确利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吸热或放出热量。导学方法:理论推导法、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质量为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J。2.如果用Q吸表示吸收的热量,用表示比热容,用m表示质量,用t0表示原来的温度,用t表示后来的温度,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________;计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公式:。3.质量为2kg的水

2、,温度升高了5℃,则水吸收的热量是J。课堂导学1.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质量为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J。2.质量为0.1kg铝块温度升高5℃吸收的热量是440J,则铝块的比热容是。3.如果用Q吸表示吸收的热量,用表示比热容,用m表示质量,用t0表示原来的温度,用t表示后来的温度,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________;计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公式:。4.质量为2kg的水,温度升高了5℃,则水吸收的热量是J。5.质量为2kg的铜,温度降低了5℃,则铜块放出的热量是J。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将质量

3、是0.5kg的水加热,从20℃升高到6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C水=4.2×103J/(kg•℃)】A.4.2×104JB.1.26×104JC.8.4×104JD.8.4×107J2.一个电热壶内装有1kg的水,把这些水从20℃加热到70℃,温度升高了℃,水吸收了J热量。3.体积为0.1m3、热值为2.1×107J/m3的某气体燃烧放出的热量是J;若这些热量全部被温度为20℃、质量为10kg的水吸收,则水温升高的温度是℃。【c水=4.2×103J/(kg•℃)】4.在农村建设中正大力推广使用瓶装液化气。如果每瓶中装入12kg液化气,液化气的热值是4

4、.2×107J/kg,则每瓶液化气全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J。若放出的热量有40%被利用,在标准大气压下可把kg的水从20℃加热到沸腾【c水=4,2×103J/(kg•℃)】5.用凉水冷却滚烫的鸡蛋,鸡蛋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这是通过方式改变鸡蛋的内能;如果水的质量是1kg,初温为20℃,鸡蛋取出时水温为30℃,水吸收的热量是J。[C水=4.2×103J/(kg•℃)] 6.人们选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这样做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__较大。一汽车水箱中装有5kg的水,当温度升高200C时需要吸收____________J的热量。(C水=4.

5、2×103J/(kg·0C)。7.一个塑料瓶装有500ml水,则所装水的质量为____g,把它放置在太阳底下1小时后,水温由10℃升至30℃,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J。8.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吸收8.4×104J的热量,温度升高20℃,它的比热容为多少J/(kg·℃)?参考答案:课后反思参考答案:课前导学:1.1、1、4.2×103。2.Q吸=cm(t-t0)、Q放=cm(t0-t)。3.4.2×104。课堂导学1.1、1、4.2×103。2.Q吸=cm(t-t0)、Q放=cm(t0-t)。3.0.88×103J/(kg•℃)。4.4.2×104。5

6、.3.9×103。课堂练习:1.C。2.50、4.2×105。3.2.1×106、50。4.5.04×108、600。5.热传递、4.2×104。6.比热容,4.2×l05J。7.500,4.2×104。8.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