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五下《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word教案

语文a版五下《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word教案

ID:8656071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4

语文a版五下《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word教案_第1页
语文a版五下《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word教案_第2页
语文a版五下《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word教案_第3页
语文a版五下《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word教案_第4页
语文a版五下《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word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a版五下《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共案备课人授课人授课时间授课题目第二单元(1、2、3课时)5、古诗两首(三课时)学习目标1、背诵两首古诗,对重要词句能够默写。能借助字典或联系生活弄清诗中词句的意思。2、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意,感悟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喜爱之情。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的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目标分析教学重点: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感悟诗的意境。教学难点:理解诗中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联系生活获得启示。突破难点的主要方法:熟读寓

2、言故事。课前准备课件。教与学设计(共案)目标落实教学生成(个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5’1、启发谈话:前几天我去公元玩时,发现了很多“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类似的情景你们碰到过吗?2、介绍相关知识:在公共场合,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是素质低下的表现。然而在古代,这却是文人发表作品的一种途径。古代的酒楼、驿站以及寺院等地,通常会有一处粉刷的很好的墙壁,专供文人墨客题咏留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宋代诗人苏轼留在一座寺院的墙壁上的。(板书课题)3、揭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在说出类似现象的同时,流露出谴责之意。仔细听讲,了解相关知识,

3、兴趣昂然。看课题,对照问中的注释讨论题意。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0’1、展示挂图,介绍图中我国最有名的山峰之一——庐山。提问:看了这幅画,大家对庐山有怎样的印象?2、提出自渎要求:我们来看看作者严眼中的庐山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形。请大家朗读课文,对照着注释,试着翻译,划出不理解的词语。3、指导翻译,组织学生互评,看是否把诗中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说了出来。三、体会诗境,感悟道理。12’1、配乐朗读古诗。思考:作者是站在一个地方在观察庐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引导学生由诗中具体的字来体会作者的观察地点。3、引导学生借助动作来理解“横看成岭

4、侧成峰”:让学生张开手,从正面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板书:横看:多座山峰侧看:一座山峰4、引导想象“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画面,归纳板书:远处:崇山峻岭,连绵起伏近处:一座或几座山峰高处:大大小小的山头在云间浮现低处:悬崖峭壁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多半会想到庐山的雄伟,比如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山峰等。结合挂图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形成对古诗的初步印象。听教师朗读,思考问题。体会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会看到不同的模样。想象庐山“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画面,并用语言描绘出来。通过谈论感受,诗人不管在哪个地点看,都能看

5、到庐山的一部分,因而见不全它的真面目。5、组织讨论、交流:庐山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始终看不出庐山的真面目?从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6、启发谈话:“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例子说一说。四、指导朗读,背诵古诗。8’1、鼓励背诵:组织竞赛,看谁背的快,背的准。2、播放音乐,随音乐朗读。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解题。3’1、引导学生从生平、诗歌风格和著名作品等方面把握陆游的情况。出示课题,提问:山西村是什么地方?二、熟读课文,知晓大意。12’1、将古诗全文抄在黑板上,安排学生自读。2、安

6、排小组读诗,交流字词。3指导翻译。三、深入研究,破诗明理。15’1、播放音乐,让学生读课文。2、组织讨论:从诗的前两句能看出什么?诗的前两句说的是农家的待客之道,后两句说却突然转向写景,是不是很突兀?3、鼓励学生描述村子的景象和村民们的生活。4、启发谈话:结合实际谈谈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解。四、指导背诵。5’讨论后明确: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反复朗读,争先恐后地背诵。明确:山西寻和我国的山西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自读古诗,借助工具

7、书等弄懂相关字词,理解诗文意思。随音乐齐读课文,体会农家的淳朴热情、乡间的风光习俗,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根据这的体会理解,并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诗句,学会正确认识和棉队生活中的困难。在音乐声中齐背课文。1、鼓励背诵,看谁背的又快又准。2、播放音乐,让学生随音乐背诵。第三课时  一、我会查字典“不识”的“识”字,音序是(  ),字义是(    )。“腊酒浑”的“浑”字,部首是(  ),字义是(    )“山重水复”的“复”字,部首是(  ),字义是(    )。二、我知道《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代诗人(    )。《游西林村》

8、的作者是(  )代诗人(    )。三、我会默写《题西林壁》四、我懂得了下面诗句的意思,还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能借助字典或联系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