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岩录》公案25-27义解原觉法师

《碧岩录》公案25-27义解原觉法师

ID:8818900

大小:2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8

《碧岩录》公案25-27义解原觉法师_第1页
《碧岩录》公案25-27义解原觉法师_第2页
《碧岩录》公案25-27义解原觉法师_第3页
《碧岩录》公案25-27义解原觉法师_第4页
《碧岩录》公案25-27义解原觉法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碧岩录》公案25-27义解原觉法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碧岩录》公案25-27义解---原觉法师《碧岩录》公案【二五】——莲花拄杖原文:莲花峰庵主。拈拄杖示众云。古人到这里。为什么不肯住。众无语。自代云。为他途路不得力。复云。毕竟如何。又自代云。楖栗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义解:莲花峰庵主举着拄杖向徒众开示说:“从前的禅师有了佛法作拄杖,为什么不肯住?”言外之意就是说:“佛法就像拄杖一样,为什么很多禅师,有了佛法这个拄杖却不肯用呢?”徒弟们没有一个人回答。他就只好自己代徒弟们回答说:“这是因为他还在修行途中,功夫还不够。”又问:“究竟怎么样才算是功夫

2、够了呢?”又自己代徒弟们回答说:“横扛着拐杖,不要顾及别人,一直向有千峰万峰的地方走进去。”以上是这则公案的字面意思,下面我讲其中所隐藏的禅机。解脱开悟的最高境界就是应无所住,无论住在什么样的境界里,都容易被所住的境界束缚住。即使是解脱开悟,如果住在其中,也一样会被束缚。《圆觉经》中把这种情况称作是:“觉碍为碍,悟迹未除”。“什么也不住”就算真的解脱了吗?“什么也不住”的境界是根本达不到的,除非是形神俱灭,这样的结果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这根本不是真正的解脱开悟,充其量只能是愚蠢的逃避而已。真正的解脱

3、开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那就是“楖栗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有拐杖不用,为什么要扛着呢?而且为什么偏要横扛着呢?到此境界,根本就不需要佛法了,佛法只不过是个玩具而已,有没有都无所谓了。为什么要“不顾人”呢?“人”指的是心外之境。到此境界,心外之境也只不过是玩具而已,“顾”与“不顾”都无所谓了。“楖栗横担不顾人”就是内不顾心,外不顾物的境界。接下来的“直入千峰万峰去”又是什么意思呢?“千峰万峰”指的就是滚滚红尘,其所涵盖的范围,是我们凡夫远远想不到的。不但包括了所有众生的“根”所能感觉到的“尘”,也

4、包括了能妄动出所有“根”的一切功能。真正的解脱开悟,不是单纯地逃避,也不是单纯地参与,而是收放自如、出入自由的能力。现在大家明白了吗?小心又拄起拐杖了呀!《碧岩录》公案【二六】——独坐大雄峰原文:僧问百丈。如何是奇特事。丈云。独坐大雄峰。僧礼拜。丈便打。义解:有一僧问百丈怀海禅师说:“什么样的事才算是最奇特的事情呢?”百丈说:“成佛作祖,就像我百丈一样,独坐在百丈山大雄峰上一样。”言外之意就是说,自己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佛祖。那个僧人听后,就向百丈磕头礼拜,百丈禅师见那僧礼拜,上前就打。以上是这则公案

5、的字面意思,下面我讲这则公案里所隐藏的禅机。只要稍微懂些禅机的人,就能够看出与百丈对禅机的这个僧人,也是一个开悟之人。既然是开悟之人,为什么作者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呢?是书中故意没有写出这个僧人的名字,还是这个僧人没有向百丈禅师报名呢?既然是已经开了悟的和尚,自然会很有名气的,怎么能挨完打就这样销声匿迹了呢?这是很不符合常理的。因此可以推测,这则公案有可能是虚构出来的寓言故事。即使真的是虚构的,但故事背后所隐含的禅机,却是智慧的结晶。我们后人不但不能轻视,反而更要提起重视。这僧明知百丈是开悟的禅师,还故

6、意犯险前来提问。对禅机称这种方式的提问为“捋胡须”,也就是拽老虎的胡子,这必须要有打虎的本领,才敢做的行为。否则,会丧身虎口的。那僧问:“什么样的事,才算是奇特的事情呢?”这是考验百丈会不会心被境转,再就是考验百丈会不会着“奇特”之相。划分“奇特”的标准是什么呢?只不过是“常见”与“不常见”的观念在作怪而已,如果摆脱这个观念的束缚,任何事都可以方便说是奇特的,也可以方便说是不奇特的。推而广之,所有的相对观念,也都可以这样突破了。其实,有情众生的烦恼,大部分都是各种观念惹的祸。突破观念的束缚,不但可以化

7、解心理上的烦恼,同时,还可以化解身心世界的规律、特点所带来的障碍。这僧大胆敢“捋虎须”,可是百丈禅师胆子更大,他敢虎口里横身。百丈所答的:“独坐大雄峰”。从表面上看,不但是心被境转了,而且也着了“奇特”之相了。所以,那僧便给百丈磕头礼拜。这可不是恭敬的意思,言外之意,就是说百丈禅师已经着相了。那僧所拜的不是佛祖,而是百丈所着的佛祖之相。百丈禅师也知道那僧磕头的用意,所以上前就打。既然都已经着相了,那就是败下阵来了,怎么还打人家呢?这种禅法叫同途不同辙。同途不同辙就是:有时候可以着相,有时候着相却不作着

8、相用;有时候可以不着相,有时候不着相却不作不着相用。同样“独坐大雄峰”这句话,既可以作着相用,也可以作不着相用。之所以百丈要打那僧,是因为此时作不着相用。反过来,如果那僧不给百丈磕头礼拜,百丈还是要打他,因为此时作着相用了。百丈都已经着相了,那僧还看不出来,大家说该不该打呀!其实,无论是谁,即使是开悟的人,如果找开悟的禅师去对禅机,也别想讨到便宜,只要捋到真正开悟之人的虎须,就注定要被挨打的。大家说,我注解的奇特不奇特呀!小心挨打!《碧岩录》公案【二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