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谢山水田园诗研究

陶谢山水田园诗研究

ID:8869838

大小:5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10

陶谢山水田园诗研究_第1页
陶谢山水田园诗研究_第2页
陶谢山水田园诗研究_第3页
陶谢山水田园诗研究_第4页
陶谢山水田园诗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谢山水田园诗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雕细琢话山水平淡淳美书田园——陶谢山水田园诗研究内容摘要:陶渊明和谢灵运身处的时代大致相同.都生活或在社会动荡的晋宋之交。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卒于427年,享年63岁;谢灵运生于公元385年,卒于433年,活了49岁。陶渊明、谢灵运作为山水田园诗派里程碑式的人物,对他们的研究历代不绝。本文试着从二人的门第出生、仕途经历、以及诗歌的不同境界进行对比研究。第一章、陶谢的门第差异一、柴桑寒门六朝时一个及其重视门第出生的时代。“士大夫只知有家,不知有国”成为了反常的历史现象。西晋太康时期的诗人左思以及南朝刘宋诗人鲍照,都是因为出身庶族而得不到重用。陶渊

2、明的曾祖父陶侃出身于贫贱之家,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最终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成为东晋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司马政权风雨飘摇,大厦将倾。幸赖王导、陶侃等实力派支持司马睿,稳住了半壁江山。然而,即便这样,在士族大家的的眼里,陶侃这样的人物还是不入流的,陶侃成就不朽功业后,士族之人依然瞧不起他,公然称其为“溪狗”这一带有蔑视性的称谓。陶渊明的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仕宦已历三世。如果按照三代做官便可成为士族的话,陶家应该算是够格了,但是与王、谢这样的大家世族相比,陶氏依然显得资历尚浅。“王修龄尝在东山,甚贫

3、乏。陶胡奴为乌程令,送一船米遗之,却不肯取。直答语:‘王修龄若饥,自当就谢仁祖索食,不须陶胡奴米。’”(《世说新语·方正》)王修龄,琅琊王氏子弟:陶胡奴,陶侃第十子;谢仁祖,陈郡谢氏子弟。按说人家主动送米给你,你不要也就罢了,怎么还出语伤人呢?正如上文所说六朝时候门第观念极重,士庶之间不通婚,不较好,甚至不同坐。所以才会出现这样滑稽尴尬的场面。而这篇文章出自《世说新语》里的方正篇,说明作者刘义庆对王修龄这样的做法是持认同的态度。陶渊明是庶出,在时人眼里,地位就更加低了一等。这样,门第就不足以成为他傲世的资本,反倒郁结于胸,变成难以言说的隐痛。正如逯钦

4、立先生所说,“越是他的家族还未跻身于门阀士族之林,越是门阀士族不承认陶家的门第地位,陶渊明就越是对门阀士族表现出兀傲不逊,自负自己的门第的高贵,从而表现出强烈的门第观念。”逯钦立《陶渊明集·关于陶渊明》,中华书局1979年版,页208。二、乌衣之族与陶渊明相比,谢灵运的家庭无疑是极其显赫的,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名门贵族。谢灵运祖籍陈郡阳夏,陈郡谢氏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望族。谢灵运的曾祖谢安是著名的风流宰相,祖父谢玄是“淝水之战“的前锋都督。叔侄二人联手击败号称百万的前秦苻坚,保住了东晋的半壁江山。谢灵运就出身于这样一个闪耀着光环的神圣家族。这个家族的日

5、常起居、审美情趣,以及祖辈的言传身教都给了谢灵运重要的影响。并且谢小小年纪就袭封了康乐公的爵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达,谢灵运从小就濡染了一种华贵的气质。第二章、陶谢的入世之路和思想嬗变一、陶渊明的用世之心和人生转折陶谢带着不同程度的门第观步入社会,享受着家族带来的荣誉和地位。谢灵运自不必说,18岁就袭封了康乐公的爵位。陶渊明虽然相形见绌,但也凭借着祖上的余荫,多次轻易地担任了镇军参军、江州祭酒、彭泽令等不大不小的官职。权利和义务总是相互的,在享受着家族带来的名利时,也必须承担起振兴家族的使命。下面我们来看看陶谢二人的用世之心。个人是无法超越时代而存

6、在的,评价历史人物时,只有把其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能尽量做到客观准确。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读书人最大的梦想,谁能一出生就看破红尘对名利不屑一顾呢?渊明父祖三代为官,曾祖还官居东晋宰辅。这样辉煌的经历即使他出仕的思想基础又是人际关系的积累。陶渊明早期的作品多表现用世的志向。《停运》“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八表同昏,平陆成江”,喻示着诗人对于时事的忧心,以及功业难成的感慨。《荣木》诗“先师遗训,余岂之坠?四十不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更直接地传达出对儒家自强不息建功立业的向往,“千里虽遥”

7、一句更可见其昂扬的进取精神。陶渊明从二十九岁初仕到四十一岁归隐,在宦海中漂泊了十三年之后,终于上岸“止泊”,关于辞官的原因他在《归去来兮辞》中说:“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叶嘉莹先生说:“如以渊明之志意而言,则用世乃其本心,归田才是不得已。然而如果以渊明之质性而言,则归田才能保全其自然与真淳,而出仕则不免‘违己交病’之患。所以渊明的归田,既非为了虚浮的隐居的高名,也非为了世俗的道德的忠义,而只是为了在‘大伪斯兴’的此一人世,保全其质性自然的‘真我’。”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页150——151诚哉斯言!一针见

8、血的指出了陶渊明人生取舍的依据,简言之,就是为了保全自然质性。二、谢灵运的心灵重荷和难脱执迷能否善保家门是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