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化室高6米焦炉护炉铁件技术管理规程

炭化室高6米焦炉护炉铁件技术管理规程

ID:8845306

大小:4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9

炭化室高6米焦炉护炉铁件技术管理规程_第1页
炭化室高6米焦炉护炉铁件技术管理规程_第2页
炭化室高6米焦炉护炉铁件技术管理规程_第3页
炭化室高6米焦炉护炉铁件技术管理规程_第4页
炭化室高6米焦炉护炉铁件技术管理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炭化室高6米焦炉护炉铁件技术管理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炭化室高6米焦炉护炉铁件技术管理规程···11-01-0517:06:38·已经被浏览67次       炭化室高6米焦炉护炉铁件技术管理规程    (试行)    1总则:    1.1焦炉护炉铁件主要包括大小炉柱、大小弹簧、纵横拉条及炉门框等。    1.2 炉铁件的作用:给焦炉砌体施加连续、合理的保护性压力,使砌体保持整体严密,增加其结构强度,从而确保焦炉的正常生产和延长焦炉的使用寿命。    1.2.1一般情况如下,横向施给焦炉每个炭化室的保护性压力,按炭化室高度计算为.0~2.5×10KN/m。    1

2、.2.2 通常,纵拉条施给焦炉的保护性总压力为200±20×10KN, 纵拉条不设大弹簧组的焦炉,要根据抵抗墙垂直偏斜量的变化情况,采取必要的调节措施。    1.3 焦炉护炉铁件的管理以稳定的结焦时间、稳定的配煤和不频繁更换加热煤气种类为基础,以控制焦炉炉体年伸长率≤0.035% 为前提,根据炉柱的强度和曲度状况,保证对焦炉砌体有足够的保护性压力,防止炉墙变形和局部损坏,同时兼顾护炉铁件完好。    1.4 焦炉从冷态、烘炉、到开工生产的各个阶段,必须建立一套 完整的原始记录和基础档案。    1.5 调节弹簧负

3、荷时,一定要参照膨胀量、炉柱曲度等进行,坚持“精测细调”的原则。     2主要控制参数:     2.1 炉体伸长率:投产两年后的焦炉,炉体年伸长率一般不超 过0.035%。     2.2 上部大弹簧负荷:投产2~3年的焦炉可按照13~14×10KN保持,以后可按14~16×10KN保持,晚期或炉柱强度较好的焦炉还可适当加大。     2.3 下部大弹簧负荷:投产2~3年的焦炉可按照9~10×10KN保持,以后可按10~11×10KN保持,晚期可适当加大。     2.4  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弹簧负荷可适当保持

4、小一些,昼夜温差小的地区可适当保持大一些。    2.5 小弹簧负荷:    2.5.1炭化室各线小弹簧负荷:一线2~3×10KN;二线2.5~3.5×10KN;三线2~3×10KN    2.5.2 蓄热室各线小弹簧负荷:    主墙部分:一线2~3×10KN;二线2.~3×10KN    单墙部分:一线1~1.5×10KN;二线1~1.5×10KN;    三线1~1.5×10KN    2.5.3 对于炭化室区域设置五线小弹簧的焦炉,可以参照上、下大弹簧负荷进行合理分配。    2.6 纵拉条负荷:每根纵拉条

5、弹簧负荷可按25~30×10KN保持。     2.7 炉柱平均曲度:中期以前小于20mm,中期以后小于30mm。     2.8 采用不等高凸台结构大保护板的焦炉,其上、下部大弹簧及小弹簧的控制负荷按上述规定参照执行。     3测量与管理     3.1炉柱     3.1.1炉柱曲度变化不能过大,每年应控制在1mm之内,对曲度变化大的炉柱,要查找原因、分析处理。    3.1.2炉柱曲度的测量:    a:生产期间一般采用三线法测量炉柱曲度,利用焦炉上横铁、下横铁、篦子砖等标高处的固定测线架拉钢丝线进行测量。

6、    b:三条钢线应位于同一垂直平面;若三条钢线不在同一垂直平面但平行,测出的数据必须加以校正。    c:测量用钢线直径0.8~1.5mm为宜。    d;测量时钢线必须绷紧,并且不能与任何障碍物相接触。    e:用钢板尺分别测量出每个炉柱与钢线的距离,测量时钢板尺必须与炉柱垂直,测点固定并有标识。    f;炉柱曲度按下式计算    A=(a-b)+(c-a)×L/E    式中:A:炉柱曲度mm    a:上横铁处炉柱正面与钢线距离mm    b:下横铁处炉柱正面与钢线距离mm    c:篦子砖处炉柱正面

7、与钢线距离mm    L:上横铁处的钢线与下横铁处的钢线距离mm    E:上横铁处的钢线与篦子砖处的钢线距离mm     3.2弹簧;    3.2.1必须使用合格弹簧,每个弹簧必须编号、试压、编制换算表。    3.2.2炉柱与保护板的间隙,一旦超过小弹簧顶丝的调节极限值必须更换顶丝。    3.2.3每根炉柱上部左右两侧大弹簧的负荷要保持基本一致,相差不能大于0.5×10KN。    3.2.4 弹簧垫板不得变形,否则必须更换弹簧垫板。    3.2.5 弹簧负荷的测量与调节:    a:测量弹簧的高度,并按

8、换算表换算成相应的压力。    b:测量弹簧负荷时,测点一定要对准固定标识,钢板尺要与弹簧中心线平行。    c:相邻两次测量数据相差值超过0.5×10KN的一定要重测。    d;每次弹簧放量不能过大,每次松量不超过0.5×10KN。    e:调节弹簧负荷时发现始终偏大或偏小,应及时对拉条和弹簧检查和处理。    3.2.6 定期检查弹簧有无失效,一旦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