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道思想谈陶渊明诗文美学思想

从儒道思想谈陶渊明诗文美学思想

ID:8808071

大小:4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8

从儒道思想谈陶渊明诗文美学思想_第1页
从儒道思想谈陶渊明诗文美学思想_第2页
从儒道思想谈陶渊明诗文美学思想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儒道思想谈陶渊明诗文美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儒道思想谈陶渊明诗文美学思想摘要:陶渊明熟谙儒家学说,他有儒家的入世精神,也像儒家那样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其诗文中引用儒家经典很多,仅《论语》就有37处。他又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在诗文中多用《老》、《庄》的典故。陶渊明在诗文中继承了儒家思想创造出“善”之美、劳动美、精神美三方面的美学特征,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独特的儒家“三美”之作。陶渊明诗文自然、真、旷远的艺术特征是受道家的美学思想的影响,对其既是一脉相承又是发展。关键词:陶渊明,美学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影响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

2、,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生活在一个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下。陶渊明的性情与当时社会不投合,“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陶渊明说出了辞官归隐的原因,辞官时所作的《归去来兮辞》表明了归隐的坚定决心。“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他在官场上无法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世俗与自己的性格本性相违背,他不能为了适应世俗而改变本性。他的行为体现了他的思想。在其佳作中蕴涵着他对自然、真实、直率、高远旷达美学思想的倾向。陶渊明熟谙儒家学说,在诗文中表现了善恶分明和严正精神。诗文中引用儒家经典很多,仅《论语》就有37处,他有儒家的入世精神

3、,也像儒家那样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但不拘泥儒家经典的章句,显得通脱而不拘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这与汉儒的思想态度有不相同之处[1]。另一方面,他又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在诗文中多用《老》、《庄》的典故。老庄的自然观、求真贵真思想和天地赋命的旷达情怀对陶渊明产生直接影响,而陶渊明的诗文创作则实践了道家的美学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2]。儒家思想事情总是先有善,然后才可有美,美与善是密不可分的。陶渊明诗文体现出对“善”的向往,对“恶”的憎恶。《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4、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在诗中。陶渊明把田园看作是安身立命之所,与黑暗的社会现实相对立的理想世界。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重归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陶渊明把“尘网”喻为仕途为官。他认为“误落”的“尘网”当指“违己交病”的“人事”,即仕途;“误落尘网中”即误入仕途为官。陶渊明对“善”的田园、纯朴的生活向往,对“恶”的黑暗社会的憎恶。他还有很多这样的诗篇,体现儒家思想中“善”与“恶”。有些作品体现了对

5、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朋友恳切、真挚的感情。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写稿日期:2005年12月8日作者简介:廖秋霞(1984--),女,广东河源人,韩山师范学院2003级中文系汉语言4班学生有一个突出的特征,这就是他能亲身体验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尤其是在当时社会士大夫鄙视劳动的社会背景下。这有着儒家博爱思想影子,具有进步意义3。他在诗篇中表示亲自参加劳动,是尊重劳动人民,真正能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并且感到有很大的乐趣。据此,陶渊明在诗歌创作中发出了大量的农事的歌咏,为中国古代诗歌创造别开了生面。《癸卯岁始春怀左

6、田舍》二首、《归园田居》、《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都描写了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如“在昔闻南苗,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诗人,能早出晚归辛勤耕作,并且要“长如此”,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少见的。他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是非常真挚的。“且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于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觞远见候,

7、疑我与时乘。”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与劳动人民有着密切关系,他们在一起聊天谈心,喝酒,无所不谈。他在贫穷无可食时所作《乞食》,写的是真实的生活写照,但是他并不是一味写自己的悲苦凄凉的生活,仍能抛开凄苦,与农舍人民一起喝酒聊天。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陶渊明以儒家“固穷”的精神,自勉、立身行己的严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人生道路是最为独特的。他少怀大志,屡次出仕,希望“拯救济世”,建功立业,可惜时运不济,理想抱负都无从施展。在忧患与绝望中,诗人没有选择三闾大夫的自杀殉志,更没有选择扬雄等无行文人的不讲操守、变节附贼[3]

8、。陶渊明以自勉、立身行己的严正精神,选择隐逸生活,寻找“本性”归属。陶渊明在诗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