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初探

毕业论文(设计)-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初探

ID:8791631

大小:7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7

毕业论文(设计)-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初探_第1页
毕业论文(设计)-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初探_第2页
毕业论文(设计)-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初探_第3页
毕业论文(设计)-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初探_第4页
毕业论文(设计)-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设计)-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专业好文档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初探林伟民(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5-专业好文档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在高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9题则以数列为载体,综合运用数列与不定方程知识解决问题,使数列与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成为一个新的热点。这类问题对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近年来的各省市高考模拟卷中,这类问题屡见不鲜。对于一般的不定方程,通常是没有统一的解法,况且有些不定方程我们还无法判别它是否存在整数解,故在这里对于一般不定方程的整数解的求法不作具体讨论。本

2、文着重对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的解法作初步的探讨。1.分类逐一探讨,道尽“不定”悬念在不具备直接求未知数的条件时,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对可能的情况进行逐一讨论,最终求得未知数的值,是解决数列中不定方程问题的常用策略。例1已知正整数不超过2000,且能表示成不少于60个连续正整数之和,那么这样的的个数是。【分析】设连续正整数的首项为,项数为,首项为的连续个正整数之和为,则:,等式中均未知,可看作不定方程,由题设条件显然有、,且,考虑先运用个正整数的和不超过2000这个条件,缩小或的探求范围。【解】,得,解得,故最多可取三个值,下面

3、依次进行讨论:(1)当时,,解得,或2或3时,或1890或1950;(2)当时,,可得,或2时,或;(3)当时,,可得,,.所以可取6个值:1830,1890,1950,1891,1952,1953.【点评】本题先利用不等关系缩小了未知数的范围,然后对所有可能的情形逐一进行了探讨,揭开了“不定”的神秘面纱,道尽了“不定”的悬念。2.熟用数论常识,化解“不定”难点2.1利用数或式的分解先将不定方程两边的数分解为质因数的乘积(多项式分解为若干个因式的乘积),再利用奇偶性进行讨论。例2由连续正整数组成的数列之和为1000,试求出所有这样的数列

4、。【分析】设数列的首项为,共有项,由数列项之和为1000得如下关于和的不定方程:,可考虑先将1000分解为质因数的乘积,再对左边的数进行奇偶性讨论。【解】将不定方程化为:因为是个奇数,故与的奇偶性相反,由上式知,只属于与中的一个.又因为,从而的值只能为1,5,,.这里不能取,否则=相矛盾.将与的可能的取值列表如下:1510001982855由上表可知,所求数列共由3个:时,数列为198,199,200,201,202;时,-5-专业好文档数列为28,29,30,201,…,52;时,数列为55,56,57,…,70.【点评】此题为比较典

5、型的二元不定方程,其解法也是解不定方程的典型解法,先将右边的数分解为质因数的乘积,再利用左边两个数奇偶性相反且具有确定的大小关系的条件进行分类讨论求解。2.2利用整除的性质由于构成不定方程的数列中的元素均为整数,可利用整除的性质求整数解。例3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其中均为正整数).若,且至少存在三个不同的值使得等式成立,对最小的t试求、的值.【分析】由于数列和中的所有项均为整数,,在利用条件得出不定方程后,可用数的整除性求解;而不等式条件则可用来夹逼出整数解。【解】由得:,由得:;由得:,而,即:,从而

6、得:,,当时,不合题意,故舍去,所以满足条件的又,,故,即:①若,则,不合题意;②若,则,由于可取到一切整数值,且,故要至少存在三个使得成立,必须整数至少有三个大于或等于3的不等的因数,故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为12,所以的最小值为,此时或或12.【点评】由于均为整数,对等式的整除性讨论是本题的关键,而恰是上述整除性分析成功化解了“不定”的难点。3.妙用不等关系,缩小“不定”空间不定方程的整数解较难确定时,可利用不等式前后夹逼得到整数解。例4各项为实数的等差数列的公差为4,其首项的平方与其余各项之和不超过100,这样的数列至多有项。【分析】

7、此等差数列的首项和项数均未知,要确定的最大值,只能利用首项的平方与其余各项之和不超过100这个不等式寻机缩小的范围。【解】设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则(*)当且仅当时,至少存在一个实数满足上面的不等式。因为故.例如:时,,故能取到8.4.活用函数工具,实现“不定”转变关于数列的不定方程的两边均可以看做一个以某变量为主元的函数,通过函数工具,分别研究这两个函数的性质,从而实现“方程”到“函数”的转变。例5数列中,(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当为某等差数列的第1项,第项,第+7项,且,求与;【解析】(Ⅰ)过程略,结论为:-5-专业好文档(Ⅱ

8、)当时,,则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即①又,所以,即②①和②两个等式均为不定方程,其中的和均为整数,可对的取值进行估计。由①知,为整数或分母为7的既约分数;由②知,为整数或分母为2的既约分数,由于要同时满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