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ID:8876216

大小:6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0

《杨氏之子》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_第1页
《杨氏之子》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_第2页
《杨氏之子》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_第3页
《杨氏之子》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_第4页
《杨氏之子》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杨氏之子》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杨氏之子》说课稿后寨中心校赵剑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杨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教学主题是“语言的艺术”,共四篇课文。通过学习文言文、剧本、相声、记叙文使学生感受话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来表达。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这篇文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它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风趣睿智,语言灵动

2、,人物鲜活。通过记叙杨氏之子在招待客人时机敏而巧妙地应答,不仅使一个聪慧机智的杨氏之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文言文语言的简要与精当也得到清晰地凸显。课文对于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五年级孩子,还是很新奇的。2、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1、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板书:文言文),文言文中每个字或词也许包含丰富的意思,在朗读上和白话文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试读出古

3、文的韵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顿,用停顿线在文中做上记号。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读句借助的是文言,叫文言文。文言文的每个句子都很短,但它表达的意思可是很完整的,所以说文言文的句子都是很精炼的,因为距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很遥远,所以读起来有些难懂。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我读课文一遍,看看你能理解多少。2、板书课题,范读,解题。“氏”,指对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尊称;“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杨氏之子”即姓

4、杨人家的儿子。指名提问:那你就是——(指两个不同性别的学生回答。)杨氏之子:叫杨修。(但不是三国的杨修。)孔君平: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晋朝人,是孔子第26代后人,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谥“简”。3、介绍及作品。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

5、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门人编纂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书中分为三十六个门类,主要记叙东汉至东晋士族文人的言行轶事。它广泛反映了当时的风尚习俗,特别是魏晋士人清谈玄学的场面和放荡不羁的人生态度,是魏晋士人小说的代表作品。4、教学生字词(1)出示生字,指导认读、口头组词。l

6、iánghuìyì梁(鼻梁、桥梁)惠(恩惠、优惠)诣(造诣、苦心孤诣)nǎiyuēqín5乃()曰()禽(禽兽、飞禽)(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3)多音字:为(g">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诣:拜见;其:他,指杨氏子;乃:就,于是;为设果,果有杨梅。——(为:在句中表示行为的对象,是“替、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以,来,以便;示:给??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应声:随着声音,有“立刻、马上”的意思;未:没有;闻:听

7、;夫子:旧时对学者或敬重7、教师归纳6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8、思考: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应对语言的巧妙。2、处理练习,布置作业。教学过程:7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P《教材全解》103-104页)(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

8、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