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画处是妙境”--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

“无画处是妙境”--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

ID:8813123

大小:3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08

“无画处是妙境”--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_第1页
“无画处是妙境”--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_第2页
“无画处是妙境”--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_第3页
“无画处是妙境”--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_第4页
“无画处是妙境”--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画处是妙境”--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无画处皆成妙境”---论国画中的“留白”艺术【摘要】中国画中的“留白”、“空白”、“布白”或是“计白”,是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法,是指中国画构图中的无画处。它通过一定的审美想象,从而获得的一种意向空间。它的存在,与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审美意识和方式,以及艺术表现手法密不可分,同时它作为一种绘画技法,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中国画作品之中,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关键词】中国画;留白;虚实;意境一、留白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东西方绘画都十分讲究留白的处理。留白关系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艺术效果

2、。不同的画种,有不同的留白处理手法。留白的产生与历史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很早就掌握了这种留白手法。例如:新石器时代的仰韶彩陶,晚周帛画风夔人物、汉石刻人物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宋李公麟《免胄图》、元颜辉《钟馗出猎图》、明徐渭《驴背吟诗》……,顺着绘画史的足迹,我们可以发现绘画留白被越来越巧妙地有机组织到画面中来,反映出人们对留白的觉醒和深化。9中国绘画发展中有条重要的经验,“师于古而不泥于古,虽变于古而不远乎古。”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我们似乎更多强调了中国画的革新,而对其传统之继承和研究则显得不

3、够,因而许多国画家对传统的学习研究并未下过足够多的功夫,过早求脱,把异化语言当作本体语言的改良。笔道少了叫禅境,繁杂舛异的笔墨堆积叫厚重,无端的涂鸦似乎成了创新,更谈不上什么意境。中国画注重意境创设,说到中国画的意境,不能不说说“留白”,物象之上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中国传统绘画中,“白”可以是天空、流水、浮云、尘壤、迷雾等,与不同的实景搭配,产生不同的意境。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事实上是很大的学问,也是国人的智慧体现。在西画中,“白”是通过白色颜料画出来的,是高光,而对于国画来说,大多数的“白”,则是在画面中空出来

4、的,这种空白,就是气,它能够随着画中所绘及,从而形成一种动势,也称“气局”。素描和水彩画也如此。国画重视墨彩的韵味,在形式美上更有悠久的传统。国画中没有如西方形态中的“透视”概念,中国画中讲究“三远”或“六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形成“阔远”、“迷远”、“幽远”三法。人们把留白这种能产生意境和想象的空间,自然作为国画的一个重要原素。“白”即“无”,也就是“虚”,落入画面之上,便是“虚景”。这种绘画语言就是遐想的生境,“无”有“无为”之意,在画面中起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画中空白,与画的布局、构体之间的虚实关

5、系,完全顺应画中的“气局”9流走。画中留白之处气势中存在一定的方向感,布局空白让人感觉有气之充溢。中国画家利用“白黑”二素,描绘自然与理念之间设计画面的虚实关系,国画水墨渗韵与妙造的留白在视觉上阐述着老子文化的精神境界,让“无中生有”达到了一个智性的高度。没有留白的画是不完整的,没有意境的画是没有生命力的,从某种意义来讲,留白是中国画审美之必须。看中国画,要追寻流势,而不是看块面、对称、透视等,这是中西画中审美中的差异所在。二、留白所产生的意境美白的本质是“单纯”。清代画家华琳在《南宗抉秘》中说:“白,即是纸素之白,

6、凡山石之阳面处,石坡之平面处,及画外之水天空阔处,云物空明处,山足之杳冥处,树头之虚灵处,以之作天,作水,作烟断,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皆是此白。夫此白本笔墨所不及,能令为画中之白,并非纸素之白,乃为有情,否则画无生趣矣。……亦即画外之画也……也就是说,“白”虽然是指画纸之质地,但是在绘画作品中,可将其置于“有形”之境,与画面中的主题素材相互补充,成为绘画有机的组成部分,正如清代重光云:“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无画处皆成妙景。”“无画处”正是画中留出的空白,能无形地诱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美妙的艺术境界。中国画

7、中的天、地、水等往往以空白代替,背景多是以虚代实。9在中国画的构架中,画面中往往以淡为尚,以简为雅,以淡微为妙境。在怡怿恬淡虚无的笔墨韵律中,展示自然与人生的内在节奏与本根样相,即物我神遇迹化之间的豁然开悟之境。深化放大淡而趣白,此类留白充当的也是一种妙化的语言,也是“白”在同等分量下的不同感觉,空灵、深遂、无穷无尽,甚至幻化的感觉均出于“白”,也就是“无”的另一种状态,给观者留下了应人而读的想象空间。刘墨在《八大山人》中这样说:“这种最简单,最赤裸的形式,能更好地表达出禅宗的精神吧。另外,能以绝对的‘本来无一物’这

8、种真实感所形容的纯粹的心来观看,就是‘无一物中无尽藏’所说的意义。在日本,这种思想方式促使了一种叫做‘白纸赞’的诞生,即在一张白纸上什么也不画,或者在某个角落里题上几个字,使之成为冥想的世界,象征着的却是广阔无边的心灵。”再看李苦禅说八大山人:“空白处补以意,无墨处似有画,虚实之间,相生相发,遂成八大山人的构图妙谛。”只因国画讲究墨色相渗的天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