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必修一《勾践灭吴》课堂实录

北京版必修一《勾践灭吴》课堂实录

ID:8620453

大小:2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3

北京版必修一《勾践灭吴》课堂实录_第1页
北京版必修一《勾践灭吴》课堂实录_第2页
北京版必修一《勾践灭吴》课堂实录_第3页
北京版必修一《勾践灭吴》课堂实录_第4页
北京版必修一《勾践灭吴》课堂实录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版必修一《勾践灭吴》课堂实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会陈经纶中学实习队 徐徽  第一课时  板书课题,强调本文的出处,提示标划文学常识。  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通过对《烛之武退秦师》的学习是否对春秋时期中国的政治格局有一个初步认识?  生:有。  问:是怎样的?(学生沉默)  引导:是和平安定的?还是战乱的?  学生齐答:是战乱的。  出示“春秋时期诸侯形势图”的投影片,介绍时代背景:当时原本统一着中国的周王朝衰落,诸侯势力兴起,相互讨伐战争,争夺土地和资源,黄河流域一带就有齐、宋、晋秦、楚等多个大诸侯国争霸,中原大地可谓狼烟四起。而在长江

2、下游东南沿海地区也有两个国家不甘示弱,争得不可开交,他们是吴国和越国,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来看看吴越两国的争霸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交代吴越战争的由来:吴王阖闾曾经打败过吴国西面强大的楚国,一心想向中原地区扩展自己的势力,当诸侯的首领,可是其南面的越国也一天天强盛起来,不断第派兵骚扰吴国的边境威胁到吴国的后方,使它北上争霸受到严重的牵制,吴越两国的仇怨摩擦从此就一发而不可收了。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阖闾就趁着越国的国丧带领其子夫差攻打越国。然而,阖闾在这一仗中被砍掉了一个脚

3、指头(学生笑),这一伤说轻一轻,说重又不重,可阖闾老了,受不住伤痛折磨很快就死去了(学生兴奋)夫差发誓报酬,在前494年又与越军在夫椒这个地方打了一仗,杀得勾践只剩兵五千,退居会稽山上,此时越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情况危急,我们的课文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提问:在这种局面下,勾践有否因惨败而一蹶不振,坐以待毙呢?(齐答:没有)     引导:那我们看看他有什么进一步的举动:“乃号令……”,可见他正积极着手招揽人才为他出谋划策,而且还有优厚的待遇呢!“共知越国之政”不就几乎等于说“分半壁江山给

4、你”吗?!看来这对于有政治抱负、想建功立业的人是个不可多得的良机呀!结果有没有被吸引出来?  齐答:有。  问:这个人是谁?  齐答:大夫种。  对了,大夫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大夫种主动出来进见勾践了,我们看看他说了些什么,请齐声朗读一下文种的话。  学生朗读,结束串讲文种这段话。  提问:请一个同学找出这段话中心句,即这个句子要表达这段话中心的意思,看看文种在论述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甲答:“无乃后乎?”  引导:那是什么“太迟”了!什么“后”?  学生甲:求谋臣。  引导:那么讲求谋臣道理最

5、明显的应是哪一句呢?  学生甲:“然谋臣……不可不养而择也。”  对了!就是“夫虽无……养而择也”这一句,论述的就是一个国家求谋臣应该未雨绸缪的道理。那么他论述的时候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呢?  学生齐答:比喻。  问:对,还有没有呢?夏则……冬则……旱则……(提示)  学生某答:排比。  引导:对了。那么我们看,既然勾践已经在求谋臣了,文种还来大讲求谋臣的道理是不是很多此一举而无关痛痒呢?  齐答:不是。  唔,大家都觉得不是,那么他究竟用意何在呢?  (学生作思考状)他的话是不是婉转地责备了

6、勾践不能早一点……  学生接话:“任用贤才。”  对了,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上一课,文种是不是也和烛之武对郑伯一样在发怀才不遇的牢骚呢?  学生齐答:是。  是吗?我们来分析一下是不是?我们知道,文种是主动来进见勾践的,主动进见勾践难道就是为了发发牢骚而已吗?  学生回答:不是。  显然不是。我们看看他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侃侃而谈,镇定自若。而且还敢责备他的君王。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候,什么人能做到这样啊?  个别学生轻声答:有能力、有志之士。  是有才能、有办法退吴的人是吧?看来文种就是想要勾践看出这

7、一点,赏识和重用自己的呀。那么勾践看穿了他的心思没有呢?  齐答:看出了。  我们看看勾践是怎么回应的,请一个同学翻译他的话。  学生翻译后,讲清楚“何后之有?”这个倒装句,用不紧不慢的语调摹仿勾践这句话。  引导:又是一个镇定自若!一个谋臣临危不惧,再加一个国君处变不惊,看来这个国家是有希望了。看他们两个人怎么做——“执其手而与之谋”,是谁执谁的手啊?  学生齐答:勾践执着文种的手。  对,看来勾践真的看出了文种的才华,要重用他了。可是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了,大家想想,通常一个文居万人之上的君王若

8、被一个小小的大夫公然责备了是不是早就火冒三丈了,对这个犯上的家伙肯定是轻则处罚、重则处斩了?  齐答:是。  但勾践对文种不但不生气,而且还表示了充分的信任。十足的亲热,这是为什么?  学生在下面议论。再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勾践东山再起以后还会实现他当初:“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的诺言吗?  几个学生答:不会。  为什么不会?“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难道不应该实现诺言吗?  学生议论纷纷。  好,这个问题我们暂先不讨论,我们先看看课文他们究竟商量出了什么对策,请同学们在原文找答案,请一个同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