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城市》的传播意境探析

《悲情城市》的传播意境探析

ID:8875606

大小:6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10

《悲情城市》的传播意境探析_第1页
《悲情城市》的传播意境探析_第2页
《悲情城市》的传播意境探析_第3页
《悲情城市》的传播意境探析_第4页
《悲情城市》的传播意境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悲情城市》的传播意境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悲情城市》的传播意境探析摘要本文立足意境审美观来解读影片《悲情城市》,探询导演的创作观,分层次的关注影片的画面与镜语、剪辑与叙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导演怎样完成对意境最高层次——“无形大象”的把握,揭示影片的主旨及导演对历史、人生的反思。  关键词意境创作观人文关怀  AbstractThisarticleistryingtoexplainthefilmbyusingMood,thetraditionalChineseaestheticconception,exploringtheproducingvie,i

2、nordertoanalyzeho’spurportandthedirector’sthoughtsonhistoryandhumanlife.  Keyoodproducingvieanity    “意境”作为中国美学范畴中一个核心问题,源自中国古代诗学的“境界”一说,后来被借鉴到绘画的批评中,自古就被视为我国文艺的最高境界和评论作品的最高准则。  意境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老子;隋唐时期,在佛经里已有“境界”一词;到了唐代,皎然和尚明确提出了“取境”、“境象”问题;直至近代的王国维、宗白华,对其方有了系统

3、化的论述,并将艺术意境分为三层,“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最高灵境的启示”。①与王夫之划分的三个层次,“有形”、“未形”、“无形”默契相合。  所谓“意境”,即艺术形态中一种情与景相结晶,主观与客观相融合的艺术境界。它以有形、未形、无形的方式构成虚与实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瞬间与永恒的统一,传播着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悲情城市》正是意境审美关照下创作的饱含传统艺术精髓的中国电影的杰出代表,也被普遍认为是导演侯孝贤最优秀的作品,其在国际电影节中的获奖,标志着电影意境审美观念的确立

4、。    一、意境观念传播下的《悲情城市》创作观    影片《悲情城市》的历史背景设置在台湾光复期间——1945至1949年间,包涵了这段历史众多的重要事件:日本投降,日侨遣返,“二.二八”事件,国民党迁台,……  影片以史诗般的气质展现了这段动荡的时期台湾基隆的一户林姓人家的家族兴衰。家族中四兄弟性格迥异也命运不同:老大林文雄品性刚直粗暴,继承家业经营着一个叫“小上海”艺旦间,后因家族和利益冲突在酒馆被当地“上海帮”打死;老二文森,本来在家开诊所,战时被日军征调南洋作随军军医,生死未卜,在影片中也未直接出现

5、;老三文良,曾被征到上海给日本人当翻译,战败后疯癫辗转回到家中,病愈后因与“上海帮”的冲突被告密为汉奸,被再次残害至疯;老四文清自幼聋哑,在小镇上经营一家照相馆,与“进步”人士吴宽荣交往密切,并和他妹妹宽美结婚,后因涉嫌“进步”事业两度被捕,命运未卜……  导演在将宏大的历史叙事和细腻的个体摹写编织在一起,自觉的将意境创作观贯穿始终,使得影片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共同建筑起一个写意空间,营造出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来。  在处理历史社会背景的时候,导演从大的事件、大的环境中抽取一两片断,以点代面让情绪从某个瞬

6、间中渲染开来弥散在影片中,以有限写无限,虚与实相结合的意境油然而生。影片在表现日军投降的时候,林家祖屋里收音机传来的广播声,铺垫在女人生产的喊叫声背后,不多费一笔一墨含蓄而自然的将影片置身在那个独特的历史记忆中,不动声色的将观者的情绪引到导演营造的意境空间中。  在表现个体的命运的时候,导演对一个个普通平凡的渔港百姓的描摹,如同对清明上河图中一个个散点的透视,于细腻中一点点堆积出整幅画卷的气韵来,在微观层面营造出连绵不绝的意境。每一个林家兄弟的命运就如同一个画家勾勒出的透视散点,自成一个微观意境体系,而又分明

7、的与周围景物自然交融贯通,成为整幅画卷的宏观意境体系的构筑单元,使情感氛围一层层叠加。而导演再借着整个林姓家族的兴衰存亡来象征在那个动荡年代整个台湾民众的流离飘荡,完成了整个影片宏观意境体系的搭建。导演借着渺小的个体暗喻了偌大的岛屿,使用微观的人物象征了宏观的社会,于有限中表达了无限,在具象中完成了抽象,在微观与宏观层面完成了意境体系的连接与融合。  在回答采访时,侯孝贤说道“《悲情城市》的主题在当时是倍受争议的,这是第一次公开处理‘二.二八’事件的尝试……因为有些事我回避了,这毕竟不是一部历史纪录片,我试图

8、与很多事妥协,包括台湾的过去……”②敏感题材和导演自觉的美学追求使得独特的意境观念成为影片的创作导向标。    二、《悲情城市》的意境传播的构建    1.镜语及画框  (1)固定深焦长镜头意境空间  初观《悲情城市》的人大多会感觉影片节奏慢,镜头长。该片时长158分钟,镜头221个,平均每个镜头42秒,远远长于普通商业故事片镜头。体现出侯孝贤鲜明的镜语体系偏好,即对固定、深焦、长镜头的广泛运用,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