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备课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备课设计

ID:8669864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4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备课设计_第1页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备课设计_第2页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备课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备课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⒊蜗牛(二)一、教材简析: 本课紧接上一课的内容,重点在于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由于学生在此前饲养了蜗牛,因此对蜗牛的活动时间、吃食方式、食物种类和排泄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梳理零碎的经验片断,串联起整体的对蜗牛的认识,将有利于学生建立动物生活习性的整体印象,促进学生对生命特征的认识。本课主要研究蜗牛的食物、休眠、排泄三方面的问题。关于蜗牛的繁殖,只是要求学生在以后的饲养过程中,去发现这个现象。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饲养蜗牛的经历,已经对蜗牛的吃食方式,吃什么食物,如何排泄等方面有了较为直观感性的认识,也急于把他的发现与同学、老师分享,

2、这是本课教学的前概念水平。但学生所获得的认知是比较零碎和肤浅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引导下加以整理、归纳和提升,以形成对蜗牛的整体认知。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与休眠、呼吸、吃食与排泄。科学词汇:休眠,气孔,排泄,繁殖(二)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科学方法:观察,实验,记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核心价值观:细致观察,发现细节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教学

3、准备教  具学  具说 明 与 提 醒蜗牛,有孔的菜叶蜗牛,放大镜,杯子,水,菜叶等各种食物本课所用蜗牛,先饿上1-2天,以方便在课堂上观察到蜗牛吃菜叶的过程。教  学  流  程观察:如何排泄拓展延伸:继续观察,发现更多观察:吃什么,怎么吃解难:如何使蜗牛“醒过来”活  动  过  程基 础 设 计个 性 设 计一、导入:复习回顾蜗牛的身体特征,运动特点。二、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1、经过一周的饲养,同学们一定有了更多的发现,让我们交流一下在饲养蜗牛时的发现和遇到的困难。2、学生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和经验。教师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

4、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从书上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摘录重点进行板书。3、探讨解决如何唤醒蜗牛的问题。①提问:我们也曾发现,想观察蜗牛时,可它却躲在壳里睡觉,怎么让它醒过来活动以便于我们观察?谁有此方面的经验?②学生介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教师小结:放入常温冷水中几分钟,可唤醒蜗牛。因为蜗牛是用肺呼吸的,尽管它休眠了,但还在呼吸。当我们把它放入水中之后,蜗牛由于呼吸受到阻碍,就会结束休眠开始活动,并且努力爬出水面。④今天带来的蜗牛,如果正在休眠,请尝试一下用此方法唤醒它。学生实践操作:唤醒蜗牛。三、观察蜗牛吃食1、你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你发现它爱吃什么食物

5、?它是怎样吃食物的?2、学生交流饲养过程中关于“蜗牛进食”的发现。3、讨论:蜗牛长牙齿吗?4、提供放大镜,要求将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观察它怎样吃菜叶。5、蜗牛除了爱吃菜叶,还吃其他食物吗?用什么办法来了解蜗牛的食物有哪些?①学生讨论,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方法;②归纳小结;在一只蜗牛的周围,等距离地放着菜叶、苹果、梨、橘子、面包等食物,观察蜗牛会朝哪个方向爬行。③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反复多次,得出结论。四、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1、在蜗牛吃食时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2、学生交流,发现蜗牛排泄粪便。3、指导再次细致观察,从什么地方排泄?如何排泄

6、?粪便是怎么样的?4、学生交流汇报。5、你有观察到蜗牛的呼吸吗?观察指导: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当蜗牛的身体扭动时,就能看到壳的上部出现一个小孔,这就是蜗牛的呼吸孔。五、继续观察蜗牛1、对于蜗牛,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2、学生讲述。3、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同学们想了解更多关于蜗牛的秘密,需要你在继续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去观察,去发现。4、布置课外任务:继续饲养蜗牛,进行观察,更深入地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板书设计3、蜗牛(二)吃菜叶,会排泄,会呼吸(气孔)课外活动继续饲养蜗牛,进行观察记录。生成预见1、观察蜗牛时,遇到“休眠”蜗牛,放入水中唤醒,浸没时间不能过久,

7、以免伤害蜗牛。2、观察怎样吃食物,可能蜗牛只爬不吃,需要耐心等待,要安静。3、选择吃什么食物,可能没有反应或反应错误,对此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经验,加以解释说明。课堂评估1、学生是否细致观察,是否发现细节。2、学生是否能将自己的发现加以整理,并进行完整而清楚地表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