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4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4

ID:8664933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4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4_第1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4_第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4_第3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4_第4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4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语者说(13):一曲科学技术史上的神话——《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我解读】《奇妙的克隆》是我国著名遗传学专家谈家桢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奇妙的克隆》既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也让我们体会到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能让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本文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收集、筛选、利用课内外信息,理解文章说明的思路,认识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并体会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概括地说,就是要解决本文作为科学小品文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科

2、学性与人文性共融合的两种关系。一、巧妙明晰的说明结构从说明文的结构看,全文是“总分”结构。先看总标题“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关神奇的克隆技术的知识介绍,以揭开"克隆"的秘密,是说明的中心;再看四个小标题:克隆是什么、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绵羊"多利"、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从说明文的顺序看,先说先天克隆现象,诠释什么是克隆,然后说明克隆的实验,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绵羊‘多利’”是逻辑顺序中的递进关系:以鱼类、两栖类克隆的实验成功为基础,科学家又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哺乳类,才

3、有了“轰动”世界的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了福音,相对三个小标题的内容而言,也是逻辑关系。独立看“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这一节没有以时间顺序来写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两条线索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说明效果。四个小标题,从不同角度支撑总标题,使全文内容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二、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作者为了

4、说明“克隆”,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作引用等。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例如在“克隆是什么”一小节里,首先从我们容易理解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写起,“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这样就把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从词源上追溯“克隆”的原意,让我们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的含义。紧承前文,文章对克隆的介绍又进一步,从植

5、物“克隆”写到动物的“克隆”。又引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来作结,把科学技术写得趣味盎然,带着一丝文学味。又如,文章多处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科学家追求科技的进步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①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②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度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三、严

6、谨中不乏赞赏之情的说明语言在科学面前,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实例、用数字说话。如“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在1978年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他将黑斑蛙的红细胞的核移入事先除去了核的黑斑蛙卵中,这种换核卵最后长成能在水中自由游泳的蝌蚪。”“灰鼠胚胎细胞的核移入黑色小鼠的去核受精卵后,在试管里人工培养了四天,然后再把它植入白色小鼠

7、的子宫内。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还有诸如此类使读者油然而生对科学家在科学道路上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崇敬之情。“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我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说明的思路,掌握说明的方法,认识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2、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8、,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说明的思路,掌握说明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思考问题。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让我们的假想一切皆有可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二、走近“克隆”,探究“奇妙”1、速读课文,理清结构。问:说说本文在结构上有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