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

ID:8854505

大小:66.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4-09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乌鲁木齐市第74中学刘松义一、《桃花源记》语段检测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2.给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阡陌交通   B.无论魏普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落英缤纷4.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

3、项(  )A、悉如外人    咸来问讯B、屋舍俨然    便舍船,从口入C、武陵人捕魚为业  一一为具言所闻D、问今是何世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5、选出加线字的意义有错的一项(  )A.便要还家(要:邀请)B、鸡犬相闻(闻:听见)C.土地平旷(旷:空阔,宽阔)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属于)6、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四个7、翻译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皆叹惋。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4)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8、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       B夸张     C借代       D对比 9.第2段中,作者是从、和等三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表现了桃花源的自然

5、环境、的社会环境、的生活状况和的精神状况,这段描写表现了作者和。10、文中有个成语叫“豁然开朗”,这个成语的表意和我们学过的一句古诗“,”表意相近,出此以外,选文中还有成语和。1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12..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答: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共8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不堪:无法忍受。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_或_____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____。2.《陋室铭》采用了的写法,借陋室的__

7、______________来衬托室主人________的美好,用主人________的美好来说明陋室________,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中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仙”和“龙”比喻的人。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1)有仙则名名:(2)惟吾德馨德馨: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___________②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无

8、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石青糁之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7、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