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少功的《爸爸爸》论寻根文学的特点

从韩少功的《爸爸爸》论寻根文学的特点

ID:8815235

大小:4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08

从韩少功的《爸爸爸》论寻根文学的特点_第1页
从韩少功的《爸爸爸》论寻根文学的特点_第2页
从韩少功的《爸爸爸》论寻根文学的特点_第3页
从韩少功的《爸爸爸》论寻根文学的特点_第4页
从韩少功的《爸爸爸》论寻根文学的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韩少功的《爸爸爸》论寻根文学的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韩少功的《爸爸爸》——论“寻根文学”的写作特点摘要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在众多的作品中,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被很多人视为"寻根文学"作品的典型代表。本文将试从小说中鲜明的地域特点、风俗意识、现代意识、艺术手法等方面方面来论述《爸爸爸》中是如何体现“寻根文学“的特点的。关键字:地域的点风俗意识现代意识艺术特征一鲜明的地域特点,风俗意识80年代受到到普遍认可的小说观念是,“特定地域的民情风俗和人的日常生活,是艺术美

2、感滋生的丰厚土壤”【1】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中也曾这样说道:“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所以不少作家重视加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了解,表现这一生活方式的时代变迁,细致考察某一地域的居住、饮食、衣着、言语、交际方式、婚丧节庆礼仪、宗教信仰等,成为拓展创作试镜的凭借。认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生活抒情诗”。有学者曾经指出:“韩少功是一个深受楚文化和近世湖湘文化影响的青年作家,而且他是一个有意识地在发掘这种“根”,并使之在现实中发扬光大的湖南作家。”【2】韩少功在自己的楚人血统方面找到了突破

3、口,走进传统的湘西世界,在神秘的巫楚文化里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学世界。韩少功的寻根小说基本上是以这一地域文化为土壤而展开的。《爸爸爸》中对地域特点、风俗意识的描绘具体表现为:一是有关传说及其相关行为。《爸爸爸》中的蛇好淫及特殊的取蛇胆方法;"挑生虫"的怪病,症状是"吃鱼腹生活鱼,吃鸡腹生活鸡",其治疗方法居然是喝白牛血后学三声公鸡叫;迷了路要赶紧撒尿、骂娘,以驱赶所谓的"岔路鬼";敬天神及杀人祭神以求宽恕;追求女人及“花咒”之术;放蛊害人及放蛊者益寿延年之说;巫术占卜凶吉及杀牛卜战争结果之事。二是传统的迷信、禁忌。《爸爸爸》中烧窑要挂太极图

4、;禁止女人与小孩上窑,后生担泥坯时禁出恶言秽语;灌大粪可以治疗疯癫,喝牛血可以解毒;丙崽娘得罪了蜘蛛精才会生下那个畸形儿。三是传统的习俗。《爸爸爸》中野蛮的吃枪头肉习俗;械斗失败后举族迁走时毒死所有老幼的恶习;。四是多样的地域方言。《爸爸爸》中把"说"说成"话",把"父亲"称为"叔叔"把"姐姐"称为"哥哥”,把“他”说成“渠”,把“看”说成“视”、,把“嫂嫂”说成“姐姐”,把“蠢”说成“宝”,把“站立”说成“倚”,把“睡觉”说成“卧”,“话份”等等。经过这四个层次,韩少功对湘楚大地悠久的文化习俗作了详细的描绘。【3】这些描绘表现了民间文

5、化形态的审美性的一面,展示了一个闭塞、神秘、怪诞、奇特的乡村世界,那些美妙的乡间歌谣源远流长,男女之间原始欲望冲动自然真实,韩少功寻找到了民间的自在状态,把久违的民风、民俗、民间气息通过传说、民歌、巫术等方式艺术化的展现,从审美的角度肯定了民间文化形态的精神价值。这如他所说的,“乡土中所凝结的传统文化,更多地属于不规范之列。俚语、野野史、传说、笑料、民歌、神怪故事、习惯风俗、性爱方式等等,其中大部分鲜见于经典,不入正宗,更多的显示出生命的自然面貌【4】韩少功把散落在穷乡僻壤的各种民间生活状态都一一捡拾了起来,朴素的地理风情、自然风光、人

6、文景观构成了一幅民间世界的美妙画卷,也透出了自己的生命与民警生命的血脉联系。二,现代意识。以现代意识关注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一切我们可用的科学和技术等等,正在走向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这一既定事实,因此,“我们的责任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这种自我。”【5】韩少功的《爸爸爸》是通过塑造有着精神生活双重性的主人公丙崽来体现寻根文学的这种特点的。丙崽,是《爸爸爸》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苟活在湘山鄂水中的村民,一个浑浑噩噩、总是长不大,却也死不了的白痴、侏儒。他生活在愚昧、龌龊的环境中,长相丑

7、陋,思维混乱,言语不清,行为猥琐。这些,是作为民族文化的“劣根性”的象征物来创造的。滞重的叙述语言和阴郁、压抑的总体气氛,显示了对于着一个衰败腐朽的“种族”的悲观【6】丙崽有三个特性:冥顽、丑陋。浑浑噩噩,这是文化负面因素的象征,我认为这个负面因素通俗的说就是人的依附性,非成长性、非敞开性。即,中国人在“成长”“做人”这些概念中缺少敞开的含义。我们的“成长”是延续的而不是敞开的,所以丙崽的母亲是一个接生婆,他的任务、它的使命就是不断地帮助人接生。中国人只考虑传宗接代,只考虑香火的延续,只考虑孔子代代有人传承,但是就是不考虑如何实现人的解

8、放和在理解,不考虑如何在产生一个孔子,只考虑如何弘扬传统,而不考虑如何在创造一个新的传统,所以我认为这个鸡头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中国文化在延续中衰落的一种缩影,一个没有真正敞开来的文化,或者说所有敞开就不在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