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妻妾成群”中女性人物的点评

关于“妻妾成群”中女性人物的点评

ID:8823410

大小:19.32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8

关于“妻妾成群”中女性人物的点评_第1页
关于“妻妾成群”中女性人物的点评_第2页
资源描述:

《关于“妻妾成群”中女性人物的点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3、陈家大院中的“井”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井”在小说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引言中篇小说《妻妾成群》以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五四时期”新女性颂莲的视角,讲述了她嫁入封建宗法制度浓厚的陈家大院后,在尔虞我诈,压抑窒息任性的封建家庭中步步为营,挣扎求生,但最终也没能逃离悲惨命运的故事。古井—这一古老的意象穿插于文章的始终,那幽暗寒冷的井,令颂莲纠缠了一辈子,她不敢靠近,却也无法走出那口井的阴影。文中的井是封建制度的象征,它对女性的禁锢造成了颂莲及其他女性的悲剧。文章旨在唤醒女性的自我意识,呼吁其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正文

2、古井的出现:这一口古井在文章的开始就自然的出现了“仆人正在井边洗旧毛衣…..”。也许在过去的几十年几百年,这口井便自然的坐落在陈家大院,见证者无数女性的来来往往,见证着她们的命运,颂莲也只是其中之一。当她到了陈家,下了花轿,第一件事便是到这口古井边洗脸,而这次洗脸似乎就是整个噩梦的开始。从此之后,她不断的感觉到古井中散发的阵阵寒气,她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应该远离古井,却一次又一次的被古井吸引。这古井便是整个封建制度的缩影,几百年几千年的存在着,即使女性已经意识到对其的迫害,却仍然被禁锢着,无法远离。文章的发展:古井与

3、颂莲的联系在文章的八分之一处再次出现。当颂莲来到古井边,她“不幸”地往井里望了一下,她望见“井水是蓝黑色的,水面上也浮着陈年的落叶。”她看见“自己的脸在水中闪烁不定。听见自己的喘息声被吸入井中放大了,沉闷而微弱。”她赶忙回了房间,却看到井的上方,“那个紫藤架上落下了两三串花,很突然地落下来”,而这掉落的两三串花,暗示了她未来的命运,也便像这花儿一样,凋零枯萎,最终落入井中。古井的故事:不久以后,颂莲便得知了这口井也是死人的坟墓,她的惶恐也随之增加,但她仍然无法摆脱古井的吸引,有意无意的向陈左迁询问古井的故事,而陈

4、的搪塞更加重了颂莲的好奇,她仿佛听见那口井在呼唤她,她走到井边,扔下一片叶子,却觉得自己似乎如同叶子一般掉入了井中。她觉得有手在拉她,古井也呼唤着她,她无所适从。这是的颂莲产生了对命运的猜想和担忧。她意识到,在这样的家族这样的社会中,她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如同那片落入古井的叶子,她落入了这黑暗的封建社会世家,即便挣扎,却也无法逃脱,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梅珊的独角戏:三太太梅珊是作者用心刻画的一个角色,她虽与颂莲不是同类,却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她虽没受过教育,却同颂莲一样,在骨子里有一种反抗精神,她敢于去追求,敢于

5、满足自己,虽然明知道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于是,当颂莲看见梅珊在紫藤架下的独角戏,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梅珊最终因为偷情而被扔下了陈家大院的死人井,成为古井的又一个牺牲品。梅珊的角色是作者对颂莲的补充,在梅珊身上,颂莲似乎看到了另一个自己,而她们融合的场所便是这口古井。在这口井边,颂莲目睹了梅珊的死亡,像曾经的紫藤页一样坠入了井中。代表着封建制度的古井,吞噬了梅珊这一勇于反抗的女性,梅珊的死亡,也暗示了颂莲的悲情结局。颂莲的结局:目睹了梅珊的结局后,颂莲再也无法逃开古井的折磨。她在紫藤架下枯坐,有时绕着古

6、井一圈一圈转,对着井中说话。她一遍一遍的说着“我不跳,我不跳”,她成了别人眼中的疯子。颂莲说她不跳井,她却早已掉入了井中。处于封建制度中的颂莲,被封建制度彻底的击败。她惧怕,她恐慌,但是她也发现即使反抗也似乎徒劳无功。在封建制度的压制下,女人的命运似乎便已经注定了。结论古井这一意象贯穿文章的始终,它是对封建制度的影射,也是对处于其中女性命运的暗示。那口幽暗寒冷的古井,纠缠了颂莲一辈子;同样,古井所暗示的封建制度,令所有的女性深陷其中,设法逃离,却总也挣脱;反叛如梅珊,却落得个坠井而亡的悲剧。颂莲对古井的恐惧,深刻

7、的暗示了封建伦理观念对女性的压制。此外,文中的古井也是欲望的象征,颂莲一直被其吸引,却迟迟不敢靠近;追求并满足了欲望的梅珊,最终却被古井,这一象征欲望的物品所吞噬。苏童通过颂莲的悲剧告诉我们,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抑或顺从,抑或翻盘,女人的终究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五太太文竹的出现,对颂莲以及古井的好奇,也暗示了故事的再一次轮回。参考文献:1.蒋建强《妻妾成群中的模糊背影》--《中国图书评论》2012年第1期2.张小萍、姜源傅充满伤痛感的生存体验—读《妻妾成群》《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3.伍茂源《论<

8、妻妾成群>的“新历史意义”》--《文学教育(上)》2011年11期4.李昕《庭院意象符号的隐喻认识—以苏童的<妻妾成群>为例》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04期5.马会会、袁春兰、王杰彦《男权制度下女性的悲剧命运—析苏童的<妻妾成群>》《大众文艺》2009年16期6.陈晓军《<妻妾成群>:女性形象背后的历史阴影》《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7.王冠一《浅谈<妻妾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