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的真正含义探讨

“武圣”的真正含义探讨

ID:8808675

大小:37.7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08

“武圣”的真正含义探讨_第1页
“武圣”的真正含义探讨_第2页
“武圣”的真正含义探讨_第3页
“武圣”的真正含义探讨_第4页
“武圣”的真正含义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武圣”的真正含义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武圣”的真正含义探讨关公作为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英雄,广为人们尊拜,以致有华人之地,必尊关公。关公也被道教尊为“天尊大帝”,成了佛教的“伽蓝菩萨”。解放前关帝庙更是超越文庙,寺院,道观等成为民间最多的庙宇,关老爷成了中华民族的保护神。直到后来提倡唯物主义,关公形象渐渐淡化在民间视野,以致于关公是中华民族的“武圣人”都遭到质疑。这与我们这一个世纪以来中断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直接关系。关公是“武圣”在传统文化中已是深入人心的常识,“关公精神”更是在民间不断宣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现如今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官方重提雷锋精神,就是想重塑中华

2、民族道德形象。原因就是人们已将雷锋渐渐遗忘。一个多世纪足以使整个中华民族忘记“关公精神”是什么?为什么关公被尊为“武圣”?“武圣”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所以,在重拾中华传统文化的今天,有必要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只要明白“武圣”二字的真正含义,其他问题就都明白了。“文圣”、“武圣”大家可能顾名思义地认为应该是“文化圣人”和“武略或军事圣人”。这“文化圣人”说的过去,但“武略或军事圣人”有些讲不通,因为等同于“兵圣”。而“兵圣”是早已被确定了的、大家熟知的孙武。有人说了:那“武圣”应为“武将圣人”,这应该能讲通了吧?我认为更不通了,“武将圣人”

3、是个局域名称,还不如“兵圣”范围大呢,怎么能与孔圣人平起平坐呢?而“兵圣”也顶多能与“书圣”、“医圣”、“茶圣”、“酒圣”、“画圣”等等专业高手地位相当,均没资格与孔圣人比肩。那为什么关公是历代皇帝亲封,地位与孔圣人相当的“武圣人”呢?而且关帝庙还是民间数量最多的庙宇,这一切都说明什么问题呢?——我认为:是大家没有完全理解“文”、“武”二字的含义。“文”、“武”即“阴”、“阳”也,其内容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文圣”、“武圣”并非大家所认为的“文化圣人”和“武略或军事圣人”,而应该是“思想圣人”和“行为圣人”(“思想”为

4、阴,“行为”为阳)。所以,“文圣”、“武圣”的树立对一个国家来讲是绝对慎重之事,是民族道德的导向,是社会行为的楷模!孔夫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主流的儒家文化的创始人,被尊为“文圣”是毫无异议的,所谓“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可见孔夫子在我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地位,堪为中华民族道德思想之始祖!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为历代统治阶级所推崇。以此为基础制定治国方略。历代官方都尊孔夫子为“文圣”,以儒家文化作为社会道德规范。“武圣”既然是“行为圣人”,就应以儒家文化为评判标准,是儒家文化的大践行者,而且在行为上是对儒家文化的发扬光大者!关公被尊为“

5、武圣”,这绝非大家普遍认为的“出于统治阶级的利益”考虑的,而另有其道理。儒家文化以“仁”、“礼”为核心,其中心思想可概括为八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下面先简述一下这八个字的含义。一、孝“孝”字,为“子”承“老”形。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其义有: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如“夫孝,德之本也。”(《孝经•开宗明义》)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如“兴廉举孝。”(《汉书•武帝纪》3.奉养、孝顺曰孝。如“内则孝于亲。”(《礼记•祭义》)4.能继先人之志也。如“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

6、人之事者也。” (《中庸》)“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云:“孝乃天经地义”。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故为人子女,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润身,奋发向上。勿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蒙羞,此乃孝顺第一步。人之行孝,不能离开敬。孔子曰:“盖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孝养父母,没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爱之心。更进一步,如果能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对所有的师长、宗亲;如果我们还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努力、贡献,让父母宽慰,使他们一生的辛勤没有白费,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光耀门楣”,“孝行”至此就更加圆满。“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行可做的。愿我们能牢记这些话。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恸,至此追悔已迟。 二、悌悌,本义作“善兄弟”解,见《说文许箸》。又心中有弟,则如同兄弟间彼此诚心相友爱之意。且以弟又有“次第”意,即有顺的意味。因此

8、“善兄弟”者,弟对兄当恭顺,而兄对弟亦当爱护,顺其正而加以诱掖之。其义有:   1.敬重兄长、善事兄长曰悌。如孝悌。又如“入则孝,出则悌。”(《孟子•滕文公下》)2.悌友,兄弟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