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3课《春》word教案

2016秋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3课《春》word教案

ID:8649177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4

2016秋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3课《春》word教案_第1页
2016秋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3课《春》word教案_第2页
2016秋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3课《春》word教案_第3页
2016秋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3课《春》word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6秋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3课《春》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春》教案桓台县世纪中学孙飞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朗读、背诵,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3、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1、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抒发感情的方法。2、结合课文实例,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是本文教学的难点。难点突破: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2、以文中春草图为重点,在老师指导

2、下对春草图作示范分析,学习春花、春雨图时,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分析。3、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细细品味本文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老师参与其中,不要作过多分析。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课前用多媒体播放春季景色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放松情绪并激发爱美情怀。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了一幅幅美景,不难看出,春天是美好的,她的美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于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挥毫泼墨,描绘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抒情散文《春》,一起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美。二、出

3、示目标(学生齐读)1、熟读课文,掌握字词。2、了解文章写作思路及文章的主要内容。三、检查预习1、文学常识——朱自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本文是他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2、字词朗润 酝酿 卖弄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舒活欣欣然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 花枝招展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给学生一段时间再读文章)1、本文的结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1)盼春 第二部分(2-7)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

4、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赞春2.绘景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 讨论解决(不求答案唯一):作者绘春天优美之景,抒赞美春天之情,充满诗情与画意。五、合作探究1、春天的草。⑴“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⑵“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⑶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第二句——长势喜人,面积大。⑷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

5、什么要写呢?参考: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间接描写)⑸拓展:你能给这幅春草图配一句古诗吗?参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2、春天的花。⑴齐读(要求:思考“写春天的草作者用了拟人,那么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⑵评价朗读。⑶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参考: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⑷写树上的花,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参考:先写树上的花竞相开放。再写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从视觉)。接着写花的香(

6、从嗅觉、味觉)。⑸写春草用了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花用没用这种方法呢?参考:用了,用想象中秋天果实的丰收,和现实中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蝴蝶的多来衬托花多、花艳、花香。⑹这段里面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例子。参考:拟人、排比、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⑺拓展:你也来给这幅春花图配一句古诗。参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六、小结七、课堂检测八、作业1、背诵课文。2、按预习提纲预习《春》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导入复习导入,听写上节课的字词与文学常识二、出示目标1、学习本文刻划景物

7、的方法2、学习本文修辞方法的运用能背诵课文三、合作探究(接着上节课的内容)1、春天的风。(1)、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柔和(触觉)(2)、作者除了用到了触觉,还从哪些方面不定期写春天的风?——嗅觉、听觉。(3)、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2、春天的雨。(1)、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2)、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排比(3)、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4)

8、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3、春天的人们。(1)、以上几幅图都是写景,那么春天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春,感受春的美丽。(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起的?——从“风筝”,引到了孩子,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3)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