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毕设论文)

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毕设论文)

ID:861649

大小:1.31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7-09-21

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毕设论文)_第1页
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毕设论文)_第2页
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毕设论文)_第3页
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毕设论文)_第4页
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毕设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毕设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地学疆外综合实习报告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专业班级:地理信息系统09-3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习时间:2012年6月一、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基本概况1.1实习时间2012年6月17日至2012年6月28日,历时11天。1.2实习地点(路线)乌鲁木齐→西安→昆明→大理→丽江→攀枝花→成都。1.3实习目的1)获得基本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功效。2)使我们通过收集第一手资料,使我们对中国西北部、西部、西南部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并了解中国西北部、西部、西

2、南部之间的区域差异,印证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3)在自然地理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观察和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能力。理解自然地理学各个要素之间、各个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为继续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教学工作以及组织、指导课外地学小组活动打下必要的地理学基础4)通过对对实习区域的自然资源、人文风情、经济发展状况的进一步了解,更加全面的认识到了实习地区人地关系的相关问题。5)使自己在思想上得到锻炼,增强热爱地学科学的感情,巩固从事地理专业的思想,并培养他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的风尚。1.4实习准备召开实习动员会,了解野外综合实习目的意义、实习计划

3、、实习线路和主要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和实习纪律、成绩考核等;查询、检索实习沿线和主要实习地区有关实习内容;认真阅读、分析《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指导书》,熟悉实习沿线和主要实习地区实习内容;听相关专题讲座,确定实习报告专论部分选题;借相关实习用具,准备一些野外实习必备的急救药品等。1.5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6月17日~6月28日)17-19日:乌鲁木齐→西安,19日入住西安。主要内容:参观博物馆,雁塔广场。了解西安人文特征。20日:退房,离开西安。主要内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调研,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观察和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景观。20-22日:西安→昆明,直接到达石林公园。主要内容:喀斯特地貌;

4、喀斯特生态环境特点(含土壤、植被);喀斯特湖泊等。22-23日:昆明→大理。主要内容:大理古城(规划、建筑、文化)专业调研。23-26日:大理→丽江,23日到达丽江,住丽江古城。主要内容:丽江古城(规划、建筑、文化)专业调研。问卷调查,头脑风暴。26日:丽江→攀枝花。主要内容:沿盘山公路,欣赏沿途自然景观,了解云南省与四川省之间景观变化。26-28日:攀枝花→成都。27日到达成都,入住。主要内容:观察成都市区的建筑布局及商业分布情况。参观青城山和都江堰。了解中国第五大名山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四川山地特征,通过都江堰了解中国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四川省的水文特征。1.6实习方法1)在进行野

5、外实习前,发放实习报告指导书,并召开实习指导动员会,让学生明白实习的具体任务和预期目标;学生据此准备实习内容;2)沿途观察并记录实习线路中有价值的地理信息;3)在实习地点进行实习内容的初步搜集、分析、整理工作;4)每天根据实习地点的具体情况完成500字以上的实习日记;5)在主要实习城市召开专业讨论(头脑风暴);6)学生撰写3000字以上的实习报告。二、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2.1陕西省2.1.1地理位置陕西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甘肃、宁夏,南抵湖北、四川、重庆,北接内蒙,是中国毗邻省市区最多的省份。

6、本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南部属秦巴山地,中部为号称“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冲积平原。总体趋势南北高,中间低。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华山等。以秦岭为界,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黄河流经东部省境,渭河为黄河最大支流;并有无定河、泾河、嘉陵江、汉水等河流。2.1.2地质构造陕西省由南向北存在着鄂尔多斯地台、渭河地堑、秦岭褶皱带、大巴山过渡带等四个地质构造单元,构成陕西省的地质构造基础。鄂尔多斯地台是中朝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陕北高原位于该地台的东南部。地台基底由前震旦系的变质岩构成,盖层很厚,由震旦纪以来的不同时代的研习组成,无岩浆侵入。盖层中二叠纪以前的岩系主要为海相沉积,二叠纪及其以后的岩系为陆

7、相沉积,表层为第四级的黄土和沙漠。渭河地堑也称为中断陷盆地,是中朝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北以北山南侧大断裂与鄂尔多斯地台相接,南以秦岭北坡大断裂与秦岭褶皱带相连。基地构造单元在宝鸡、陇西一带,主要为中生界白垩系岩层,宝鸡以东主要为太古界、元古界的岩系。盖层为第三系的红层、第四系黄土和河流冲积物。秦岭褶皱带分为三部分:北部最古老的岩层是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上覆巨厚的古生界沉积岩,岩浆活动发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